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发布时间: 2021-08-09 14:34:16

A.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心得

浅议如何进行初中作文分层教学作文在初中语文中考试卷中占有“半壁江山“,可谓是作文写得好,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初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尤其是初一作文写作主要是建立在小学作文的模仿写作基础上上,虽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朦胧的写作意识,但是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要想让学生尽快摆脱小学时的幼稚模仿模式,建立自己的成熟写作模式,从而真正会写作文,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浅见:首先,对学生进行归类,并根据学生现有的作文水平以及所处类别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分类的依据多种多样,根据学生兴趣的有无可以分为有兴趣的和没兴趣的,有兴趣的还可以分出兴趣较高的和兴趣较低的;根据学生的知识面宽窄可以分为知识面宽广型、知识面狭窄型;根据学生的书写的水平可以分为美观、工整、基本工整、潦草:根据学生对于作文题目的理解程度可以分为透彻型和肤浅型;根据学生对于文章的结构的把握上可分为写作结构完整型、结构不完整型;根据作文内容的充实程度可以分为内容充实型和内容空洞型等等。对学生分出类别以后,一定要与学生沟通,既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类别的培养目标,又要打消学生“我是不是不好的学生”“老师是不是不想看我的作文”等等顾虑。我对于我班学生在开学时就采取在不做任何辅助讲解的情况,布置一篇作文,根据学生的最真实作文水平进行分类。然后以此进行作文指导。当然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分类也不是越多越好,分类的标准要既有代表性,又要有针对性;既不可为了达成分类这种形式而进行分类,走形式;也不要让分类的标准过于模糊,将不同问题类型的学生放在一类,降低教学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第一篇作文,给每一个学生进行准确定位,确定类别,并根据学生在以后的表现适时做出调整。其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指导,重在提出改进意见,定期进行检测并及时反馈。在确定好学生的作文大致水平之后,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比如对于知识面比较狭窄的同学就要鼓励他多读文章多积累;对于书写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字,争取潦草的写到基本工整,基本工整的写到工整,工整的写到美观;对于文题理解不透彻的学生可以多出一些题目,让他研读,训练理解,培养能力;对于结构写不完整的可以让他看一看一些典型的首尾呼应的文章,以增强对于文章的整体概念;对于文章内容空洞的同学自然要建议他首先是多积累素材,其次是要善于运用手中的素材。例如关于作文的细部处理上,我的教学心得是文字与情感上的“简单——复杂”的辩证处理上,细节描写是要把“简单的语言复杂化”,就是在细节上详细描写,不惜笔墨;情感上的处理应做到“把复杂的情感简单化”,即是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情感表示出来,尽量使用短句,情感表达要清晰、语句要简短。在进行了指导并提出改进意见后就要结合学生的后续习作情况进行具体讲评,根据学生每一次作文的情况制作一个记录薄,将学生每次的进步和存在情况进行记录并结合学生的作文及时给与反馈,争取做到摈弃缺点,固化优点。还可以结合期中期末的考试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阶段性检测,并根据检测的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改进或是努力地方向。需要提醒的是讲评时要注意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切忌挖苦讽刺。再次,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适时调整学生的类别,让学生始终都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生作文水平的进步也是不断表现出来的。当学生能有效完成前一阶段的培养目标不再适合原有类别的培养目标时,就需要对学生及时进行调整培养类别,使学生自始至终都有明确的阶段性努力目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评价可以借助于大型阶段性考试的检测结果,如期中、期末考试。这样的考试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检测可能更科学、更合理、更准确。也可以根据每周的作文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每个月进行一次调整。但是最好不要频繁的调动,以免适得其反。

B. 初中语文学习心得范文

我是在 范文部落 知道的 你看可以用吗,你参考下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等知识经验和观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什么是文化?按学术界的通行做法,概念可以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进行阐释。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狭义文化则指生活于一定的文化共同体中的人们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套文化系统,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湎价值观念系统则是其核心。要探析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无疑当取后者。什么是语文教育的文化底蕴?主要指中华民族几干年来积淀的文化传统和当代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情感、心灵意识,包括狭义文化所指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就教育的本义来说,也是教育的终极意义,语文教育是民族文化语言中人文主义情怀、智慧和创新品格的教育,自然担当着传递汉民族文化底蕴的重任。没有文化底蕴的语文教育,是不完整的语文教育。表面看来,任何教学所传播的总是文化,而且是在形态上多种多样的文化,语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教学的文化追求不就成了无的放矢吗?其实,传播文化并不意味着你的教学就是有“文化”内涵的。因为我们所追求的“文化”,诚如众多文化学家所说,不是那些可见的、物态化的符号、图像或行为,而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一种只对孜孜叩间它的人才会彰显的内在意义,一种人们用于解释经验、创造世界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性、人文性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信仰。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其终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探寻、体验和理解蕴涵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圣、爱等方面的丰富意义,将文化本身的精神、人文内涵分娩于主体之中,激活、唤醒和培育学生的价值感和人生情慷。

一定的文化从孕育到成熟,有一个漫长的创造、积累、模式化的过程。这就是文化的积淀。文化的积淀是一个通过从其他人或文本那里接受传统的哺育和滋养,在与传统的对话和晤谈中渐渐形成超越生物机体亲性的完整人格的过程。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是一条源远流长、亘古不息的长河。河水滔滔,不舍昼夜,孕育了浩瀚悠远的华夏经典,涌现了诸多的文化巨匠。汉语文化形象丰瞻,情趣盎然,神韵饱满,愈义遥深,具有极为独特的人文品格。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汉语的文化特性,借助开拓阅读的报域,来开拓文化视野,让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吸收借鉴世界多元文化,让历史文本在现实的语境中辐射出积极的存在意义,在继承与发展中熔铸学生健康的积极的文化品格。为此,我们必须改变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倾向,基于特定的汉语文化情境来设计我们的语文教学。

我们遵循的是掌握工具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让多彩而悠久的汉文化、正义和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心灵深处,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

热点内容
一个是班主任的体育老师 发布:2025-07-03 20:09:33 浏览:427
生物公司前景 发布:2025-07-03 19:58:55 浏览:709
幼儿园教师简笔画培训 发布:2025-07-03 17:02:39 浏览:268
小学师德师风学习简报 发布:2025-07-03 16:58:04 浏览:472
全国四级英语 发布:2025-07-03 15:51:20 浏览:88
雅思怎么 发布:2025-07-03 15:48:07 浏览:54
记师德楷模 发布:2025-07-03 14:58:13 浏览:134
南阳地理位置 发布:2025-07-03 14:28:03 浏览:606
生物学标志 发布:2025-07-03 13:17:15 浏览:177
关节痛怎么 发布:2025-07-03 13:04:02 浏览: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