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

发布时间: 2021-07-30 10:36:09

『壹』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和目录

第一组

1 文言文两则
2 匆匆
3 桃花心木
4* 顶碗少年
5* 手指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6 北京的春节
7* 藏戏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9* 和田的维吾尔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11* 灯光
12 为人民服务
13* 一夜的工作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15 凡卡
16* 鲁滨孙漂流记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1* 我最好的老师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

成长足迹
依依惜别
古诗词背诵

综合复习

(六年级下册)

『贰』 语文中的课文内容概括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五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二、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句子摘录法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

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五、重点罗列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时间: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中学;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经过: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概括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以上方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从浅易处入手,消除概括课文大意时无从开口、无从下手带来的苦恼,使概括大意尽量准确、全面。

『叁』 小学语文所有课文

给您一个网站,各种版本及其各年级的课文自己选择:

http://www.lbx777.com/default.html

『肆』 小学语文课文《诺言》的原文

《诺言》

不幸的是,我不能告诉你这个小家伙的名字,他住在哪里,他的父母是谁。

我甚至没有时间在黑暗中看到他的脸。我只记得他鼻子上有雀斑。

他的短裤很短,没有系腰带。相反,两条小肩带从他的肩膀上套了下来,绑在他的裤子前面。

一个夏日,我来到瓦西里耶夫岛一座白色教堂附近的一个小公园,我不知道公园的名字。我坐在公园里,手里拿着一本有趣的书,读得入迷。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我的眼睛开始开花,很难继续阅读。于是我啪的一声合上书,站起来朝出口走去。

公园空荡荡的,街道上闪烁着灯光。树后面传来门卫的铃声。

我担心公园很快就要关门了,所以我走得很快。突然,我停了下来。我听到灌木丛后面有人在哭。

我转向路边的一条小巷,黑暗中出现了一座白色的小石屋。它被发现在所有的城市公园:一个保护亭或门口。一个七岁八岁的男孩站在小房子的墙边,低着头,伤心地大声哭泣。

我走近他,向他打招呼:

“嘿,你怎么了,孩子?”

他不再哭了,好像听到命令似的。他抬头看着我说:

“没什么。”

“为什么什么都没有?谁欺负你的?”

“不”。

“你在哭什么?”

他说话很难。他的脸上仍挂着泪水。他哽咽着,嗅着鼻子。

“来吧,”我对他说。听着,很晚了。公园很快就要关门了。”

喂,我想牵他的手。但是小男孩很快把手拉回来说:

“我不能。”

“你不能做什么?”

“我不能去。”

“什么?为什么?你怎么了?”

“没什么,”小男孩说。

“你怎么了——你病了吗?”

“不,”他说,“我没病。”

“那你为什么不能去呢?”

“我是哨兵,”他说。

“什么-哨兵?什么哨兵?”

“好吧,你为什么不-不明白?我们在玩游戏。”

“但你在和谁玩呢?”

小男孩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

“我不知道。”

这个时候,说实话,我真的觉得这个男孩可能还病着,精神不正常。

“听着,”我对他说,“你在说什么?怎么会这样?你在玩,但你不知道你在和谁玩?”

“是的,”男孩说,“我不知道。我坐在长凳上,一些年长的孩子走过来问我:“你想打架吗?”我说,“你想玩吗?”让我们玩吧。他们对我说,“你是中士。”一个大男孩-他是元帅…他把我带到这里,说:“这是我们的弹药库——这个小房间。你是个哨兵…在我换你之前你就站在这里。我说,“好的”。他说:“你一定不要离开。

“然后呢?”

然后我说,“我保证-永不离开。

“那发生了什么事?”

“就是这样。我站了又站,但他们从未来过。”

“没错,”我笑着说。他们派你来这里很久了吗?”

“当时还很轻。”

“他们现在在哪里?”

男孩又深深地叹了口气说:

“我想他们走了。”

“为什么-走了?”

“他们忘了。”

“你现在为什么站在这里?”

“我答应过…”

我正要笑,但我突然意识到这里没有什么可笑的地方。那男孩做得对。既然你已经许下了诺言,不管发生什么,即使天崩地裂,你也应该下台。不管是不是游戏。

“就是这样!”我对他说:“那你怎么办?”

“我不知道,”男孩又哭了起来。

我真的想找个办法帮他。但是我能做什么呢?找那些泥泞的孩子?他们给他分配了一个职位,得到了他坚守岗位的承诺,自己跑回了家。再说,你现在要去哪里找这些孩子?他们一定吃完晚饭,躺下来睡觉了,大概做了第十个梦。

他们仍在戒备。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我恐怕已经在我的肚子里尖叫和翻滚…

“你可能饿了吗?”我问他。

“是的,”他说,“饿了。”

“好吧,我们这样做吧,”我想,然后说,“你回家吃饭吧。我暂时替你站岗。”

“好吧,”孩子说,“但是这样行吗?”

“为什么不呢?”

“你不是军人。”

我挠了挠后脑勺说:

“是的,这还不够。我真的无法取代你的职位。只有士兵,只有军官,才有权这样做……”

然后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想,既然只有一个士兵可以违背诺言,把他从岗位上撤走,那又有什么问题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找一个士兵。

我什么也没对孩子说。我刚告诉他,“你等一下。”他毫不迟疑地出去了。

大门还开着,门卫在离公园很远的地方走着,还在按门铃。

我站在门边等了半天,看看有没有一个中尉,甚至一个普通的红军士兵经过。但不幸的是,街上看不到一名士兵。

突然,几件黑色制服在街上闪过,我很高兴他们是海军士兵。我冲过马路,发现那不是一个水手,而是一个技术学校的学生。一个高大的铁路工人走过来,穿着一件很漂亮的绿色条纹制服。但是,穿着漂亮大衣的铁路工人此刻对我毫无用处。

我要空手回公园。突然,在街角的车站,我看到一顶草绿的帽子,上面戴着一顶蓝色的骑兵帽。也许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幸福过。我拼命地朝车站跑去。突然,我还没来得及赶到,就看见一辆电车驶近车站。军官,年轻的少校骑兵,正准备挤进车里,其他人在等着。

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过去,抓住他的胳膊哭了起来:

“少校同志!等一下!等一下!少校同志!”

他惊讶地回头看着我说:

“怎么了?”

“你看,就是这样,”我说。在这里,在公园里,一个男孩在小石屋旁站岗…他不能离开

他答应过…他很年轻…他在哭…

警官眨了眨眼,惊奇地看着我。他可能认为我病了,身体不适。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他说。

电车开走时,他愤怒地看着我。

但当我向他详细解释发生的事情时,他毫不犹豫地说:

“走吧。走吧。当然。你为什么不马上告诉我?

当我们到达公园门口时,看门人锁上了门。我让他等几分钟,说我在公园里有个孩子。然后我和少校一起深入公园。

我们设法在黑暗中找到了小白宫。当我离开的时候,男孩还在站着,哭着,但是哭声很小。我叫了他一声。他高兴得连喊都高兴。我对他说:

“听着,我带了头儿来了。”

看到指挥官,男孩不知怎么地挺直了腰,挺直了腰,比以前高了几厘米。

“哨兵同志,”指挥官对他说,“你的军衔是多少?”

“我是中士,”男孩说。

“中士同志,我命令你撤离岗位。”

男孩沉默了一会儿,从鼻子里吸了一口气,说:

“你的军衔是多少?我看不到你有多少星星……”

“我-少校,”指挥官说。

然后男孩举起手来,对着他那顶灰色小帽子的宽大的屋檐说:

是的,少校同志。他们被命令撤职。

他说得又大声又流利,我和少校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男孩也高兴地笑了,松了一口气。

我们三个人一出公园,身后的门就啪的一声关上了,门卫把锁里的钥匙打开了。

少校向那男孩伸出手来。

“很好,中士,”他说,“你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士兵。再见。”

男孩含糊地咕哝了几句,然后说:“再见。”

看到另一辆电车驶来,少校向我们俩敬礼。

他跑到车站。

我也和小男孩道别,握了握手。

“也许,你想让我送你走吗?”我问他。

不,我住得很近。“我不怕。”小男孩说。

我看着他长满雀斑的鼻子,心想他没什么好怕的。一个有着如此坚强意志并信守诺言的孩子永远不会害怕黑暗、流氓或更糟的事情。

当他长大…目前还不知道他长大后会做什么,但无论他做什么,他都能保证他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想到这个我很高兴,因为我认识这样一个孩子。

我又高兴地紧紧握了握他的手。

(4)小学语文课文内容扩展阅读:

《诺言》是班苔莱耶夫创作的一篇散文。以瓦西里耶夫岛上一座白色教堂旁的小公园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与一个小男孩相遇后所产生的对话,深刻的说明了“诺言”。

人物简介:列昂尼德.班台莱耶夫 (也译作潘捷列耶夫)

原名: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叶列麦耶夫最受欢迎的作家如果有人问我,最“有趣”的俄苏小说是那一部什么,我会回答:“是《表》”。 这本让我笑破肚皮的小书的作者既不是果戈理,也不是契诃夫或者左琴科,而是苏联儿童文学作家 列昂尼德.班苔莱耶夫。

1935年,高尔基通过《少年真理报》对苏联少年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最受欢迎的作家”排名第一是盖达尔,第二是班台莱耶夫。

班苔莱耶夫在中国的名气不如盖达尔,但对于我国读者也并非完全陌生。早在三十年代,在极为紧张、繁忙的战斗岁月里,鲁迅先生抽出时间从德译本、日译本转译了班苔莱耶夫的优秀作品。解放后,他的作品也多次在我国出版,深受读者喜爱。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诺言 (班苔莱耶夫的散文)

『伍』 小学语文课文

全文内容滴答,滴答,
下雨啦,下雨啦
麦苗说:
“ 下吧,下吧,我要长大。”内
桃树说:
“下容吧,下吧,我要开花。”
葵花子说:
“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小弟弟说:
“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
下雨啦,下雨啦。

『陆』 小学课文长城原文

长城

长城,它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像一条长龙,飞过浩瀚的戈壁,穿越茫茫的草原,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最后,屹立在波涛滚滚的渤海之滨。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修筑在八达岭上的这一段,高大坚固,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平整如宽阔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设有两米高的垛子,一座连着一座。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用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遥相呼应。遥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浴血拼杀,戍边的将士为固国安邦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登上长城,凭壁远眺,群岭起伏,朝霞辉映,长城犹如一条银色的裙带飘绕其间,在苍翠的衬托下,它愈加明丽和壮观,一股民族的豪情油然而生,不禁让人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双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它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坚强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不到长城非好汉”!如今,长城在政府和人民的关爱下,容颜焕发,成了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它敞开宽广的胸怀,迎接着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

『柒』 瀑布小学语文课文原文

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好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捌』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分类

老舍 《猫》、《母鸡》、《草原》、《北京的春节》、《养花》、《林海》、《趵突泉》
鲁迅 《少年闰土》
萧红 《火烧云》、《祖父的园子》
季羡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怀念母亲》
林海音 《窃读记》、《冬阳•童年•骆驼队》
叶圣陶 《荷花》、《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
林清玄 《和时间赛跑》、《鞋匠的儿子》、《桃花心木》
冯骥才 《珍珠鸟》、《刷子李》
马克•吐温 《金钱的魔力》、《威尼斯的小艇》、《汤姆•索亚历险记》
毛泽东 《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为人民服务》
列夫•托尔斯泰 《七颗钻石》、《穷人》

『玖』 小学语文课文 最后一分钟的原文

现代·李小雨《最后一分钟》原文:

午夜。香港,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kòu)问。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chà)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xiāo)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suǐ)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zhù)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qiǎo]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

(9)小学语文课文内容扩展阅读

文章简介: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着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

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强迫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

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拾』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课文内容

第五单元
17.孔子拜师
一、课文内容
本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二、课文重点
1.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去拜师?
因为他觉得学无止境。
2.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两个词语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风餐露宿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但一直在坚持。
日夜兼程表现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情。
3.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为什么用“大概”一词?
天天伴39页
4.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表现了孔子真诚求学的心情。
5.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每天”、“随时”体会到孔子认真学习的态度,他时时刻刻都在虚心求教。
6.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毫无保留”看出老师诲(huì)人不倦及爱护晚辈的品行。
7.需要辨析的词语
迎候:到某个地方迎接。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等候:等待,但是没有迎接的意思。多谢老师等候。
8.易错字词:远近闻名(明)迎(柳、仰)传授(援)
9.选做题孔子名言及意思。
温故而知新。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得新的更深的知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高兴的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呀!

18.盘古开天地
一、课文内容
这篇神话讲述了盘古醒来后劈开天地,化作万物的故事。文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盘古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课文重点
1.第二自然段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清——浊 轻——重 天——地
缓缓——慢慢——渐渐
2.能背诵默写第四自然段,注意标点符号。(;)
3.易错字词:辽阔、滋润
19.赵州桥
一、课文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闻名世界的赵州桥的特点(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二.课文重点
1.学习总起句、中心句的应用。
“赵州桥非常雄伟。”是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过渡句。
2.课文第一自然段。
介绍了赵州桥的位置、别名、设计者、历史和世界上的知名度。
3.能够背诵和默写课文第3自然段,(雕刻、相互缠绕、前爪、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
4.易错字词:坚(坚固)竖(竖立)横跨

园地五
我的发现:要求能听写、填空。
读读背背:背诵填空
第六单元
21.古诗两首
一、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重点词语意思:
中断:中间断开。开:打通,开辟。碧水:绿色的江水。
至此回:到这(天门山)江水转向北流。 出:突出。
孤帆:一只小帆船。孤:单独的。日边:太阳升起的地方。
古诗意思:高高的天门山中间断开,是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北流。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只小帆船正乘风破浪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驰来。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两岸、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词语意思: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初晴后雨:开始晴朗后来下雨。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晴方好:天晴很好。方:正当。山色:山的景色。
空蒙:形容云雾迷蒙的样子。 雨亦奇:下雨也奇妙。欲:要,要是。
相宜:适宜,合适。
古诗意思:西湖水波闪动,晴天的景色多么美好,山上的景色迷蒙,雨中的景色也很奇妙。要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总是那么适合。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补充背诵古诗:《词语手册》第75页:《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课文内容
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课文重点
1.课文采用的总——分——总的方式安排课文结构。课文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重点段落分析
描写鱼的第四自然段。中心句: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这段从鱼的(数量)和(种类)两个方面来写鱼的。
描写鱼数量多的词语是:成群结队、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描写鱼种类多的词语是:各种各样、数不清
有的……有的……有的…… 采用的排比的修辞手法,介绍了鱼种类的多,好看。
一半是水,一半是鱼。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沙群岛鱼的数量多。
3.第五自然段分析
贝壳的特点:数量多、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种类多)
区别:捡、拣。
海龟的特点:有趣、庞大。
4.第六自然段分析
本段从海鸟多、鸟蛋多、鸟粪多写出了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这一特点。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课文内容
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课文重点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全文的中心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展现出来。

第七单元
25矛和盾的集合
一、 课文内容
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比赛中,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课文讲述的道理是“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二、 课文重点
矛的长处(优点)是进攻,盾的长处(优点)是自卫。
展现出坦克威力的句子: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能够举例子说明课文道理:1.电动车2.加了橡皮的自动笔3.自动粘贴的邮票
26.科利亚的木匣
一、课文内容
课文讲述了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十步埋下了小木匣,四年后数了五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一个道理:随着时间的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二.课文重点
1.课文结构:(1).埋木匣(2).挖木匣(3).受到启发
2.课文重点写到了科利亚埋木匣的动作:放、盖、踩、撒。看出科利亚是一个细心、做事小心、谨慎的孩子。
27.陶罐和铁罐
一、课文内容
这篇童话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消失了。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第八单元
29.掌声
一、课文内容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鼓励的掌声),从此改变她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地面对生活)。
二、课文重点
1.研究两次掌声
第一次掌声的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同学们对英子上台讲故事的鼓励。
第二次掌声的句子: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对英子上台讲故事的赞扬。
2.研究英子的变化
掌声前:文静、默默、总是、早早地
掌声后: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忧郁、游戏说笑、教她跳舞
3.同学们掌声的意义:在生活中面对他人有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手,给予他人鼓励,让他人能鼓起勇气,克服困难。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一、课文内容
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做过许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次却获得成功。
二、实验成功的原因
1.小女孩沉着冷静、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
2.其他两个男孩积极配合、听从安排
31.给予树
一课文内容
课文写的是圣诞节前夕,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陌生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二、课文重点
(1)体会母子情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从中我们看到了(母亲为不能给孩子们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而感到难过,她对孩子的无比关爱)。
(2)体会手足之情
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话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3)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
因为金吉娅为没能给家人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而感到难过,也怕妈妈因此而责怪她。
(4)为什么母亲“有些生气”?
因为母亲觉得家里并不宽裕,可金吉娅却不懂事,只拿出了一小部分的钱买棒棒糖,却把其他钱乱花了。
(5)课文中母亲心情有什么变化?
担心——生气、疑惑——高兴、激动(母亲为金吉娅懂得能给予他人帮助、关爱,有一颗善良的心。)

热点内容
化学品物流 发布:2025-08-04 16:15:56 浏览:409
中国国家地理订阅 发布:2025-08-04 15:05:37 浏览:185
色琪琪校园 发布:2025-08-04 14:24:16 浏览:409
老师是长辈 发布:2025-08-04 13:54:51 浏览:58
乐至毒打班主任 发布:2025-08-04 13:43:38 浏览:921
背影教学 发布:2025-08-04 13:17:55 浏览:991
叫老师 发布:2025-08-04 12:44:46 浏览:432
新时代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发布:2025-08-04 11:14:27 浏览:685
八年级上册物理总复习 发布:2025-08-04 10:50:13 浏览:847
军师生 发布:2025-08-04 09:22:14 浏览: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