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数学
⑴ 我心目中的数学课堂
我心目中的小学数学课堂
课程改革,如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时常有孩子们自己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已。我觉得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结合本人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枯燥的知识,通过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动促静,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欲望,从创设的情境活动中轻松学到知识。
如:我在教学“找位置”时,我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老师在教室里的位置,自己家的门牌号是多少?并说说它所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何去电影院中找座位,使学生学有所用,丰富和发展所学知识。在教学“比高矮”时,我开始便问学生:“谁想和老师比比高矮?”创设了一个老师与学生比比高矮的教学情景。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比高矮,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和同学是怎样比的?如果老师坐着,同学站着,你会又什么答案呢?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再让他们互相进行高矮比较,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问题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和实践性。
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可以在数学情境中直接提出,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情境问题。问题的产生可以给我们的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我们有时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课需要解决的知识重点。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时,课本出示三个小朋友在比谁的卡片多的情境,通过情境图观察,让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众多的问题中有好几个是我们以后几节课所要解决的。既然已经将问题抛出,那我就应势力导,问学生:“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几个?试一试。”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自主发挥。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反馈,引出这节课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难点,从而更出色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欲望便产生出来,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这并没有排除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学生有意义的接受。我们不应该从“满堂灌”这一极端走向“不敢讲”另一极端,要想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前提、基础。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情况出现时,教师要即时点拨,给他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如:在教学“认物体”一课时,我采用了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边玩边学,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在课前准备了许多盒子、积木玩具、游戏棋、圆柱形的筒子和乒乓球、皮球等,其实他们在搜集学具的过程中就对这些物体进行了感知,在课堂上,我先创设了认识新朋友的情境,出示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及平面图。让学生帮他们找家,并送他们回家,在帮他们找家的过程中学生就又进一步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后让学生把手中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分别在白纸上沿四周画出一些图形来,画后教师提出问题:你画的图形和你手中拿的物体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讨论前教师提出明确要求: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②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时,可以了解到每组学生讨论的情况,然后让每组推派小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他们对为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多少有了一些认识和见解。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找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从感性上认识到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四、自主练习,科学应用
虽然新课程追求学生主动、愉快学习,但双基不能忽视,因此,在新知识结束后,为让学过的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自主科学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练习可以消化理解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自主练习是让学生有机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时侯可以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人民币、用尺度量物体的长度、高度和宽度等。所有的练习都要努力体现应用性和科学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必须具备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策略,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 探索-掌握-创造”,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自我活动表现的机会,从而实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自主探索性地学”的基本理念。
========================
我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课堂概括起来是“六点”。
一要“清”
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总之是数学课应该是“清清楚楚一条线”,千万不能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这不是数学课堂应有的特点,数学课就应该有“数学味”。
二要“新”
内容新颖,方法创新,这样的数学课更能吸引人,也有更多探讨的价值。
三要“活”
也就是好的数学课应该是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
四要“实”
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本人始终认为:如果一个数学老师你上的课能做到“又活又实”的话,那你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
五要“奇”
就是数学课要尽可能做到“出奇不意、与众不同”。当然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再说也没有必要去片面地追求“与众不同”,但是作为研讨课、观摩课,大家总是希望能听到一些有新意、有思想的课。如果你上的课,你设计的一些环节,大家早已司空见惯,人家也都是这么做,他可能会觉得你也没什么特别之处,跟大家也差不多。所以,本人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点:研讨课“不求完美,但求有探讨的价值”。本人也并不是非常喜欢一些四平八稳,而没有思想的课。
六要“大气”
首先体现在你的目标定位、教材处理都要大气,这就需要你对整个数学教材知识体系都了然于胸,能够居高临下的处理教材、组织教材,而不被教材所束缚。其次,你的教学设计环节不宜太多太细,而应该是板块式、移动式的整体思考,不是拘泥于一些细小的环节放不开来。最后,你的课堂调控能力也应该很强,无论学生怎么放,你都能够有办法、有能力做到收放自如。
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当中可能会有一些偏激与不足之处;再说,往往是说说容易做做难,自己离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差距还非常远,只是当作一个心中的目标来追求。不当之处还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
·我心中的数学课堂
我心目中的数学课堂是和现在完全不同的。我希望教室里干干净净的,地板十分光泽,黑板上就像新的一样,同学们的书本摆的整整齐齐!
参考资料:教育网
⑵ 作文我心目中的数学家500子
我敬佩的数来学家是华罗源庚。他聪明、好学、勤奋、爱国,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
华罗庚很聪明、好学。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很勤奋。他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华罗庚很爱国。 1936年夏天,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像华罗庚那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像华罗庚那样,为国争光。
⑶ 我心目中的数学家这篇作文该怎么写
上了几年的学,从来没有对数学有过很好地认识.现如今,当我面对那么多的力学、物理、化学、结构等的题目时想到的无不是数学的神奇,它可以涉及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等,数学又是高等学校中经济类、理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数学不但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 ,还研究各种各样的抽象的“数”和“形”的模式结构.恩格斯说 :“要辨证而又唯物地了解自然,就必须掌握数学.”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数学,就难于创造出当代的科学成就.科学技术发展越快越高,对数学的需求就越多.
如今,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各学科数学化的趋势、社会科学各部门定量化的要求,使许多学科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或先或后地经历了一场数学化的进程在基础科学和工程建设研究方面,在管理机能和军事指挥方面,在经济计划方面,甚至在人类思维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强大的数学化进程.
⑷ 你心目中的数学是什么样的
老师曾说数学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了。可是对我而言,数学就像一块玻璃,看似透明,却怎么也捅不破。
⑸ 作文《我心目中的数学》
上了几年的学,从来没有对数学有过很好地认识。现如今,当我面对那么多的力学、物理、化学、结构等的题目时想到的无不是数学的神奇,它可以涉及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等,数学又是高等学校中经济类、理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数学不但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 ,还研究各种各样的抽象的“数”和“形”的模式结构。恩格斯说 :“要辨证而又唯物地了解自然,就必须掌握数学。”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数学,就难于创造出当代的科学成就。科学技术发展越快越高,对数学的需求就越多。
如今,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各学科数学化的趋势、社会科学各部门定量化的要求,使许多学科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或先或后地经历了一场数学化的进程在基础科学和工程建设研究方面,在管理机能和军事指挥方面,在经济计划方面,甚至在人类思维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强大的数学化进程。
每一门科学都有其发展的历史,作为历史上的科学,既有其历史性又有其现实性。其现实性首先表现在科学概念与方法的延续性方面,今日的科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历史上科学传统的深化与发展,或者是对历史上科学难题的解决,因此我们无法割裂科学现实与科学史之间的联系。数学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更是积累性科学,其概念和方法更具有延续性。美国数学史家m.克莱因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总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时代的数学活动密切相关。
数学已经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因而数学史是从一个侧面反映的人类文化史,又是人类文明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历史学家通过数学这面镜子,了解古代其他主要文化的特征与价值取向。科学史是一门文理交叉学科,从今天的教育现状来看,文科与理科的鸿沟导致我们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高度渗透的现代化社会,正是由于科学史的学科交叉性才可显示其在沟通文理科方面的作用。通过数学史学习,可以使数学系的学生在接受数学专业训练的同时,获得人文科学方面的修养,文科或其它专业的学生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可以了解数学概貌,获得数理方面的修养。而历史上数学家的业绩与品德也会在青少年的人格培养上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史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了解近代数学发展现状,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数学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民族科学。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
总之,数学和数学史无论在其历史上还是在其现实意义中都有着其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和掌握。
⑹ 我心中的数学
我心复中的数学课是一个制轻松,愉快的数学课,既能知道数学的知识,还可以尝到数学的甜头。
我觉的一堂数学课是没有压力的数学课,在没有外面的压力。师生们都处再放松之中学数学,这样只是很容易进入头脑消化掉,在数学课上,可以对老师的答案认可,质疑或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做出奇思妙想的解答,不必担心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一样,虽然错了,但是你的脑子思维都转动了起来了,专心的在想这道题。
数学课是一个非常要开动脑子的一门课,再很多的方面要让理科帮忙(大部分指数学),而且工程师他们都要用数学来做,所以说数学很重要我一定会好好的学数学,还有呢!数学大部分是要靠计算的,但我的小数点乘以整数和小数点乘以小数点不太会算,所以我就要得恶补,小数乘以在这个课文上我的知识都学得不太懂,所以我以后要上课时好好听讲,然后就把这课学好,成为数学中的好学生,好好表现,深受数学老师们的喜欢,所以嘛,我现在就再度奥术,准备好了准备,现在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哈哈,我觉得我是最棒的,加油吧!
⑺ 我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课堂是什么
概括起来是六点:一要清 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总之是数学课应该是清清楚楚一条线,千万不能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这不是数学课堂应有的特点,数学课就应该有数学味。 二要新内容新颖,方法创新,这样的数学课更能吸引人,也有更多探讨的价值。 三要活也就是好的数学课应该是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 四要实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本人始终认为:如果一个数学老师你上的课能做到又活又实的话,那你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 五要奇就是数学课要尽可能做到出奇不意、与众不同。当然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再说也没有必要去片面地追求与众不同,但是作为研讨课、观摩课,大家总是希望能听到一些有新意、有思想的课。如果你上的课,你设计的一些环节,大家早已司空见惯,人家也都是这么做,他可能会觉得你也没什么特别之处,跟大家也差不多。所以,本人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点:研讨课不求完美,但求有探讨的价值。本人也并不是非常喜欢一些四平八稳,而没有思想的课。 六要大气首先体现在你的目标定位、教材处理都要大气,这就需要你对整个数学教材知识体系都了然于胸,能够居高临下的处理教材、组织教材,而不被教材所束缚。其次,你的教学设计环节不宜太多太细,而应该是板块式、移动式的整体思考,不是拘泥于一些细小的环节放不开来。最后,你的课堂调控能力也应该很强,无论学生怎么放,你都能够有办法、有能力做到收放自如。 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体会,当中可能会有一些偏激与不足之处;再说,往往是说说容易做做难,自己离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差距还非常远,只是当作一个心中的目标来追求。不当之处还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⑻ 以"我心目中的数学"作文
这是要结合自身实际的
光靠抄怎么行
把你对数学同学的真实想法写出来——疯狂的咒骂它或着赞美它
把你在学习过程中找到的一点点窍门写出来——要细心啊,灵活运用公式啊
最后展望未来——我和数学一定是好朋友~~~
我写过的
写作文很简单的,把心里话幽默的说出来,就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哈
啊来来,我也初二诶
写作思路这种东西真的很难说
写写你和数学不得不说的关系吧
好歹也一起八年
这期间的痛苦啊,它带给你的欢乐和泪水啊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等等
加油!
⑼ 以”我心目中的数学“为主题写一篇作文500字
我心目中的小学数学课堂
课程改革,如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时常有孩子们自己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已。我觉得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结合本人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中抽象的、单一的、枯燥的知识,通过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以动促静,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欲望,从创设的情境活动中轻松学到知识。
如:我在教学“找位置”时,我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老师在教室里的位置,自己家的门牌号是多少?并说说它所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何去电影院中找座位,使学生学有所用,丰富和发展所学知识。在教学“比高矮”时,我开始便问学生:“谁想和老师比比高矮?”创设了一个老师与学生比比高矮的教学情景。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比高矮,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和同学是怎样比的?如果老师坐着,同学站着,你会又什么答案呢?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再让他们互相进行高矮比较,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问题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和实践性。
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数学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可以在数学情境中直接提出,也可以让学生围绕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情境问题。问题的产生可以给我们的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我们有时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课需要解决的知识重点。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时,课本出示三个小朋友在比谁的卡片多的情境,通过情境图观察,让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众多的问题中有好几个是我们以后几节课所要解决的。既然已经将问题抛出,那我就应势力导,问学生:“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几个?试一试。”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自主发挥。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反馈,引出这节课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难点,从而更出色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欲望便产生出来,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这并没有排除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学生有意义的接受。我们不应该从“满堂灌”这一极端走向“不敢讲”另一极端,要想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前提、基础。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情况出现时,教师要即时点拨,给他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如:在教学“认物体”一课时,我采用了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边玩边学,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在课前准备了许多盒子、积木玩具、游戏棋、圆柱形的筒子和乒乓球、皮球等,其实他们在搜集学具的过程中就对这些物体进行了感知,在课堂上,我先创设了认识新朋友的情境,出示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及平面图。让学生帮他们找家,并送他们回家,在帮他们找家的过程中学生就又进一步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后让学生把手中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分别在白纸上沿四周画出一些图形来,画后教师提出问题:你画的图形和你手中拿的物体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讨论前教师提出明确要求: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②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时,可以了解到每组学生讨论的情况,然后让每组推派小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小组讨论他们对为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多少有了一些认识和见解。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找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从感性上认识到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四、自主练习,科学应用
虽然新课程追求学生主动、愉快学习,但双基不能忽视,因此,在新知识结束后,为让学过的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自主科学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练习可以消化理解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的形成;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自主练习是让学生有机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时侯可以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人民币、用尺度量物体的长度、高度和宽度等。所有的练习都要努力体现应用性和科学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必须具备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策略,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 探索-掌握-创造”,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自我活动表现的机会,从而实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自主探索性地学”的基本理念。
========================
我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课堂概括起来是“六点”。
一要“清”
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总之是数学课应该是“清清楚楚一条线”,千万不能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这不是数学课堂应有的特点,数学课就应该有“数学味”。
二要“新”
内容新颖,方法创新,这样的数学课更能吸引人,也有更多探讨的价值。
三要“活”
也就是好的数学课应该是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
四要“实”
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本人始终认为:如果一个数学老师你上的课能做到“又活又实”的话,那你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
五要“奇”
就是数学课要尽可能做到“出奇不意、与众不同”。当然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再说也没有必要去片面地追求“与众不同”,但是作为研讨课、观摩课,大家总是希望能听到一些有新意、有思想的课。如果你上的课,你设计的一些环节,大家早已司空见惯,人家也都是这么做,他可能会觉得你也没什么特别之处,跟大家也差不多。所以,本人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点:研讨课“不求完美,但求有探讨的价值”。本人也并不是非常喜欢一些四平八稳,而没有思想的课。
六要“大气”
首先体现在你的目标定位、教材处理都要大气,这就需要你对整个数学教材知识体系都了然于胸,能够居高临下的处理教材、组织教材,而不被教材所束缚。其次,你的教学设计环节不宜太多太细,而应该是板块式、移动式的整体思考,不是拘泥于一些细小的环节放不开来。最后,你的课堂调控能力也应该很强,无论学生怎么放,你都能够有办法、有能力做到收放自如。
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当中可能会有一些偏激与不足之处;再说,往往是说说容易做做难,自己离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差距还非常远,只是当作一个心中的目标来追求。不当之处还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⑽ 我心目中的数学老师 400
徐老师,您是我校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好老师,您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永远也忘不了您。
在上数学课时,我们胆子都非常小,上课总是不积极发言,生怕说错了被您批评,每当这时候,您总是和蔼可亲地说:“别害怕,也别紧张,就算回答错了,我也不会责备你们。只要敢于回答问题就是好样的。”在这时,您的眼睛里总是流露出鼓励的目光。啊!这目光只有慈母才有啊!
您不爱动手,总是细心的给我们讲解。虽然总是批评我们,给我们加大做题量,有些同学很抱怨,当着老师一套,背着老师一套,暗地里骂您。可是我不这样认为,老师批评我们是关心我们,恨铁不成钢;加大做题量也是为了我们好,让我们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升上初中。假如碰到那种不负责的老师,他才不管我们呢。
您,是一位出色的灵魂工程师,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栋梁,您用心血雕出了一块块璞玉;您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像春蚕,奉献了自己,装饰了别人;您像粉笔,牺牲了自己,留下了知识;您又像园丁,不辞劳累,培育了祖国的花朵……
我忘不了您,亲爱的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