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各数及计数单位“一(个)”“十”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掌握数概念。
主题图“百羊图”为学生数数提供了现实素材,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并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估计意识。
例1通过让学生数数量是100的不同物体,使学生学会手口一致地数数,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的大小。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学生的经验,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拐弯数”。第一幅图展示了学生在已有的2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下一个数,数到29时下一个数是30,突出了难点的教学;第二幅图加深了学生对100的认识,突出了数的本质;第三幅图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引出新的计数单位“百”,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十”与“百”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再次了解整十数的顺序。教材编排中从直观、无结构的学具(一堆小棒、第纳斯木块等)到直观“结构化”的学具(10根一捆、10个一列),使学生充分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做一做”第1题意在引导学生在数小棒的操作中突破“拐弯数”(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第2题让学生自由地数泡泡,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丰富学生数数的经验。
例2教学数的组成,教材在编排中分两个层次:整十数的组成和一般数的组成。教材通过让学生说出摆放70根、46根小棒是多少的过程,使学生借助直观、“结构化”的学具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既加深了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尤其突出了计数单位“十”。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重难点突破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并在“数”的过程中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突破建议
(1)课前应准备好方木块、小棒等素材。塑料小棒较为理想,它不但操作方便,而且容易使学生从一根一根、十根十根地数数的活动中抽象出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2)为学生独立地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充分操作学具(小棒、方木块等),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在充分数的基础上,应向学生展示数数的过程(可用实物投影或课件展示),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地数,数到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为了突破数数过程中“拐弯数”的难点,每数到“几十九”时,教师可用“下一个数应该是多少?”突破数数的难点。
(3)引导学生概括。伴随数数的过程,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归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即: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得出“10个一是十”;将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得出“10个十是一百”。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及其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逐步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突破建议
充分利用小棒,把握教学层次。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具来弄清100以内各数是由几个“十”(几捆小棒)和几个“一”(几根单根小棒)组成的。按照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的层次进行教学。整十数的组成可先把70根小棒杂乱摆放,问学生“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学生说出“十”后再变成7捆。使学生清楚地“看到”70的组成,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十”的作用,还可以继续说说其他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可以让学生先摆出46根小棒,然后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46根?”(先摆4捆,每捆10根,再摆6根单根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并交流46的组成。
3.培养学生的数感。
突破建议
(1)结合现实素材认识100以内各数并估计物品的个数。可以利用第33页的百羊图、第35页的泡泡图、第38页的夹子图和糖果图等,渗透估计的方法(以10个为标准进行估计)让学生估一估,再实际数一数,使学生直观感受相应数的多少。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几个几个地数。还可以让学生先抓一把学具估一估有多少,再实际数一数。
B. 幼儿园中班数学课怎么上比较有趣
这个阶段 孩子要能数1-50个数 要认识基本图形 认识基本颜色 你可以把游戏融入到数学中 例如 捡蘑菇 这样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C. 中班数学课“找不同”教案
幼儿园数学教案:找不同
教师:屈老师
一、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数量属性找出不同类的物体,并尝试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了解同样的东西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征,并尝试说出它们的特征。
3、培养幼儿的操控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五色花”卡、“苹果蓝”(果篮内放入4个苹果,3大1小)、自备一套“找不同”游戏卡。
2、学具准备:“五色花”卡、“苹果蓝”。
3、电子课件。
三、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小朋友们好,你们看今天天气可真好呀!老师开着火车带你们到公园里走走好不好呀!看看那里面都有些什么。
小火车游戏:教师当火车头,做出车轮转动的手势,幼儿排队模仿教师。教师:“呜呜.......”幼儿随之模仿。教师:“小火车快快跑”,幼儿随着教师快跑起来。教师:“小火车慢慢跑”,幼儿随着教师慢走,使其感知快与慢的不同。
2、集体活动:
(1)找不同。教师:“我们终于到了,小朋友们快看公园里有好多的花呀!快看看都有什么颜色的呢?”教师将“五色花”卡中的小花拿出,摆在桌上,教师:“可真多,有红色的、黄色、蓝色的”,请幼儿找出与其他三朵花不相同的一朵小花,并说出不同之处。
(2)教师拿出“五色花”卡,把不同颜色的小花分成三组摆在桌上,其中有两组小花的数量相同,有一组小花的数量与这两组不同。请幼儿找出不同的这一组,并分别说出三组小花的颜色和数量。
3、游戏活动。
游戏“五颜六色”。请幼儿将小花贴在胸口,并跟随音乐起舞,当音乐停止时,根据教师口令将不同颜色的小花簇拥在一起,最后教师根据颜色的多样性评选出最美丽的“花束”。
4、课件
请幼儿观察大屏幕上的课件,一同互动“收拾袜子”,从上面的图中找出和上面的袜子数量不同的那种袜子连线。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四、活动延伸:
1、在生活中寻找不同数量或不同类的东西。
2、教师准备了一套“找不同”的卡片,放在区域活动中,小朋友可以在区域活动的时候继续“找不同”。
(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D. 急需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6以上的分成
E. 幼儿园怎么上 数学课 中班
教学目的明确,做好教学前的知识准备,教学内容符合目前孩子的知识水平 教学具准备:能吸引孩子提高学习兴趣,并能起到辅助孩子达到教学目的,符合中班孩子心理特点的物品。 实施过程: 1.以故事形式或以猜谜形式将教学内容逐渐带入,老师讲,并随时和孩子进行互动 2.孩子根据教学内容分组活动,并讲述。教师巡视。并根据孩子情况给与一定的提示。 3,孩子集中起来后让孩子来总结教学内容: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表扬与鼓励。课后游戏活动可以用自然界的物体,引导孩子去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复习课上内容。 因不知道具体你教什么内容,泛泛而谈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F.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藏起的花瓣》视频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回)
二.教学答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