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
『壹』 现代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9课《我爱你 中国的汉字》教案
学习目标
①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②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课前准备
课前观看或阅读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①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②学生汇报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交流提示进行交流。
提示:
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讲述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认真听别人的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全班交流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拓展交流
①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②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
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提炼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中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运用写作方法
a.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①师生共同回忆记忆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
②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b.可以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
①说说你要写谁的什么性格。他有哪些最能表现他性格的事例。
②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将人物的性格写生动。
c.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用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①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到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②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
↘进行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贰』 小学语文教学第9册人教版《杨氏之子》教案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 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 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叁』 聋校语文第九册教案<据是怎样炼成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语文教案(第九册)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着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敬爱的感情。(2课时)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读《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这四件事,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鲁迅著作和鲁迅精神打下基础。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难点:1、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四、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讨论式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看看各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自学生字、新词。
三、扫清文字障碍。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水浒传:"浒"与"许"区别。
小约翰:"翰"不要多写一笔成""。
女佣:佣读y#ng。
敷药:"敷"与"缚"区别。
追悼:悼(d4o)与"掉"音、形、义的区别。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不辨滋味,比喻读书不认真、不仔细、不理解意思。
硼酸水:"硼"与"绷"区别。
殡仪馆: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
2、注意多音字。
3、学生质疑。
四、按段朗读课文,指导列小标题。
1、讲列小标题的方法和要求。
方法有两种:
(1)找本段中最能体现主要内容的原话。(可从一句话中摘取。)
(2)用自己的语言高度概括。
要求:(1)要准确;(2)要简练;(3)要相应的整齐。
2、按段指名朗读课文,读后列小标题。(下面小标题供参考。)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速读课文后指名用自己的话给课文加小标题。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思考:
伯父在世时,作者对他有何看法?伯父逝世时,作者惊异什么?
2、读后讨论。
3、"爱戴"与"爱抚"有何不同?
4、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鲁迅深受爱戴?
(许多人、甚至、数不清、堆满、各色各样)
5、过渡:鲁迅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
谈《水浒传》怎么能说明伯父值得人爱戴呢?
2、引导学生讨论。
"能不能说明"?为什么?
(能说明。①伯父借谈《水浒传》,教育作者看书要认真。②伯父批评的方法极其巧妙"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既不伤害人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的目的:"不再马马虎虎了。"③伯父不但口头教育,还送书给她看。④伯父关心的人,除侄女外,还有很多很多,真可谓是关心下一代的学习。)板书:关心下一代。
3、理解句子含义。
伯父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我"听后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4、小结。
伯父这样关心下一代,必然要得到人们的爱戴。请大家注意,作者写第一段,目的是给读者留下一个悬念:伯父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写第二段伯父关心下一代的学习,目的是具体说明伯父受人爱戴的原因。想一想,作者写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目的又是什么呢?
(也是具体说明伯父受人爱戴的原因。)
四、学习第三段。
1、分角色朗读后,质疑。
2、分组讨论。
①"碰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碰壁"?
(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因而要"碰壁"。)
②"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社会太黑暗了,人民没有丝毫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迫害和打击。)
③在座的为什么哈哈大笑?
(孩子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理解错了。)
④谈"碰壁"能不能体现鲁迅值得人们爱戴呢?为什么?
(能。由"碰壁"可以看出鲁迅不顾个人的一切,与敌人斗争的不屈精神。他为了人民为了祖国而顽强战斗,怎能不值得人们爱戴呢?)
板书:憎恨旧社会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用自己话说说各段小标题。
2、1~3段各段主要讲的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
1、分角色朗读1~7自然段,思考:
①伯父和爸爸是怎样救车夫的?
②车夫走前,伯父又是怎样关心的?
2、读后讨论:重点体会伯父的动作、行为。
3、默读下文,思考讨论:
"我"问他车夫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拉车的问题时,伯父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同时又深深叹气呢?
(伯父想到这位车夫冒严寒出来拉车,是多么可怜,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痛苦,脸色变得严肃;伯父对此又无能为力,只能叹气,深表同情。)
板书:同情劳动人民。
三、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思考:
鲁迅先生写文章干什么?"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不在乎"表明什么?再从他对女佣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人?
2、讨论后小结:
(他写文章,主要是为唤起民众对敌斗争,拯救人民,拯救祖国。)
(表明他为了人民,为了祖国,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教学小结:
《三味书屋》一课让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本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性的文章,内容真实,便于我们了解生活中的鲁迅。要了解更多,请同学们课后翻阅有关书籍获取。
『肆』 凤凰网小学语文教案第九册教案
你可以登陆凤凰语文网http://www.xxyw.com/
『伍』 小学九年义务教育西师版语文第九册全册教案谁有啊急
老百晓比较齐全,什么版本都有。
http://www.lbx777.net/yw09/jiuce_xs.htm这个就是你要的第九册的西师版本的
另外我还常常去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那个网站也有部分教案。http://xscbs.com/tjwnjs3/index.html
说实话我是很讨厌西师版本的教材
但是没办法
『陆』 小学语文教案
.k
『柒』 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尽管与前期语文有着一定的不同,但是仍有着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几个训练点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米表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18个,会读写540个左右的新词语,一部分学会运用。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学措施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进度:
『捌』 现代小学语文第九册《温暖》教案
《温 暖》
作者 佚名 来源 万红小学 时间 2003-3-27 人气 15 背景色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周总理关怀、尊重劳动者,热爱劳动人民,教育学生热爱周总理,学习总理的高贵品质。
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人物景物的能力。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洁”、“感谢”造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周总理关心劳动人民,教育学生爱总理,学总理的高贵品质。
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人物景物的能力。
3.重点指导“紧”、“晨”字形。
教学难点
按顺序观察人物、景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一幅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简介总理生平,激发学生情感。
师介绍周总理的光辉事迹,使学生对总理有个深刻印象。
师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周总理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周总理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看图学文,理解文章中心内容。
(一)看图引文
师出示图问:画上画的都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答……)
生再看图,简单说图意。
(二)讲读课文。
1.生读课文,初步认识生字。
<1>生自由读,看准拼音读准字音。
<2>划出生词,划出自然段。
<3>个别生读,集体纠正字音,并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周总理的一件什么事?
2.讲读第一自然段。
<1>生读(这小段告诉我们什么了?)
理解 “又”“整整一夜”说明了什么。
板书 为人民工作
<2>指导读第1自然段。
3.抓住重点,表现总理的高贵品质
<1>生读2、3自然段。
<2>看图理解2、3自然段。
引导学生再一次观察图画,远处的汽车可看出总理是从远处走过来的。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总理和清洁工人的表情。从总理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用双手紧握清洁工人的手的样子来体会总理说话时的亲切语气和对清洁工人的关心。观察清洁工人的眼睛和嘴,体会他们内心的激动。
师问学生:清洁工人当时的心情怎样?他想说些什么?体会出“激动的心情”。从而理解“激动”一词的意思?
<3>生再读第二小段,从“紧紧握住,亲切地说”可看出总理关心人民,尊重人民。
生读总理的话,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总理关怀人民的高尚品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总理的情感。
<4>指导读第二自然段。
<5>生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清洁工人为什么那么激动?从哪看出他很激动?
<6>生再读第三小段。
4.讲读第四小段,突破难点。
生读这小段回答这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生读第二句并看图,从各自穿的衣服可知道什么?
“春天般的温暖”是什么意思?
生读第二句(有语气)并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使学生理解到:“春天”是温暖的,“春天般”是“春天一样”的意思。并启发思考:天气这样寒冷,为什么说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让学生讨论。
5.师作总结,生读全文。
生读文并看板书说为什么说在寒冷的深秋周总理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读课文,巩固生字字音。
1.生读课文,填写课文最后一句。
深秋的( )晨是( )的,周总理却送来了( )。
2.出示词卡,生认读。
总理、整夜、清洁、扫地、紧握、亲切、同志、感激、清晨
重点读“总、切、志、晨”字音
二、学习生字
(一)抓重点突破难字
1.学“紧”
<1>生读紧j!n不读j!ng
<2>分析字形,(上半部用笔画法记或用“两竖”加“又”法记、强调第一竖比第二竖稍短些,下半部重点指导笔顺六笔)。
<3>生写师指导,注意在田字格的位置,还要告诉学生“又”第二笔是“”不是“、”并组词。
2.学“晨”
生读晨ch6n
生分析晨形,晨是什么部首,“日”,教给学生记忆方法(早晨,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日是太阳的意思,因此日字在上头)
给晨组词 清晨 早晨
3.学“感激”
<1>生读这词
<2>分别分析感、激两字。
<3>生写师指导。
<4>给感组词 感谢 感动 感到
用“感谢”造句,造句前师先问学生,谁做了什么事值得你感谢?你是怎么感谢的?然后生读书上的句子,最后再造句。
<5>给激组词 激光 激动
(二)生自己学习“总、理、洁、扫、切、志”指导学生观察生字表中这几个生字,重点观察“洁”字的右上是“士”而不是“土”;切的左边由两笔组成,第二笔是“”而不是“|”;志的上半部仍是“士”不是“土”。
生写师指导。
生分别给这些字组词。
生用“清洁”一词造句。
(三)师写“夜”生看,数有几笔?师指导写夜。
三、巩固复习
1.生读生字新词
2.做书后作业
3四、读全文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复习生字新词
师出示生词卡片,生认读
二、生上前写出重点字“紧 晨 夜 洁 切 志”师再一次讲解加深生记忆。
三、练习
1.加偏旁或新字,再组词。
总( )( ) 里( )( ) 吉( )( )
辰( )( ) 士( )( )
2.换偏旁成新字组词
雪( )( ) 喊( )( )
3.造句
①感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清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激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第二句话
http://cache..com/c?word=%A1%B6%3B%CE%C2%C5%AF%3B%A1%B7%3B%BD%CC%B0%B8&url=http%3A//2006%2E10000h%2Ecn/Teacher/ShowArticle%2Easp%3FArticleID%3D1837&b=30&a=17&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