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設計
㈠ 應放在怎樣的環境中培養細菌和真菌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在用瓊脂,加牛肉汁或牛奶製成的培養基中來放入需研究的細菌/真菌來培養.(所用道具都要高溫消毒)
㈡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
在土壤中、水裡、空氣中乃至我們的身體里,都可以找到細菌和真菌。細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廣泛分布的生物
㈢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情況
一、生物類型
細菌沒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於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於真核生物。
細菌全部是由單個細胞構成,為單細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單個細胞構成的單細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個細胞構成的多細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黴菌等)。
二、細胞結構
細菌和真菌都具有細胞結構,但是不同的是
細胞壁的成分不同: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細胞質中的細胞器組成不同:細菌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體外,還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中心體等多種細胞器。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真菌具有。細菌沒有染色體,其DNA分子單獨存在;真菌細胞核中的DNA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形成染色體(染色質)。
三、細胞大小
原核細胞一般較小,直徑一般為1μm~10μm;真核細胞較大,直徑一般為10μm~100μm。
四、增殖方式
細菌是原核生物,為單細胞型生物,通過細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為真核生物,細胞的增殖主要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因真菌種類的不同其個體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真核生物是其細胞具有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的總稱,它包括所有動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著的復雜亞細胞結構的生物。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區別是前者的細胞內含有細胞核,因此以真核來命名這一類細胞。所有的真核生物都是由一個類似於細胞核的細胞(胚、孢子等)發育出來,包括除病毒和原核生物之外的所有生物。許多真核細胞中還含有其它細胞器,如粒線體、葉綠體、高爾基體等。與古核生物、原核生物並列構成現今生物三大進化譜系。
原核生物(Prokaryotes)是由原核細胞組成的生物,包括 藍細菌、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
㈣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怎麼來 導入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細菌和真菌分布的廣泛性。
2.觀察不同形態的菌落和細菌真菌的菌絲,說出細菌和真菌的菌落特徵和菌絲特點。
3.嘗試採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細菌和真菌分布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科學素養、合作意識等。
(三)情感目標:
1.形成細菌和真菌無處不在的觀念,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2.通過做「細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實驗,體驗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
1.細菌和真菌的菌落形態特徵。
2.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教學難點:
1.如何確認培養基中的菌落類型。
2.探究實驗的組織。
四.教學方法:
觀察、探究和啟發相結合。
教學過程:
首先,提問:細菌和真菌啥樣? 怎樣才能看到細菌和真菌呢?——引出群落的概念,並且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細菌和真菌的存在,了解科學家可以通過觀察菌落來研究細菌真菌。
互動1
觀察菌落
1.細菌的菌落大小如何?顏色怎樣?
2.你認為細菌的表面怎樣?光滑黏稠,還是粗糙乾燥?
3.和細菌菌落相比,真菌的菌落大小如何?形態如何?
4.黴菌形成的菌落大小如何?形態如何?
小結:細菌菌落:較小,呈白色,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菌落:較大,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顏色多樣。
互動2
和學生一起探討如何去培養細菌和真菌?適當的時候可以提示:如何來養魚,如何去種花呢? 引導學生達成共識,培養基是培養細菌和真菌所必須的。接下來,以農民如何防止雜草和農作物搶奪養料為例啟發學生,培養基在使用之前是需要滅菌的。接下來,教師講解 怎樣配製培養基?什麼是接種?(類比種子種到地里)
互動3
帶領學生選擇一些代表性的地點去調查細菌和真菌的分布,同時不能忽視在實驗過程中要設置對照組,和進行重復實驗,以保證數據的科學性。
回憶探究的一般步驟:
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1.引導學生進入探究活動。
問:我們為什麼要經常洗手?洗過的手和沒有洗過的手上的細菌的數量有什麼不同?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細菌和真菌在哪種環境中最適宜?
3.確定問題和假設
假設:不同環境中都有細菌和真菌存在
4.制定探究計劃。
讓學生設計「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方案
5.實施探究計劃
6.引導各小組得出結論。
(1)細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廣泛分布的生物。
(2).細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和一定的生存空間等。
教學反思:
由於時間關系,培養基的配製過程無法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只能由教師提供;也由於時間短,學生自己培養的細菌菌落,無法當場觀察到細菌菌落的形態,導致在總結細菌的分布和細菌的生存條件時,帶來一定的難度。
㈤ 通過「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探究實驗可知: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細菌和真菌99.99999999999……%是異養就是自己不能自己自足,一般只要有有機物,即使在火山口或冰川也有細菌和真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