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中國教育模式

中國教育模式

發布時間: 2021-07-30 23:26:22

❶ 目前中國的教學模式是什麼

中國和西方在人才培養上有一個根本的區別,西方是講成長,是以裸塑的質量主義為基礎,是按照效仿自然的法則,按照受教育者的興趣、志願、選擇,自然的生長,不受外界的干預。而中國教育理念的源頭是塑造。塑造就是把受教育者當做一個原材料,把它放在一個標準的模具當中,放到生產流水線上,而生產出來規格毫釐不差的統一產品,這就是中國大中小高等教育特色

❷ 當今中國大學的教學模式(教育模式)是什麼

中國教育是一種灌輸式教育,先將前人的經驗告知學生,讓學生按已有成功經驗按部就班的去操作,在經驗的指導下學習實踐,同樣,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結論,但是往往很難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中國模式的教育特點有:

1、應試教育全面泛濫。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基本上是以相關知識的記憶和簡單運用考試為核心來運轉,既不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考慮學生的道德修養,更不要考慮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和創新能力了。大學之前在應試,大學之後在應付,學的越高,應付的越容易,職稱越高,應付的越輕松。

2、教育理念全面衰變。教育以學生為根本,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圈養。教學好壞的關鍵是教師,但是不管懂不懂教育都可以來當老師。教學本來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現實中卻變成了題海戰術和知識講述。

一百個人對於教育的理解,有九十九個認為教育就是上課,學習就是上課,上課就是把書本的知識講一遍,學習就是做一堆的題。學生弄不明白的知識,教師就應該立刻講解。

3、教育改革由政府推動。教育出現了問題,並不是找教育家和教育者來解決,而是放到政府官員的桌面上。教育的未來如何,並不是由懂教育的人來設想。

4、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脫軌,目前中國的學校教育還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脫軌,學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增加學生的知識,讓學生在以後走向社會的時候有能力立足。

但是非常遺憾的是,目前很多學校的教育與家庭社會是完全脫軌的,學生在學校里只學到了知識而並沒有真正能應用與實踐之中,這些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脫軌的主要是中學學校,目前大部分大學學校都開始重視把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相互結合。

比如很多大學都定期開展了一些社會活動,讓學生學到的技能和知識應用在實踐之中,而目前很多中學學校都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是完全的封閉教育模式,這樣的教育模式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家庭社會中失去了實踐的能力。

(2)中國教育模式擴展閱讀:

教學模式簡介:

「模式」一詞是英文model的漢譯名詞。model還譯為「模型」、「範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對象在理論上的邏輯框架,是經驗與理論之間的一種可操作性的知識系統,是再現現實的一種理論性的簡化結構。

最先將模式一詞引入到教學領域,並加以系統研究的人,當推美國的喬伊斯(B.Joyce)和韋爾(M.Weil)。

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範式或計劃。」實際教學模式並不是一種計劃,因為計劃往往顯得太具體,太具操作性,從而失去了理論色彩。

將「模式」一詞引入教學理論中,是想以此來說明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表現教學過程的程序性的策略體系。

❸ 現在的中國教育模式有什麼好處,具體一點

在今日之中國,教育模式必須由單一向多元立體轉化,這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平民教育或精英教育,常規教育或特殊教育,基礎教育或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或綜合教育,傳統在校教育或網路遠程教育,都應該並行發展。 並行發展,並非說是一鍋沒有主輔之別的「大雜燴」。下面就將對以上幾組范疇分別進行闡述。 一、平民教育和精英教育 昔日中國的教育史嚴格說來是一部精英教育史,不能否認這種精雕細琢的教育體制的確造就了一批文化精英,然而也因其巨大的內傾和封閉性剝奪甚至扼殺了更多民眾成為「精英」的可能性,在少數「精英」的背後是觸目驚心的無知和愚昧,從而導致了中國文化整體架構的嚴重失衡。怎樣矯正這傾斜之塔,平民教育正是在這樣一種歷史背景和社會需求之下開出的一劑葯方。 教育模式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精英教育如果說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殖民半殖民社會甚至是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時期還有用武之地的話,那麼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時期則是斷然行不通的,在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則更是同全民皆學,與時俱進的精神格格不入。 在更替動盪的歷史時期、在低層次的社會體制下可以側重於精英教育;而在和平發展的歷史時期,在更高層次的社會形態下,以平民教育為主,精英教育為輔,其它教育形式兼容並存的格局才是陽關正途。 二、常規教育和特殊教育 一直以來,中國的教育機構提供的最主要的教育模式是常規教育,成為中國教育模式的絕對主角,居於從屬配角地位的其它教育模式則先天發育不良。教育模式的單一性使中國的現行教育裹足不前。 誠然,常規教育在大批量生產人才方面的確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所顯出的過分追求完美的傾向以及對個體個性的漠視也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常規教育以應試為考核手段,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評價標准,以培養「全才」為最高目標。「三好學生」遂成為這種價值評價體系下最具有中國特色的產物。「三好」故然最好,然而果然是「三好」嗎?何者為「好」?這本是見仁見智,自然眾說紛紜,更難以量化。一定要將之量化,就只好將「德、智、體」三好集於一點即「智」上,百分制簡化並決定了一切,高分即等於「三好」,學校、學生、家長皆大歡喜。就在這一片和聲里,一大批「多才多藝」卻無一專精的庸才出爐了;就在這一片和聲里,韓寒發出了異議:把「全才」的「全」字下面的「王」去掉,我要做人才!異聲是微弱且逆耳的,卻往往也是清醒與理性的代言。它沖破了人雲亦雲的樊籬,必將別開洞天。常規教育的真正使命乃是培養學而能思、學而能行的人才。這才是教育的根本。 特殊教育由於長時期被忽略不計,作為常規教育的必要補充形式是一塊亟待填補的巨大空白,也是「因材施教」的最佳注腳。從狹義來理解特殊教育,似乎是給在身心方面有缺陷和病態的孩子施行的教育。我所說的特殊教育是廣義的,即除狹義所包括的群體之外,更包括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或超常潛能的孩子,據其實際情況給以不同的教育方式。人本主義在這一教育領域內得到最大的體現。怎樣引導和發掘這群特殊孩子的最大的潛能,給他們營造最寬松的外部環境,提供最廣闊的空間和自由,從而使他們創造的社會價值最大化是教育家和為人師表者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三、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 基礎教育也就是必要教育階段,包括學前教育、九年普及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三個階段。所跨年限至少十五載,已遠遠超過古時讀書人的「十年寒窗」。長時性也間接引發了基礎教育入學低齡化的現象。目前的中國尤其是農村,大多數人的讀書生涯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劃上了句號,而終與高等教育無緣。這現狀的背後是深刻而復雜的社會歷史政治經濟因素的綜合,一言難盡,瞬時亦不可解,然而卻必須正視。以我的管窺之見,大致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城鄉經濟基礎的不平衡引致上層建築的失衡,波及教育,換言之就是國民收入相對較低使教育支出顯得相對高昂,簡言之也就是貧困(這一點在農村尤其貧困地區特別突出)。2、高考制的封閉性。3、能夠提供的硬體設施(包括高等院校,教學設施,師資力量)與需求之間的巨大差距。4、辦學模式的相對單一化(高等院校以國家辦學為主,社會辦學法制的尚未健全以及政策上的支持不足使民辦私立辦學還有後顧之憂)。 高等教育階段才是充分教育階段,一個國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是衡量一個國家的人均素質和整體國民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而我們國家在這個領域顯然還大有文章可做,擴招應該就屬「文章」之一吧,但未免做得被動了些。 在此要說點題外話,今年政府擴招研究生至九十四點五萬人。人數增加是好事,但激增就有反常之象了。這里不是要指責政府不該擴招,就象我不能指責發明立交橋的人解決車流量大的問題一樣。但人才畢竟不是汽車,擴招也不能根本解決考生增加的問題。所以,教育界的權威們是不是應該轉變一下思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或能應一時之急,但總不及釜底抽薪來得完全徹底。升本考研的人數為什麼會激增?這背後的原因我想才是要抽的「薪」,當治的本吧。 四、職業教育和綜合教育 職業教育又分為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是近現代才興起的一種新興教育模式。早在1917年,黃炎培聯合教育界、實業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啟超、張謇、宋漢章等人在上海發起創立了中華職業教育社。由此成為開創和探索中國職業教育之路的起點。我以為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一大應用成果就是職業教育。 隨著中國由農業化向工業化轉變的進程,職業教育在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繼義務教育,高等教育之後最迫切需要發展的教育模式之一。它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期,有望成為與非職業高等教育並駕齊驅的一匹黑馬,前景可觀。 近年我國的一些職業學校已經開始借鑒國外職業教育的經驗,開始注重職業教育和工業化相結合,職業學校同企業相結合的路子。把人才的培養和市場的需求結合起來,從而在培養人才方面有的放矢,在人才就業方面,人才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實現方面顯示了極大的優越性。職業學校畢業生的社會地位和自我認同感大大提高,《職業教育法》的出台,國家政策的推動都促使職業教育步入良性循環。但人文精神的缺失卻是職業教育的一大硬傷。和非職業高等教育學生「有素質,缺能力」相反,職業教育學生多為「有能力,缺素質」。這一點,是應該引起廣大教育者特別注意的。 綜合教育在知識體系和架構的系統和完善方面無疑功不可沒。這一教育模式通常在小學至高中(不包括非職業高中)階段採用。而大學階段的專業局限性以及過分細化的專業劃分則在強調「專業性」的同時,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綜合性」,從而把專業性與綜合性完全對立起來。而綜合教育則因為不能深入更高的教育層次,而顯得「青澀」。怎樣把專業性和綜合性統一起來,怎樣把綜合教育引向更高層次,是擺在教育家面前的一大課題。 五、傳統在校教育和網路遠程教育 這二者實在是歷史感與現代性的遙相呼應,形成舊與新的鮮明對比。從孔子創辦私學迄今已是數千年滄桑,叫人如何不感喟逝水流年,匆匆不歇。學校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傳播文明與文化的中轉站。從此一站至彼一站的連續動作,文明的地鐵也就得以穿越時空由起點駛向無終的終點,文明的炬火也就得以長明不熄、星火燎原。 學校因其所肩負的特殊的文化使命而成為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象徵符號和人文景觀。傳統的在校教育作為一種歷時悠久,普遍推行的教育模式已深入民心。尤其從「學校即社會」的觀點來看,學校的群體生活對於學生的集體意識、人際交流能力的培養具有極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知識爆炸與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以及全民求知慾的提高,在校教育因其在硬體設施上的供不應求,空間上的局限性以及師資水平的良莠不齊等弊端也日益凸顯。隨著網路電子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網路多媒體遠程教育成為現代社會又一支異軍突起的教育模式。網路多媒體教育具有許多傳統在校教育所不具備的優勢,諸如大幅度節約教育成本,最大化的打破時空局限,優化配置教育資源(特別是師資力量),更為直觀、及時,互動性增強等等。這對於傳統在校教育無疑具有顛覆性的革新意義,並將成為教育史上劃時代的重大事件。它將在經濟全球化的基礎上帶來知識全球化的壯觀景象,從而極大推動全人類的文明進程。全民皆學不再是夢想;整個世界變成一個巨大的學校,一間巨大的教室將不再是夢想。 由此可以預見,這二者在未來將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六、結語 以上分別從五個方面,從不同的角度大致梳理了一下中國現行教育模式的脈絡,最後還想提到的一點是素質教育、終身教育以及自學成材。如果說前面所說是籠統的方式,那麼這三點就是具體的宗旨和途徑了。素質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終其一生是教育的時限,自主自願學習則是超越各種客觀模式的最具主觀能動性的自我教育模式。 願中國的教育早日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教育之路!

❹ 中國教育方式的優劣都有哪些

中國教育的優點:1、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 2、使教育模式正規化、易於操作; 3、培養了學生一定的才能,增廣了見識; 4、使思維受到了嚴格的訓練,使天下常規工作顯得非常簡單和容易; 5、排除了人性的弱點:不勞而獲,使學生明白了一份汗水,一份收獲的道理,這一點對於社會對於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6、讓未成年人有事情可做,避免了未成年人無事生非,變成危害社會的混混階級; 7、培養了學生認真踏實,精益求精、刻苦鑽研的精神品質; 8、超強的理解能力、數字能力、文字能力的培養,但所學「知識」應用性不高; 9、超強的學習能力、模仿能力的培養。 10、可以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通過老師的直接傳授,而非像西方一樣讓學生自己探索,能夠節約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 11、符合中國的國情。
缺點只能簡短地談自己的看法
1、抹殺個性。象一個模子倒出來似的。就近入學、課程設置、學期安排、考試都是一個樣的。沒有分類施教。
2、內容片面。普遍重視語數外,應有的其他方面都削弱了。
3、追求利益。不該省的都省了。工科學校自己的實習工廠越來越小,醫學生實習越來越受限,...該有的卻不足。
4、盲目上馬。經濟學類、生物科學類,量大於用。大學合並,拉郎配,兩張皮。亂升級,亂建校。
肯定還有許多。
美國教育比較自由追求真理,而中國的話到了大學才比較輕松。就教育服務來看。中國實行9年制義務教育。但是許多地區還沒有實行9年制,偏遠山區只能到6年制。由於目前教師資源比較睏乏。比如西藏地區一個老師要教很多個班。而且教學設施比較落後。城市都已經實行電子化教學,山區用的比較落後的設施,用黑板寫字。城市教室晚上燈火通明。山區的孩子只能在煤油燈下學習。而且回家需要走幾個小時的山路。
美國現在實行12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普及。而且教育服務特別完善。學生上學放學全部由學校校車接送。學生的回家安全得到了保證。中國學生回家都是獨自一人安全得不到保證。許多報告顯示中國學生有些出事就是發生在回家的路上。
美國的學校上課不想中國那麼古板,老師上面講學生下面聽。他們是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共同交流也行這是種過教育與美國教育的區別所在吧。
中國目前在大都市才有電子化教學。而美國基本實現電子化教學。學生做作業基本用電腦進行操作。而中國學生用筆寫在作業本上。多麼的勞累啊。中國學生是全球學生裡面作業組多的一個國家。中國的考試量位居全球第一位。從小學開始就要參加考試到大學畢業。升學考試、中考、高考等一系列的重大考試太多。
還有中國學生的考試和學習能力是最強的。中國學生的理論知識遠遠超出西方國家的學生但是,實踐能力低於西方國家的學生在工作後的能力低於西方國家這就是中國學生一個最大的弱點所在。
美國學生的思維模式和中國學生完全不同。他們的是直線思維方式,而中國的學生是喜歡繞圈子考試也是喜歡繞美國人考試特別直接。對於問題考慮特別慎重。不像中國做事有些人拖拖拉拉的。他們對於時間觀念特別看重,比如約會如果遲到是特別嚴重的事情。
這就是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本質區別。為什麼許多中國學子去美國留學也是這個原因之所在。總體來說美式的教育與中式教育對於許多人來說更適合美式教育思維。美國教育比較自由而中國教育屬於應試教育,從而導致中國學生犯罪率高於美國學生。以上就是美國和中國教育差別。

❺ 中國古代的教育模式是什麼90

一、中國古代教育發展概述

1. 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有教無類」。突破了官府對文化教育的壟斷,擴大了教育對象的范圍。

2. 西漢武帝時期: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還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

3. 隋唐時期:科舉制度的完備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學校體制。

4. 宋代:學校制度更為完備,在中央有太學、國子學等,宋代私人講學的書院興起。書院注重依照封建倫理觀念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行,在學習方法上也鼓勵討論、辯難和讓學生自講心得,風氣比較活躍。

5. 明朝:強化了前代的科舉制度。為了嚴厲控制士人的思想,實行八股取士,這體現出君主專制的強烈色彩。明代中期以來,書院比較興盛,明朝後期東林書院以其評識朝政的活動而著名。

6. 清朝:前期的科舉和學校,基本承襲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進一步加強思想控制和文化專制。

二、對中國古代教育的幾點認識

1. 孔子的「私學」,使「學在官府」發展到私人講學,反映了奴隸制教育制度的崩潰以及新萌芽教育制度的發展。

2. 從漢武帝到隋唐、宋元、明清,中央到地方的官辦教育體系經歷了建立、完善、衰敗的發展過程。漢武帝儒學教育加強了中央集權,隋唐教育和科舉擴大了封建統治基礎;明清教育則具有強烈的君主專制色彩。

3. 封建教育與科技發展的關系。教育的發展,知識的傳播必然為科技進步創造條件。但在中國封建社會,由於中國封建教育是以培養封建官吏,適應封建統治需要為目的的,「學而優則仕」,所以事實上對科技的進步作用,是極為有限的,甚至到了封建社會晚期,教育與學風對科技進步起了反作用。但封建社會繁榮時期至宋元專業教育的貢獻是較突出的,則應予以肯定。jhn

❻ 中國的教育模式和外國的區別

中國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指脫離社會發展需要,違背自然發展規律,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應試教育背離素質教育,採用機械化教育方式培養學生。它以升學率高低檢驗學校教育質量、教師工作成績及學生學業水平。它以考試為目的,其教育模式與考試方法限制了學生能力的充分發揮,所培養的學生難以適應工作要求和社會發展。應試教育脫離社會發展需要,違背自然發展規律,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學校、社會和家長對學生採取單一的評價方式,把「成績搞上去」當做唯一要求,通過考試,以分數來衡量學生水平。應試教育對學生、教師、學校乃至整個中國社會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正面與負面兼有)。雖然應試教育有諸多弊端,但其優勢及對社會做出的貢獻仍然不可忽視。 外國是開放式教育;1、傳遞─接受式 2、自學─輔導式。 3、探究式教學。 4、概念獲得模式。 5、巴特勒的自主學習模式。 6、拋錨式教學。環節組成: 7、範例教學模式。 8、現象分析模式。 9、加涅模式。 10、奧蘇貝爾模式。 11、合作學習模式。 12、發現式學習模式。 近年,國內一些學校也推出了自己的教學模式,但縱觀這些教學模式都是學習科學和認知科學的理論在教學中的體現。主要代表是 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 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 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課堂教學模式; 東廬中學教學合一「講學稿」 課堂教學模式。 以上教學模式的都具有普通教育學意義,缺乏英語學科的特徵。

❼ 中國的教育方式如何

應試教育阿
和古時的科舉制度沒什麼差別
寫得很好!!

學生就是馬,老師、學校就騎在你們身上,拿鞭子抽你們,逼著你們往前跑,毫不在乎你們的感受,跑在最前面的,騎手就會很有面子,馬跑死了拉到,他們無所謂的,只要他們自己光環籠罩就行。那些跑死的馬就成了比賽的犧牲品 ...說的很對 學校無非就是為了分數排名把什麼壓力都呀在我們身上不知道因材施教 像這樣只會害死我們 唯一提高的方法就是背就是抄、。。。。。。。。。。學的東西沒什麼實用以後就忘記了 那還背古詩幹嘛?那還背文章干嗎?

過完年就要中考了 現在覺得學習的東西TMD沒一樣有用的 就JB會認倆字 算倆數 別的一點實用性都沒有...

就說我現在學的三角函數,tm除了考試啥用!!??

其實用一個很經典的話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正經書就是過了6月份就沒用的書
閑書就是終生受益的書

這是我在別人的問題李答得

❽ 中國的教育模式

一是應試教育全面泛濫,二是教育理念全面衰變,三是教育被行政權力完全左右,四是教育改革由政府推動,五是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脫軌,六是學校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個性,七是學校教育太呆板不靈活。

❾ 中國的教育模式怎麼

中國模式的教育特點有:
一是應試教育全面泛濫。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基本上是以相關知識的記憶和簡單運用考試為核心來運轉,既不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考慮學生的道德修養,更不要考慮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和創新能力了。大學之前在應試,大學之後在應付,學的越高,應付的越容易,職稱越高,應付的越輕松。

二是教育理念全面衰變。教育以學生為根本,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圈養。教學好壞的關鍵是教師,但是不管懂不懂教育都可以來當老師。教學本來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現實中卻變成了題海戰術和知識講述。一百個人對於教育的理解,有九十九個認為教育就是上課,學習就是上課,上課就是把書本的知識講一遍,學習就是做一堆的題。學生弄不明白的知識,教師就應該立刻講解。

三是教育被行政權力完全左右。中國所有學校的上面有一個太上皇,它的名字叫教育部。中國的大學校長是由行政部門任命的,所以校長懂得政治但不懂教育。看看一大堆的行政官員和大學校長在那裡胡言亂語的說用中國模式來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就知道這些人對於教育無知到什麼層度。學校的行政力量完全凌駕於教育和學術力量之上。

四是教育改革由政府推動。教育出現了問題,並不是找教育家和教育者來解決,而是放到政府官員的桌面上。教育的未來如何,並不是由懂教育的人來設想,而是一群根本不知教育科學為何物的政客在那裡天馬空。

五是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脫軌,目前中國的學校教育還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脫軌,學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增加學生的知識,讓學生在以後走向社會的時候有能力立足,但是非常遺憾的是,目前很多學校的教育與家庭社會是完全脫軌的,學生在學校里只學到了知識而並沒有真正能應用與實踐之中,這些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脫軌的主要是中學學校,目前大部分大學學校都開始重視把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相互結合,比如很多大學都定期開展了一些社會活動,讓學生學到的技能和知識應用在實踐之中,而目前很多中學學校都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是完全的封閉教育模式,這樣的教育模式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家庭社會中失去了實踐的能力。

六是學校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目前中國的學校教育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忽視了學生的個性,每一個孩子都是最聰明的,世界上沒有笨孩子只有不會發現孩子的聰明,其實在學校里,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個性,重視每一個孩子的個性才能正確的培養孩子,其實很多老生都苦惱的壞孩子其實並不是孩子本身的頑皮而是老師的教育方式不對,現在的學校大部分都開始重視針對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教育,很多學生甚至針對每一個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始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才能真實培養出人才,而普及性的學校教育會導致很多孩子和學生的個性被整體忽視而培養不出真正的人才。

七是學校教育太呆板不靈活,目前中國的學校教育模式太呆扳而不靈活,大部分學校的教育模式就是老師講課學生聽講,最多就是考試和作業,而這種學校教育模式培養出的學生大部分幾乎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很多企業和單位都這樣抱怨到招聘來的大專院校的畢業生,說這些大學畢業的學生沒有一點思想上的創新意識,雖然學歷都不低但是卻很難成為企業真正有價值的人才,這就說明目前中國的學校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大部分都是思想非常僵硬的而不能靈活的適應實際,這就說明中國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教育方式呆板不靈活,導致很多學生都不能靈活的把知識應用在實踐之中,更談不上思想的創新,因此中國的教育模式需要改進,學習西方國家的教育,課堂不是呆板的而是靈活的,學生甚至隨時都可以和老師進行辯論,而老師們也會認真的傾聽學生的建議和思想,有時候,老師也會成為學生,學生也會成為老師,這樣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而呆板的課堂教育只能培養出思想固定僵硬的高學歷中國的教育很難說清楚,源於中國的教育體制,源於中國的體制。教育本身是件偉大的事情,但是在現實中卻變成大家懶的再提及的事,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的教育問題多不甚數。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