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產品教育

產品教育

發布時間: 2021-07-30 20:11:23

教育產品類的展會有哪些

我推薦第31屆廣州國際玩具及教育產品展(原名「廣州國際玩具及模型展」),2019年版4月8-10日在廣州(琶洲)保利世貿博權覽館舉辦,同期開展的還有廣州國際童車及嬰童用品展。
近年來教育產業特別是學前教育在國內發展迅速,教育產品未來的發展前景廣闊。而且近年廣州玩具展展品當中,教育產品種類和數量也逐漸豐富。為更好地適應行業的變化和市場及展會發展需要,展會主辦方決定將展會名稱去掉「模型」兩個字,而增加「教育產品」。
近年來廣州玩具展上的展品中,教育用品如學習機、幼教產品、幼兒園用的教具均逐年增多。其中,2018年參會的幼教及游樂設施的展商有30多家,融合人工智慧及AR技術的早教玩具展商有40多家,加上具有益智、教育功能的木製、塑料、磁力拚插玩具展商,總共有200多家,科教產品在廣州國際玩具展上已成氣候。相信題主能在這個展會上找到合適的產品。

Ⅱ 那種兒童教育產品最好啊

剛好看見,可是怎麼沒分啊!不過還是回答你吧!

感覺兒童教育產品做的比較好的是問學堂吧。問學堂是集合
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等多家大學的教育精
華來研製產品的網上搜搜就知道了,裡麵包含小學到大學的產品,
還有早教之類的產品,反正教育類的產品是一應俱全如果你是要
兒童教育產品的話,推薦你用學伴熊吧,因為我也買了一個給孩子的,
其他的兒童教育產品也很多,但是我沒用過所以也不好多說。
學伴熊的功能很多,比如說可以學英語、學國語、聽音樂、

聽故事等等。。。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無效退款
這點也是我當初買學伴熊這款兒童教育產品的原因之一。不

過用了之後感覺還是挺不錯的
閑話不說了,你可以自己去看看合不合適。
具體的參考資料:http://www.ynwyyxxj.com

什麼是教育產品

對學習有用的,如書,信息化教學各種學習軟體都可以說是教育產品.
還可以這樣說,一個人在受到教育後作出對社會,國家有貢獻的事,那麼這個人可以說是教育產品.

Ⅳ 教育培訓產品是做什麼的

這個很廣泛,具體看你咨詢的是什麼產品哦,總之就是售賣一切跟教育相關的課程等

Ⅳ 教育是什麼產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教育規劃綱要(2010—2020年)》由新華社2010年7月29日電正式對外公布,這是繼《醫改方案》後涉及新「三座大山」之一的又一個綱領性文件。該《綱要》二十二章七十條,內容可謂很全,此前草案便公布於世,徵求意見也可謂很充分。
既然是全面性的綱要,教育產品的定位便應首當其沖,是公共產品還是准公共產品?有沒有商品?如何劃分?這與教育能不能脫離「三座大山」之一密切相關。然而,就這個綱要而言,教育產品的定位到底是什麼?並無明確的答案,從中的研讀也頗費周折。

《綱要》在第二章「戰略目標和戰略主題」中明確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縮小區域差距」。如果從「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這句話來看,將其定位為公益性而且還普惠性,便是公共產品,但研讀完全篇後,只有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定位可以稱為公共產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目標,因為還有很多的費用和差異,還要解決擇校問題和學校的均等化問題。

我指出這一問題並不是強調所有的教育產品是公共產品或准公共產品,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做不到,但不同的定位和區別的對待卻是應該明確的。盡可能增加准公共產品和公共產品的范圍也是需要的,特別是有政府補助又需要花錢購買的准公共產品,如何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對殘疾人和一些弱勢群體的特殊教育,如何做到這一點就缺少交代,高中及同學歷的教育有沒有納入義務教育的遠期考量?特別是有條件的地方公共財政能不能將其納入?這涉及到全國范圍內的教育公平問題,而且在現實中已有出現。

另外與此有關的幾個問題,包括幼兒教育中高收費、貴族化的傾向如何對待?特別是利用行政資源開辦的這類幼兒教育如何走向?包括義務教育階段所謂的「民辦班」和貴族學校問題如何對待?包括大學成了國家教育投入的重點後,如何惠及到受教育者?具體地說就是降低費用,讓能夠考上大學的普通家庭甚至是貧困家庭學生能上得起。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責權利到底如何區別?私立學校能不能參與公平競爭,得到類似公立學校的某種財政補助?比如,「教育券」理論,國家的財政補貼分配到受教育的人身上,再通過持券人的選擇實現「二次分配」的公平。

也許,《綱要》只能是「綱」,兩萬多字也不能涵蓋這些,但在具體實施和落實時,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卻是不容迴避,也是十分重要的。以我不成熟之見,義務教育應該完全定位為公共產品,普惠性及均等化則應成為盡快實現的目標;幼兒教育最起碼應該是准公共產品,而且不僅不能鼓勵還應該約束和遏制貴族化傾向。包括義務階段的私立學校,應該著重於探討和實現利用市場機制與公立學校的公平競爭,而不能鼓勵貴族化傾向;高中及同學歷教育,即使不能納入義務教育,也應該盡量強化准公共產品的性質。對特殊教育包括能到高中階段的特殊教育,都應該作為對弱勢群體的特別關愛和和諧社會的需要,比照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已不排斥公共產品或准公共產品之外的商品化,但國家不應該讓這種商品在某一個領域變成壟斷。而所有的公立大學都必須體現准公共產品的屬性。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更多地探討對受教育者的財政補助資助,來體現這種准公共產品。

無論是公共產品還是准公共產品,都應該排斥市場化,但卻不應該排斥市場機制。這些產品是通過人來提供的,而所有的人或就教師等總體而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都不可能迴避市場機制而獨善其身。因此需要與市場經濟相適應,借鑒和利用市場機制,調動教師和學校的積極性,提高公共產品或准公共產品的質量。

Ⅵ 教育產品的什麼是教育產品

教育產品是指教育部門和教育單位所提供的產品,這種產品又稱教育服務 。教育這種產品,在消費上具有特殊性,即消費效用有直接效用與間接效用之分。
教育的直接消費效用,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後知識、能力的增長,品行和價值觀念的養成等,這屬於教育的內部產出或內部效益。教育的間接消費效用,是指由於知識、能力的增長及良好的品行、價值觀等內部產出,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生產能力、創造能力和文明程度,使受教育者在勞動力市場和社會活動中獲得更高的收入和地位,促進社會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諧。這種效應屬於教育的外部產出或外部效益。
從直接消費看,教育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增加一個學生,邊際成本不為零,會降低原有學生得到的教育服務水平,如平均受教師關注的程度會降低,生均校舍面積、圖書、儀器等教育資源會減少。在技術上學校完全有能力將教育的消費者(如不付費者)排除在學校或教室之外。因此,教育的直接消費具有私人產品的性質。
從間接消費看,教育具有部分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教育使受教育者個人獲得更高的收入和社會地位,這是受教育者的個人收益,他人不可分享,因而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教育能使社會經濟更快增長、社會發展更加和諧,這是教育帶來的社會經濟利益,全體社會成員都可受益,對社會而言增加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也無法排除其他成員得到這種利益,因而沒有競爭性和排他性。所以,教育的間接消費具有準公共產品的性質。公共選擇理論的權威布坎南,正是通過分析教育的間接消費特點,得出教育是准公共產品的結論。
從教育目的考察,無論是受教育者個人還是社會,接受或提供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教育的間接消費效用,即提高個人收入和社會地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因此,在確定教育的產品屬性時,應主要依據教育間接消費效用的特徵。
也就是說,在理論上教育屬於一種准公共產品,它兼有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某些特徵。但在現實生活中,根據教育類別和層次的不同,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又具有不同的屬性特徵。尤其是義務教育,它被確定為是一種公共產品,確切的說是制度安排使其成為公共產品的。在大部分國家裡,義務教育都是一種制度性共有資源,即法律規定其有非排他性,但仍然具有競爭性。非義務教育則無可厚非的屬於准公共產品,其消費存在著排他性。

Ⅶ 互聯網教育產品有哪些

Sooc瘦課網,專注為高校、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提供一體化的在線教學雲平台解決方案

Ⅷ 有什麼新型的、好的教育方面產品

心理輔導就不錯啊

Ⅸ 教育領域產品經理需要主要哪些方面

眾所周知,內容、技術是教育產品的兩個主要要素,但作者提及除內容與技術兩大要素之外,還有一大要素,其重要程度,在內容、技術之上。

結語

Ⅹ 什麼是教育產品教育產品的特性是什麼

什麼是教育產品
教育產品是指教育部門和教育單位所提供的產品,這種產品又稱教育服務。教育這種產品,在消費上具有特殊性,即消費效用有直接效用與間接效用之分。
教育的直接消費效用,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後知識、能力的增長,品行和價值觀念的養成等,這屬於教育的內部產出或內部效益。教育的間接消費效用,是指由於知識、能力的增長及良好的品行、價值觀等內部產出,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生產能力、創造能力和文明程度,使受教育者在勞動力市場和社會活動中獲得更高的收入和地位,促進社會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諧。這種效應屬於教育的外部產出或外部效益。
從直接消費看,教育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增加一個學生,邊際成本不為零,會降低原有學生得到的教育服務水平,如平均受教師關注的程度會降低,生均校舍面積、圖書、儀器等教育資源會減少。在技術上學校完全有能力將教育的消費者(如不付費者)排除在學校或教室之外。因此,教育的直接消費具有私人產品的性質。
從間接消費看,教育具有部分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教育使受教育者個人獲得更高的收入和社會地位,這是受教育者的個人收益,他人不可分享,因而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教育能使社會經濟更快增長、社會發展更加和諧,這是教育帶來的社會經濟利益,全體社會成員都可受益,對社會而言增加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也無法排除其他成員得到這種利益,因而沒有競爭性和排他性。所以,教育的間接消費具有準公共產品的性質。公共選擇理論的權威布坎南,正是通過分析教育的間接消費特點,得出教育是准公共產品的結論。
從教育目的考察,無論是受教育者個人還是社會,接受或提供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教育的間接消費效用,即提高個人收入和社會地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因此,在確定教育的產品屬性時,應主要依據教育間接消費效用的特徵。
也就是說,在理論上教育屬於一種准公共產品,它兼有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某些特徵。但在現實生活中,根據教育類別和層次的不同,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又具有不同的屬性特徵。尤其是義務教育,它被確定為是一種公共產品,確切的說是制度安排使其成為公共產品的。在大部分國家裡,義務教育都是一種制度性共有資源,即法律規定其有非排他性,但仍然具有競爭性。非義務教育則無可厚非的屬於准公共產品,其消費存在著排他性。

教育產品的基本屬性
首先,教育在效用上具有可分割性。教育不具有自然壟斷的特性。教育產品可以在許多分散的學校和教學點提供,這些學校和教學點可以相對獨立地開設、組織、運行。
其次,教育產品具有競爭性。教育的邊際成本遠大於零,它與平均成本基本相同。從教育產品消費的角度來看,隨著受教育者的增加,必然會使成本增加,會產生擁擠性成本,導致參與消費的個人所享受的教育服務數量的減少、質量的降低,個人所獲得的滿足程度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
再次,教育產品在受益上具有排他性。人們通過選拔性的入學考試和收費等方式,可以很容易地達到人學上的排他目的。不交費就不讓上學,這是很簡單的易於做到的事情。
從教育產品的上述基本屬性來看,教育產品由市場提供是完全可行的。正是由於教育具有上述基本屬性,不少學者將教育列入私人產品的行列。美國財政學家哈維·S.羅森指出;"教育主要是一種私人物品,它通過提高學生的'涉世處事'的能力,增加了他們的福利。在羅森看來,教育產品具有兩個特性:
(1)消費上的競爭性,在教育機會有限的條件下,一部分人接受教育就會減少另一部分人相應的機會;
(2)教育的收益主要是私人收益,教育的私人收益具有極大的排他性。
美國經濟學家范里安堅持認為,教育就是私人產品,只不過考慮到其他方面的原因,由政府參與提供罷了。我國學者邱炳華指出:"教育是一種具有私人性質的產品,接受教育的人可以從中得到相應的收益,因而也願意付出相應的成本,從這點來看,教育可以由微觀主體來提供的,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們可以花錢購買這種服務。對教育產品來說,如果單純地考慮資源的配置效率,政府可以完全不用參與教育的提供和生產;而如果考慮到公平等其他目的,則政府有必要參與教育的生產。目前一些教育產品由政府提供,是考慮其他方面的原因諸如公平、正義等。政府提供教育產品,並非改變教育產品的性質,政府只是作為產品生產主體之一提供了部分私人產品。霍爾和利伯曼指出:"將產品區分為私人產品和公共產晶是基於其特徵,而不是基於哪個部門最終提供它們。從基本屬性看,教育是私人產品,但是與純粹的私人產品相比,它具有正外部性。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