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你教育孩子
信仰是完全自由,不能強行灌輸信仰觀念,更不能通過管理手段去實現。一定要本人發心發願,它存在,就看你能否認識,這種認知完全建立在心靈基礎上,而不是一般的理性思維與意識形態。用佛家所言:隨緣! 緣未到,信了又會生疑不信終而毀謗;緣到了,自然會去信去行。
Ⅱ 在基督里我們對後代的責任是什麼
把基督的信仰傳承下去,永遠活在基督的愛里。
把我們對基督的愛活出來,成為家中的金燈台,在家中一起帶領孩子認識神,認識耶穌,認識神的大愛,讀聖經,唱詩贊美,禱告。愛神,愛人如己,彼此相愛。成為神喜悅的家庭,蒙神祝福的家庭。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 5:15-16 和合本)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哥林多前書 13:4-8 和合本)
感謝主,願神祝福你,哈利路亞!
Ⅲ 中世紀世俗教育與基督教教育的關系
中世紀時期,西方的國家宗教主要以天主教為主。當時無論是上流的君王以及社會上的一些知識階層還是下層的百姓都信奉天主教。當時一些大學裡面有神學這個科系。許多的教授本身都有信仰,所以說當時的所謂世俗教育也脫離不了基督教。
Ⅳ "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在於抓住兒童的上進心,才能培養出兒童的好品質。」出自蘇霍姆林斯基,汪彭庚譯.的《要
名人名言之道德2010-11-18 22:59「道德交給別人去吧」,這是我的座右銘。把道德送完了。你就永遠用不著了。——馬克吐溫
道德心的功能是叫人區別好壞,讓人們隨心所欲地挑選一樣來做。可是從這里他可以得到些什麼好處呢?他不斷地挑選,而十有八九他倒寧可挑選壞的。世界上不應該有什麼壞事情;沒有了道德心,就不會再有什麼壞事情。然而人是那麼一種不懂道德的動物,他們沒法看到:應是因為有了道德心,他們才落到生物的最底層去。誰具有了它,誰就墮落。——馬克吐溫
道德對人的約束,要根據他所屬社會階層的不同而有所變化。陽光照耀各地情況不同,於是產生了我們贊嘆不止的。
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蘇霍姆林斯基
如果不去加強並發展兒童的個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蘇霍姆林斯基
如果兒童讓自己任意地不論去做什麽而不去勞動,他們就既學不會文學,也學不會音樂,也學不會體育,也學不會那保證道德達到最高峰的禮儀。——德謨克利特
你們卑鄙的人類就是這樣 ——老是扯謊,老是自以為具有那些實在不具備的美德,卻否認那些較高等動物具有它們(其實只有它們才具備)。野獸從來沒有干過一樁殘酷的事情——這是有道德的動物的專利。一隻野獸叫旁的東西受痛苦是出於無意的,這就沒什麼不對,因為對它來說,根本就漢有「不對」的事情,它叫旁的東西受苦痛,並不是出於高興 ——只有人才這么干。這就是受了人那種亂七八糟的道德心的鼓舞。——馬克吐溫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於接受道德的熏陶。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蘇霍姆林斯基
有兩種基督教道德,一種是私德,一種是公德。這兩種道德如此不同,如此不相干,以致彼此之間像大天使和政客一樣毫無關系。一年中美國公民有三百六十三天恪守基督教公德,使國家的完美性質保持純潔無瑕;然後,在餘下的兩天,他把基督教私德留在家裡……竭盡全力去破壞和毀滅他整整一年的忠實而正當的工作。——馬克吐溫
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竊:謙指個人的意見。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於真誠。——曾國藩
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斗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於國家,也適用於個人。——羅素
人類最大的幸福就在於每天能談談道德方面的事情。無靈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價值。——蘇格拉底
遵照道德准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亞里士多德
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著兒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末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育的建議》
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毛澤東
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毛澤東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為與追求美的理想這兩者常常統一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周揚
知識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間理想。——黑田鵬信
勞動受人推崇。為社會服務是很受人贊賞的道德理想。——杜威
道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使每個人確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著未來闊步前進,時時刻刻想著未來,關注著未來。由理解社會理想到形成個人崇高的生活目的,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條漫長的道路。——蘇霍姆林斯基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訣」 在於,當一個人還在少年時代的時候,就應該在宏偉的社會生活背景上給他展示整個世界、個人生活的前景。——蘇霍姆林斯基
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訓好的社會公民的。——培根
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蘇霍姆林斯基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於接受道德的熏陶。誰要是沒有受到過善良的教育,沒有感受過與人為善的那種歡樂,誰就不感覺到自己是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的堅強勇敢的衛士,他就不可能成為集體的志同道合者。——蘇霍姆林斯基
對父母和同志,對集體和社會,對人民和祖國的義務感,要像一根紅線一樣貫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麼是義務和缺乏義務感,就談不上人的道德,也談不上集體。——蘇霍姆林斯基
只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展階段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為可能。——恩格斯
高雅的品味,崇高的道德標准,向社會大眾負責及不施壓力威脅的態度這些事讓你終有所獲。——李奧貝納
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訓好的社會公民的。——培根
美德與過惡,道德上的善與惡,都是對社會有利或有害的行為;在任何地點,在任何時代,為公益作出最大犧牲的人,都是人們稱為最道德的人。——伏爾泰
道德能幫助人類社會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類社會擺脫勞動剝削制。——列寧
一切有生之物,都有一種「尋求快樂的本性」,那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凡是血肉之軀都要受過它的支配,好像毫無辦法的海草都要跟著潮水的漲落而擺動一般,這種力量不是議論社會道德的空洞文章所能管得了的。——哈代
Ⅳ 如何教育十多歲的孩子
怎樣教育子女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裂變效應和市場經濟的競爭,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們的家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絕大多數的家長由於自己所學的專業和工作與教育沒有直接的聯系,對子女的教育多是憑感情、憑經驗,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方法不當,子女普遍存在嬌氣、霸氣、遇事缺少主見、意志力薄弱等現象,這種狀況怎麼解決呢?筆者認為要讓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應採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長對子女造成的恐懼
初中階段是孩子們「翻坎」的階段,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 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長。有專家說道:「孩子避免失敗的願望比爭取成功的願望更強烈。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敗,寧願降低努力的水平。」這就是家長造成的恐懼使孩子失去主動進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長不要一看到成績考差了,就來一頓「審訊」,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長應對孩子的學習從過程去要求,這樣比從結果去要求更科學,效果更理想。
二、為子女建立自信心
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求知慾很強,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麼等於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勒令退學。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給他講文學、物理和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慾因此進一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舉世聞明的發明家。可見成功源於自信,自信心的樹立,來自於周圍的人們的常識。做父親的都不賞識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愛迪生的母親不賞識自己的兒子,就沒有今天的發明家愛迪生,對目前發展比較差的孩子,家長要用放大鏡找他們的閃光點,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子女需要幫助時,家長的幫助要掌握一個度,絕不可越佾越皰,要留有餘地。如:孩子問某字怎麼寫,有的家長會隨口報出來,這樣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問某字怎麼寫,倒不如鼓勵孩子「你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查看,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已動手攫取知識的。而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與子女一起成長,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所要學習的更新的東西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應隨時體現出求知上進的精神,給子女作出榜樣。「爸爸媽媽同樣在學習,在進步啊!」使子女明白學習新知,不斷進步是伴隨人終生的。其次要經與子女溝通,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原意聽子女淡知心話,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長。
在教育子女時切忌使用「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以譏諷語氣,來冷嘲熱諷子女,冷漠子女,這樣會抹殺子女的自信心,給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阻礙子女的成長和進步。
「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永恆的需求,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子女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學校教育,達到共同教育好學生的目的,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當愛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時,對孩子的愛就成為極端的愛,這往往會導致孩子身心發展出現障礙,心靈發生扭曲,對孩子將來的人生發展有著不良影響。 ..
對孩子的愛的極端表現有:
1、認為只要無限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就是愛孩子,其實這是一種無知的愛。孩子對愛的需要不僅是 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長只注意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品,卻忽視了對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有的家長給孩子買了許多書籍或買了電腦,卻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去讀書或正確地使用電腦,也不明白對孩子的精神鼓勵、贊揚、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愛,然而,這種精神上的愛對孩子的成長更加重要。
2、家長過分保護孩子,為孩子做了許多本應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這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降低了他們的自立精神與自信心。這種愛限制了孩子的自我發展,對孩子將來獨立的社會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3、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常常批評,甚至體罰孩子。有的家長的確非常愛孩子,但是,在觀念上錯誤地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想像不一樣時,就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往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這種愛給孩子帶來的不是歡樂,而是痛苦。這種望子成龍的愛往往會形成相反的情緒或情感――恨,對家長、對他人、對社會、甚至對自己的恨。家長應該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培養其自信心,而不是發現問題就批評、指責或懲罰,才有可能使孩子獲得更好的發展。
我記得有一位外國科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的確,父母的教育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教育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將來,所以說家庭教育尤為重要,是個必不可少的課題,「望子成龍「是家長們的共同心願,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將來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這樣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在這方面付出努力。
對於「怎樣教育好子女?「一直以來都是廣大家長們共同探討的話題,一邊是社會,學校所關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對於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並非千般一律,應因人而異,這其中就大有學問,教育孩子應根據他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採取相應的方法,這樣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應先從「德、智、體、美、善」五個方面抓起,即素質教育,首先,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必須從小就要做一個品德良好的好孩子,可以舉一些實例或者通過看電視,漫畫等引導孩子告訴他在生活中也要做一個像其中的人物一樣。
二、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使他感覺到大人很在乎他的學習,不要不聞不問,這樣他會感覺到學得沒勁,另外,家長與孩子共同制定出一個目標,實行獎罰分明,當達到該目標時,家長應遵守「合同」給予相應的獎勵,若沒達標時,家長也不應責怪,打罵孩子,應鼓勵幫助指導他,這樣才能重新樹立起他的信心。家長應教孩子養成「不恥下問」的好習慣,獨立思考,善於分析難題等良好讀書習慣,教他學東西時應靈活掌握,不要死記硬背,「讀死書,死讀書」的學習方法不管用,時間花不少,效果卻一般,比如有的孩子抄寫生字,寫了一排,過段時間他還是寫不出來,這種方法太「死」,家長應多教一些好的方法結子女。
三、「健康是財富」,家長應教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早起早睡,平時打打籃球,跑跑步等對身體很好。
四、家長應教育孩子從小就要養成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多做好事,對人有禮貌,教他們怎樣待人接物。
另外,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子女影響非常大,這一點應引起家長的重視,說話要得體,辦事要認真,給子女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告訴他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平時在家裡給他們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當天的事當天完成,給孩子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總之,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許多,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平時應做到有一顆愛心,還要細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們家長能做到這幾點,再加上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心,我們的孩子未來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的有用人才。
Ⅵ 如何教育孩子要寬容
1、創造機會讓孩子多接觸同齡人,在交往中互相取長補短,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養成良好的性格。
2、當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和糾紛時,家長可適當給予撫慰,並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發生的原因,找出自己或別人的不對之處,明辨是非後,妥善處理。
3、疏導、轉移孩子對矛盾結果的注意力,反思起因,檢討自己的過失,寬容夥伴的缺點與失誤行為。
4、告訴孩子對朋友要以誠相待,對其錯誤要幫助改正。要讓孩子知道,原諒他就是給他改正的機會;寬容忍讓有利於增進友誼。
5、成人要做孩子的榜樣,遇到矛盾或沖突時能寬宏大量,不計較得失,能夠高姿態,不怕吃點虧,「能饒人處且饒人」,以此使孩子受到熏染與教育,孩子才能在相應的時候做到原諒別人。
6、教給孩子掌握原諒的標准。分清是非,正確處理所發生的問題,哪些應採取原諒的做法,哪些不可以原諒。首先要明白原諒、忍讓不等於沒有原則,不是放棄批評與反抗。對小是小非,沒有嚴重後果的個人沖突,無意的損傷等盡可能的不要計較,要加以忍讓與原諒。對影響友誼與集體榮譽,會造成較大損害或故意做出的破壞行為等,絕對不可容忍,更不可原諒。但要採取靈活的方式,誠懇的態度去加以批評、制止。切忌粗魯簡單,不注意場合、分寸,或言辭過激、盛氣凌人。這樣不利於糾正錯誤,反會增加極抵抗情緒,起相反的作用。
7、必要時,讓幼兒體驗一下不原諒別人的害處:因為總是與人斤斤計較,毫不容人,小朋友們就會害怕或不喜歡與你做朋友,不會原諒別人,也得不到別人的原諒。養成霸道、蠻橫、自私、無情的壞習慣,容易被孤立,今後走入社會會吃大虧。
Ⅶ 騎士教育與基督教教育的區別
騎士教育是指宗主文化傳承的扈從培養和沿襲的使命追尋熏陶,自己本身也是小封建領主的子弟去爵位比自己高一級的勛貴那裡成為侍從,在上帝的指引下護從自己的主人,貫徹神聖的使命和責任,獲得更高階的恩賜和封賞,追求那種崇高使命感並不惜為之付出生命,是為騎士教育。
騎士教育:就是世俗奴隸主子弟所受的教育,它同時也是一種培養為世俗封建主服務的、保護封建制度的武夫的教育。作為中世紀西歐早期結合宗教教育與武士教育為一體的一種西歐封建主階級的特殊教育形式而存在。
基督教十分重視教育,早期基督教在教育方面的貢獻,是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和種族背景的人都一視同仁,男女平等接受教育。中世紀的教育主要在宗教或政治層面,重視教會領袖與神職人員的訓練超過普通個人;而文藝復興時期,逐漸將焦點由僧侶轉移到世俗人上,但多為上層社會子弟和社會菁英。世紀的新教改革,也間接促成了普世教育和具有初級、中級、大學的學校系統的發展。中國在建國前有許多學校是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會創辦,其中部分大學可以說是當時的世界級大學,中國教會大學盡管一般規模不大,但大多辦得有自己的特色,特別是在農學、醫學、女子高等教育方面具有領先地位與較大貢獻。
Ⅷ 基督教教育與一般教育有什麼區別
基督教教育強調 「解放、自由」。
而一般教育強調 「打擊、碰壁」。
Ⅸ 《聖經》中教育子女的句子有哪些
舊約中《箴言》整篇都是針對做人道理的闡述(包括如何教管子女的道理)。不細擇。
針對子女教育與家庭問題如下:
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言13:24
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箴言29:17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里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以弗所書6:1~4
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你們作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象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裡作,象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歌羅西書3:18~23
因為,上主願父親受兒女的尊敬,且確定了母親對子女的權利。
孝敬父親的人,必能補贖罪過;且能戒避罪惡,在祈禱之日,必蒙應允。
孝敬母親的人,就如積蓄珍寶的人。
孝敬父親的人,必在子女身上獲得喜樂;當他祈禱時,必蒙應允。
孝敬父親的,必享長壽;聽從上主的,必使母親得到安慰。
敬畏上主的人,必孝敬父母;奉事生他的父母,猶如奉事主人。
你當以言以行,以各樣的忍耐,孝敬你的父親,
好使他的祝福,降到你身上,而存留至終。
因為父親的祝福,鞏固子女的家庭;反之,母親的詛咒,拔除家庭的基礎。
不要以你父親的羞辱為榮,因為父親的羞辱,為你不是光榮;
原來人的光榮,是建在他父親的榮譽上;不名譽的母親,是子女的恥辱。
我兒,你父親年老了,你當扶助;在他有生之日,不要使他憂傷。
若他的智力衰弱了,你要對他有耐心,不要因你年富力強就藐視他;
因為,對父親所施的憐憫,是不會被遺忘的,天主必要赦免你的罪過,復興你的家庭。因你容忍母親的過失,必獲賞報;
天主必依公義,建立你的家庭;在你困難之日,要記念你,要消滅你的罪過,有如晴天溶化冰霜。
背棄父親的,形同褻聖;激怒母親的,已為上主所詛咒。
進修謙德戒除好奇心
我兒,執行你的工作時,應當謙和;這樣你會比施惠的人更受人愛戴。
你越偉大,在一切事上越當謙下;這樣你才能在上主面前,獲得恩寵。
因為,只有上主的權能是偉大的,為謙遜人所尊崇。
為你太難的事,你不要尋找;超乎你能力的事,你不要研究;然而天主給你所規定的,你應時常思念,在他的許多工程上,你不應懷著好奇心去追究。
因為,親眼觀察那些隱密的事,為你並不需要。
在超過你能力的事上,你不要勞神;在他的許多工程上,你不要懷著好奇的心;
因為,你已見到許多,人類不能理解的事;
的確,有許多人受了自己妄想的欺騙,邪惡的幻想迷惑了他們的明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