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學家教育

學家教育

發布時間: 2021-07-30 08:55:24

『壹』 著名的學前教育學家有哪些

1、揚·阿姆斯·誇美紐斯

揚·阿姆斯·誇美紐斯生於1592年,死於1670年,是一位以捷克語為母語的摩拉維亞族人,捷克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論的奠基者,出身於一磨坊主家庭。

兒童一出生就以多種無條件反射反應外界的刺激,發出自己需求的信號,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

隨之而發展起來的各種活動與心理操作,都在兒童的心理發展中起著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

他將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各種要素進行了分析,將之歸納為四個基本因素:成熟、實際經驗、社會環境的作用和平衡化。前三者是發展的三個經典性因素,而第四個條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貳』 中國有哪些教育學家

1、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2、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他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斗爭,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

3、陳鶴琴

陳鶴琴(1892年3月5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縣人,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教授,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

早年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留學美國五年,191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五四運動期間回國後,最初擔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講授兒童心理學課程。東南大學成立後,任教授和教務主任。

4、葉瀾

葉瀾,中國著名教育家,女,祖籍福建南安,1941年12月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本科,並留校工作至今,現為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名譽所長,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

5、葉聖陶

葉聖陶(1894—1988),男,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1894年10月28日生於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1916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尚公學校執教,推出第一個童話故事《稻草人》。 1918年,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23年,發表長篇小說《倪煥之》。

1949年後,先後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民進中央主席。

『叄』 歷史上著名教育學家及其主要著作

國內的:【孔子】(前551-前497)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學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的教學思想十分豐富。他善於了解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反對把學習停留在感性認識上,主張在博學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學思並用。他要求教師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把"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結合起來,學生要"當仁不讓於師"。
孔子把"仁"視為最高道德,仁,即"愛人",孔子編著了《春秋》、《詩經》、《尚書》等著作,並整理了後世著名的"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作為教授學生的教材。孔子的言論收集在其弟子所編的《論語》里。參見第三、四卷中的"孔子"。

【孟子】(前372-前289)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學家。名軻,字子輿,魯國鄒(今山東省鄒縣)人。

基於民本主義思想,孟子反對兼並戰爭,提出"仁政"主張。孟子認為,教育主要是為了"明人倫",受教育者能了解和遵守封建社會中的等級制度。他以為學習要遵循正確的途徑,不斷地進修,使自己有高深的造詣,使自己默識心通,變為自己的知識財富。

孟子的整個教育思想以"性善"為基礎,注重"存"、"養"的功夫。今存《孟子》一書,一般認為是他的學生對他言行的記載,是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材料。《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稱為四書,為宋明以來封建教育的主要教材。

【荀況】(前313-前238)

中國先秦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學家。

荀況明確提出教育目的是培養士、君子和聖人,發揮教育在國家中的作用,他認為,人生無貴賤、智愚與貧富之分,使人們產生區別的唯一力量是教育,環境對人也發生積極或消極作用,提出"性惡論",認為教育能夠化性惡為性善;荀況重視道德教育,"禮義"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理論的中心;此外,他還提出了"強學力行"、"學思兼顧"、"專一有恆"、"積漸全盡"等教學方法。荀況認為在教學上教師的作用很大,教師有絕對的權威,特別重視教師的尊嚴。

《荀子》一書是經過後人整理而成,共有32篇,是研究荀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參見第三、四卷中的"荀子"。
【董仲舒】(前179-前104)
中國西漢儒家思想家、教育學家。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性論為基礎的。認為教育對社 會的作用在於防止惡性、培養善性,對個人的作用則在於行善。董仲舒曾提出三個重要政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創太學,改革選士制度;興教化,正萬民。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專一虛靜、強勉努力和博學多聞,認為德育必須通過智育來進行。
著作僅存《春秋繁露》17卷82篇。

【文翁】西漢人,姓文,名黨,字翁仲。
西漢時期教育學家。

景帝時任蜀郡太守,在此期間,倡導教化,教民讀書,學法令,選拔郡縣小吏10餘人到京都研習儒經,在成都城中設立學校,選官吏子弟入學。重視對學生進行從政能力的培養。景帝嘉獎文翁興學,文翁興學實為中國歷史上地方政府設立學校之始,對社會風氣的形成也有一定的關系。

【王充】(27-約97)
中國漢代唯物主義哲學家、教育學家。

王充從人性可以改變的觀點出發,認為人的知識、才能、道德品質都是在教育和環境的影響下形成和改變的。他承認把禮、樂、射、御等作為主要的教育內容。提出學習必須靠耳、目感覺器官獲得,開動腦筋進行理性思考。他批判了封建神學,提出了一些唯物主義的教育思想主張。
主要著作:《論衡》、《譏俗》、《政務》、《養性》等。

【顏之推】(531-約595)
中國南北朝時期思想家、教育學家。

完全繼承了孔子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的先驗論觀點,強調中人教育。要求子弟學習內容以儒家經典為主,成為勤勉、博學、多能、務實、學以致用的人才。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提倡及早對兒童進行教育,甚至認為家庭教育應從胎教開始,並主張重視對兒童進行正確的語言教育。提出學習時要虛心,師友之間共同研究切磋,對士大夫進行"實學"教育,使其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
顏之推的著作今存《顏氏家訓》20篇,《還冤志》3卷。

【周敦頤】(1017-1073)
北宋哲學家、教育學家。
周敦頤的教育主張以"學為聖人"為宗旨,認為教育的目的正是要使人們善惡歸善,求得"仁義中正"。他尤其強調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認為"君子進德修業"是學習的根本,知識是為德育服務的工具。在教育和學習方法上,他主張要靠自己的學習和思索,也要有教師和朋友的指導作用。
他的著作有《通書》、《太極圖說》等被後人編為《周子全書》和《周濂溪集》。

【二程】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
北宋兩位著名理學家、教育學家。

哲學上,把"道"看做第一性,把"氣"看做第二性的思想為南宋朱熹的客觀唯心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在政治上激烈反對王安石變法革新主張,主張治理國家以德治為主,與法治兼顧。二程將學做聖人當做教育的目的,要求養心寡慾,加強自我修養,以理性感受來認識掌握知識,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注重讀書方法。
二程是宋明理學的奠基人,後世學者將其論述統收在《二程全書》。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學家、教育學家。

宋代集理學之大成者。朱熹的哲學思想的核心是"理",認為理是超然於物、無處不在的、獨立於自然界之外的絕對精神。在教育方面,重修白鹿洞書院,訂《白鹿洞書院學規》,修復嶽麓書院,從政之餘,執教達50年。提出"明人倫"的教育和學習的目的,重視兒童教育、大學教育,還提出了適時地啟發、教人有序等教學方法和原則。他的學生將其讀書方法歸結為: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六條。
朱熹編著的《蒙童須知》、《小學》、《近思錄》等在宋末成為封建學校的教科書。奠定理學基礎的著作有《西銘解義》、《論語集注》等。

【陸九淵】(1139-1193)
南宋思想家、教育學家。

肯定"理"是永恆不變的封建道德,主張唯心主義。提出"明理、立心、做人"的教育目的,還提出"切己自反,改過遷善"的道德教育的基本觀點。以道德教育和修養為唯一的教育內容,堅持了儒家教育的傳統精神。主張教學中要依照自立自得、注重心教、優游讀書、致疑切思的原則。
著有《象山全集》。
【柳宗元】(773-819)
唐代中期思想家、文學家和教育學家。

柳宗元一生重視教育,認為君子不是天生的,強調後天學習,提倡博覽群書、博採眾長。他的師生觀具有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柳宗元多次對當時腐敗的教育制度進行批判,反對科舉制度。他的一生不但重視教育理論,也非常重視教育實踐。認為君子應以學習儒家經典為主,學到利人濟世的實用知識。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河東先生集》。

【韓愈】(768-827)
中國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學家。又稱昌黎先生。

韓愈曾任地方官,支持提倡地方教育。他把學校教育作為統治人民的重要工具,主張把教育與刑法並列起來。教育的內容是《詩》、《書》、《易》、《春秋》。在教學方法上提出"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的主張;另外也十分重視先秦儒學一貫主張的"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應用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韓愈教育思想的精華在關於教師問題的論述,反對"恥學於師"。韓愈還十分注意人才問題。在韓愈的教育思想中包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因素。

他的主要教育思想集中表現在《師說》、《進學解》、《子產不毀鄉校頌》及《潮州請置鄉校牒》等文章中,此外還有其弟子李漢編的《昌黎先生集》等。

【胡瑗】(993-1059)
北宋學者、教育學家。

他的學術地位、教育成績在宋代頗為著名,曾創造了聞名後世的"蘇湖教法"。胡瑗倡導以儒家思想為中心、體現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正學",根據"明體達用"形成他的教育思想;胡瑗主張走出書齋、因材施教,此外他還很重視文娛體育。胡瑗的教育思想對王安石、顏元等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影響。
主要著作《論語說》、《洪範口義》(二卷)、《春秋口義》(十二卷)、《景佑樂府奏議》等書。

【王安石】(1021-1086)
中國北宋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學家。

王安石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可以成為天下國家之用"的治國人才。強調封建倫理道德的修養,重視培養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和才幹。王安石在變法期間,對科舉制度和學校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方面親自製訂了有關措施,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歷史上是有很大影響的。王安石在發展中國古代教育理論和改革國家教育制度方面貢獻卓著。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原教》、 《傷仲永》、《慈溪縣學記》等文章里。

【王守仁】(1472-1528)
明代中葉主觀唯心主義集大成者、教育學家。
在哲學思想上的主要內容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部分,承襲了孟子和陸九淵的學說並加以發展。提出教育的作用是恢復良知,教學的原則和方法是學和行相結合、自求自得、獨立思考。重視兒童教育,強調根據兒童接受能力發展兒童的個性。
著有《王文成公全書》38卷。

【李贄】(1527-1602)
明朝末年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學家。

反對舉功業、求名利的學習目的,提倡"關心天下百姓痛癢"、"治天下"的學習目的,既注重為學,也重視為人。以"童心"說揭露理學教育對人民的毒害,提倡"因材而篤"的教育觀點。
主要著作有《藏書》、《續藏書》、《焚書》等。

【黃宗羲】(1610-1695)
明清之際思想家、史學家和教育學家。

人稱梨洲先生。對天文、算術、樂律、經史百家及釋道等有獨到見解。哲學上認為品質人心是渾然流行之體,是公共之物。反對科舉制度,認為學校既是培養人才的場所,也是各級政府的監督機構,依據民主政治制度的理想,提出由大學、小學和書院構成的學校體系,教學內容注重實用,主張開設五經、兵法、歷算、醫射等科。
著有《明儒學案》等。

【王夫之】(1619-1692)
明清之際哲學家、教育學家。人稱船山先生。

政治上主張忠君尊君;哲學上認為存在決定意識、精神依存於物質的世界的觀點。以他的唯物主義思想、社會進化論和"日生日成"的人性論學說為基礎提出其教育思想,發展古代的"學"與"思"、"知"與"行"相結合的教育原理,提出"學思相資"的教育教學理論,還提出了"學思結合、二者並重"的教學方法和原則,提倡依照兒童的特點對兒童進行教育。
著有《船山遺書》等。

【陶行知】(1891-1946)

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1917年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回國,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教務主任,東南大學教育科主任。1920年與朱其慧、晏陽初等發起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任執行書記,致力於平民教育。1926年,起草發表《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1927年,創辦曉庄師范,任校長。九一八事變後,組織國難教育社,創辦「山海工學團」,主張採用「小先生制」,實行「即知即傳」。發起組織生活教育社。1934年出版《生活教育》半月刊。一二九運動後,積極參加抗日民主運動,與沈鈞儒等聯名發表《團結禦侮》宣言,提出教育必須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務的主張。1945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著有《陶行知全集》(六卷)、《普及教育》(三集)等。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礎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主張,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體系。

『肆』 歷史上國外著名教育家有哪些

1、蘇格拉底,是一個希臘語(雅典)哲學的創始人之一。西方哲學,並為第一道德哲學家所述的西方倫理思想的傳統。他是一個神秘人物,沒有作品,主要通過他後來的古典作家的著作而聞名,特別是他的學生柏拉圖和色諾芬。

『伍』 當代中國教育學家有哪些

當代中國教育學家有:

1、葉瀾:中國著名教育家,女,祖籍福建南安,1941年12月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本科,並留校工作至今,現為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名譽所長,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

2、王寶祥:著名教育學家,20年一線教學,班主任和領導教學經驗,在業界有良好的口碑。北京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北京教育科學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班主任工作研究會副理事長。

3、樊恭烋:曾先後任清華大學黨委常委、統戰部長、工會副主席、校務委員會秘書,北京航空學院籌委會委員、黨委常委、教務長,北京工業大學教務處長、副校長、常務副校長兼黨委副書記、校長、名譽校長。

4、吳晗清: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博士後。師從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中國教學論專業委員會終身名譽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裴娣娜先生。現任職於首都師范大學化學系。西南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國培計劃培訓專家,北京師范大學、西南大學教育碩士兼職導師。

5、張春光: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新中國式家長學堂》課程創始人,課程的啟蒙篇同時也編寫配套的家園共育叢書《不教的教育》。

『陸』 中國當代十大教育家

教育家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傑出人士。教育家與教育學家有不同,前者重實踐精神,後者重理論研究。
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王陽明;近代中國則有陳垣、陶行知、晏陽初、黃質夫、夏丏尊、林伯襄、蔡元培、馬君武、許壽裳、嚴范孫、胡雨人、胡敦覆、梁漱溟、吳稚暉、梅貽琦、黃現璠、唐國安、徐特立、屈伯川、湯有祥、柳貽征、杜亞泉、武訓、黃乃裳、包煜文、容閎、江學珠、史英、陳清枝、楊茂秀和李雅卿;當代顧明遠、周舜英、楊立梅、俞慧耕、朱小蔓的教育哲學是中國新時代文化的一部分。
古希臘的著名教育家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古羅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體良。
近代的著名教育家有蒙特梭利、Rudolf Steiner、杜威、尼爾、Rudolf Steiner、鈴木鎮一等。
從理論上對教育家進行界定教育家有多種類型:有廣義的教育家、狹義的教育家,有社會教育家、家庭教育家和學校教育家,有教育思想家、教育理論家、教育行政家、教育活動家、教育事業家、教育改革家、教育實踐家,還有「雜家」中的教育家等。中國歷史上出現教育家最多的時代是春秋戰國、盛極而衰的宋代和天崩地裂的現代三個時期,都是在社會動盪的時代;這樣的時期,社會呼喚思想家和教育家,寬松的環境催生著各種思想流派,文化的積淀醞釀出大師輩出。
教育家的文化價值是開啟人類心智,提升時代的思想境界。

『柒』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教育學家他們都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

這個問題有點寬泛,中國五千年文化史,出國的教育家有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下面選取一些又代表性的來說一說:

01:孔子

說起教育家,就不得不談談我們的萬世師表——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當然,我國的教育家非常多,這里只不過是選取了古代和現代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幾個人物,還有一些沒有說到的,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指出。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