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學設計
『壹』 《水》教案
水
五年級下
師:上節課,同學們初步閱讀了這篇課文,生字詞會寫了嗎?打開默寫本,聽寫詞語。
第一個詞語:儲藏
第二個詞:勺(教師出示象形文字)
第三個詞語,掛在母親的腰帶上,成了幸福,權威的象徵――鑰匙。
出示核對。
出示: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
齊讀。
師板書:最珍貴。
師: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走進那個缺水的地方,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觸動了你的心弦,和你的經歷對照,想一想,並把你的感想,關鍵詞寫在書上。
學生默讀課文,在課文邊寫感受。
師:剛才邊讀邊思,邊思邊記,現在,我們發言的時候要說出哪句話讓你體會最深,最說說你的感受。
生:我對這句話感受最深,因為那些孩子對下雨天的水從不浪費,而我們洗澡的時候用好多水,如果我們能把那些水節約下來,送給他們那應該多她啊!
師: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真好。
生:我們隨時隨地都有自來水用,可是我們卻從不注意節約,這樣下去的話,世界上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
師:雖然你用的是一句公益廣告語,但我分明看到了你心底的吶喊。
師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裡,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們這里孩子,全身脫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盡情地享受水帶給我們的撫摸與清涼,還仰起頭,張大嘴巴,去吃來自天空的水,然後大人們也加入到洗澡的行列里來,只是他們遠沒有我們的無遮無擋――男人們穿著短褲,女們們則穿著長衣長褲。
師:這一段還有哪裡讓你體會最深?
生:我對「先是像我們這里孩子,全身脫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躍,大呼小叫,盡情地享受水帶給我們的撫摸與清涼,還仰起頭,張大嘴巴,去吃來自天空的水,我感受最深,城市孩子,嫌水很臟,看到有臟水要擦一擦,而這里的孩子卻張大嘴巴喝,襯托出了這里的孩子對水的渴望太強烈了。
師:我們天天有水用,是多麼幸福。
師:你能一個月不洗澡嗎?
生:不行,身上會癢。
師:那你能兩個月不洗澡嗎?
生:不行,身上很臟。
師:你能三個月不洗澡嗎?
生:很癢很臟。
師:村子裡為什麼不能洗澡?
生:因為沒有水,沒有水讓他們洗澡。
師:所以他們只能一個月不洗,三個月不洗,一年不洗,現在終於盼來了一場雨,讓我們加入到他們洗澡的行列中去,自己讀讀這一段。
師:誰願意把這一小節讀給大家聽。
生讀。
師:你讀得非常動情,聲情並茂,有一個小小的遺憾,你的語速快了點。
你讀得這么好,為什麼?
生:老師教給我的,一邊讀一邊想像情景。
師:把自己當成――
生:其中的一員。
師:請你來讀。你是誰?
生:我叫劉俊。
師:你把自己當成誰?
生:我把自己當成洗澡的人。
生讀。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段文字,用心讀一讀雨水給村裡人帶來的愜意。
齊讀。
師:作者是這樣生動地寫了村裡人洗澡,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
生: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
師:還有哪些地方打動你的?
生:第一節的最後一句:「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在他們那,水比酒還要珍貴,在我看來,太不可思議。
師:聯系生活,談出了自己的看法,也讀出了文字背後的東西,老師獎勵你,把這句話讀得大家聽聽。
生讀: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
師:你來讀讀。
師:水比酒還要貴重,村裡人不想喝酒,而還喝水,說明――
生齊讀: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
生:我對這段感受深:一個村子裡的人吃水,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處泉眼裡去挑,經常要排上一個小時的長隊,才可以挑上一擔回家。
師:這個同學,聯系實際,並抓住了關鍵的內容,老師體會到,村裡人為了吃了水,不管嚴寒酷暑,都要走山路挑水。這也說明――
生: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
師:還有嗎?
生:我們國家很多地區缺水,我們住在不缺水的地方,要注意節約。
師:是的,每個人都應該珍惜水。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讓我們舒服得都「啊啊」大叫了起來,我覺得他們很需要水,從啊啊體會到他們覺得十分舒服。
師:這舒服的感覺是什麼帶來的?
生:水。
師:多少水?
生:一勺水。
師:一勺水幾個人?
生:四個人。
師:母親就用一勺水為我們四兄弟消暑。母親有沒有為自己澆水?
生:沒有。
生讀:母親鎖上水窖,笑著對我們說:「你們真的餓壞了。」這是我至今為止唯一聽到的將「渴」說成是「餓」的話。
師:你讀得很用心,很努力。母親有沒有為自己澆水?
生:沒有。
師:是笑著鎖上了水窖。
師:在炎炎夏日裡的水就更珍貴了,所以說――
生齊讀: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
生:課文第五節這一句讓我感動:水,它不多不少,在撫摸過全身的每一寸皮膚後,剛好能濕潤腳板,地上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
講了雖然只有一勺水,但是讓身體很舒服,沒有水會給人類帶來痛苦,我想到一個資料:
師:你把情感帶入了文字,所以能從心靈深處迸發出這么情真意切的文字。
聯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來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出示: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的臉……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
師:這一段中,還有讓你感受最深的嗎?
生:從這些話中,我體會到我們平常洗澡從沒有這種感覺,而作者有這種感覺,說明夏天他們被風乾的感覺是那麼痛苦,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為了這樣的感覺,而我沒有。
師:你剛才用了一個詞「風干」,誰來讀這一句。
生讀。
師:什麼是風干?
生:身體里的水分全被風吹乾了,一點都沒有了。
師:炎炎夏日,身體里的水彷彿是被風干一樣,還有一個詞:曬干。
生:我們四兄弟,像四根快要被曬乾的狗尾巴草一樣。
師出示狗尾巴草圖片。
師:看,它蒼翠有力,它生機勃勃。
師出示另一幅狗尾巴草圖片。
師:看,這還是狗尾巴草,他生氣全無。
這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生:水。
師:在哪裡?
水:水箱里。
師:所以說――
生齊讀: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
師:請你們把自己當作四兄弟中的一個,用心默讀這段文字。
生默讀。
師:剛才不知道風乾的意思,現在知道了嗎?
生:忙了一天,身段太累了,沒有水,身體里像被風幹了。
師:請你讀。
生讀。
師:這一段文字也深深地打動了我,我也想來讀一讀行嗎?
師配樂朗讀。(課文片斷內容改成詩歌)
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
滑過了
我們的臉,
像一條小溪流,
……
(鼓掌)
看了這段文字,聽了老師的朗讀,你有什麼感覺?
生:我感覺我們浪費水,
生:覺得很舒服。
生:我覺得那裡的水是那麼珍貴,即使是那麼一勺水,也那麼舒服。
師:就請你把這十分十分舒服的感覺讀出來。
生讀。
師:讀得非常動情。
生讀。
師: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這是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讓我們把這感覺傳達給大家。
齊讀。
師:作者就是用詩一般的語言,寫了一勺水帶給四兄弟的美妙體驗,讓我們深切地體驗到藏在水窖里的水是多麼珍貴,也讓我們感覺到了――
生齊: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
生:讓我感覺最深刻的是……我想把我們這里的水送給他們。
師:你的願望快要實現了,因為國家在實施南水北調工程。
師:「母親說,你們真是餓壞了。」怎麼理解?
生:渴比飢餓真難受。
生:因為沒有節約用水,所以我們國家成為缺水的國家之一。
生:因為那裡的水非常珍貴,我們現在這里不缺水,我們再不珍惜水的話,也會像他們那樣。
生:我從第一節的第二句話,看出不僅吃水難,而且用水也難。
師:一個餓字寫出了水的珍貴,水對生命的不可或缺。
師:課文學到這里,有什麼感受?
師:為什麼作者不寫有水對他們的樂呢?
師:有水的快樂更加交織出沒水的苦。
師:這樣鮮明的對比,讓我們更加感受到――
生: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
師:生活中,我們還擁有許許多多,(在水後面板書感嘆號)
你感受到他們的珍貴嗎?要學會珍惜啊!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水
教材分析:
單元是圍繞「水」來編排的,其用意在於讓學生知道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人們的衣食住行離不開水,社會經濟建設更需要水,使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
本次以「水」為主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對每天都會接觸到的水由感性的認識和理性的對待方式,是學生對「水」這一主題有更深入的了解,體會更加深刻,認識更加提高。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水、贊美水、親近水而真誠地發出「珍惜水」的呼喚,深刻體會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使學生更加熱愛水資源,形成自覺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2、增強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夠將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進行有機整合。
能夠把搜集的知識和自己的生活學習密切的積累運用。
3、培養學生能夠與人交流、善於交流、樂於與人合作學習,並且在學習中解決遇到的問題,體會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與難點
使學生深刻體會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的道理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說不盡碧綠的水、清澈的水,唱不夠清涼的水、甘甜的水。水是大自然賜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滴滴水珠,涓涓細流,滾滾浪花,滔滔江水,我們永遠離不開水。
1、你都找到了哪些有關「水」的文章?
2、你是通過哪些途徑找到的?
表揚善於積累、發現的同學,激發學習熱情。
二、多媒體展示有關「水」的不同內容的畫面,學生觀看,激發學生表現慾望。
1、說說你看了這些關於水的畫面有什麼感受。
2、關於「水」的產生,利用你還有什麼疑問
三、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分為不同的主題進行研究。
1、確立研究主題:
第一組:以「贊美水」為主題進行研究。
第二組:以「了解水」為主題進行研究。
第三組:以「珍惜水」為主題進行研究。
2、確立研究內容。
第一組:贊美水
(1)、從古詩中找,比如王勃的:「秋水共長天一色……」
(2)、從現代詩文中找,比如朱湘的:「溪間、采蓮,水珠滑走過菏錢……」
(3)、從歌詞中找,比如:「洪湖水浪打浪……」
第二組:了解水
(1)做一個接水實驗,看水龍頭一個小時能滴多少水?並算出24小時會有多少。
(2)調查河面漂浮物是什麼,它們是從哪裡來的。
第三組:珍惜水
(1)以前曾往小河裡扔過臟東西,給小河寫封道歉信。
(2)我和同學們討論節約用水,寫一封倡議書。
如果同學們有別的研究內容更好,都可以採用。
3、交流確定研究方式:
1、通過查閱書籍、上互聯網查閱資料。
2、動手作實驗、向周圍的人請教
3、製成表格向大家介紹
……
第二課時
討論、交流、展示,及時評價肯定,使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分小組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成果。
各小組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可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展示。
如:利用幻燈片課件展示所搜集的關於水的古詩,現代詩文、歌詞……
現場利用互聯網查找自己所需的資料,向同學們展示。
培養學生能夠與人交流、善於交流、樂於與人合作學習,並且在學習中解決遇到的問題,體會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貳』 蘇教版五下《水》教案
【教學資源分析】
《水》系蘇教版國標本第十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敘寫了「我」出生的村子嚴重缺水,人們愛水、盼水、節水。回憶孩提時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無比珍貴。兩處細節描寫:下雨時,在雨水中洗澡;炎熱時,母親用「一勺水」為「四兄弟」消暑納涼,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課文採用反襯的寫法,通過村民洗澡時的「痛痛快快」、「舒服」,襯托出水的珍貴,缺水的苦澀,並以此警示今人要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缺水時村子裡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讓學生體驗缺水之艱難,要珍惜水資源。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驗缺水時村子裡人們盼水、用水的心情,體會水的珍貴,缺水的苦澀。教育學生珍惜水資源。
【教學准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設計思路】
整個教學過程緊緊扣住「水的珍貴」展開,通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讓學生感悟到這是一個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別珍貴;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做到生活中節約用水。在品讀課文時,以讀為主線,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水(板書)是很有意思的精靈。在古代大聖人孔子的眼中,水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是有情義、有德性的;在南唐後主李煜的眼中,水正如他心中的愁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在現代著名作家馬朝虎的眼中,水又是什麼呢?
二、初讀感知。
1、快速讀課文,找一找有關的句子。出示: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
設計理念: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緊扣文章的這句中心句展開的。教學伊始,讓學生未入文境先有情,繼而深入文本體會。
2、怎麼樣的東西稱得上珍貴?(珍珠、鑽石……)水,在我們眼中再平常不過的東西,何以會是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
3、因為我生在一個缺水的地方。我的家鄉到底是怎樣一番缺水的情景呢?(板書:缺水)
4、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1)「十分里以外」村裡人要吃水,要到十公里以外去挑,而後返回,來回奔波二十公里,目的就是要挑回一擔水,多辛苦啊!
(2)「排上一個小時」為了一擔水,要等待一個小時,甚至還要更多時間,可見水彌足珍貴。
(3)「一處很小的泉眼」只有一處泉眼,而且很小,看來這里確實是一個水源稀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別珍貴。
5、師小結:因為我的家鄉缺水,而村民的生活又時時刻刻離不開水。所以(出示句子)「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難怪村裡人說得最多的話是「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看來,在這里,在這個嚴重缺水的地方,水比酒更珍貴,更受村民青睞。
6、假如你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缺水的村子裡,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7、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三、整體感知。
1、過渡:生活在這樣一個缺水的地方,人們對水自然會有一種渴望,會有一種期盼,讓我們跟隨著作者的回憶,去真切地感受那裡的人們渴望水的情景吧!
2、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3. 在讀書的過程中,有困難嗎?檢查初讀情況。
(1)課件出示三句帶有生字的句子。
「那時侯,家家戶戶都建有水窖,用來在下雨天儲水,以備今後很長一段時間使用。」
「而掛在她腰間上的那把鑰匙,則象徵著權威、幸福和痛快。」
「然後,母親一手從水窖中打起一勺水,從我們的頭頂緩緩地傾注下來,一手拿著一把麥稈扇往我們身上扇風。」
(2)讀生字詞:「儲水」,「鑰匙」,「一勺水」
(3)自由讀這些帶有生字的句子。
(4)指名讀三句句子,教師相機詢問。
① 什麼叫儲水?為什麼要儲水?(這里需要儲水,是因為這是一個缺水的地方。儲水是為了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使用。)
② 平平常常的一把鑰匙,象徵著什麼?為什麼說它象徵著權威、幸福和痛快?(因為這把鑰匙鎖住的是水窯,只要水窯打開了,我們就能用水,那該是何等痛快、幸福的事。)
③ 用一勺水給我們洗澡,說明什麼?(因為缺水,所以要節約用水,用一勺水,就給四兄弟洗了一回澡。)
(5)有感情地讀三句句子。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既能檢查學生讀書的情況,又能通過對三個生字的簡單理解,再次引領學生感悟到這里缺水,水是很珍貴的東西。
四、自讀感悟,品讀交流。
1、除了第一自然段和上面幾句句子,你還能從文章的其他地方體會到這個地方缺水,體會到水特別珍貴嗎?
2、默讀課文,劃有關句子,並寫一寫自己的點滴感受。
設計理念:高年級學生要形成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既要讓學生學會快速瀏覽課文,又要學會靜下心來細細地品讀每一句話,而且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3、師生交流,相機出示重點的句子理解。
設計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利用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體驗,來帶動整個教學環節的有序進行,做到「教學無痕」。
(1)「下雨天是村子裡每個人都期盼的日子」。
① 為什麼村子裡每個人都期盼下雨?(在雨中洗澡,可以喝到水,可以儲水)
② 因為缺水,所以洗澡對於村民來說是一件奢恥的事情,只有在下雨天,才能痛痛快快地洗個澡,那是怎樣的一種痛痛快快呢?出示:「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女人們則穿著長衣長褲」。
③ 自由地讀一讀這段話,說說你的感受。(主要從兩個地方談感受:一方面是「張大嘴巴,去吃來自空中的水」,讓我們體會到孩子們多渴望水;另一方面是「奔跑跳躍,大呼小叫」,體會到人們洗澡時的痛快,在談這兩點時,都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比較。我們洗澡會如此痛快嗎?我們會去吃來自空中的雨水嗎?從而感受到水的珍貴。)
④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你能把這種痛快讀出來嗎?)
⑤ 師小結:就在這樣的下雨天,小孩子奔跑跳躍,大呼小叫,大人雖然拘謹,但內心也充滿著快樂。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對水的降臨的一種感激,對水的一種由衷的珍愛,所以說(出示)「下雨天是村子裡每個人都期盼的日子。」
⑥ 師引讀:這樣的下雨天就像——過節一樣,但這樣美好的日子在我們那裡——畢竟太少了。更多的是——乾燥和炎熱。
(2)母親鎖上水窯,笑著對我們說:「你們真的餓壞了。」
① 你覺得哪個字最能吸引你的眼球?(餓)
② 母親之所以會這樣說,完全是因為她看見了她用水為我們沖涼的那一幕。
③ 課件出示:「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的臉……地上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指名讀一讀這段話,其他同學閉眼想像,說說你感受到了什麼?(一方面是我們淋到水後的一種快樂,另一方面是母親對水的珍惜,做到「地上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
④ 這是一種久旱逢甘淋的感覺,又是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語形容,你會用哪個詞語?(爽)(痛快)(舒服)
⑤ 就帶著這份「爽」,這份「痛快」,這份「舒服」來讀一讀這段話。
⑥ 師補充:在一勺水從我們的頭頂傾注下來的同時,母親還用一把麥稈扇往我們身上扇風,這樣的感覺就更爽了,讓我們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來。
⑦ 現在你明白了嗎,何以母親要用「餓」而不用「渴」字?(因為天氣炎熱,因為缺水,我們的身體就是處於飢餓狀態。好不容易才有了這樣一次與水親密接觸的機會,真是太幸福了。)
⑧ 當一勺水給我們淋浴結束後,母親又鎖住了水窖,這又激起了我們的期盼之心,我們期盼什麼?
⑨ 同學們,想想我們自己,處在江南水鄉,用水毫無困難,我們是多麼幸福啊!跟他們相比,你們有話要說嗎?
設計理念:此時,學生的情感被激發出來了,他們肯定有話要說。可能是反省自己以前用水的毫無節制,可能是因為用水的毫無困難,所以感受到的一種幸福,也可能是一些具體的節約用水方面的行為,不管是什麼。只要同文本進行了交流,就都是一種學習後的收獲。
4、師小結:不管是下雨天痛痛快快地淋雨,還是無雨時母親用水窖中的一勺水給我們洗澡,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村裡人與水接觸時的一種快樂。(板書:樂)
5、缺水給村裡人帶來了「苦」。可作者卻具體生動地描述水給村裡人帶來的「樂」,為什麼要這樣寫呢?(這樣一種強烈的對比,更讓我們感受到水對村民來說是異常珍貴,更讓我們要珍惜水資源,這就是一種反襯的寫作方法。)
設計理念:教給學生寫作的一些基本的表達方法,這也是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
五、總結延伸。
1、這篇文章是編者改動後選入課本中的,題目也做了相應的改動,你能猜猜原文的題目嗎?(《餓水》)有機會,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原文,再來體會作家馬朝虎質朴的文字,真摯的情感。
設計理念:雖然《水》這一篇課文的教學已結束,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被激發出來了,這也是課外閱讀的開始。
2、師總結:生活在缺水的地方的人,他們對水是如飢似渴。我們生活在不缺水的地方是如此幸運,但如果我們毫不節制地用水,不珍惜水資源,你覺得我們對得起那些缺水地方的村民嗎?在你用水的時候,想一想缺水的村民那渴望期盼的眼神吧!想一想這句話吧!(出示: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
設計理念:將文章的這句中心句貫穿教學的始終,同時,又體現了教學的前後呼應。
六、布置作業。
搜集有關水資源的資料,探討如何節約用水。
板書設計
水
缺 水 洗 澡
苦 樂
【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准》確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標,它倡導教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每個學生都成長起來。以往的教學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實施以教師為中心的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地位都得不到體現。而只有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才能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作為一名課改大潮中的教師,面對《新課程標准》,在教學工作中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為課改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現將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反思總結如下:
1、課程改革後,語文課堂變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了,教學手段越來越多了。但手段多了,對語文學習來說未必是好事。在這堂課上,我沒有為了讓學生「求異」或「發散」,離開文本進行無休止的討論、爭辯;沒有佔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交流搜集來的資料卻把文本丟在一旁;沒有過份地使用多媒體來取代讀書……從而,成功地把握了「度」,沒有造成語文課程的異化。
課文是一篇記敘文,背景是從前一個缺水的偏僻山村。上課時,我緊緊抓住了課文的兩條線索帶著學生走入作者的生活,那就是「缺水所帶來的苦」以及「用水所帶來的樂」。讓學生在自學劃相關詞句、交流體會、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學習課文。「缺水所帶來的苦」主要通過「挑水難」「洗澡難」「盼開窖」等事情體現,「用水所帶來的樂」則通過「雨中洗澡」和「洗涼水浴」這兩件事體現。
2.《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與其教師細致的分析講解,不如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課堂上「讀」占鰲頭。在這節課中,我指導學生採用多種方式的讀,努力引導學生將文本的意義和作者的情感在讀中自行發現。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雨中樂」時,我首先抓住關鍵詞,指導學生正確地讀它們,然後用語言為學生們創設情境,使他們把讀書當成情感的體驗。
3.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這篇文章又包含著濃厚的感情。在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機會和時空,讓學生在自主參與閱讀的活動中,深入理解課文,從而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如在教學「期盼」、「幸福和痛快」及「一勺水洗澡」時,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想什麼讓自己最期盼,想想自己平時什麼時候最「幸福和痛快」,從而進一步體會作者及「村裡人」對水的情結。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自主、合作、快樂地探究,獲取新知,明白事理。
4、對文本的正確解讀,是上好閱讀課的關鍵。在教學之前,我認真的研讀了《水》這篇課文。課堂教學中我抓住了「水,成了村子裡最珍貴的東西」這一主線統領全篇,又以「缺水的苦」和「有水的樂」這兩條副線的相互反襯,使學生對文章的主題有了深刻的感觸。
一節好課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完善,去總結吸取經驗教訓,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堅持要求明確,堅持榜樣示範,課堂上學生的傾聽意識就會在其間慢慢流淌!我想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亮麗而難忘的課堂定會不斷地展現在同行們的面前,讓我們自信的去探索去研究,完善自我,完善我們的課堂。
『叄』 課文《水》的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狀況;
水與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水污染的後果及防止水體污染;
了解水的組成及物理性質。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及查閱媒體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樹立節水觀念,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
教學建議
本節內容大致可以分為:水對人類的影響,水的物理性質及水的組成,在處理這一節教材時,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例作為研究的線索。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前布置研究課題,給學生一周的時間查找相關資料,特別是突出媒體信息量大的優勢,通過互聯網輸入關鍵字詞搜索相關信息,並要求學生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每2-3個學生為一個小組,通過課前准備發表自己的見解,可以製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過這種組織形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特別是展示成果,無論對哪類學生來說,只要付出勞動,都會有收獲,真正體現初中義務教育的全員性和教育的全過程性。特別對初中學生來說,強烈的表現慾望成為其學習過程的根本動力。水資源的有限,人類對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業化進程對水體的污染,對學生來說,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學生會一無所知,教師課堂上簡單的介紹對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親身去體驗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生活中,水資源的浪費、水質的日益惡化等,使學生有一種危機感,自覺地從我做起是環保事業大眾化的具體體現。
水的組成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點內容,它應包含兩方面內容:
1. 水的宏觀組成,即:定性水的元素組成。
2.水的微觀構成,即:定量。每個水分子所含原子的數目,從而得到水的分子式。這兩個過程應有意識地加以區分,這樣有助於學生了解化學學科研究物質組成的一般方法,為今後學生進行學習打好基礎。電解水的實驗是完成上述兩個任務的經典實驗,可以結合有關物理知識介紹實驗裝置,特別是電極的極性,兩極產生氣體的體積,兩極產生氣體的性質,然後結合有關數據幫助同學進行推導,從而得出結論。在這些過程中,應注意嚴謹性。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水
重點:水對人類的影響及水的組成
教學設計過程
本節課按一課時安排。但應在上課前一周給學生布置任務,由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瀏覽相關網站,在充分准備的基礎上進行展示活動,可以由學生採用自由組合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1.課前任務布置:
(1)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①從外層空間看地球,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區被水覆蓋著,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水球,水資源如此豐富,為什麼還要加以規劃和保護?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有浪費水的現象嗎?結合自己的實際,我們生活中克服哪些不良行為,可以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③在我們周圍,水資源保護的狀況好嗎?你認為哪些行為會使水質受到不良影響?
④從目前來看,淡水缺乏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特別是有些地區,乾旱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而地球上海水是豐富的,你有什麼好設想,使海水得以充分利用?(必須是自己的設想,不一定正確,不必追求科學性,但需從可行性和經濟角度出發)。
⑤你認為日常生活中改變人的哪些生活習慣可以做到節省淡水?舉具體措施或歸納一些節水的小竅門。
(2)查閱相關網站,從網上獲取相關信息,結合自己的觀點,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或措施是可實施的。
(3)2-3人一組(自由組合),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製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製作成小展板,供課堂交流用。
2.課前准備工作:
教師課前可以將學生收集到的各種素材瀏覽,對觀點(或措施)相近的小組的方案加以整理,有助於討論進行得全面。對有創意、有價值的的設想,不考慮其可行性或嚴謹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使教學過程變得活潑。
3.課堂教學:
分為兩個階段。
(1)教師將課題引入後,由學生將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釋疑,此過程大約用時25分鍾。教師可將已收集的資料片當堂播放,加深學生對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認識。
(2)由教師以實驗為突破口,演示電解水的實驗,根據電解過程中兩極產生氣體的性質檢驗,得出水的元素組成,再根據氣體的體積、,兩種氣體的密度,推導水的組成。
(完成電解水的實驗最好使用霍夫曼水電解器,若沒有,可根據教學參考書P89的裝置自行製作,所用試管選用帶刻度的,以便於尋找電解產物量的關系。為增強水的導電能力,實驗前應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但這一點一定事先向學生做交待。避免與初中物理可的有關知識矛盾。)
4.課後小結:
對本節知識內容進行小結,簡要介紹建國以來興建的水利工程,將搜集到的圖片、視頻資料做展示,加強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最後將製作精美的展板放於牆報展覽。
探究活動
1.洗衣間內自製節水裝置。
2.用簡單的易得的材料改造衛生間抽水馬桶,使之節約用水。
3.廚房內自製凈水裝置。
4.展開你豐富的想像,撰寫一篇題為《假如地球上沒有水,世界將……》
要求文體不限,語言流暢,想像豐富,字數為800-1200字。
課後討論:
中國的「西部大開發」已經啟動,為了避免「先污染後治理」的彎路,環保觀念和措施應貫徹於西部開發的始終。請你根據課本知識談談:在西部開發過程中,為避免水被污染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