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目的
① 體育教育的課程目的
為了實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滿足教育發展對體育課程建設的需要,體育課程改革把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服務,作為課程改革的總目標。體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策略是:
第一,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改變課程過於注重運動技能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第二,重建新的課程結構。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內容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第三,體現課程內容的現代化。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現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
第四,倡導建構的學習。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勇於實踐,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第五,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運動成績的現象和過於注重甄別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第六,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② 體育教學目的要求 怎麼寫
一、利用游戲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游戲比賽在小學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份量,通過游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例如,在游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動武」;也有失利組的學生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層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游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特別是有偏游傾向的學生認識游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最終使學生化「沮喪」為「振奮」,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二、培養善於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
任何人從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同樣,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也難免會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場班際拔河比賽中,因教師發現一名外班的學生參與了某班的比賽,故大聲斥責,結果使該班的學生轉移了注意力而導致失敗。這種由於決心書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學生難於接受,情緒非常惡劣。對於這種意外事情的發生,教師要主動地向學生說明真相,講清道理,充分肯定他們的實力,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並提供再賽的機會。同時還可以通過我國運動員參加世界大賽出師不利的典型事便來教育學生,使學生了解任何比賽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養學生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從而增強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力。
三、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樂於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於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可知與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聯系。小學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於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願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詢句為何?大都強調客觀原因。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群。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親自出馬,帶領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並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群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群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游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這以恆,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為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像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並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 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③ 體育教學的目標是什麼
體育教學目標是單元教學目標的下級目標,它是體育教學中師生預期達到的教學結果和標准。也叫課時計劃。
體育教學目標是單元教學目標的下級目標,它是指一節體育課中教師預期達到的教學結果和標准。
它包含五個方面,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

(3)體育教學目的擴展閱讀:
教學特徵:
(1)行為主體是學生;
(2)必須將教學任務細化為可操作可測量的目標。如:原地運球30次、說出兩種交接棒的優劣等。
(3)使用陳述性語言。如:掌握單手肩上投籃的動作要領。
(4)要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作為體驗性目標來陳述。如:學會與人合作交流,體驗運動快樂。
④ 體育教育的作用與功能
體育教育的作用與功能有:
1、增進身體健康。體育課程學習對於學生成長最直接、最顯著的價值,是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和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這種價值主要以兩種方式體現出來。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作為社會的存在物,人的運動實踐行為不僅始終影響、改變著自身機體,而且隨時影響著人們的情緒和各種心理感受。
3、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現代社會的發展擴大了人們社會交往的范圍,使人們的社會關系越來越復雜,是否具備與社會、環境和諧相處的意識和能力,已經成為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
4、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長期以來,存在著這樣一種對體育的認識,似乎體育就是運動,沒有什麼知識學習的問題。這種認識有失偏頗。知識是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

(4)體育教學目的擴展閱讀
體育教育課程的目的:
1、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改變課程過於注重運動技能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重建新的課程結構。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內容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體現課程內容的現代化。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現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
⑤ 什麼是體育課程教學目標
新課標下制定體育抄課的教學目標襲方式有兩種:1.按照水平來制定。體育課共分五個領域(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一般只選其中三個即可。因為選擇的教學目標越多越難實現,所以必須按照符合水平條件制定教學目標。2.按照學生的發展觀(包括認知,技能和情感)來制定目標。
比如在教學目標制定中,不光要寫清楚教的內容,關鍵還要把教學重點寫清楚。如:上立定跳遠課要制定教學目標。立定跳遠看似簡單,其實做好它並不容易,它分起跳,騰空,收腹,落地四個步驟,光一節課不可能掌握,因此要根據所學課時來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⑥ 體育教學目標怎麼寫
上半學期體育教學目標
隨著社會進步和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 、規范的體育課程管理體系勢在必行。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增強學生體質為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首要目標 。
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是體育教師組織和進行體育教學活動的指南,也是評價體育教學質量標準的依據。
一、 明確新課程的教學目標
以本為本,以綱為綱,靈活執教,確保教學目標的完成與實施 。小學體育教學目標如下: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增強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出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二、通過分析低年級的基本情況(一至三年級),應達到了解和掌握以下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具體目標:
1.讓學生了解什麼是體育課,體育課與其他課程的區別以及為什麼要上體育課,懂得上體育課的常規。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上好體育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是學生能積極參加課內外的各項體育活動。
3.使學生初步了解認識學校運動場及場地內主要器材的名稱、用途。
4.使學生初步掌握一些簡單的隊列隊形如立正、稍息、看齊、報數、原地轉發等動作方法。
5.使學生懂得在游戲中只有與同伴團結協作,密切配合,共同遵守規則,才能使游戲順利進行。
6.引導學生掌握各種不同姿勢自然走的正確方法,培養走的正確姿勢。
7.在個人和集體的活動中,既要讓學生充分自我表現,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通過分析高年級的基本情況(四至六年級)應了解和掌握一下體育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知道在某些活動中的一些自護自救措施,以及能夠選擇安全的環境來進行體育鍛煉。
2.讓學生了解在體育活動以及學習和生活中尊重、關愛他人的重要性,並能掌握尊重、關愛他人的方法。
3.讓學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點和自身發育情況,關注青春期的衛生與健康,初步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
4.學會蹲距式起跑的基本姿勢,掌握起跑後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沖刺的正確方法,改進快速跑技術,提高快速跑能力,培養跑的正確姿勢。
5.發展學生的快速反應、靈敏、協調、速度等身體素質,提高內臟器官功能,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
6.讓學生正確掌握快速蹬地起跳的動作方法,提高單、雙腳跳躍的能力等。
三.通過學期體育教學目標,明確課程標準的要求,使學生基本掌握教學內容,做到安全第一並且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適度、適量,並且落實到每個學生。進而促進學生體質的增強、能力的提高。
下半學期體育教學目標
隨著社會進步和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 、規范的體育課程管理體系勢在必行。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增強學生體質為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首要目標 。
體育教學目標是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是體育教師組織和進行體育教學活動的指南,也是評價體育教學質量標準的依據。
一、 明確新課程的教學目標
以本為本,以綱為綱,靈活執教,確保教學目標的完成與實施 。小學體育教學目標如下: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增強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出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二、根據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一至三年級學生在本學期應到達掌握以下技能與知識的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早操和課間操是學校體育活動的內容之一。
2.強化學生關注自己生長發育的一是,激發學生為了有良好的身體而參加體育鍛煉和人身上體育課的積極性。
3.激發學生興趣,樂於並能主動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4.學會30米快速跑的動作,能以最快速度跑完全程。
5.發展學生一般耐久跑能力,培養跑的正確姿勢。通過各種簡單的跳躍練習,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協調與跳躍能力。
6.通過體操的學習,使學生發展身體的協調性,動作的節奏感、韻律感,培養身體的正確姿勢。
7.知道簡單的原地和行進間的隊列隊形的動作要求,掌握簡單的隊列隊形的動作
方法。
通過分析高年級的基本情況(四至六年級)應了解和掌握一下體育知識與技能:
了解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及不良情緒對生活、學習、鍛煉的消極影響。學會在不良情緒狀態下調節情緒的方法。
學會耐久跑的方法,初步形成彎道跑的正確身體姿勢,掌握正確的呼吸與分配體力的方法。
學習和掌握單、雙手推、擲實心球的基本動作,發展力量和協調素質,提高投擲活動能力。
進一步學習隊列隊形的練習,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與團隊精神,明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高尚的情操與審美觀。
通過體操的學習,使學生發展身體的協調性,動作的節奏感、韻律感,培養身體的正確姿勢。
三.通過學期體育教學目標,明確課程標准具體要求,使學生基本掌握教學內容,做到安全第一並且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適度、適量,並且落實到每個學生。進而促進學生體質的增強、能力的提高
⑦ 現在體育老師的教學目的是什麼
體育老師有如下幾個教育目的:
1、希望學生能夠有一個強壯的身體。不管是小學也好,還是中學或者是大學,其實都是長身體的重要階段,一定要通過運動的方式來讓自己身體更加的強壯,這樣身體的免疫力也比較的足,可以彌補自身免疫力不足而導致的疾病問題。學生在運動的過程當中揮灑汗水,他們通過體育運動長高、長壯,還可以鍛煉出一個非常好的身材,男生可以有肌肉,穿衣顯瘦,脫衣有肉。女生,也可以像超模一樣,有曼妙的身材。這樣精神面貌就非常好。

總而言之,體育老師是想通過體育鍛煉的方式,讓孩子有一個強壯的身體、健康的心態、融洽的人際關系。
⑧ 中學體育教學的總體目標是什麼
體育與健康課程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學習方面,各學習方面的目標如下:
一、運動參與的目標:
1、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
2、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
二、運動技能的目標:
1、學習體育運動知識;
2、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
3、增強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
三、身體健康的目標:
1、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
2、塑造良好體形和身體姿態;
3、全面民展體能與健身能力;
4、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的目標:
1、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2、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
4、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