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语文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

发布时间: 2020-11-19 08:30:13

A. 一年级上册语文<<大小多少>>教学设计和评课稿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由于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先让学生看图说、看图找本课生字,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接着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教材插图中的事物与所学内容紧密融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图说话,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们,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老师听说你们在上学前就认识了许多汉字,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看看这几个汉字,你们会不会读。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随着学生认读,把带有动物或水果图片的生字归类贴在黑板上。(如黄牛、小猫、鸭子、小鸟;苹果、大枣、杏子、桃等)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设计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为下面集中识字做好了铺垫。 二、结合图画、韵文,学习生字 (一)学习韵文,识记“大”“小”。 1.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字都能读出来。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两组字,看看有什么发现。(板书:上、下;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汇报) 预设:它们都是反义词。 2.同学们,这是重大发现。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到田野中看一看。(出示田园风光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美丽的田野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吗?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黄牛和猫、鸭子和鸟、苹果和大枣、杏子和桃。) 3.学习韵文。 引言:它们谁大?谁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韵文吧! (1)老师范读,同学认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3)这个小韵文里第一、三小节藏着一对反义词,谁找到了?(出示“大”“小”的字卡) (4)黄牛和猫比,谁大?谁小?(学生比较后汇报) (5)苹果和枣比呢?(学生比较后汇报) 4.用“大”“小”练习说一句话。 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 飞机大,汽车小。 5.指导朗读。把“大”“小”两个生字宝宝送回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学习“多”“少”。 1.(多媒体展示第二组图)请同学们观察第二组图,从图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左边的鸭子多,右边的鸟少。左边杏子多,右边桃少。 2.引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多”“少”这两个字?(加一加、记笔画等) 3.用“多”“少”练习说一句话。 如:我的铅笔多,他的铅笔少。 这边的蘑菇多,那边的蘑菇少。 4.像这样的反义词你还知道哪些?(黑—白、里—外、上—下、左—右)(生汇报拓展)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学生字时,把小韵文与反义词结合,借助带图的生字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反义词的特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拓展更多的反义词,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三、游戏形式,巩固识字 反义词对对碰。 师:我们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吧! 师:我说大。生:我说小。 师:我说多。生:我说少。 师:我说上。生:我说下。 师:我说里。生:我说外。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中设计了“对对碰”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四、指导书写,掌握字形 1.过渡:同学们对反义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字也写得非常漂亮、工整。 2.复习田字格的位置名称。(课件出示田字格) 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3.学生根据儿歌找到田字格每一个小格的位置,教师巡视指导。 4.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小、少、牛、果、鸟。 (1)少:①复习笔画“丿”,教师写,学生书空。 撇:露锋起笔,稍停后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间部位不宜细,收笔渐提,慢出。 ②书写“少”的笔顺。 ③示范书写,讲清楚每一笔的位置。 ④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要端正。 ⑤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2)小:复习笔画“竖钩”“点”。 竖钩:①中锋下行;②提笔;③自右向左圆转;④顿笔;⑤逐渐提笔向左上平出锋。 点:向右下行笔,由轻到重,到结尾微微顿笔,逆向收笔。 (3)牛、果:竖在竖中线上。 (4)鸟: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一下田字格各个部分的名称,可以帮助他们今后写字时更好地掌握汉字间架结构,明确每笔起始、结束位置,为今后规范书写奠定基础。而教师的范写,又可以直观、清晰地再现每个笔画行进过程及先后顺序,对于刚刚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大大降低了写字的难度。

B. 小学语文评课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来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来自场桥二小的一名新教师。身为一名新教师,我的教学经验为“零”。与其说我今天是来评课的,还不如说我是来学习的。能向在场的这么多资深教师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机会和荣幸,我感到非常的可贵。

今天有幸听到吴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吴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吴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诵读质疑法:指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声、乐、情中自主学习。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词析句法:吴老师在课堂中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思考,通过细心朗读,领读课文语言。

我认为吴老师教学时有很多的亮点和可取之处,在这里我就简单地讲以下四点:

一、语言优美,导入引人

教学开始,吴老师以一个充满诗意的名胜古迹——黄鹤楼的同名古诗导入新课。优秀、自然的导入既渲染了浓浓的离别之情,又给人自然、新颖之感,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走入文本。同时,吴老师一开始就抓住了此篇古诗课题的两个难点:一点是朗读课题的节奏划分;二点是“之”的理解;并且非常顺利地解决了这两处的难点。

二、品词析句,感悟真情

吴老师在教学课文时,始终抓住一些关键字词,通过反复品读、比较、回味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词之妙。

如抓住第二句的“烟花三月”一词,提问烟花三月是一种什么美景?让学生透过简简单单地一个词感受藏字背后李孟二人那份浓浓的情谊,从而感受人物的内心读好课文。

在讲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诗时更是抓住“孤帆”、“之”等词,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人的心声。

三、朗读多样,读中感悟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教学中吴老师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小组读、配乐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

四、补充资料,帮助理解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吴老师很有心地补充了李白的作品《赠孟浩然》、《江下行》、《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

C. 三年级语文句型转换总复习 评课稿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集锦(一)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反问句变陈述句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 1、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缩句 1、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练习: 1、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________________4、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四、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一)成分残缺 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成分赘余 1、联欢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和蔬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经常阅读、看科幻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大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表意不明 1、李红有时候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只有张刚没有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搭配不当 1、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很喜欢参加自然博物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战斗正在热烈地进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序不当 1、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2、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优美的一支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李华被同学们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把“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他很果断,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今天的家庭作业是读二遍课文和四道数学题。 星期天,我们来到刚建成的、崭新的儿童公园。这家电冰箱厂生产的冰箱质量一年比一年进步。 6、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在和暖的春风中迎风飘扬。 7、全国各地给灾区人民运去了大批的药品、食品、面包和衣服 8、多读课外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9、刘小刚第一次出席市里举行的作文竞赛,他心里既高兴又紧张。 10、因为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们所以要虚心听取。 六、把下列句子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我。 (2)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我的视线。 (3)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D.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听课评课稿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科普知识性的课文,对于水的多种变化,多数二年级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也很少仔细观察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所以在板书上,我采用简单的简笔画出水变成云、雨、雹子、雪等不同形态的图画,学生易于理解,可以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用“挑战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了解气象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
教学反思
一、 猜谜激趣 整体感知
为配合课文中“水”会变化的特点,突出这个“变”,我先让学生猜谜语,“我在天空变魔术,变猫变狗变花朵,太阳出来我不怕,大风一吹我就走。——云。线儿有粗又有细,上街天来下接地,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杆无枝又无叶,此花源自天上来。——雪。”在三个谜语之后学生的紧张情绪得到一定的缓解,同时猜谜的兴趣被一度提高,老师这时顺势以“课文也是一个谜语,需要大家来猜一猜”这样的话语导入,学生读课文的兴趣明显提高了,激起了学生探求的欲望。
二、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帮助理解课文。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教师在加强朗读训练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理解动作词“落、打、飘”。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地理解句意、层意。通过教师范读,大大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教师指导,再由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在空中飘浮,连片成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
三、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凭借联想、想象帮助理解课文,课堂中充满了想象,充满了童真。他们敢于问,敢于想,敢于说。完完全全地走进大自然中,用他们的语言去与大自然说话。他们懂得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在海洋里跳舞、唱歌。"中"睡觉"是水平静的样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另外,教师还把水变化成的物体做成教具张帖在黑板上,显得更加形象。

E. 求小学语文评课稿

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
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结论。
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教材理解透彻,知识重点和难点把握准确。

热点内容
五年级上册语文达标卷 发布:2025-05-14 16:38:37 浏览:871
邓矮的历史 发布:2025-05-14 15:03:50 浏览:621
中小学师德总结 发布:2025-05-14 14:47:39 浏览:720
初中教学进度 发布:2025-05-14 13:33:36 浏览:758
新产业化学发光仪 发布:2025-05-14 13:22:51 浏览:775
带班主任的老师 发布:2025-05-14 13:20:39 浏览:240
氧化铝化学 发布:2025-05-14 13:03:56 浏览:339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论文 发布:2025-05-14 12:54:28 浏览:435
牛津高二英语 发布:2025-05-14 12:18:39 浏览:888
2014温州师德培训心得 发布:2025-05-14 11:26:56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