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生活教育論文

生活教育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7-31 01:13:01

Ⅰ 《生活既教育》寫一篇論文 急

內容很普遍,比較容易寫呢

Ⅱ <生活教育>是國家級期刊嗎教師晉級論文能用嗎

主辦單位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南京曉庄學院
不是,就是一個普通的省級期刊
評初級和中級是可以用的,評副高就不能用了

Ⅲ 關於生活教育的作文資料

寫此類作文最好有相關的
作文素材,或者有
相關範文參考,這樣寫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為您推薦
順溜作文網
http://www.zw666.com
10萬條免費作文資源,不用注冊即可瀏覽下載。您肯定能找到你所需要的作文
資源!!!

Ⅳ 生活教育論文

1、關於生活教育理論的認識。

「生活教育」是中國現代傑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內涵為:「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繫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具體包括三方面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

生活教育理論集中反映了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目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張,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適合中國國情和時代需要的教育理論的努力。

2、關於科學課程的認識。

科學教育要注重小學生對周圍世界與生俱來的的探究興趣和需要,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提倡科學課程貼近小學生的生活,是世界各國科學課程改革的潮流。因此,新課標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科學探究能力。科學課程最基本的特點是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學習活動,以形成對自然進行探究的態度、技能和獲取關於自然的知識。

二、生活教育理論對科學課程改革的啟示。

基於上述幾點的認識,本文將探討生活教育理論對當前科學課程改革的幾點啟示。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其內涵十分豐富,強調的是教育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脫離生活而以書本為中心。聯系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的教學應如陶行知主張的:人們應積極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中和斗爭中去選擇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科學教育在教材內容的選擇和組織,要從便於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出發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應避免過去從知識體系出發的做法。

(二)「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又一重要主張,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學方法問題上的具體化。陶行知先生認為: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已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就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各不相謀的的過程。同時,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據學生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結合新課標的新觀念,新思想,這對科學教育也具有有益的啟示:

1、科學教育要求「在勞力上勞心」——讓學生自主探究。

陶行知先生認為:「行是知之始」。科學教育中教師應著眼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根據教材和學生心理特徵,運用現代認知理論,創設情景。教學中應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盡可能的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讓其在觀察、實驗、調查、參觀等實踐活動中,主體參預自主探究。從而,獲取新知識,養成獨立思考、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嚴謹推理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為後續學習作準備。

(1)在探究活動中習得知識。

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提供更豐富的源於生活的感性材料,讓學生進行實驗等探究活動,師生共同創設引導發現概念、定理、解決問題的情景。讓學生以實驗為主要手段,輔以查閱資料(閱讀課本、查閱工具書等),參預探究問題的全過程,得出結論,用結論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不僅學到了適用於這些問題的新知識,而且還可以學會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讓其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2)在交流研討中習得知識。

抓住問題爭論點、認知關鍵點,在實踐的基礎上,師生交流研討,這是達成教學目標的又一突破點。通過互相交流、補充、啟發,甚至形成爭辯,使學生認識事物,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概念來,由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例如:教學《沉和浮》時,通過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鋁塊在空氣中和水中時彈簧稱讀數不同,然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教師適時質疑問難適度點拔,讓學生從中悟出原因,明白浸在水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2、科學教育要求「有教先學」。

「有教先學」即「以教人者教已」,或者說教人者先教自己。這對當前新課程改革出具有現實意義。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教師面臨的是全新的思想和內容,要貫徹落實好新課標教師得先做好學生,教人者要「為教而學」,即先明了所教對象為什麼而學、要學什麼、怎麼學。教師首先要通過學習與比較,明白新課標對我們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這與過去我們一貫的做法本質區別是什麼?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指導我們實踐新課標,在行動中貫徹落實好新課標。

生活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對新課程改革的啟示非本文所能道盡。本文,根據筆者對生活教育理論和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膚淺認識作一番闡述,以求對推動新課程改革作些有益的探索。

Ⅳ 求大學選修課《生活教育》的論文

自己動腦筋寫寫吧。

Ⅵ 教育即生活3000字論文

  1. 如有需要幫下載「教育即生活」相關的論文,可以幫你下載的。免費噠

  2. 也可以根據你的要求幫你的。

Ⅶ 論文《生活教育與社會進步》

生活教育與社會進步
可以求助Y論文網
www.ylunwen.com
那裡老師都很專業,服務不錯信譽也高。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Ⅷ 大學生生活教育論文

當代大學生信仰心態的調查與分析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信仰生活與信仰心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針對380名
大學生的信仰認知、信仰情感、信仰意志的問題,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了調查和多重分析.結果表明:當
前大學生的信仰呈現多元化趨勢,表現出了一些個性化的特點,特別是三年級學生、藝術生、城鎮籍學生和專
科生的信仰心態值得關注和深思,因而加強大學生信仰教育尤為重要.
[關鍵詞]大學生;信仰認知;信仰情感;信仰意志;信仰心態
在當今世界全球化趨勢和中國社會轉型的背景
下,多元化的社會生活現實和價值觀念對當代大學
生思想的沖擊,極易誘發大學生信仰危機和道德失
范.本研究從心理學的視角,立足於信仰的知、情、意
的心理構成,採取問卷調查和數據統計分析的方法,
對不同層次的大學生的信仰心態進行研究,以期了
解在社會變革之中當代大學生的信仰心態及其特
點,為發揮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心
理學的依據和參考.
1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所選取的對象是湖北工業大學本科生
(二本)和研究生、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本科
(三本)和專科生.實際發放問卷380份,有效回收問
卷321份,有效率85%.有關被試具體情況見表1.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將大學生的信仰心態分為認知、情感和
意志等3個方面進行考察,編寫了《大學生信仰問
卷》.除收集被試的人口統計學變數(性別、專業、年
級、居住地)信息外,問卷的第一部分是對大學生信
仰認知的測量,第二部分是對大學生信仰情感與信
仰意志的測量.第一部分有40個項目,包含3個一
級因素(超自然信仰、社會信仰、個人信仰)和8個二
級因子(宗教信仰、神靈信仰、民族主義、政治信仰、
國家主義、生命崇拜、家庭崇拜、金錢崇拜).第二部
分共20個項目,前10項測量的是大學生信仰情感
的投入性、專注性和排他性;後10項測量大學生信
仰意志的目的性、果斷性和堅韌性.2套問卷均採用
7級評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
趨向中間的「4」表示中性的、兩者狀態兼而有之的反
應.問卷在施測過程中採用匿名操作.
2結果與分析
基於大學生的信仰心態是其認知、情感和意志
的統一,本研究對大學生信仰的知、情、意進行了多
維度的測量與分析,其結果如下.
2.1總體狀況
表2顯示:大學生信仰的認知、情感和意志之間
存在顯著差異,主要表現在信仰意志與信仰認知和
信仰情感之間,其中,信仰意志得分最高,情感次之,
認知最低.說明當代大學生的信仰認知相對比較缺
乏,而一旦有了信仰,就會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強大
的精神動力.
2.2性別差異
表3顯示:大學生的信仰認知、情感、意志不存
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但其表現有所不同.女生的信仰
情感與信仰意志強於男生,而男生在信仰認知上高
於女生;男生的信仰認知高於信仰情感,女生的信信仰情感高於信仰認知.說明男生的信仰理性而又內隱;
女生的信仰相對外傾和感性.
2.3年級差異
表4顯示:大學生的信仰認知隨年級的增長而
增強,但信仰情感和信仰意志隨年級的增長呈下降
趨勢,三年級得分最低,四年級又有所回升.經過多
重比較,一年級與三、四年級學生在信仰認知上有非
常顯著差異;各年級不存在信仰情感上的明顯差異;
一年級與三年級學生在信仰意志上有顯著差異.說
明三年級學生的信仰心態是一個轉折口.
2.4專業差異
表5顯示:除在信仰認知上,理工、人文類大學
生與藝術類大學生存在非常顯著差異外,在信仰情
感、意志上不存在顯著專業差異;但理工類學生對信
仰的投入要相對高於人文和藝術類學生,而在信仰
認知上理工學生最低,藝術學生最高.說明藝術類學
生比較注重於精神的信仰,而理工類學生相對要淡
化一些.
2.5居住地差異
表6顯示:除農村籍大學生與來自鄉鎮和城市
的大學生在信仰認知上存在顯著和非常顯著的差異
外,不同居住地的大學生的信仰情感、意志沒有顯著
差異.但不同居住地的大學生的信仰意志均高於他
們的信仰情感和信仰認知,說明不同居住地的大學
生對自己的信仰選擇都是充滿信心的.

結果顯示:三本與二本、研究生在信仰認知上存
在非常顯著差異;專科生與三本、二本生在信仰意志
上存在顯著和非常顯著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情
感上無顯著差異.其中,研究生在信仰的知、情、意上
得分均高於其他類學生,說明他們的信仰心態相對
較好;專科生雖然在信仰認知上高於本科生,但在
情、意上均分值是最低的.
3結論
從調查數據的對比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總
體的信仰心態是積極、健康、向上的,體現出了大學
生精神層面上的高需要、高要求,也展現出了當代大
學生的精神風貌.但在新的歷史時期,大學生的信仰
呈現出多元化趨勢,表現出了一些個性化的特點,值
得關注和深思.
1)當代大學生的信仰心態呈向上的態勢,但存
在著混沌和無目標的狀態.在信仰心態的知、情、意
上,大學生總體的均分值皆在4~5分之間,處於臨
界向上的狀態,表明當代大學生的信仰並沒有完全
確立和真正認同,處在危險的邊緣.
2)當代大學生的信仰認知不高,但信仰的情感
和意志表現得比較強烈.總體上,當代大學生的信仰
心態因子均分值呈現出認知—情感—意志的遞增狀
況.一方面,說明當代大學生對信仰的認識不足,這
可能與我國基礎教育長期以來忽視有效的信仰教育
有關,也與當代社會信息的多元化影響不可分;另一
方面,說明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感很強,只要是自
己認定、認可的東西,都會產生強烈的認同感,並能
傾心投入其中,產生較強的動力.
3)不同大學生群體的信仰心態表現不一,但有
四類人群的信仰心態值得關注.從調查數據的統計
分析來看,男生、高年級學生、藝術生、來自城市的學
生、專科生對信仰有較強的需要;而女生、低年級學
生、理工科學生、農村籍學生、高學歷學生對信仰表
現出強烈的情感和意志力;特別是三年級學生、藝術
生、城鎮籍學生和專科生的信仰心態值得關注.一般
講,信仰的情感和意志是建立在一定的信仰認知基
礎之上的,對信仰有較高的認知才會產生較強的情
感和意志力,可這四類人群的信仰出現了高認知低
認同和低動力的現象,極易產生信仰的動搖.
4)不同大學生群體的信仰認知有較大的差異,
加強信仰教育迫在眉睫.從不同類型大學生的多重
比較結果來看,在信仰認知上,一年級與三、四年級
學生,藝術生與理工、人文學生,農村籍與鄉鎮、城市
籍學生,三本與二本、研究生,他們之間有非常顯著
的差異,這與他們的認知發展和心理特點有關.低年
級和農村籍的學生,因為成長和受教育的條件所限,
對信仰問題接觸比較少;藝術生通常喜歡關注比較
抽象的東西;三本生正處在自我認同比較矛盾的時
期.因此,關注和加強低年級學生、藝術生、農村籍學
生、三本生的信仰教育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李幼穗.信仰現狀的心理學研究[J].心理科學,2002
(6):660-663.
[2]宋興川.大學生精神信仰現狀研究[J].心理科學,2004
(4):1 010-1 013.
[3]宋興川.心理學視野中的信仰研究[J].雲南民族大學
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43-47.

Ⅸ 生活教育英語論文

生活教育英語論文
你說下吧我看
下我幫你弄,

熱點內容
末世化學家txt下載 發布:2025-10-20 05:02:05 瀏覽:397
教學常規學習心得 發布:2025-10-20 04:03:06 瀏覽:298
推拿手法教學 發布:2025-10-20 01:15:51 瀏覽:398
教師師德素養提升總結 發布:2025-10-19 23:57:12 瀏覽:68
舞獅鼓教學 發布:2025-10-19 16:17:31 瀏覽:669
杭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10-19 09:21:50 瀏覽:285
中非歷史關系 發布:2025-10-19 06:47:41 瀏覽:5
師德雙八條 發布:2025-10-19 05:31:17 瀏覽:360
大學物理第十一章答案 發布:2025-10-19 04:36:23 瀏覽:750
如何讓網吧 發布:2025-10-19 01:49:35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