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材
⑴ 想自学初中数学,是买初一到初三的教材好,还是直接买一本数学知识大全学好
建议先买教材再加一本习题册比较好,学完一块及时做题巩固。万变不离其宗,教材是根本,掌握了基础再延伸多做题,熟练应用。
⑵ 七年级数学教材的学习方法
一、 看书习惯
这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根据美国和前苏联对几十所名牌大学的调查表明,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20%~25%的知识是来自学校,而75%~80%的知识是靠他们离校后通过工作、自学和科研来获得的。根据心理规律,初中学生已经具备阅读能力,但由于在小学受直观模仿习惯的影响,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作习题集。所以从初一开始就应重视纠正自己的错误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正确思想,并注意总结如何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1. 每一节课前都务必养成预习的习惯,努力在预习中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以便能带着问题听讲。课堂上注意老师如何阅读课文,从中培养自己掌握如何分析定义、定理中的关键字、词、句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
2. 经常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培养复习习惯。刚开始时,可跟着老师总结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内容,一个阶段后可根据老师提出的复习提纲,自己带着问题去钻研课文,最后过渡到由自己归纳,促使自己反复阅读课文,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二、 笔记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数学内容丰富,课堂容量一般比较大,为系统学好数学,从初中时期就必须重视培养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课上做笔记还可约束精力分散,提高听课效率。一般,课堂笔记除记下讲课纲目外,主要是记老师讲课中交代的关键、思路、方法及内容概括。特别注意随时记下听课中的点滴体会及疑问。在“听”与“记”两个方面,听是基础,切莫只顾“记”而影响“听”。
为了使课堂笔记逐步提高质量,同学间应进行适当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三、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习惯
“实践出真知”。动手实践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能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和理解。在动手实践中,能把书上的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能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能手脑并用,用实际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养成“做前猜想-----动手实验-----操作结果-----归纳总结”的习惯。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同学间相互交流学习结果,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能达到动脑、动口、动手、激发思维、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四、 作业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有些同学视作业为负担,课后只凭着课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往往解法单一;有的还字迹潦草、马虎粗心、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这就错失了训练良机,严重地响了学习效果。应该正确认识做作业的目的性,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应包括:
1. 要养成作业前看书的习惯。做作业前要认真阅读复习课文、观察例题的解题格式、步骤和方法。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2. 要养成审题的习惯。读题后,先弄清题目是什么题型、它有什么条件、有哪些特点等。
3. 要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完成,可向老师说明情况:如遇到难题不会做时,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弄懂以后独立完成。切不可为了应付任务而去抄袭。
4. 要养成对已做作业进行再思考的习惯。不少同学不重视对已做作业进行再看、再思考,从而导致错误做法在头脑中形成定势。有的题目做错,老师订正过了,你还错,就是这个原因。常此下去,在新知识和做新作业中会出现更大的错误,为了巩固作业的成果,同学们在每次做新的作业之前,务必对前一天的作业进行反馈。反馈内容包括:(1)题目类型;(2)解题思路与方法;(3)出错问题的原因;(4)订正出错问题;(5)收集出错问题(就是将自己出错的问题专门收集在一个地方,标注出以上四项内容,以便将来复习时纠错)。
五、 思维习惯
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钥匙。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一阶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时候一定要重视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根据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逻辑性、周密性、发散性、收敛性、逆向性。
1. 逻辑性。这是要求学生“答必有据”切忌想当然。在推理演算过程中,能够懂得其中每一步的依据,不懂之处就不写,设法弄懂之后再继续推理演算。
2. 周密性。这是要求学生全面的考虑问题。如:已知点C在直线AB上,线段AB=8cm,线段BC=3cm,求线段AC的长。全面考虑问题就要分点C在线段AB上和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两类进行讨论: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AB-BC=8-3=5cm;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8+3=11cm。培养这种习惯,应特别注意老师在课堂上指出的“易出错或想不全”的情形与原因。
3. 发散性。这是要求学生运用多种办法解决一个问题。培养这个习惯,要特别注意老师在讲一题多解时的思考方法、问题推广延拓时的分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努力养成寻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习惯。
4. 收敛性。这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多题一解、举一反三。发散与收敛两种思维综合运用可相得益彰。
5. 逆向性。这是要求学生把某些公式、法则、定理的顺序颠倒过来考虑。如计算:
(-0.38)×4.58-0.62×4.58,可以逆向运用乘法分配律,就得到简便计算的方法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⑶ 初一数学教材用什么好
这个您不需要担心,每个地方都是有统一的教材的,您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挑一些好一点的辅导书做做!
⑷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按我的理解,你需要的可能是这本书的目录。所以附图如下,如果是我理解不到位,或者你还有其它需要,请再次询问,尽可能给你提供帮助。
⑸ 初一数学课本一个智力题
这题的解法是:设填在九个空格内的数分别是
a,b,c
d,e,f
g,h,i
由题意得
a+e+i=0(1)
b+e+h=0(2)
c+e+g=0(3)
d+e+f=0(4)
所以a+b+c+d+4e+f+g+h+i=0
再由a+b+c+d+e+f+g+h+i=-8+(-6)+(-4)+(-2)+0+2+4+6+8=0
可得e=0
所以
a+i=0
b+h=0
c+g=0
d+f=0
把除0外的8个数分成4对和为0的数,再考虑到
a+b+c=0,a+d+g=0
可得
a,b,c共有以下8种填法:
(-6,8,-2)(-6,4,2)(-2,-4,6)(-2,8,-6)(2,4,-6)(2,-8,6)(6,-8,2)(6,-4,-2)
得出原问题的相应8种填法:
-6,+8,-2
4,0,-4
2,-8,6
-6,4,2
8,0,-8
-2,-4,6
…
…
…
…
…
…
⑹ 中学初一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初一)上数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教科书的特点为了实现《标准》的课程目标,教科书力图突出如下态特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景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达到《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
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景,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出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这将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其他学科的联系。
突出数学化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为此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
⑺ 初一上册数学教材书有哪些
1、基本的几何图形2、有理数3、有理数的运算4、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与描述5、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6、整式的加减7、一元一次方程
⑻ 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材(天津专用)初一到初三的目录
学 初一 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数学 初一 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数学 初一 上册 1.1正数和负数 html 1559
数学 初一 下册 5.1 相交线 html 811
数学 初一 下册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html 371
数学 初一 上册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html 776
数学 初一 上册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html 477
数学 初一 下册 5.3 平行线的性质 html 194
数学 初一 下册 5.4 平移 html 174
数学 初一 上册 1.5有理数的乘方 html 369
数学 初一 上册 第二章 整数的加减
数学 初一 下册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数学 初一 下册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html 266
数学 初一 上册 2.1整式 html 311
数学 初一 上册 2.2整式的加减 html 286
数学 初一 下册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html 131
数学 初一 下册 第七章 三角形
数学 初一 上册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 初一 下册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html 253
数学 初一 上册 3.1从算式到方程 html 230
数学 初一 上册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html 240
数学 初一 下册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html 140
数学 初一 下册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html 144
数学 初一 上册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html 182
数学 初一 上册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html 138
数学 初一 下册 7.4 镶嵌 - 用正多边形铺地板 html 121
数学 初一 下册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 初一 上册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数学 初一 上册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html 147
数学 初一 下册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html 355
数学 初一 下册 8.2 消元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html 251
数学 初一 上册 4.2直线、射线、线段 html 128
数学 初一 上册 4.3角 html 145
数学 初一 下册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html 192
数学 初一 下册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数学 初一 下册 9.1 不等式
学 初一 下册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html 145
数学 初一 下册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html 168
数学 初一 下册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数学 初一 下册 10.1 统计调查 html 113
数学 初一 下册
学 初一 下册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html 145
数学 初一 下册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html 168
数学 初一 下册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数学 初一 下册 10.1 统计调查 html 113
数学 初一 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