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数学思维
1、日常语言对话培养
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戳旧文)我提过很多次,而这次是关于数学逻辑能力,你平日里跟孩子讲什么样的语言,孩子就会在这方面特别发展。
斯坦福学前教育学院的Deborah J. Stipek教授就建议家长应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多用空间语言 (the language of space) 和孩子交流。
推荐方法:
①、藏起玩具,根据语言提示轮流找,运用空间语言描述,比如:椅子后面、电视下面、推车里面、沙发前面等…
②、对应形状找实物:家里什么是圆的?什么是三角形的?(形状类词语)
❷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通过语言来完成,因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首先必须训练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一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思考过程说出来,而且要说得正确、有条理。 第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1,在计算教学中,教会学生思维的程序性、方向性,即从哪里算起,接着想什么,再想什么。 2,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即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已知条件求出未知问题。 具体做法:列表法、画流程图、线段图,通过这些方法来理清思维顺序,突出思维过程。 第三,加强变式教学,培养发散思维。有的学生对见过的问题会解决,但问题稍一变化就不知所措,针对这种状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一题多解(一道问题多种解法) 2,一题多变(一道问题多种变化形式,即一道题变化成多种不同的题型) 3,一图多画(一个图形抓住其本质特征,采用不同的画法) 4,一题多问(一个问题多种不同的说法) 5,敢于质疑(有不同意见敢于发问) 6,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❸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积木,让孩子自己堆。或者是买一些零件让孩子自己组装人物。
❹ 怎样培养孩子数学思维
要想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一定要多动手,多出去走走,多看看,而且要买一些智力玩具。开发大脑的思维。
❺ 如何提高孩子数学思维
首先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培养孩子对形状的观察和比较,教会孩子识别基本的形状,让孩子去观察比较后,再让孩子相对应的按要求排放好,逐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对应能力
❻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孩子一入学,大多数孩子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数学。毕竟,这也是孩子开始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的起点。其实,在孩子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除了必要的学校教学之外,还需要家长不断在不同的生活场景刺激孩子的数学思维,以及将所学的数学方法运用到生活中。
不要错过“数学启蒙敏感期”
具体来说,孩子的数学启蒙期有五个阶段,分别是0-1岁、1-3岁、3-6岁、6-9岁、9-12岁。而过了12岁,孩子学习数学的敏感期就错过了。当然,这五个阶段的学习节奏快慢不同,深度也不尽相同。
斯坦福大学数学教授Jo Boaler曾表示并没有所谓的“天生数学脑”。但想必这个“天生”是遗传学范畴的讨论,而我们后天所看到的“这个孩子数学好,有天赋”云云,或许极大程度上是因为利用好了最关键的几个数学启蒙阶段。
孩子0-1岁的时候,大脑完成40%的发育,包括大脑神经元细胞、髓鞘和海马体以及其中的各种链接都在这个阶段发育完成。
别看这短短一年稍纵即逝,却可能是五个阶段中最为关键的一年。“其实孩子学到了,而且学习的速度无比之快。只是他不会用大人的方式反馈给我们,但这并不代表他没学到。”
同时,数感也是很重要的数学能力。但什么是数字感觉(number sense)?官方一点的解释可能是:能够灵活地处理数字,拆解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要培养孩子的数感,就要充分调动起他的五感,而且还要了解哪个时期、哪种感觉是最强势的。
比如0-3岁,孩子是触觉领先,视觉配合;3-6岁是视觉领先,触觉渐弱,转为配合;6-9岁听觉逐渐强势起来;等到9-12岁,则基本稳定为视觉领先,听觉第二,触觉排最后。
基于这个认识,针对1-3岁的孩子,认识数字的时候,必须要有实物在手,比如说数字饼干,要让孩子有一种手感。3-6岁的孩子,你要让他能够看到数字概念的呈现。而到了6-9岁,加上听力,必须在语言上去强调,比如要说出3这个数字,而且后面还得加上不同的单位,比如“3个”、“3斤”、“3把”,这样他才会认识到3是一个变化的量,它不像咱们的中国字是固定的,3是一个可以用来描述各种东西的量。
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家长可以让孩子尽可能地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参与进来,让孩子知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教会他们学以致用。
当爸爸妈妈买东西付账单时,让孩子计算一下找回的零钱,金额是否正确;当您准备买新家具时,让孩子帮着测量房间的面积是否合适;或是去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孩子核对一下购物单和所购商品数目是否相符。房子维修时也可以让孩子看你量门框,或看你在墙中间挂一幅画。这些别看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可以最有效地促进数学知识的吸收。
所以作为最容易给孩子主动知识的爸爸妈妈,要多做一些努力,利用孩子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假以时日,数感就培养起来了。哪怕这些主动知识不多,但孩子能够通过组合,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必然有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教育最基础的前提。
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数学并不单单都是关于数字,这门学科还包括几何、逻辑推理等等。比如,认识物体的形状,家长可以询问孩子:“你看,图画上的帆船有多少个三角形啊?” 再比如,关于循环的逻辑推理,家长可以这样问孩子:“图画上先是有一个红圆圈,然后是蓝圆圈,再然后又是红圆圈,接下来应该是什么呢?”对事物的比较,家长也可以问例如“这双鞋子是不是比那双要大一些呢?”
在早期开发孩子的数学技能,对于他将来能快速学习和掌握几何学以及更为复杂深奥的数字概念有极大的帮助。
❼ 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首先培养孩子数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孩子思维有序的分析数量关系。加强电视教学,培养发散思维。
❽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研究证明,儿童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比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极大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标志着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到来了。 错过了这个“数学敏感期”,有的人一生都害怕数学,一提数学就头疼。 培养误区一:数学等于算术 培养误区之一是学习内容上的误区, 幼儿数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概念,了解简单的几何形体,学习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有一些简单的数学操作技术(如自然测量)等多方面,这几个方面不分轻重,缺一不可,而且在发展孩子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培养误区之二:机械训练,记忆公式 培养误区之二在于学习方法上的误区。这些训练都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幼儿在表面上的确能掌握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但他的思维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幼儿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发展。幼儿学习数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操作材料进行学习,皮亚杰曾说过,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家长必须借助材料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孩子面前,使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故动手操作是孩子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 针对这些培养误区,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1、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幼儿对某件事感兴趣或有疑问,我们应该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有意识地创始问题情景引导幼儿进行思考、猜想、讨论、实践等,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幼儿感受到相互学的重要和有趣,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2、抓住数学敏感期,循序渐进,发展数学思维 蒙台梭利深深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唯一让孩子觉得容易的学习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由感官的训练,进一步让孩子借实物及蒙氏教具的接触,从“量”的实际体验,到“数”的抽象认识。自少到多,进入加、减、乘、除的计算,逐渐培养孩子的数学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逻辑概念。让孩子在亲自动手中,先由对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在自然而然地联想具体与抽象间的关系。 3、巧妙选择操作材料,指导孩子操作,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在活动中与物质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在家庭数学活动中,我们选用材料要考虑能引起孩子思维的积极性,防止操作活动流于形式。家长可以提供多样性、多层次、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供孩子自由选择,并保证孩子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时间。在家长的启发下,让孩子带着问题操作,使他们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学习探索,这样,不仅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发挥。 蒙氏数学就采用了以材料操作为主导的游戏方式,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给出了情境、任务、玩法和规则,孩子借助对材料的操作,完成游戏过程。在家长的支持和引导下,孩子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如排序,给孩子3根不一样长的长棒让他排排队。观察一下孩子可能会横着排,也可能会竖着排。先别忙着纠正他。因为孩子对长棒的长短序列已经有了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只是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排列。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不断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帮助引导他得出正确的多种排序的形式,如按长短排,按高矮排。当孩子已经掌握了以上的排序后,你也可以再添给他2根长棒,让他重新再排。在孩子已有的排序经验基础上,帮助孩子整理得出一端对齐来比较长短的方法以及以地平线为标准线来比较高矮的方法,以使孩子能获得有关排序的感知经验。 如要求孩子“给图形分类”,家长先出示两个颜色不同、形状相同的图形和两个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让孩子进行比较,帮助孩子明确“相同”的含义,并寻找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家长给孩子一组图形,引导孩子从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角度自主地给图形分类。这样,孩子就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有关分类的感性经验,又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这些操作性的材料,都是通过孩子的各种感知觉来达到的,它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各种感知觉,也相应地提高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及认识,同时又在活动中发展了孩子的数学思维。
❾ 怎么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有句话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是啊,数学是一切理科课程的基础,学好数学才有机会学好理科知识。
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对于他以后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很多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但是有时却不知道如何去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盲目去给孩子报很多数学辅导班。这样有时候不能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甚至让孩子产生了讨厌学习数学的思想。
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孩子去学习珠心算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是我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所得出的经验,不瞒你们说,我从小学到现在数学都是杠杠的。珠心算对于孩子的数学思维确实很有帮助,学习珠心算首先会学习算盘。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的用于计算的工具,相当于现在计算器,一个熟练的算盘使用者,在一定范围的算术内可以比计算器算的还快。
孩子学习算盘,可以提升孩子算术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通过算盘,原来虚拟的数学思维可以体现成实际物品,让孩子对于数学的体会更加深刻,是孩子更加容易理解数学。
在孩子使用算盘熟练以后,孩子的算术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数学思维已经在孩子的脑中基本形成。这时候学过并学好珠心算的孩子比起同龄没学过珠心算的孩子在学习数学时已经可以表现出学习上的优势。当孩子非常熟悉算盘时,可以在脑子里想像一个虚拟的算盘,这时候孩子就可以通过思维想像出的算盘快速准确的算题了。这时候孩子已经拥有了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