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哪些
数学一般可分为复初等制数学和高等数学。初等数学就是高中及其以前学的数学内容,那些都是数学的皮毛;高等数学是大学开始接触的,它是以微积分为基础的数学研究模式,可以说微积分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如果没微积分的话,估计我们还生活在几百年前。当然数学还有很多分支,比如概率和数理统计,线性代数,解析几何,离散数学,复变函数,黎曼几何,拓补学,还有比较新兴的模糊数学(模糊数学是智能计算机的基础)……当然还有很多,但敝人知识空间有限,只涉猎了这么点,只能帮你提供这些了。(补充一点,数学物理方程其实就是偏微分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它只是数学在物理上的简单运用,我觉得应该不算是数学的一个分类)
❷ 数学资料有哪些
数学分一二三四,不过建议对于考数学的同学记住一点:数学书不在多,在精读。
1.辅导书(必备):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是可以的,很多数学考很高的研友都快把这本书翻烂了。多看几遍,“看”字其实是错的,一定要一个题一个题的做,光看书,两只手揣在怀里是不行的,还要动手做做。
2.历年试题(必备):除去辅导书外,历年试题是绝顶重要的,不把近10几年的历年试题做个几遍是很难考高分的。不少研友没有专门做历年试题,可考完后就会发现,他自己复习用的辅导书里的许多经典例题都是从历年试题中挖出来的。推荐大家用李永乐的历年试题解析,非常棒,会慢慢培养大家做题的感觉。
3.大纲解析(推荐):其内容包括各大考点和例题,买这个比买大纲划算,因为它的数一二和数三四是分开的。里面的题也都是些历年试题,特别的是,书中写了许多考生常犯的错误和难点,很有帮助的。
由于专业课各个专业要求不同,暂不提及。希望上述的一些建议能够给2009年的各位研友们一些帮助。
❸ 数学能力有哪些
数学能力一般是指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与判断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处理与数值计算能力、数学语言与符号表达能力等
2、所谓数学能力是指由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与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广阔性、创造性等所组成的开放性动态系统结构
48
分享2
踩
数学不会怎么办_告诉你一个简单解决的方法
根据文中提到的数学为您推荐
数学不会怎么办,数学怎么才能获得高分, 揭露别人孩子学习好的高分秘诀,学习找不到方法,视频攻略反复学习,1天1小时,名师在线答疑,定制提分计划,精准提分
明望教育咨询(山东)有限公司广告
怎么学好数学_四个步骤告诉你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根据文中提到的数学为您推荐
怎么学好数学孩子学成绩一直在班级垫底,自从用了ces学习法,期末考试已约升至班级前十,找对了学习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武汉浩瀚天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告
数学能力有哪些
专家1对1在线解答疑惑
去提问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高中数学思维能力_高中全套重难点知识汇总资料
高中数学思维能力 亲身经历,高考提分有效的方法!让你在两个月中达到理想成绩!
❹ 数学中常用名词有哪些
1、平方
平方是一种运算,比如,a的平方表示a×a,简写成a²,也可写成a×a(a的一次方乘a的一次方等于a的2次方),例如4×4=16,8×8=64,平方符号为2。
2、立方
立方也叫三次方。三个相同的数相乘,叫做这个数的立方。如5×5×5叫做5的立方,记做5³。
3、方程
方程(equation)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解”或“根”。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
4、解集
解集是一个数学用语,指以一个方程(组)或不等式(组)的所有解为元素的集合叫做该方程(组)或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解的集合的方法有三种: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解集作为数学中的重要工具,在数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5、排列
排列,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permutation)。特别地,当m=n时,这个排列被称作全排列(all permutation)。
❺ 数学包括哪些部分
1.离散数学
2.模糊数学
3.经典数学回
4.近代数学
5.计算机数学
6.随答机数学
7.经济数学
8.算术
9.初等代数
10.高等代数
11.数论
12.欧几里得几何
13.非欧几里得几何
14.解析几何
15.微分几何
16.代数几何
17.射影几何学
18.几何拓扑学
19.拓扑学
20.分形几何
21.微积分学
22.实变函数论
23.概率和统计学
24.复变函数论
25.泛函分析
26.偏微分方程
27.常微分方程
28.数理逻辑
29.运筹学
30.计算数学
31.突变理论
32.数学物理学
33.类函数
34.会计总会类
❻ 数学中有哪些数
1.质数与合数
质数,又名素数,是指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如2,3, 5, 7, 11……
合数,是指除了1与自身之外还有其他的约数,如4,除了1与4之外,它还能被2整除。
2、公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2、公因数,又称公约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它们有相同的因数,那么这些因数就叫做它们的公因数。任何两个自然数都有公因数1.(除零以外)而这些公因数中最大的那个称为这些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
求几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只要把它们的所有共有的素因数连乘,所得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 实数与虚数
负数开平方,在实数范围内无解。
数学家们就把这种运算的结果叫做虚数,因为这样的运算在实数范围内无法解释,所以叫虚数。
实数和虚数组成的一对数在复数范围内看成一个数,起名为复数。
于是,实数成为特殊的复数(缺序数部分),虚数也成为特殊的复数(缺实数部分)。
虚数单位为i, i即根号负1。
3i为虚数,即根号(-3), 即3×根号(-1)
2+3i为复数,(实数部分为2,虚数部分为3i)
复数和虚数不一样,形如a+bi的数。式中a,b 为实数,i是 一个满足i2=-1的数,因为任何实数的平方不等于-1,所以i不是实数,而是实数以外的新的数。在复数a+bi中,a 称为复数的实部,b称为复数的虚部,i称为虚数单位。当虚部等于零时,这个复数就是实数;当虚部不等于零时,这个复数称为虚数,虚数的实部如果等于零,则称为纯虚数。由上可知,复数集包含了实数集,因而是实数集的扩张.
4、、有理数与无理数
有理数(rational number):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
如3,-98.11,5.72727272……,7/22都是有理数.
整数和通常所说的分数都是有理数.有理数还可以划分为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
无理数指无限不循环小数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 N 都指的那些?
N---0和自然数,如:0。1。2。3。。。
正整数集 记作 N + 都指的那些?
N+----正整数,如:1。2。3。。。。
整数集 记作 Z 都指的那些?
Z---正整数和负整数和0,如:。。。-2。-1。0。1。2。3。。。
实数集 记作 R 指的那些 ?
R---有理数和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根开不尽的数叫无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两个整数的比,通常写作 a/b,这里 b 不为零。分数是有理数的通常表达方法,而整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当然亦是有理数。
数学上,有理数是一个整数 a 和一个非零整数 b 的比(ratio),通常写作 a/b,故又称作分数。希腊文称为 λογο? ,原意为“成比例的数”(rational number),但中文翻译不恰当,逐渐变成“有道理的数”。不是有理数的实数遂称为无理数。
所有有理数的集合表示为 Q,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有限或为循环。
5、 整数
整数(Integer):像-2,-1,0,1,2这样的数称为整数。(整数是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表示有0个物体)整数是人类能够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工具。整数的全体构成整数集,整数集合是一个数环。在整数系中,自然数为0和正整数的统称,称0为零,称-1、-2、-3、…、-n、… (n为整数)为负整数。正整数、零与负整数构成整数系。 一个给定的整数n可以是负数(n∈Z-),非负数(n∈Z*),零(n=0)或正数(n∈Z+).
我们以0为界限,将整数分为三大类 1.正整数,即大于0的整数如,1,2,3,…,n,… 2.0 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他是介于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数 3.负整数,即小于0的整数如,-1,-2,-3,…,-n,…
6、 奇数与偶数
奇数(英文:odd)数学术语 , 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偶数可用2k表示,奇数可用2k+1表示,这里k是整数。 奇数包括正奇数、负奇数。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跟奇数的和是偶数;偶数跟奇数的和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若a、b为整数,则a+b与a-b有相同的奇偶性,即a+b与a-b同为奇数或同为偶数。 (5)n个奇数的乘积是奇数,n个偶数的乘积是偶数;顺式中有一个是偶数,则乘积是偶数,即:A*B*C*…*偶数*X*Y=偶数,式中A、B、C、…X、Y皆为整数,公式可简化为:奇数*偶数=偶数。 (6) 奇数的个位是1、3、5、7、9;偶数的个位是0、2、4、6、8.(0是个特殊的偶数。2002年国际数学协会规定,零为偶数.我国2004年也规定零为偶数。小学规定0为最小的偶数,但是在初中学习了负数,出现了负偶数时,0就不是最小的偶数了.) (7)奇数的平方除以8余1
7、 基数
在数学上,基数(cardinal number)也叫势(cardinality),指集合论中刻画任意集合所含元素数量多少的一个概念。两个能够建立元素间一一对应的集合称为互相对等集合。例如3个人的集合和3匹马的集合可以建立一 一对应,是两个对等的集合。此外还有语言学和军事上的基数。
8、 浮点数
浮点数是属于有理数中某特定子集的数的数字表示,在计算机中用以近似表示任意某个实数。具体的说,这个实数由一个整数或定点数(即尾数)乘以某个基数(计算机中通常是2)的整数次幂得到,这种表示方法类似于基数为10的科学记数法。
❼ 生活中的数学有哪些
比如我假设一个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的场景:你今天早上骑自行车去上学,顺路去买个早餐,然后碰到了一个同学,接着和他一起走路去学校,因为走得慢,所以一不小心迟到了... 这个生活场景中的数学有:
1、骑自行车的时候你有想过用脚蹬一圈脚踏板自行车行走了多少米吗?我们可以去测量车轮的半径,再用圆的周长公式求出来。或者是用一条绳子铺在地上测量,或者你还有其他的办法。
2、然后你看到旁边的同学骑自行车比你骑得快,你有想过你是怎么判断谁快谁慢吗?相同的速度比较路程?还是相同的路程比较速度?当然都可以...
3、你去买早餐的时候,发现你每天吃的面包涨价了,今天的钱没带够,你很尴尬。但是你有想过为什么会涨价吗?原来是老板精心计算过这个面包定价几元可以获得最高的利润。举个例子:
面包店老板经营面包店三个月发现,某种面包成本价2元,售价5元,每天可以卖100个,如果售价每增加1元,面包就会少卖5个,那么此面包涨价多少元最合适呢。我们可以用二次函数的方式去求解。
设涨价x元,则每个面包盈利为5+x-2,每天可以售出100-5x个。根据:总盈利=每一个面包的盈利×售出个数,可列函数:y=(3+x)(100-5x);再利用顶点式即可求出具体当x为多少时,盈利最大。
4、今天上学的这段路程,你知道到底是在哪一段花的时间最多吗?画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离家的路程,就能一目了然。
5、迟到的时候需要在执勤人员那里登记,要求写下年级班级姓名。这样学校就会知道这个星期哪个班的迟到人数最多,哪个班迟到人数最少。也是简单的统计学问题。
我只是在陈述一件很常见的事情,数学就无时无刻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圆的周长、路程公式、二次函数、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计等。
❽ 我们身边的数学有哪些
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1、求面积:例如:在一个高为4 m长为6 m的楼梯表面铺地毯,楼梯宽2m,求地毯的面积。
许多学生家里楼梯上都铺设了地毯,要买多少就要计算地毯长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应用平移的知识来解答简单方便,把楼梯步中横线往下移可组成AC,纵线往左移可组成BC,这样地毯长为4+6=10米,面积为2×10=20平方米。
2、求概率:概率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不过大多数人对这门学科的理解还是很平凡的:投一枚硬币,0.5的概率正面朝上,0.5的概率反面朝上,这就是概率。
3、手指计数
人类的十个手指是个天生的“计数器”。原始人不穿鞋袜,再加上十个足趾,计数的范围就更大了。至今,有些民族还用“手”表示“五”,用“人”表示“二十”,据推测,“十进制”被广泛运用,很可能与手指计数有关。
4、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5、迟到的时候需要在执勤人员那里登记,要求写下年级班级姓名。这样学校就会知道这个星期哪个班的迟到人数最多,哪个班迟到人数最少。也是简单的统计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