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學生紀律教育

學生紀律教育

發布時間: 2021-07-30 08:12:36

如何教育學生遵守紀律

要讓學生認識到,遵守紀律是遵紀守法的基礎,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內容,是培養規則意識的途徑之一.紀律是一種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紀律,將無法正常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紀律是各項活動的保證.為什麼必須遵守課堂紀律呢?我們東方的學校,大部分是幾十個人的教學班,沒有正常的秩序,無法進行教學活動;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強調集體主義精神,一個班必須有嚴格的規章制度,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很強的規則意識,這是形成一個班集體的重要因素之一.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面對一年級的學生,不能硬性地規定,生硬地要求.我是這樣做的:在黑板的左上角畫一棵直直的小松樹,在黑板的右上角畫一口穩穩的大鍾,然後對大家說:"同學們在排隊,起立站著時,姿勢就應該像這棵小松樹這樣直;同學們坐在教室里學習,聽課,就應該像這口大鍾一樣穩穩當當."當然,課堂安排要內容豐富,不能讓孩子總一個姿勢坐著.

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實行小隊之間的評比也是非常有效的做法.不過這得在已經培養了集體榮譽感的基礎上進行才更有效.比如,學生一般上班主任的課是能夠做到遵守紀律的,但是上科任課就比較難以做到了.我們用小隊評比的辦法,來約束孩子的行為.為了小隊的榮譽,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自覺遵守紀律.

❷ 對學生如何進行紀律教育

九市中學 鄧貴沂
一、訂計劃、 想辦法、 防患於未然。
大量的事例證明,若一開始不注意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制訂好班規,一個班違反紀律的現象就會好似割韭菜一樣,去掉一茬又冒出一茬。因此,必須精心計劃,以防為主,防止一些違紀現象的發生,否則班主任就疲於應付他們,分散精力。
班主任要將預防工作做在平時。經常用身邊發生的能感受到的又能產生共鳴的正反面事例教育學生,防止他們的行為和學習出現偏差,利用好每周的一節班會課進行紀律教育。
二、 家訪、多聯系,與科任老師、家長齊抓共管。
紀律教育是一項講易做難的一項工作。班主任、家長、科任老師必須齊抓共管。因為初中生正處於心理發生巨大變化的轉變時期,學生成人感日漸強烈,但因是非不明,常故意違抗師長。隨著其獨立性增強,就減少與師長的交流,增加與夥伴的交往,認為能得罪師長,決不能失去夥伴的信任和友誼,因此他們常拉幫結派,採取統一行動。基於以上特點,班主任必須多和科任老師、家長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狀況和家庭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多與任課教師聯系,還可增進感情,增強凝聚力,打好整體戰,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
班主任經常和學生家長保持聯系的目的有三:其一,讓家長了解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其二,通過家訪,班主任可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弄清家庭教育和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可與家長一道深入研究和改革教育方法。其三,多家訪可縮短老師與家長、學生的心理距離,特別是和經常違紀學生家長間的距離,取得學生和家長的信任,從而易於和家長、學生溝通。
實際上違紀的學生最怕老師家訪,怕老師登門告狀後受到家長的打罵。因此,家訪時要避免全部說學生實情,應以肯定成績和進步為主,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基礎上提出不足,給學生.家長以希望和信心,這樣才能達到家訪的目的,家長才樂於同老師接觸,才能拿出最大的耐心與老師配合。
有的家長,因子女差距太大,自覺無顏見老師,更怕到學校,他們已從主觀上放棄了對子女的教育,把學校當托兒所。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啟迪其作為父母的慈愛之心,要求他們要有耐心和信心,要站在家長的立場,用放大鏡找學生的閃光點,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讓學生和家長都能看到希望並對班主任信賴,信賴度越高,教育違紀學生的成功率越高,希望越大。
三、抓突破口,關鍵找出學生的閃光點。
第一,抓突破口。在平時的工作中,常常會感到違紀學生不可理喻,自覺花費精力不少,卻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是未找到突破口,未對症下葯。只要多與違紀的學生接觸,多了解其愛好,正確利用和發揮其特長,給其表現的機會,使其嘗到成功的甜頭,他們就會自覺發生轉變。第二,多鼓勵,少責難,給違紀學生以戰勝困難的勇氣。對於犯錯誤的學生,引導其分析做錯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指引前進方向與嚴厲訓斥相比,前者更能引起學生的負疚感,教育效果遠大於後者。第三,把握有利時機及時教育。教育良機稍閃即逝,應及時發現和把握。如:有微小進步時及時表揚;在活動、勞動、放學路上等非嚴肅場所進行情感交流;學生違紀後稍有認識時也是一次教育良機。第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違紀學生也有自覺心,當其同伴取得進步得到老師同學的贊揚時,就會感到自尊心受損,不服氣,並產生戰勝對方的沖動,只要我們及時正確引導,違紀的學生的這種沖動將是他們改變命運的轉折點,他們將由此大踏步前進。第五,尊重學生,滿足違紀學生的心理渴望。因紀律差的學生在學生群體中的地位低下,他們非常渴望人們理解他們和尊重他們。哪怕只是一句肯定或表揚的話,他們就會得到一次轉化的良機。
四、抓班風,束紀律。
班風是班集體中長期形成的情緒上、言論上、行動上的共同傾向,是一個班特有的一種風氣。它是班主任根據教育規律長期反復教育的結果,它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對全體學生有經常的、持久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作用。它可使全班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抵制和改變自己那些不符合規范的行為和習慣來適應班集體的要求。
抓班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抓本班紀律。首先讓學生守紀,課堂紀律是保證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課間紀律是學生行為規范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形象的一個重要標志。守紀者,教師在感情上易於接納;違紀者或多或少給教師一定的壞印象,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其二,抓衛生。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師生的情緒和行為,好的環境對人的行為有強烈的制約作用,它可以約束和規范不文明、不規范的行為,使紀律差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的不規范行為。其三,抓學生的競爭。有競爭才有動力。將學生無序的不規范的競爭引導到健康有序的競爭軌道,可促使學生將注意力、興趣和精力投入到學習和特長發展中。其四,抓學習。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關鍵是抓學習效率。其五,抓學生的儀表。抓好學生儀表的常規化,消除學生的攀比心理和模仿心態,使他們的精力主要用到學習上。
五、紀律需反復抓、抓反復。
初中生的身心正處於一個迅速發展階段,其意志行為的獨立性差,認同外界的不良刺激,同時他們自控能力又差,有時還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能很好地自我監督,當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往往容易灰心喪氣,不能持之以恆。由此可見,違紀的學生出現反復屬正常現象,我們應允許學生犯錯誤,並給其改錯的機會。
學生的反復一般是因未真正在思想上認識問題。中學生生活經驗貧乏,對事物的認識膚淺、片面,因此,抓反復時一定要從學生的認識入手。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既要細心,又要有耐心,在尊重、信任、堅持原則的前提下,針對具體情況,通過不同途徑,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反復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給學生指明克服困難、糾正錯誤的途徑和方法,使其明了老師教育他們的良苦用心。一般經過反復強化教育後,學生會逐漸理解老師的教育目的,自覺意識到改錯既是師長對他提出的要求,同時也是他自己的需要,這樣他們才能實質性地解決行為上的問題。
由於產生違紀的原因很多,不同違紀的學生個性特徵又不盡相同,因此教育方法也多種多樣。以上幾個方面只是本人在操作方法上作了一些膚淺的探討,如有不妥之處,懇請同仁們批評指出。二00二年 十二月二十日 寫於九市中學

❸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紀律教育

紀律是規范學生行為的一種強制性力量,學生自覺遵守學校的各規章制度既維持了學校的正常教學,又讓學生順利、有效地進行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但是在小學各年級中違紀現象是屢見不鮮,有一部分學生是經常違反校紀校規,他們每天都是狀況不斷,讓教師耗費了大量精力,此時教師總是採取簡單的威嚴壓制方法,但效果並不好,有的學生看似不鬧了,這只是暫時的,你會發現很快他又會再次違紀,甚至有的學生會變本加厲。這就向我們教育工作者發出了挑戰,為了祖國的花朵能健康成長,我們努力鑽研開展切實有效的紀律教育。 一、我們要深入了解常違紀學生的違紀原因和心理特徵並區別對待,要教育學生、糾正學生的違紀行為,就得先了解學生,知道學生違紀原因和心理活動特徵。從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經常違紀的學生,大體有以下心理原因:1、不明確紀律的具體要求,不知道遵守紀律的重要性。 2、原有的不良習慣的影響,以致於無法遵守新的學校紀律。 有些小學生在入學前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如:說粗話、自己的東西隨處亂扔。雖然入學後,接觸了新的紀律,也從老師口中知道了作為學生應遵守班規校規,但由於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弱,往往很難改正舊習接受新的紀律約束。所以小學生有時會安分地遵守紀律,但不能夠長久。比如有的學生和老師就會順口說出粗話,但他自己又立刻知道錯了,這種情況教師必須以滿腔熱情曉之以理使學生認識到違紀行為的嚴重性,以後不再做類似的錯事,同時也要使學生感到自己改正了錯誤,同樣是一個好學生,使他們有前進的動力。 3、性格原因會使部分學生不嚴格要求自己。 有些學生經常發生違紀行為與起性格存在某些缺陷有關。而學生這種性格缺陷往往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有關。有的家長由於工作不順利或婚姻不和諧,往往把怨氣撒在孩子身上,不是打就是罵。孩子在這樣環境熏陶下,有的變得特別的野蠻,如果哪個同學或老師說了他的不是他就會態度惡劣,大鬧課堂或和同學打架;有的家長過分的寵愛子女,養成任性和胡作非為的毛病。當家長看到孩子犯錯說了兩句,孩子就大吵大鬧,亂扔東西年,這時家長往往為了息事寧人,就屈就孩子,不批評了反而是哄他,給他買這買那,長此以往,孩子就養成了任意妄為的脾氣。有的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打人、咬人,是為不讓別的孩子欺負,殊不知,這樣做是害了孩子,以致於這樣的孩子進入學校,很難接受規章制度的約束,這樣的孩子教師要有充分的耐心,長期抓、抓反復,逐步糾正學生的違紀行為。

❹ 紀律教育

紀律是規范學生行為的一種強制性力量,學生自覺遵守學校的各規章制度既維持了學校的正常教學,又讓學生順利、有效地進行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但是在小學各年級中違紀現象是屢見不鮮,有一部分學生是經常違反校紀校規,他們每天都是狀況不斷,讓教師耗費了大量精力,此時教師總是採取簡單的威嚴壓制方法,但效果並不好,有的學生看似不鬧了,這只是暫時的,你會發現很快他又會再次違紀,甚至有的學生會變本加厲。這就向我們教育工作者發出了挑戰,為了祖國的花朵能健康成長,我們努力鑽研開展切實有效的紀律教育。一、我們要深入了解常違紀學生的違紀原因和心理特徵並區別對待,要教育學生、糾正學生的違紀行為,就得先了解學生,知道學生違紀原因和心理活動特徵。從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經常違紀的學生,大體有以下心理原因:1、不明確紀律的具體要求,不知道遵守紀律的重要性。 2、原有的不良習慣的影響,以致於無法遵守新的學校紀律。有些小學生在入學前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如:說粗話、自己的東西隨處亂扔。雖然入學後,接觸了新的紀律,也從老師口中知道了作為學生應遵守班規校規,但由於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弱,往往很難改正舊習接受新的紀律約束。所以小學生有時會安分地遵守紀律,但不能夠長久。比如有的學生和老師就會順口說出粗話,但他自己又立刻知道錯了,這種情況教師必須以滿腔熱情曉之以理使學生認識到違紀行為的嚴重性,以後不再做類似的錯事,同時也要使學生感到自己改正了錯誤,同樣是一個好學生,使他們有前進的動力。 3、性格原因會使部分學生不嚴格要求自己。有些學生經常發生違紀行為與起性格存在某些缺陷有關。而學生這種性格缺陷往往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有關。有的家長由於工作不順利或婚姻不和諧,往往把怨氣撒在孩子身上,不是打就是罵。孩子在這樣環境熏陶下,有的變得特別的野蠻,如果哪個同學或老師說了他的不是他就會態度惡劣,大鬧課堂或和同學打架;有的家長過分的寵愛子女,養成任性和胡作非為的毛病。當家長看到孩子犯錯說了兩句,孩子就大吵大鬧,亂扔東西年,這時家長往往為了息事寧人,就屈就孩子,不批評了反而是哄他,給他買這買那,長此以往,孩子就養成了任意妄為的脾氣。有的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打人、咬人,是為不讓別的孩子欺負,殊不知,這樣做是害了孩子,以致於這樣的孩子進入學校,很難接受規章制度的約束,這樣的孩子教師要有充分的耐心,長期抓、抓反復,逐步糾正學生的違紀行為。

❺ 如何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

【英盛觀察】一、訂計劃、 想辦法、 防患於未然。
大量的事例證明,若一開始不注意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制訂好班規,一個班違反紀律的現象就會好似割韭菜一樣,去掉一茬又冒出一茬。因此,必須精心計劃,以防為主,防止一些違紀現象的發生,否則班主任就疲於應付他們,分散精力。
班主任要將預防工作做在平時。經常用身邊發生的能感受到的又能產生共鳴的正反面事例教育學生,防止他們的行為和學習出現偏差,利用好每周的一節班會課進行紀律教育。
二、 家訪、多聯系,與科任老師、家長齊抓共管。
紀律教育是一項講易做難的一項工作。班主任、家長、科任老師必須齊抓共管。因為初中生正處於心理發生巨大變化的轉變時期,學生成人感日漸強烈,但因是非不明,常故意違抗師長。隨著其獨立性增強,就減少與師長的交流,增加與夥伴的交往,認為能得罪師長,決不能失去夥伴的信任和友誼,因此他們常拉幫結派,採取統一行動。基於以上特點,班主任必須多和科任老師、家長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狀況和家庭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多與任課教師聯系,還可增進感情,增強凝聚力,打好整體戰,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
班主任經常和學生家長保持聯系的目的有三:其一,讓家長了解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其二,通過家訪,班主任可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弄清家庭教育和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可與家長一道深入研究和改革教育方法。其三,多家訪可縮短老師與家長、學生的心理距離,特別是和經常違紀學生家長間的距離,取得學生和家長的信任,從而易於和家長、學生溝通。
實際上違紀的學生最怕老師家訪,怕老師登門告狀後受到家長的打罵。因此,家訪時要避免全部說學生實情,應以肯定成績和進步為主,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基礎上提出不足,給學生.家長以希望和信心,這樣才能達到家訪的目的,家長才樂於同老師接觸,才能拿出最大的耐心與老師配合。
有的家長,因子女差距太大,自覺無顏見老師,更怕到學校,他們已從主觀上放棄了對子女的教育,把學校當托兒所。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啟迪其作為父母的慈愛之心,要求他們要有耐心和信心,要站在家長的立場,用放大鏡找學生的閃光點,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讓學生和家長都能看到希望並對班主任信賴,信賴度越高,教育違紀學生的成功率越高,希望越大。
三、抓突破口,關鍵找出學生的閃光點。
第一,抓突破口。在平時的工作中,常常會感到違紀學生不可理喻,自覺花費精力不少,卻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是未找到突破口,未對症下葯。只要多與違紀的學生接觸,多了解其愛好,正確利用和發揮其特長,給其表現的機會,使其嘗到成功的甜頭,他們就會自覺發生轉變。第二,多鼓勵,少責難,給違紀學生以戰勝困難的勇氣。對於犯錯誤的學生,引導其分析做錯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指引前進方向與嚴厲訓斥相比,前者更能引起學生的負疚感,教育效果遠大於後者。第三,把握有利時機及時教育。教育良機稍閃即逝,應及時發現和把握。如:有微小進步時及時表揚;在活動、勞動、放學路上等非嚴肅場所進行情感交流;學生違紀後稍有認識時也是一次教育良機。第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違紀學生也有自覺心,當其同伴取得進步得到老師同學的贊揚時,就會感到自尊心受損,不服氣,並產生戰勝對方的沖動,只要我們及時正確引導,違紀的學生的這種沖動將是他們改變命運的轉折點,他們將由此大踏步前進。第五,尊重學生,滿足違紀學生的心理渴望。因紀律差的學生在學生群體中的地位低下,他們非常渴望人們理解他們和尊重他們。哪怕只是一句肯定或表揚的話,他們就會得到一次轉化的良機。
四、抓班風,束紀律。
班風是班集體中長期形成的情緒上、言論上、行動上的共同傾向,是一個班特有的一種風氣。它是班主任根據教育規律長期反復教育的結果,它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對全體學生有經常的、持久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作用。它可使全班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抵制和改變自己那些不符合規范的行為和習慣來適應班集體的要求。
抓班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抓本班紀律。首先讓學生守紀,課堂紀律是保證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課間紀律是學生行為規范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形象的一個重要標志。守紀者,教師在感情上易於接納;違紀者或多或少給教師一定的壞印象,不利於學生的學習。其二,抓衛生。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師生的情緒和行為,好的環境對人的行為有強烈的制約作用,它可以約束和規范不文明、不規范的行為,使紀律差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的不規范行為。其三,抓學生的競爭。有競爭才有動力。將學生無序的不規范的競爭引導到健康有序的競爭軌道,可促使學生將注意力、興趣和精力投入到學習和特長發展中。其四,抓學習。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關鍵是抓學習效率。其五,抓學生的儀表。抓好學生儀表的常規化,消除學生的攀比心理和模仿心態,使他們的精力主要用到學習上。
五、紀律需反復抓、抓反復。
初中生的身心正處於一個迅速發展階段,其意志行為的獨立性差,認同外界的不良刺激,同時他們自控能力又差,有時還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能很好地自我監督,當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往往容易灰心喪氣,不能持之以恆。由此可見,違紀的學生出現反復屬正常現象,我們應允許學生犯錯誤,並給其改錯的機會。
學生的反復一般是因未真正在思想上認識問題。中學生生活經驗貧乏,對事物的認識膚淺、片面,因此,抓反復時一定要從學生的認識入手。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既要細心,又要有耐心,在尊重、信任、堅持原則的前提下,針對具體情況,通過不同途徑,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反復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給學生指明克服困難、糾正錯誤的途徑和方法,使其明了老師教育他們的良苦用心。一般經過反復強化教育後,學生會逐漸理解老師的教育目的,自覺意識到改錯既是師長對他提出的要求,同時也是他自己的需要,這樣他們才能實質性地解決行為上的問題。
由於產生違紀的原因很多,不同違紀的學生個性特徵又不盡相同,因此教育方法也多種多樣。

❻ 如何加強對小學生的紀律教育

紀律是規范學生行為的一種強制性力量,學生自覺遵守學校的各規章制度既維持了學校的正常教學,又讓學生順利、有效地進行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但是在小學各年級中違紀現象是屢見不鮮,有一部分學生是經常違反校紀校規,他們每天都是狀況不斷,讓教師耗費了大量精力,此時教師總是採取簡單的威嚴壓制方法,但效果並不好,有的學生看似不鬧了,這只是暫時的,你會發現很快他又會再次違紀,甚至有的學生會變本加厲。這就向我們教育工作者發出了挑戰,為了祖國的花朵能健康成長,我們努力鑽研開展切實有效的紀律教育。

一、我們要深入了解常違紀學生的違紀原因和心理特徵並區別對待,要教育學生、糾正學生的違紀行為,就得先了解學生,知道學生違紀原因和心理活動特徵。從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經常違紀的學生,大體有以下心理原因:

1、不明確紀律的具體要求,不知道遵守紀律的重要性。這種情況多發於低年級學生身上。例如,有的小學生考試是,一邊寫一邊說著,他可能自己並不清楚這種做法違背了課堂紀律,干擾了別人的學習。有的小學生把游戲機帶到學校來玩,還不知道為什麼不能帶,也是不知道紀律的重要意義。由於低年級踏入校們不久,對紀律的不明確,所以需要教師進行強化。
2、原有的不良習慣的影響,以致於無法遵守新的學校紀律。有些小學生在入學前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如:說粗話、自己的東西隨處亂扔。雖然入學後,接觸了新的紀律,也從老師口中知道了作為學生應遵守班規校規,但由於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弱,往往很難改正舊習接受新的紀律約束。所以小學生有時會安分地遵守紀律,但不能夠長久。比如有的學生和老師就會順口說出粗話,但他自己又立刻知道錯了,這種情況教師必須以滿腔熱情曉之以理使學生認識到違紀行為的嚴重性,以後不再做類似的錯事,同時也要使學生感到自己改正了錯誤,同樣是一個好學生,使他們有前進的動力。
3、性格原因會使部分學生不嚴格要求自己。有些學生經常發生違紀行為與起性格存在某些缺陷有關。而學生這種性格缺陷往往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有關。有的家長由於工作不順利或婚姻不和諧,往往把怨氣撒在孩子身上,不是打就是罵。孩子在這樣環境熏陶下,有的變得特別的野蠻,如果哪個同學或老師說了他的不是他就會態度惡劣,大鬧課堂或和同學打架;有的家長過分的寵愛子女,養成任性和胡作非為的毛病。當家長看到孩子犯錯說了兩句,孩子就大吵大鬧,亂扔東西年,這時家長往往為了息事寧人,就屈就孩子,不批評了反而是哄他,給他買這買那,長此以往,孩子就養成了任意妄為的脾氣。有的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打人、咬人,是為不讓別的孩子欺負,殊不知,這樣做是害了孩子,以致於這樣的孩子進入學校,很難接受規章制度的約束,這樣的孩子教師要有充分的耐心,長期抓、抓反復,逐步糾正學生的違紀行為。
4、是非觀念薄弱,分不清正確行為和錯誤行為。有的學生把遵守紀律看成軟弱,怯弱的表現。背後會嘲諷那些好學生,把破壞和違反校紀校規看成是英雄行為,把幫助同學打架看成「行俠仗義;對同學的違紀行為提供方便,比如在考試中幫助同學作弊。這些同學大都是受到各種傳媒介的不良誘惑和社會上一些不正之風的影響,沒有養成一個正確是非觀念。又如,有的教師要求學生要勇敢,有的學生不知道什麼是勇敢,把粗野行為當作勇敢犯了錯誤。這時就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向學生講解行為規范,提高他們的認識。
二、發掘違紀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培養戰勝錯誤的信心。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哪個人是完美的,任何人身上都有優缺點。只是有些人缺點要多些,就蒙蔽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只看到他的缺點,而忽視了他的優點存在。要想糾正違紀行為,必須以這個優點為切人口。所以教師要用全面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首先就得相信學生有好的一面,然後開始積極發掘出來。違紀生身上的優點,往往只閃現出來,所以很快會消失,教師要及時發現,及時表揚,一旦他做好事就要大力表揚,否則他身上僅有的一點上進心就會挫傷,甚至一蹶不振。電視劇《家有兒女》中劉星也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有次他幫助弱小的鄰居趕走了小流氓,他自己非常的高興,更希望得到他人的表揚從而激勵自己再接再厲,而他的媽媽一句表揚也沒有,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他心理煩悶極了,自信心受挫,一點價值感也沒有,等他再次看到鄰居被他人欺負就表現得無動於衷。前後的鮮明對比,不難看出找出他人的長處並及時鼓勵會讓人信心大增。進行紀律教育要從揚長開始。

違紀生身上的積極因素不容易找出來,但也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是興趣、愛好和特長,也可以是平時流露出對美好東西的嚮往之情,也可以是自身的優點等。如我剛接手的一個班一個學生文同學,他學習習慣差,常有不寫家庭作業、愛打鬧、不愛護公共衛生等違紀行為。他被老師批評的次數太多了,現在他已經成了「老油條」了,老師的批評,對他已經沒什麼作用了,他認為頂多就站個辦公室,這已經是慣例了。其他同學也認可了這種方式,見慣不怪了。我決定要找到他的積極方面,他不缺少批評,現在已經過剩了,缺少的是鼓勵,缺少的是別人幫他找到長處,使他的自信心閃現光芒。所以我立即給他布置了一個任務,請他自己幫自己找長處。可以細致到講了一句積極的話,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他很快找到一條跑步跑得快。我先表揚他又接著問他:「還有別的嗎?」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沒有。我就很認真的對他說:「你必須再找一個優點,找不到就罰抄。」他心裡一定很奇怪,也不會對我的這樣的批評反感。之後我發動全班幫助他,先開始大家紛紛說他的缺點,沒有一個人說到的優點,我明確強調希望大家給他找優點。他得到了全班的肯定和贊揚,從此,他乖多了,學習的興趣也濃了,能自覺遵守紀律了。

由此可見,我們只要細心觀察,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當學生違紀時,困難的不是批評、不是指責,而是找出他的長處,能夠發現到他的積極因素,並做到及時贊揚。教育工作者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對個別違紀學生不能排斥、偏見,一定要將其融入集體中,不能總讓他顯得「特別」,如果他一違紀,就大肆批評、處罰,就更助長了他從班集體中脫離,會更難教育,一但發現他的優點就要在集體中及時肯定和鼓勵。因為集體對個體的欣賞,是對個體極大的精神支柱,會激發他的自信心,會讓紀律教育變成自覺紀律。

❼ 如何教育違紀學生

老師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學生,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違紀是我們每一個老師必須面對的,因此,如何教育違紀學生,使他們走向學好知識技能的正確軌道上來,是我們教育搞好的一個關鍵。那麼如何處理好學生違紀問題呢?下面我談一談自己的觀點,與各位同仁切磋。在這方面,教育前輩陶行知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他「四塊糖」的故事給我們所有教師做出了榜樣。育才小學校長陶行知在校園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當即制止了他,並令他放學後到校長室去。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經等在門口准備挨訓了。可一見面,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送給他,並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王友驚疑地接過糖。隨後,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放到他手裡,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勵你。」王友更驚疑了,他眼睛睜的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塞到王友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游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做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王友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後悔地說道:「陶……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陶行知滿意的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遞過去,說:「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你一塊糖,可惜我只有這一塊糖了,我的糖發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完了吧!」說完,就走出了校長室。陶行知四塊糖的故事應該對我們有所啟迪。首先,學生違紀後要使學生明白自己錯在哪了。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發現學生違反紀律後,往往火冒三丈,不問青紅皂白,劈頭蓋臉,把學生訓斥一頓。其實這樣做不利於事情的解決,一是學生會產生敵對情緒,不利於教師全方位了解事情的經過,給處理決策帶來困難;二是教師情緒過激後也有可能會採取一些過分的處理方法。因此,學生違紀後,老師首先要做到心平氣和,了解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並態度誠肯地幫助學生分析錯在哪裡,違紀有什麼違害,使他們從感情上認識錯誤,能夠接受教師的批評,從而改正自己的錯誤。總之,處理學生違紀事件教師切忌態度簡單粗暴,否則,不但解決不好這次違紀事件,還有可能造成師生對立,不得於今後工作的開展。其次,處理學生違紀事件,教師要採取合適的方法。當然,什麼算合適的方法,這要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宜,而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一而同了。採取什麼樣的方法,體現出一個教師處理違紀事件的藝術性。現在講究教育無痕,這算是處理違紀事件的最高境界吧。第三,處理學生違紀事件的態度要反對兩種極端現象。一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體罰的做法;再就是現在教育界一些人提倡的「無批評教育」。現在,我們知道,體罰對學生的身體和心靈都有很大傷害,是不足取的,而且國家也明令禁止。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視批評、懲罰為洪水猛獸,談「罰」色變。我認為批評與表揚一樣,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手段。批評不是傷害,不是心理虐待,也不是泄私憤、圖報復,更不是體罰和變相體罰。恰當的批評不僅能教育人、幫助人,更能警示人、激勵人,從而造就人。因此我們在處理時該批評時要批評,但要想法讓學生接受。總之,教育懲罰違紀學生,要求我們教師要心中有愛,要用愛去包容學生的錯誤,用愛去融化學生冰冷的心,用愛去給他們奮發向上的力量。因為我們的工作是塑造靈魂的,而完整的靈魂是離不開愛的。教育就是愛!

❽ 學生紀律包括哪些

考勤制度:

嚴格遵守學校課程安排,認真做好第二次練習,認真參加課堂練習。如果沒有理由,請不要參加課程。

課堂學科

課堂是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課堂紀律是學生獲得學習效率的保證。在課堂上,你應該專注於傾聽而不是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你不能睡在桌子上甚至睡覺。如果你不改變你的教學,班主任應該記錄案件,學校將認真對待。在特殊情況下,必須事先解釋老師。

自學紀律:

必須准時,不遲到,早退和缺席,保持安靜,計劃和練習每個自學課程。

課堂:

課堂總是一個學習的地方。我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利用時間。在課堂上,他們應該在早讀,午休和晚上自學之前有意識地安排學習內容。運動器材不應放在教室里,桌子和凳子應放在整齊的位置。

卧室紀律:

按時上床睡覺,關燈後不要說話,不要做任何與休息無關的事情(包括做功課)。

按時起床,做好卧室的衛生工作。如果你回家,你必須要求班級老師請假。

周末入學的紀律:

對於有困難並且迫切需要留在校園周末的非弘智學生,學生和家長必須向班主任提交書面申請,向學生報告。批準的周末學生有特殊情況,如一周。要回家,家長必須要求班主任請假,班主任應該向學生辦公室報到,但原則上,學期不能超過兩個。在入學期間,必須嚴格遵守學校的「周末學生管理條例」。如果違反上述規定,將取消周末入住的資格,並按要求處罰。

在學校期間,不允許使用手機。一旦找到,所有將被收集。注意梳理和穿制服。

在學校期間(特別是在晚上),你不能單獨與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在一個無人的活動。

(8)學生紀律教育擴展閱讀

課堂紀律是指為了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協調學生行為,不幹擾教師上課,保證課堂目標的實現制定的要求學生共同遵守的課堂行為規范。

課堂紀律的定義

就個體而言,課堂紀律是學生行為所施加的外部准則與控制。當他們逐漸被學生接受或內化時,就可以稱之為紀律,學生能自覺地自我指導和自我監督。

課堂紀律的意義

一、保證課堂教學正常進行;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促進學生的社會化。

課堂紀律的制定

課堂紀律的形成和制定,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則;

二、人性化原則;

三、簡約條文和習慣相結合原則。

課堂紀律的提高

一、以愛感化,以情動人;

二、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習慣和意識;

三、靈活處理回答;

四、樹立教師威信。

課堂紀律的管理

一、追求技巧,科學管理。

教學力求技巧,要能吸引學生。如果老師的講授是空洞而乏味的,會造成學生厭聽,導致課堂紀律難於管理。一堂好的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只起到主導作用,通過你的導演,讓學生在參與角色的過程中學到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會因為感舉而認真聽課,紀律自然會好。

二、恩威並施,樹立教師威信。

做一個學生又敬又畏的老師要敢於嬉笑怒罵,恩威並施。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角色的扮演。如上課時面對公然挑戰課堂紀律的學生,這時教師要扮演硬朗的角色,運用規章制度、獎懲手段等方式糾正、規范學生的行為,將學生引向應有的秩序。除了讓學生對自己產生畏的一面,還要讓學生看到自己可敬的一面。使學生對自己產生嚮往感,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這時教師扮演的是親善的使者。如平時面帶笑容,認真鈴聽學生的訴說,為學生著想,課余與學生溝通和接觸,了解學生學習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難題,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們的關心、重視、鼓舞和關愛,從而使師生關系融洽。這樣樹立教師威信,有利於搞好課堂紀律。

三、運用多種方法,靈活處理課堂。

面對個性各異的學生,要控制好課堂紀律,輕松駕馭課堂,掌握方法好重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一些分神或搞小動作的違紀行為,可以用眼神或微笑的表情示意違紀學生以制止其行為。假如只用眼神無法收到如期的效果,還可適當用一些肢體語言。如可以邊講課邊走到到違紀學生身旁,輕敲其桌面,或在板書時用手指向說話的方向,加以提醒,使學生感到老師善意的制止,從而約束自己的違紀行為。除此之外也可採取臨時改變語調,加大聲音或中途停頓等方法提醒違紀學生。另外,有時對違法亂紀紀學生採取省時度勢的提問也比直接批評來得有效果,因為,對愛分神的學生,提問是提醒,對愛講話的學生,提問是警告,對愛睡覺的學生,提問是懲罰。靈活運用多種方法能有效鞏固課堂紀律。

四、及時、細致地做好課後教育工作。

有時在課堂上批評自尊心極強或極其頑劣的學生後要及時安撫,耐心細致地談心,不能流於形式。課後工作是否處理得當,直接影響學生對老師的向心力,關系課堂教學的開展。課後的教育工作可選擇適宜的地方單獨與學生交談,採取先柔後剛的方法,讓其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誤,然後正視錯誤並改正錯誤。課後對學生加緊教育,使學生知道老師仍然關懷他,沒有放棄他。使學生心理得到慰藉,從而鼓起學習的勇氣,配合老師做好教學工作,自覺遵守課堂紀律。

五、建立學生、班主任、家長、老師的「互動」關系。

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運用「思想教育卡」多次對反復違紀的學生進行跟蹤教育,記錄學生的每一次的進步,給予適時的鼓勵和表揚並反饋給班主任和家長,與班主任、家長建立親密的「聯盟關系」並從班主任和家長那裡了解違紀學生的另一面,共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形成三者的「互動」關系。這樣對學生減少課堂違紀,上好自己的課有較大的幫助。

總之「如何控制好課堂紀律」是一門學問,值得每個老師認真總結、用心思考。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