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语文必修五边城

语文必修五边城

发布时间: 2021-07-22 07:56:19

㈠ 高二语文必修五小说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林教头的风雪山神庙》

第一部分(第1段):沧州遇旧
通过插叙和对话,交代林冲来沧州的原因是高俅的生事陷害,同时点明林冲与李小二的关系。李小二和小酒店,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一方面表现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下面情节发展做铺垫。写小酒店不光是为了招待林冲,更重要的是为了接待陆谦他们。对林、李二人往事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我因恶了高太尉……”几句,对自己遭受高俅陷害的冤情虽含有怨气,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可见林冲此时还有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一面。他心中还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
第二部分(第2至第5段),买刀寻敌
林冲到沧州服刑,高俅仍不放过,派陆谦追杀。两个“闪”字和一连四个“只见”(“只见一个人……”“只见那个人……”“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只见那人……”)用得很形象,把陆谦等人密谋设计、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尽管如此,还是被李小二看出破绽,并告知林冲。林冲大惊,决心“叫他骨肉为泥”。于是大怒离开酒店,买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写到这里,眼见就要有一场厮杀。作者却故意宕开一笔,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一闪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矛盾冲突暂趋平静。
第三部分(第6至第9段),到草料场
这一部分是情节“发展”与“高潮”之间的过渡。主要写两件事:一是新旧交接,二是沽酒。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动等一系列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
第四部分(第10—12段),雪夜报仇
这一部分既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结局。共写三件事:一是荒庙借宿,二是真相大白,三是奋起杀敌。这里,作者借陆谦等人之口,将陷害林冲的阴谋诡计和盘托出,林冲和读者心中的疑团顿时解开。至此,林冲已忍无可忍,于是手起刀落,奋勇杀敌。其中“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既表现了这个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挥刀杀人举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也充分揭露了高衙内、陆谦等人卑鄙狠毒和罪不容恕。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这一部分体现了林冲的性格特点是: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一部分(l—4自然段):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5一倒数第3自然段)

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及最后失败。
(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别里科夫之死。埋葬了别里科夫,但生活
中还有许多的“别里科夫
生活方面的“套子”(有形的):


①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
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眼。


②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
总要支起车篷;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思想方面的“套子”(无形的):


喜欢歌颂过去;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别里科夫之所以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是因为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

怕和反对一切新生的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
(1)鲜明深刻的人物形象。

作者抓住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简练、鲜明、夸张而又合理地进行描述,生动逼真地塑造了一个“套子”的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是别里科夫的外表的“套子”。在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面前,恐惧、憎恶,用各种防身的套子把自己包起来,逃避现实,是别里科夫思想上的“套子”;千方百计地进行挣扎,不时地从“套子”里钻出来,去干预现实,辖制别人,以维护“体统”,防“乱子”,是别里科夫“套子”的反动作用。“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是别里科夫的口头禅,典型的套子式论调。“套子”是窒息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专制势力的象征。小说最后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展示了反动腐朽势力必然灭亡,激起人们冲决旧的牢笼,创造新生活的勇气。

(2)含蓄幽默的讽刺笔调。

契诃夫是幽默讽刺大师,《装在套子里的人》表现出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具体表现为:①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造成幽默讽刺效果。写他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性,写他睡觉时的惊恐,写他滚下楼安然无恙,而响亮清脆的几声“哈哈哈”却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都是夸张的,幽默的表现手法。②荒谬绝伦的言论和一本正经的口吻,构成强烈的讽刺。例如别里科夫正儿八经地对柯瓦连科说的一段话,判断是荒唐的判断,推理是荒唐的推理,但在别里科夫看来却是理所当然,而且出于善意,声称“忠告”。③将套中人与新派人物联系起来,造成幽默讽刺的效果。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恋爱,两个根本不般配的人却凑到了一块儿,就是奇事一桩;这边骑自行车兴高采烈,那边脸色却从发青变成发白;别里科夫滚下楼梯,这边一脸尴尬,那边纵声大笑。凡此种种,都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讽刺画
边城

三、小说的情节发展 虽然是节选,但小说的结构还是相对完整的,大体情节如下:
(一)翠翠的心事(从“黄昏来时”到“你将怎么样?”)
(二)祖孙的依恋(从“老船夫回到家中时”到“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三)夜半的“情歌”(从“老船夫做事累了”到“还有人在梦里作宰相中状元咧。”)
(四)祖父的秘密(从“昨晚上唱歌的”到“不告翠翠一个字”)
(五)祖父的暗示(从“大老坐了那只新油船向下河走去了”到结尾)
一翠翠
①十分依恋爷爷,两人相依为命,等不到爷爷时内心着急。比如第四段第二节中“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第六节、第八节描写捉鸭人的少去、看龙船人的散去以及落日、银色薄雾、上灯等环境描写表现翠翠内心的焦急;两次想到“假如爷爷死了”“爷爷死了呢”,对爷爷无比的依赖。
②纯真、可爱。 比如回答傩送时的“我是翠翠”那种内心极其着急、急于有人认定、希望有人能认识她的心理,到后来回家回答爷爷“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既有祖孙情深,又有少女的纯真可爱。
③聪慧、矜持。 比如第五段中顺顺和老船夫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时的神态;第六段祖父问及翠翠是否记得前两年端午的事情,翠翠本正想着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
二老船夫
①对翠翠亲情无限,疼爱有加。翠翠觉得一个人进城看划船不好,老祖父便连夜赶到城里
请熟人替自己看一天渡船,自己陪翠翠进城。还给卖皮纸的过渡人铜钱,留下一枚时,
“闭
上一只眼睛,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
,把那枚铜子送给翠翠。


②为孙女的亲事操心担忧。
顺顺夸翠翠长得很美时,
“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
,他虽“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
,其实自己内心十分操心,
“不加检点笑着”问翠翠假
如大老要娶她,她是否愿意,以及翠翠回绝后他虽不再说了,
“心中却仍显然的还转着这些
可笑的不好的念头”
;试探翠翠的意思“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③善良、淳朴、工作尽职。祖父虽然陪翠翠进城了,到路上时,又“想起什么似的”
,回
去替那位帮他看船的朋友,
让他去看看城里的热闹。
老朋友醉倒后,
祖父心理虽着急着翠翠,
为了责任便没有离开渡船。
卖皮纸的过渡人送他一把铜钱,
因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
老船夫
便执意要把钱还给人家
三傩送
淳朴、英俊、幽默。翠翠在码头苦等爷爷时,他好意邀她进屋去等;翠翠误会他并骂了他,他不予计较,还让人送她回家。
总:这样优美、淳朴的人体现的是整个湘西民风的淳厚,不仅仅是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傩送等,还有士兵、水手、过往的商旅,尽管他们的物质条件并不相同,但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却是相同的,都具有一种单纯的善良、原始的可爱。他们表现的是如沈从文先生所说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㈡ 《边城》这篇课文在人教版语文的哪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五抄第三课节选自《边城》(《沈从文选集》第4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
到了家边,翠翠跑环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㈢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课选了《边城》的三至六章,请给每一章写一个小标题

你们的教辅书没有吗?

㈣ 语文必修五都有什么篇目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边城(沈从文)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5滕王阁序(王勃)6*逍遥游(庄子)7*陈情表(李密)
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 (朱光潜)9说“木叶”(林庚)10*谈中国诗(钱钟书)
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12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
13*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㈤ 求一篇高中语文必修五的沈从文的《边城》读书报告。

边城』一书是沈从文先生极著名的一本小说,他自己曾说, 他创作『边城』的目的,不是为了描绘一幅与现实隔绝的世外 桃源图,而是要表现一种人生形式!并在这个人生形式里, 注入了自己在三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哀乐。 沈先生想表现的意涵,是一种健康、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 人性的人生形式。在『边城』一书中,借重桃源上行七百哩酉 水流域一个小地方的几个单纯的凡夫俗子,被一些普通的人事 因缘际会的牵连在一起时,个人应有的一份体认和思绪,为人 类的『爱』字做了恰如其份的说明! 『边城』反映的是湘西一个边远的小城茶峒在二十世纪初叶的 社会人生风貌。这是一个原始民性与封建宗法关系交织的社会, 『边城』将文字寄予如同风俗画的描绘:待人以诚,乐於助人 ,受人之惠必以物回赠,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就连吊脚楼的妓女 ,也有著如村民般淳厚朴实的性格等等。一群生活在未受现代文 明污染的村民交织成的故事,就是本书的背景。而全文以翠翠的 内心感情世界为主线,引出全文,,在平实的文字中,深刻点出 在物化的人格力量(碾坊)和爱情(渡船)的选择和取舍中,生 为个中人物的无奈和悲哀。以一个人在精神上的对爱情的追求和 这种在客观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矛盾为本文的主旨,隐隐著揭露著 人性的丑恶与贪婪。 在『边城』中,沈从文先生特别著重翠翠这个角色,藉著翠翠对傩 送爱情的演变,再以现实和理想中的冲突做为场景,但最引人好奇 与注意的,就是翠翠了。她的成长与内心期盼挣扎的交织,从很多 对话和景色看得出来。书中描写…翠翠在风日里长养著,故皮肤变 的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他且 教育他,为人天真活泼…人又那麼乖…从不想残忍事情,从不发愁, 从不动气…,由此可以了解到翠翠是一个既单纯天真,又聪明伶俐 ,从来不懂人情世故,以及符合乡下审美标准的相貌和形体的小女孩。 有人曾经拿翠翠跟萧萧做比较:『萧萧是比翠翠更能被理解的人物,萧萧 也许是单纯的化身,而翠翠代表了沈从文的理想。前者虽不十全十美, 但却真实。后者十全十美,但不是真实的。』这句话虽然不是完全正确 ,却有几分道理,在『边城』里,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使沈从文先生不 忍心将人物命运推向悲剧结局。他当然渴望自己塑造出的完美小儿女能 获得一份合理的人生安排,理想主义诱惑著作者将人物命运向喜剧结局 上引,然而沈从文先生并没有忽略了全部事变中的悲剧因子,也没有低 估作为封建关系本质象徵的那座碾坊的威力,其实大家都很明白有些时 候,我们在追求人生生命自主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难以跨越的障碍,现 实主义逼著作者又将人物命运朝著悲剧结局上推。最后,就如同电影上 乱世佳人一般,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结局,既期待又无奈。最终,翠翠 在渡口孤寂的等候傩送的归来。然而,『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 明天回来!』,全文一直到这里结束,却会让人心里一直惦记著,作者的 确成功的塑造出翠翠这麼一个对感情向往又坚强的女孩。总是令人想对 他深入了解一点,想对她多照顾一点,也想对她多同情一点….。虽然翠 翠有时候也会充满迷惘和矛盾,像文中『日子长咧,爷爷话也长了。』 以及当爷爷问她在想什麼时,虽然翠翠表面上会说不想什麼,但心里却 反问自己:『翠翠,你在想什麼?』。另外,由於『边城』中的人物关系 并不复杂,所以从他们的对话和行为表现中几乎可以观察出每个人物的 性格,像老船工:一个具有丰富人生情绪内涵的人物。他的性格并不复 杂,勤俭、诚朴、待人宽厚、聪明而又带著几分无害於人的狡狯。他常 常将自己无法从具体人事中寻出因果联系的事变归於天命,但却能从丰 富的阅历预感到事情的发展结局。在翠翠的婚事上,她的心头总是横梗 著当年女儿惨死的情景,并不时与翠翠命运的可能发展相重叠,『祖父看 著那种情景,明白翠翠的心事了,便把眼睛向远处望去,在空雾里望见 了十六年前翠翠的母亲,…心里有了一些隐痛,却勉强笑著。…翠翠一 切全像那个母亲,而且隐隐约约便感到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运…』;另外 顺顺,她在地方上深得民望,主要负责排解民间纠纷,牵头主持地方公益 事务,而他对傩送只爱翠翠,而翠翠也爱傩送的事实其实心里很清楚, 但是一座磨坊做为嫁妆对他并非是没有吸引力的,加上后来大老的死, 更令他心里耿耿於怀,在潜意识里,他是不愿意翠翠这个媳妇的,一直到 最后,老船工的死和儿子的远走,他才明了了自己儿子的决心,也开始 对傩送和翠翠的感情有了明确的表态,愿意将翠翠先接到自己家来住。 基本上『边城』承袭了沈从文先生的写作风格,正如他自己说的,他始 终对军人和农民有著极深厚的情感,故他的作品中,也会不是流露出这 些小人物的良善和高贵的人性。整本书中,自妓女到有钱的贵妇,无一 不是亲切有礼又重情感的,所以在个个人物中,会令人觉得寄予浓厚的 喜爱和同情,你能融入他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细细的品尝著,这股甜 美和久未重逢的真、善、美! 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6021714.html?si=1

㈥ 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的大意梗概。

边城的大意梗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朗;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纯朴善良,辛苦摆渡,热情助人。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清纯的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美丽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㈦ 求《边城》鉴赏,是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文的,800字,谢谢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诗、一幅秀丽的风景画,也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关于这篇小说,作者表现的本是“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他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西水流城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起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贯穿在作品中的“一件普通人事”就是湘西一个古朴的爱情故事,它构成了小说的情节线索。
在小说中,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清山绿水,美不胜收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化着茶峒白塔下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翠翠情窦初开,善良而清纯。他们依着绿水,伴着黄狗,守着渡船,向往船客展示着边城乡民的古道热肠。小说古朴而又绚丽的风俗画卷中,铺衍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爱情故事。小说想表现的却是一种思想、一种健全的人生形式。作者无意开掘这一爱情故事的悲剧内涵,刻画悲剧性格,而是意在创造出一支理想化的田园牧歌。因此,作者以诗情洋溢的语言和灵气飘逸的画面勾画出的新奇独特的“边城”,是一个极度净化、理想化的世界。
在边城明净的底色中,作者把自我饱满的情绪投注到边城子民身上,重点描绘了乡村世界中的人性和人情美,塑造了作为“爱”与“美”化身的翠翠形象。翠翠在茶峒的青山绿水中张大,大自然既赋予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温和恬静,在情窦初开之后,便始志不移,执着地追求爱情,痴情地等待着情人,不管他何时回来,也不管他能不能回来。翠翠人性的光华,在对爱情理想的探寻中显得分外娇艳灿烂。结尾处所状白塔下绿水旁翠翠伫立远望的身影,是具有熠熠动人的人格力量的。作品中其他任务如老船工的古朴厚道,天保的豁达大度,傩送的笃情专情,顺顺的豪爽慷慨,杨马兵的热诚质朴,作为美好道德品性的象征,都是从某一方面战线了理想人生形式的内涵。
作为这些人物的活动背景,作者还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茶峒民性的醇厚:这里的人们无不轻利重义、守信自约;酒家屠户,来往渡客,人人均有君子之风。总之,这里的“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俨然是有派桃源仙境。
沈从文之所以对边城人性美和人情美作理想化的表现,其意就在于从道德视角出发,为湘西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美德和新的活力,并观照民族品德的未来走向。

㈧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边城节选的原文。。跪求。不然哪位哥哥姐姐告诉小女是哪章到那章也可以。。跪求T

是人教版抄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请到这里下载:
http://www.pep.com.cn/gzyw/jszx/tbjxzy/kbjc/dzkb/bx5/201008/t20100826_749167.htm

㈨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中《边城》节选部分每节主要写那些事文中写了几个端午节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重复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描写翠翠在端午节的龙舟赛会上回与爷爷走散,遇见了船总顺顺的二答儿子傩送,傩送派人将翠翠送回家,两人在相处中彼此产生了朦胧的好感。

第二次,翠翠为了不能忘记上个端午节遇见傩送的“甜而美”的经过,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上去看赛龙舟。天突然下了雨,为避雨,祖孙两人到船总顺顺家,没有见到傩送却遇上了大老天保,这就为日后兄弟两个去碧溪姐唱歌埋下了伏笔。

端午节场景第三次出现时,翠翠还一直“温习着两次过节、两个日子所见所闻的一切。

特点:结构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忆,回环往复,跌宕起伏,采用顺序和补叙相结合的叙述手法。

(9)语文必修五边城扩展阅读: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㈩ 语文必修五中的《边城》梗概

1、内容简介
小说主人公是摆渡船的老船夫及其孙女翠翠。故事围绕翠翠的爱情纠葛展开。茶峒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和滩送老二同时爱上翠翠,翠翠只钟情於老二,祖父只知大老曾来求亲,不知孙女心事。兄弟两相约以唱歌争得翠翠的心,哥哥自知非弟弟敌手而自动退出后淹水而死。顺顺和老二由此对翠翠祖父产生误会,顺顺要老二另结一门富家亲事,老二的心却仍在翠翠,遂赌气沿河下行,祖父已察觉此事,心中郁闷旋於某夜雷雨中去世了,而翠翠则一直等著老二。
2、简析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3、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其父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沈从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从文母亲是土家族)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备注:虽然沈从文生活在当代,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所以只称之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其北京寓所逝世。

热点内容
高考数学北京卷 发布:2025-09-02 19:27:08 浏览:353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2025-09-02 18:27:11 浏览:10
师德师风的内容 发布:2025-09-02 17:21:54 浏览:531
永嘉教师考试 发布:2025-09-02 14:38:54 浏览:678
公众微信怎么申请 发布:2025-09-02 12:56:22 浏览:500
老师和家长沟通的语言 发布:2025-09-02 12:55:35 浏览:20
保定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2025-09-02 07:26:44 浏览:743
性感班主任 发布:2025-09-02 05:14:58 浏览:611
高校师德总结 发布:2025-09-02 05:12:08 浏览:71
五年级教师家访记录 发布:2025-09-02 03:44:10 浏览: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