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傳統的教育

傳統的教育

發布時間: 2021-07-30 21:44:17

1. 中國傳統教育觀念有哪些

一、關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教育制度可謂是十人評價九人搖頭啊,我們天天要求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們的高中教育,無不是只重視升學率,每年一個學校能考上多少個清華、北大,整天學生是埋首於故紙堆之間,作題、作題、還是作題。尤其是一些高考大省,像山東,以及一些縣立高中,只要高考資源不能在全國各地相對平均的分配,這個問題就很難解決。

2. 什麼是傳統教育觀念

總結起來就是: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重記憶輕思考、重嚴格紀律、重知識灌輸。

教育理念,即關於教育方法的觀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應然」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內容。

拓展資料:

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重要轉型之一,就是實現由知識性教育向創造力教育轉變。因為知識經濟更加彰顯了人的創造性作用,人的創造力潛能成為最具有價值的不竭資源。現代教育強調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高度創造性的過程,以點撥、啟發、引導、開發和訓練學生的創造力才能為基本目標。

它主張以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手段和優美的教育教學藝術來營造教育教學環境,以充分挖掘和培養人的創造性,培養創造性人才。現代教育主張,完整的創造力教育是由創新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格)與創業教育(指在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能力與創業人格)二者結成而形成的生態鏈構成。

因此,加強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並促進二者的結合與融合,培養創新、創業型復合性人才成為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

教育理念,即關於教育方法的觀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應然」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內容。

現代教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它充分肯定並尊重人的主體價值,高揚人的主體性,充分調動並發揮教育主體的能動性,使外在的、客體實施的教育轉換成受教育者主體自身的能動活動。主體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教」始終圍繞「學」來開展,以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客體變成積極的、主動的主體和中心,使教育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自覺的活動和自我建構過程。

為此,它要求教育過程要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倡導自主教育、快樂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等新穎活潑的主體性教育模式,

現代社會是一個日益多樣化的時代,隨著社會結構的高度分化,社會生活的日益復雜和多變,以及人們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態勢。這首先表現在教育需求多樣化,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人才的規格、標准必然要求多樣化;其次表現在辦學主體多樣化,教育目標多樣化,管理體制多樣化;再次還表現在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及人才質量的標准多樣化等等。

這些都為教育教學過程的設計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它要求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管理體制的教育機構與部門進行柔性設計與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學實踐的彈性教學與彈性管理模式,主張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寬松的社會政策法規體系與輿論氛圍,以促進教育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3. 傳統教育的定義

傳統教育是與現代教育相對的教育流派。
①專指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及其學派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模式。把教學過程分為:明了、聯想、系統、方法4個階段。後賴恩把原來的第一階段分為兩個階段,發展為:預備、提示、聯想、概括、應用5個階段。19世紀後半葉流傳甚廣,對歐美教育有很大影響。20世紀初傳入中國。該學派重視課堂教學、教師主導作用、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傳統教育學派也有保守、過時的方面。
②泛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形成的流行的、具有影響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

4.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尨華實驗學校
吉林尨華實驗學校始建於2008年。是經教育局批準的全日制封閉寄宿式學校,涵蓋幼兒、小學、初中、高中教育,具有面向全國招生的資質。學校以興學、立德、育人為本。
目錄
1基本內容
2學校概況
3辦學特色
目錄
1基本內容
2學校概況
3辦學特色
收起
基本內容
學校概況
尨華實驗學校佔地10萬平方米。一期現有教學實驗樓、食堂、學生公寓、教師公寓、操場、素質力行基地等,能夠容納數千名學生就讀。校園設計規范,布局合理,教學、生活、後勤設施先進實用。
學校以傳統文化的教育思想為基礎,秉承知行合一,理事圓融的教育理念,融合古今中外教育優勢於一體,將「德能學」三大方面的有機融合。能夠更好地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辦學特色
尨華實驗學校開設國家正常規定的小學、初中、高中課程。教學本著專精深入的原則,以經典為主要內容,以經典誦讀為主要形式,通過規律以點帶面,把文科等學科知識融入經典里,採用文言文、現代文、英語「三語」密文教學模式。重點開發學生快速閱讀、記憶等潛能,培養學生強大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於低年級學生布置零書寫作業或極少作業。教學安排上環環相繼,層層遞進。
學校在兼顧文化課的同時,精心打造「素質德行」和「才藝技能」兩個實踐互動平台,緊緊圍繞「德、能、學」三方面的培養,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一棵樹苗來培育,使孩子真正成長為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材。[1]
參考資料:1.
尨華文化教育
http://longhwa2008.blog.163.com/
望採納!

5. 傳統教育的傳統教育分類

①專指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及其學派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模式。把教學過程分為:明了、聯想、系統、方法4個階段。後賴恩把原來的第一階段分為兩個階段,發展為:預備、提示、聯想、概括、應用5個階段。19世紀後半葉流傳甚廣,對歐美教育有很大影響。20世紀初傳入中國。美國教育家杜威在《學校與社會》一書中,首次把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其實踐模式稱為「傳統教育」或「舊教育」。由此,開始了現代教育派與傳統教育派之間的長期論戰。該學派重視課堂教學、教師主導作用、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傳統教育學派也有保守、過時的方面。
②泛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形成的流行的、具有影響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中國封建社會有儒家的崇尚道德修養、尊師重道、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傳統;五四運動以來有講求民主、科學、進步,振興中華的傳統;西方古希臘有主知和注重和諧教育的傳統;文藝復興後有尊重兒童、遵循兒童身心發展、培養學生能力與學習主動性,重視課堂教學與系統知識傳授的傳統。上述均為一定歷史時期形成的傳統教育(亦可稱為這一時期的教育傳統),是對以往傳統教育的揚棄、繼承和發展。一種教育傳統在形成、發展初期,基本上是符合實際的或進步的,隨著時代變化、社會前進,將逐步地不同程度地變得陳舊、落後。其中不符合客觀實際和社會發展的被剔除、揚棄;符合客觀實際和社會發展的則被視為精華加以肯定、繼承和發展,並更加科學化。

6. 傳統的中國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傳統的中國教育有什麼弊病

中國傳統教育的目的: 儒家的教育思想是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主流,所以儒家關於教育目的的主張可以作為中國傳統教育目的的代表。 從社會要求來看,中國傳統教育目的的就是培養統治者要求的治才、吏才,表現為「讀書做官」。這種思想在先秦時期就已確立,孔子的學生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學而優則仕」、「讀書做官」的教育目的有益於封建社會的統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 從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來看,中國傳統教育目的主要是以儒家的倫理道德修養身心,培養儒家理想的君子人格。 孟子認為教育的目的為「明人倫」,在他看來「人倫」就是「人道」,「道」是儒家最高的人生境界,也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把教育的目的定位於「明明德」,進而「親民」以至於「至善」之境。為達此目的,《大學》中把教育的目的概括為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八項要求。在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思想的封建社會,這一指導思想一直貫穿著傳統教育的始終,對中國傳統教育制度及內容的確立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在屈辱的中國近代歷程中,中國社會出現了重大的變革,結束了封建王朝的統治,一大批先進知識分子開始覺醒,踏上了救國圖強的道路。在這一時期,教育的目的在於喚醒國人,培養人才,強國強民。在此同時,蔡元培、陶行知等一大批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在尋求教育強國的道路上進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為近現代中國教育體制的確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國傳統教育的弊端: 中國傳統教育體制和內容束縛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中國傳統教育方式主要是一種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人的個性,限制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不利於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中國傳統教育的內容以「四書」、「五經」為主體。「四書」、「五經」雖凝聚了我國古代先民的智慧,但其又是按照統治階級利益不斷刪定,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的法定教條,帶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教化民眾,在一定程度上,愚化了民眾。而且在課程設置上,沒有涉及到自然科學,教育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給傳統教育打上了深深地時代烙印。中國傳統教育的教學原則雖強調貫徹啟發式,學思並重,知行統一的思想,又到處可見呆讀死記、照本宣科,以應付各類考試為目的,扭曲了學習的目的。 中國傳統教育的目的之一,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學而優則仕」、「讀書做官」使讀書學習帶有很強的功力性,嚴重扭曲了教育的意義。在這種教育模式下,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完整的人格,不利於形成積極健康的文化氛圍,不利於實現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天、地、君、親、師」是至高無上的,而這一點在傳統教育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自古以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讀書人更是死抱著四書五經,唯書是從,唯師是從!而這恰恰促成了中國傳統教育最大的悲哀!

7. 什麼是傳統教育

傳統教育是指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及其學派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模式。

8.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什麼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以老師為中心、書本為中心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形成了老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我們不難看出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顯的,其中關鍵的是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始終處於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甚至被壓抑。



很顯然,這與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這種模式擔負不了培養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的重擔,因此,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打造適應新課改要求的高效課堂模式勢在必行。




拓展資料:



課堂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學習而使用的教學方法,也就是孔子說的"因材施教",教師在不同課堂以及對待不同學生而採取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



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



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



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



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9. 傳統教育的優缺點

優點:(1)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2)有利於學科知識的系統傳授(3)有利於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4)在講授過程中有利於學生
和教師發生靈感、思想相互碰撞,提高學習效率(5)投資成本低,比較
經濟。
缺點: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重規范、輕創新,以板書講
授為主,費時、費力、信息容量小,信息顯示形式比較單調、呆板。傳統教學
的缺點包括:
(1)不利於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傳統教學的手段單一,很少涉及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對教師的素質相對要求較低,對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是不
利的。
(2)不利於開闊教師與學生的視野,擴大知識面。傳統教學接觸不到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如:計算機網路、各種音像設備等,因此就會使教師與學生只看
到眼前的事物,對外面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以及日益更新的知識缺乏了解。
(3)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學形式單一。傳統教學以知識傳遞為主,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價值觀的形成關注不夠,教師對教
學的目標、內容、方法、進程、結果和質量評定都實施嚴格的控制,教學過於
程序化和模式化。
(4)不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在傳統教學中,很多需要現場演示或需要試驗的教學內容無法進行,教師沒有辦法讓學生看到或聽到他所需要的東西,教學內
容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證,教師與學生缺乏雙向信息交流,教學效率低。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