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學名師簡介

教學名師簡介

發布時間: 2021-07-30 17:30:22

㈠ 王曉林的簡介

1998、2001年被評為天津市優秀教師;2000年被評為天津市勞動模範;2000年被評為天津財經學院首屆「課堂教學優秀教師」;2001年被聘為天津財經學院首席教授;2003年被評為天津市首批「教學名師」。
愛好攝影、橋牌、養蘭和旅遊。「名片」為打油詩一首:「老六六,小教授。專不精,博不夠。工農兵,涉未就。習下海,泳術謬。究真善,揣淺陋。屢碰壁,志依舊。」

㈡ 孫兆奇的簡介

孫兆奇,男,1955年12月出生。貴州貴陽人。現為安徽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年獲安徽省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獲安徽省科學技術二等獎(自然科學類)。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003,第一獲獎人) 安徽省教學名師獎(2007) 教育部-寶鋼優秀教師獎(2008) 安徽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10,第一獲獎人)

㈢ 盧福財的教授簡介

盧福財,男,中共黨員,1963年11月生,江西資溪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兼任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產業經濟學學科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人力資源管理教學與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副會長、江西省國有資產監督與管理研究會副會長、江西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學會常務理事。是財政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江西省首屆十佳青年教師、江西省級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
1983年畢業於洛陽工學院機械製造專業,198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專業研究生班,2000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產業經濟學專業並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94年6月至11月赴美國華盛頓世界銀行總部進行短期訪問研究。2005年2月至7月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做高級訪問學者。曾任江西財經學院工業經濟系教研室主任、江西財經學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科研處處長、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校長助理,2008年5月任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
主要從事企業管理、產業經濟理論和人力資源管理研究。近年來圍繞新型產業組織形態、江西產業發展與政策和勞動經濟與人力資源管理等問題,在國內重要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0餘項,並有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獎勵。
2013年3月經江西省政府研究決定,任命為江西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

㈣ 李長萍的個人簡介

李長萍,女,1961年2月生,山西榆次人,電大本科學歷,博士學位,教育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1976年12月參加工作。
2012年7月擬任晉中學院副院長 。
山西省教學名師。

㈤ 董常生的簡介

董常生教授:1952年10月生,山西介休人,1988年內蒙古農牧學院碩士畢業。曾任山西農業大學校長,現任教授,國家級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博士生導師,山西省第十屆人大代表,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解剖學、組織學及胚胎學分會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獸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動物醫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動物解剖學、組織學及胚胎學》課程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04年獲「山西省教學名師」稱號;2006年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稱號。獲山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主編教材5部,參編1部,其中《家畜解剖學》(第三版)獲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材獎。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首次從國外引進新的動物物種—羊駝,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豐富了我國的動物物種資源庫,被譽為「中華羊駝第一人」。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重要論文70餘篇,先後獲省(部)級科研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在研項目8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2項。多次赴澳大利亞、德國進行科研合作,截止目前,董常生教授帶領的團隊同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科學家合作,在羊駝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2006年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評為十大「感動中國畜牧獸醫科技創新領軍人物」,被山西日報評為2006年山西省十大新聞人物。

㈥ 沈長雲的個人簡介

河北師范大學歷史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學校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匯華學院法經學部主任。社會兼職有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顧問,中國史學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漢民族研究會理事,中國詩經學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等。研究方向為中國先秦史、史學理論、中國古代文獻等。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態、中國古代國家的起源與形成、中國上古部族的源流及相互關系等問題上多有創獲。主要著作有《崛起的士人》、《上古史探研》、《中國歷史·先秦史》、《趙國史稿》、《戰國史與戰國文明》、《金文斷代方法探微》、《中國古代國家起源與形成研究》等,點校古籍《國語集解》。在包括《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光明日報》、《文史》、《文物》等權威刊物在內的學術報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獲得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一次、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四次、三等獎兩次。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古代國家的起源與形成》。作為教師,多年來一直肩任繁重的教學任務,並獲得河北省優秀人民教師、曾憲梓全國高師優秀教師、河北省高校首屆教學名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於2004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㈦ 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的獎項簡介

為了表彰既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又能長期從事基礎課教學工作,注重教學改革與實版踐,教學水平權高,教學效果好的教授,進而推動教授上講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我部組織了第二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的評選工作。經研究,決定對北京大學姜伯駒同志等100名「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獎教師予以表彰。希望獲獎教師再接再厲,為全面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做出新成績。高等學校廣大教師要堅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切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來,為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培養高素質人才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㈧ 郭嗣琮的簡介

郭嗣琮:1951年10月生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教授,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先後擔任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研究生導師,應用數學、控制理論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導師。已指導畢業博士4名,碩士21名,在讀博士2名,在讀碩士13名。
在模糊數學理論研究中,獨自提出模糊結構元方法,並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從理論和技術上解決了模糊值函數分析學的解析表述問題,建立並完善了基於模糊結構元方法的模糊值函數分析學理論,該項工作為模糊分析學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應用開創了一個新的途徑。在《Fuzzy System and Sets》、《Advances in Systems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自然科學進展》、《模糊系統與數學》、《工程數學學報》、《煤炭學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及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出版《模糊預測》、《信息科學中的軟計算方法》、《基於結構元理論的模糊分析數學原理》著作三部。主持完成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多項省、部科學基金的研究工作。
96年,主持研製的《MWK型模糊溫控儀》獲國家星火計劃實施十周年成果博覽會優秀項目獎;98年,完成的《礦井通風安全與采場自然發火防治決策支持系統應用研究》獲遼寧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並有四項成果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991年獲阜新市首屆「十大傑出青年」稱號;1992年獲阜新市政府「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被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授予「先進個人」光榮稱號。 1968年只讀了初中一年級的郭嗣琮作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一個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在一個十分貧窮的鄉村被選中當了一年的民辦教師,從此就與教書的行當結下了一生的緣分。1972年從農村上了大學,在阜新礦業學院讀礦山機電專業。1975年畢業留校,終於實現了終身做一名教師的理想。1977年根據學校的需要到大連工學院進修數學,1979年分配在學校數學教研室擔任數學教師。1986年國家正式恢復大學教師職稱評定工作,他從助教破格晉為副教授,成為當時全省高級職稱最年輕的教師之一。1992年再一次破格晉升教授。目前,郭嗣琮教授是我校數學學科的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在學術上主要從事模糊值函數分析學、 模糊運籌學理論與應用等領域的研究。在模糊數學理論研究中,獨自提出模糊結構元方法,並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從理論和技術上解決了模糊值函數分析學的解析表述問題,建立並完善了基於模糊結構元方法的模糊值函數分析學理論,該項工作為模糊分析學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應用開創了一個新的途徑。在應用領域上提出了不規則介質空間模糊滲流理論,並在煤礦自然火災預測技術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果。 在《Fuzzy System and Sets》、《Advances in Systems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自然科學進展》、《模糊系統與數學》、《工程數學學報》、《煤炭學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及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40餘篇,出版《模糊預測》、《信息科學中的軟計算方法》、《基於結構元理論的模糊分析數學原理》著作三部。主持完成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多項省、部科學基金的研究工作。1991年獲阜新市首屆十大傑出青年稱號;1992年獲阜新市政府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被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授予先進個人光榮稱號;2006年獲遼寧省教學名師獎;2007年獲遼寧省優秀教師稱號。曾任遼寧省六屆青聯委員,阜新市六、七屆青聯副主席,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基礎科學部主任。現為理學院數學與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遼寧省政協委員,阜新市政協常委;中國民主同盟遼寧省委委員,民盟阜新市委副主委;國際一般系統學會中國分會模糊信息與模糊工程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運籌學會模糊信息與模糊工程分會副理事長。
把前輩對他的支持與關愛回報給青年人和學生
在回顧自己成長的坎坷歷程中,郭嗣琮教授始終不忘記前輩們對自己的扶持與關愛。1984年至85年他參加了由中國著名學者,模糊數學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先驅汪培庄教授組織的模糊數學研討班,汪先生尊重和大力扶持年輕學者的高尚品質深深地感動了他。他說,我在著名學者身上不僅僅學到了做學問的本領,更學到了做教師和做人的真諦。我深刻理解年輕人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是什麼,我得到了前輩的扶持,我就更應該去扶持年輕人。
30年來,郭嗣琮教授一直堅守這個信念,他是學生們公認的教學認真、教學水平和效果極好的教授。無論是當系主任,還是從事名目繁多的社會活動,在教授不為本科生上課較盛行的風氣下,他是一直堅持在本科生教學一線的教授,他從未間斷為本科生講課。在我校校園論壇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大學四年哪位老師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中,許多學生寫下郭嗣琮三個字,其中,一位大四畢業生這樣寫道:郭嗣琮老師在給我們開的教授課堂是多麼精彩呀!他已經成為我留戀大學的理由。郭嗣琮教授無論講授哪門課程,幾乎都有一些旁聽生,他們多是各專業的教師、研究生和其他專業的學生,他們說,聽郭老師的課不僅僅能學到新的知識,更能學到如何做學問,如何做一名好老師。
30年裡他形成了一個習慣,什麼事情都可以耽誤,唯獨給本科生上課不能耽誤,不容有一絲的馬虎。他先後為工科和數學系本科生主講過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球面三角、微分幾何、復變函數、常微分方程、數學物理方法以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近代數學基礎、多元統計分析、隨機過程論、模糊數學、人工神經網路原理、遺傳演算法、分形幾何與混沌理論、近代決策技術等二十多門課程。
熟悉郭嗣琮教授的學生都願意找他問數學問題,他們說,郭老師對學生態度特別好,總是笑眯眯的,從來沒有表示不耐煩和訓斥學生。不論他的工作多麼忙,或者在休息時間,經常有學生找他請教學術問題,他都會放棄休息或放下自己的手頭工作與學生會面,極其熱心地給予幫助,而且,這些學生中絕大多數他都是不認識的。一次有兩名外系的學生找他問數學題,問題很多,時間進行很長,由於還有其他活動,此間不斷有電話催促,他還是耐心地給學生講解,最後還是學生勸老師不再答疑。當學生離開一段時間後,突然又接到郭老師的電話,在電話中郭老師告訴他們其中一個問題的正確解法。
不久,兩個同學給郭老師發來一個簡訊郭老師,我們倆謝謝您,您的幫助讓我們充滿感激,特別是您剛才的舉動更讓我們感動得想哭…,我們會更加努力的。類似的事情很多,他的電子信箱經常有不相識的學生發來求教信件,他總是給與細心的回復,發給他們學習資料。他曾多次幫助過機械、地質、電氣等外專業不相識的學生解決畢業設計問題,為他們講解數學問題,給他們提供各種資料。尤其是我校各專業的研究生找他探討學術問題的人相當多,以致於許多研究生發表論文都將他的名字列入,而他並不知道。有一次,一位外地不相識的人給他發來郵件,請教醫學問題,並說在一個醫學刊物上看到了他的論文,他才知道有人與他合作方式發表過醫學文章,但是他一直不記得這位論文撰寫者,更不記得在什麼時候曾幫助過他。每到節日,他的手機簡訊爆滿,許多人自稱為他的學生向他祝賀節日,但是他說,絕大多數的人他都不記得。
他在學術上熱心扶持青年教師的成長,無論工作多麼繁忙,對於年輕人,從來不會拒絕。甚至許多素不相識的外校或科研院所的年輕人來信、發Emal或登門拜訪,尋求學術上的幫助、索取資料、索要學術著作等,他都會盡全力幫助,為他們郵寄資料,將自己的研究筆記提供給他們,無償的郵寄書籍,不使他們失望。他出版的學術著作不要稿費,只要求出版社給他同等價值的書籍,然後他將這些書無償地送給向他索要書籍的青年人。在與青年教師合作發表學術論文中經常將自己的名字排在後面,其中有很多論文是他親筆起草的。他利用自己的科研經費數萬元資助青年教師跑項目、購置圖書資料和發表學術論文。有許多其他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畢業論文撰寫中得到他的幫助,有多名外專業的博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是在他指導下完成的,但是,在畢業論文上沒有署上自己的名字,成為他們的編外導師,但他從不計較。還有許多青年教師在首次申請科學研究基金過程中,得到郭嗣琮教授的幫助,有不少的申請書是由郭老師幫助起草的。
郭嗣琮教授說,我最幸運的是在人生最需要信任的時候,得到了前輩的扶持,我要永遠學習他們為人師范的高尚品質,要把前輩對我的支持與關愛回報給青年人和學生。
從事教育教學改革,把學術研究的能力教給學生
數學是從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的一種語言和工具,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新的科學技術領域促使新的數學分支和數學方法不斷出現,進而要求高等院校培養的人才知識結構也要不斷更新。郭嗣琮教授在深入的學術研究基礎上,結合工程科研實踐,關心和思考本科生的數學知識結構更新問題。通過自己的知識更新,不斷為學生開出新的數學課程。為學校的人才培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000年以來,郭嗣琮教授開始致力於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改革試驗性工作,並在他主講的信息科學中的軟計算方法課程中進行實踐。在2003級(07屆畢業生)的兩個班級和2004級(在校生),課程結束後,有20多名同學撰寫了近30篇科技論文發表在中國科技論文在線上。近幾年來,有近百名研究生在他的課程學習後發表了學術論文。他說,是前輩教我學會了科學研究的能力,我也要把這個能力教給學生,這是對培養我的老師最好的回報。
忠誠教育事業,踐行朴實無華、堅韌頑強、無私奉獻太陽石精神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的前身是阜新礦業學院,一直是具有較強的煤炭行業性質的高校。人們將煤炭譽稱為太陽石。在國家組織的高校教學評估中,郭嗣琮教授負責撰寫學校辦學特色報告,他將朴實無華、堅韌頑強、無私奉獻的太陽石精神凝練為我校的辦學特色,得到了評估專家的高度肯定和認同。郭嗣琮教授在自己的30年教學生涯中也一直在踐行著這種精神。
阜新在我省是一個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有許多中年教師在學業上取得一定成績後就離開了阜新,調到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校去工作。而郭嗣琮教授很早就具有競爭優勢,但卻一直堅持在學校工作,他認為能夠堅持在艱苦地區工作是他們這一代人的美德。
郭嗣琮教授在教育工作中的勤勉敬業、無私奉獻、甘作人梯的精神深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敬佩。在任基礎部主任的十年裡,在嚴格要求自己方面一直是很嚴肅認真的。年度考核從來沒有爭過優秀;各單位評選3%漲工資,自己一次也未申報過。;學校評選各種先進、模範也從來沒有申報過;學校評選關鍵崗位獎,基礎部有8位教師獲此殊榮,他親自找到學校的負責人將自己的關鍵崗位獎讓給了別的教師;他自己親自跑課題,聯系科研項目,每年幾十萬元,但為了工作的需要,從沒有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過;自己親自聯系出版社出版教材,自己從不掛名。他倡導和組織過許多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組織過多項教學改革立項工作,但是,為了撫持青年教師的成長,他從來不掛名。雖然,他的教改工作獲獎很少,但是,他表示看到年輕教師一步步成長起來,一批人已經成為跨世紀人才、成為各自專業領域的專家、成為學科和學術帶頭人,使他能嘗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和自豪感。郭嗣琮教授身上閃耀著太陽石精神的光芒,他刻苦敬業、無私奉獻、淡泊名利、關愛學生和青年人的師德師風受到教師和學生們的尊重

㈨ 鄭洲順的人物簡介

鄭洲順,男,1964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精品課程「科學計算與數學建模」負責人,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校首屆教學奉獻獎,中南大學第六屆教學名師,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湖南賽區組委會副主任,中國數學會會員,湖南省數學會理事,湖南省計算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體視學學會材料分會理事,中國系統模擬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1987年雲南師范大學基礎數學碩士研究生畢業,2005年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粉末注射成形博士研究生畢業,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方向為粉末注射成形充模流動過程的計算機模擬。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英國牛津大學數學院應用分析組留學訪問,師從國際數學家聯會主席、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J.Ball教授。在英國利物浦大學、義大利威尼斯、葡萄牙里斯本、北京、上海等地參加過多次國際學術會議。
長期從事應用數學和計算數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負責組織中南大學本科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培訓和指導。主要研究方向為偏微分方程數值解法、計算流體力學、科學工程建模與數值模擬、微分方程模型及其應用;其他專業特長有動力學分析、微組織結構模擬,分形圖形的計算機生成與分形模擬,數據挖掘等。已在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Powder Metallurgy、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金屬學報、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國機械工程、計算機工程與應用等學術刊物發表相關論文40多篇,30餘篇EI檢索,20餘篇SCI檢索,2篇被《中華數學文摘》摘錄。

㈩ 陳恩林的個人簡介

1964年畢業於吉林大學歷史系,同年考入本校中國古代史專業研究生,後因「文革」輟學。1978年重新考為吉林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研究生,1981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85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導師為金景芳先生。
曾任職務
曾任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所長。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先秦史學會副理事長,吉林省史學會副理事長,吉林省周易學會會長。1993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1997年被教育部聘為「中華文化獎學金」指導教授。2000年、2012年先後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聘為專家委員會委員、客座研究員。2006年被北京大學聘為《儒藏》精華編編纂委員會委員。2010年被東北師范大學聘為「東師學者教學名師」。2011年被四川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聘為「客座教授」。2012年被四川省聘為《巴蜀全書》專家委員會委員。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