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讲语文
① 在中国谁的初中语文讲得好
标准不同,对象就不同;也许你的老师就是最好的。
② 考场作文
作文二类卷评析(三) 作者:唐惠忠 来源:唐惠忠 博客 时间:2004年7月21日
专家博客:
余映潮博客:从我离开教研员岗位一直到现在,我一天都没有休息过
唐建新博客:今天怎么教语文之六——用惊喜的眼光去发现与关爱学生
胡明道博客:新课标启示——看漫画写作文也要创新
—— 精彩导读 ————————————
《名师讲语文》丛书,全套18本,特价优惠7.7折,免邮费!……百所名校语文教育成就展
•本期首页人物:余映潮
•新中国60周年语文教育档案库
•语文教学研究专家唐建新
•初高中第三单元备教全攻略
欲望——心的隔离区
一考生
问世间私欲为何物,直叫人邪心四起,沟壑百出。
魏征有言曰: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诫。然而能自诫者又有多少呢?欲望可以变朋友为敌人,化绵羊为豺狼;可以使人虽身处人群却心置孤岛,虽笑脸相迎却暗箭四起。欲望是心泉的污染源,是心灵的隔离区!
欲望源自可欲之物(至少大多数人这样认为)。有道是“不见可欲,则心不乱”。人的一切罪恶似乎都和金钱有关,于是金钱成了万恶之源,成了玻璃后面薄薄的银子,让人们只知道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利益;让人们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伤害别人。到了最后,却总结出一句自解脱的话:全都是因为银子,才让我只看到了自己。于是有了一大堆贪官、奸商等唯财是贪者。
我们不能否认可欲之物的力量,但这决不意味着欲望就是不可抗拒的黑洞,就连真理之光也不能逃脱它的束缚。理智应该是真理的强大后盾,因为理智,才会有璀璨的现代文明。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心隔离在充满欲望的孤岛,而应该让纯洁的心灵在花圃中绽放。
没有人会相信,人与人彼此之间会被金钱阻挡。因为上帝都曾说过:人间充满了阳光与花香。看清别人,认识别人其实很简单。放下私欲,解放心灵,让心灵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想想别人的善意,听听别人的心声,擦亮自己迷茫的双眼,抛开世间的物欲,打破心灵的阻隔,于是你会发现,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情是那么切,爱是那么真,笑是那么甜。
让那些欲望都见鬼去吧!视那些可欲为污垢,别让它们污染了你的手和心。生活原本是如此美丽多彩,只是由于心被污染而没有发现;生活原本是如此绚丽多姿,只是因为心被隔离而迷失在荒野。
可欲之物是“非典”,欲望是心的隔离区。不要老站在镜子面前眼盯着自己憔悴的脸,不要老是在黑暗中听自己脆弱的心跳。打开窗户,你才会发现外面春光灿烂,真爱永恒!
[点评]
这篇文章围绕“欲望——心的隔离区”展开抒情性的议论,语言优美,首尾呼应,看得出来作者具有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但是,此文有一个致命的失误,那就是并未扣住话题拓展开来。事实上,这位考生是从材料中另行提炼出一个观点(对金钱强烈的占有欲会造成心灵的越隔越远)在作文。这个观点与话题虽有关联,但毕竟不是一回事。好在第五、七段等还是涉及了“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文章得了一
③ 初中语文试讲15分钟该怎么准备,特别是板书设计,有没有可以套用的模板啊求指教,急~~~
关键是教材处理,一定要问自己三个“什么”的问题:教什么(要处理教版材,取舍教学内容,以课程权标准中的教学建议为准绳)?怎么教(教学的方法,尤其是突破难点重点的方法)?教了要达到什么效果(即教学目标和预期)?
语文教科书上的课文只是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载体,就相当于数学中的例题,万不可每一篇课文大包大揽,面面俱到!本人就是语文教师,最崇拜余映潮,希望你看看他的专著。顺便说一下,我也被邀请参加余老师审定的教辅图书——《新阅读智库丛书 九年级上》
④ 帮忙找一篇以真为题的作文…急…
—— 精彩导读 ———————————— 《名师讲语文》丛书,全套18本,特价优惠7.7折,免邮费!……百所名校语文教育成就展 本期首页人物:余映潮 新中国60周年语文教育档案库 语文教学研究专家唐建新 初高中第三单元备教全攻略 巴金一生真诚做人,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和爱戴,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做人的真谛——说真话做真人,请以“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有文采。 永远的巴金,永远的纪念 ——纪念人民作家巴金 2005年10月17日,是一个沉痛的日子。这一天,一代文豪、中国文学巨匠、中国最受爱戴的作家之一、我们南师附中1925届的校友——巴金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巨星陨落,这一天,也将成为我们永远纪念的日子。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15岁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巴金的生活和思想因此发生了决定性的转折,他从此走上了坚决反对封建制度、热情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战斗道路。19岁时,离开闭塞的四川来到上海、南京求学,成为我们南师附中的一名学子。1927年,23岁的巴金赴法国学习,在更为宽广的天地里,继续如饥似渴地寻找社会解放的真理,由此,也开始了他的正式的文学生涯。1929年初,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问世,这也标志着他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之后,他又创作出了《爱情三部曲》即《雾》、《雨》、《电》。1931年署名“巴金”的小说《激流》开始发表,这就是他的杰出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被誉为“20世纪的《红楼梦》”。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与茅盾等立即投入到民族救亡的洪流中,创作出了《火》三部曲(又称《抗战三部曲》)。随后,他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等著作相继问世。1949年10月1日,巴金在天安门参加了开国大典。1957年,他创办了大型文学刊物《收获》,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就发表在《收获》的创刊号上。1978年—1986年,中国文人再次见到了巴金的风采。他的被誉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书”—5卷本40多万字的《随想录》相继出版。巴金在文学界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1982年成为东方第一位“但丁国际奖”获得者,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为我们民族的新文学赢得了世界的荣誉。2004年,在巴金百年诞辰之际,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的光荣称号。 巴金,一个与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等同时代 的作家; 巴金,一个几乎全程见证了整个20世纪的杰出作家; 巴金,一个建国后唯一只靠稿费不拿工资的作家; 巴金,一个直率、无情地解剖自我,勇于讲真话的作家。 他的去世,是中国文学一个世纪的结束。 今天,我们纪念巴金,就是要学习他热爱祖国,追求光明,追寻真理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勇于否定自我,不断自我反省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掏出心来”,坦诚无饰,真诚做人的精神。 百年巴金,百年中国! 巴金始终和祖国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目睹旧中国的曲折与艰辛,他曾感叹“我不幸的乡土哟!”;看到他挚爱的祖国和民族欣逢盛世,迎来了本世纪最伟大的复兴,他曾感慨“我热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永远的巴金,永远的真诚! 巴金重视文学的真实性,提倡说真话,提倡把心交给读者。“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巴金用了8年的时间,写了150篇《随想录》,计有42万字。揭露、控诉、讲真话,构成了《随想录》的基本格调。他在文中首先拿自己开刀,忏悔了自己在“文革”中说了假话,认为“文革”的产生就是由说假话造成的。因此, 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深深地自责和痛苦的忏悔,是巴金一生的情结。他说“讲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他认为,说的真话并不一定是真理,但真理是在说真话的基础上产生的。 巴金不是完人,也不是英雄,但他是一个真诚的人。他没有标榜自己有多么高尚的道德情操,但他作为一个作家,没有领过国家的工资,完全靠自己的版税和稿费维持生计;从1981年起,他就开始一车一车地往外捐书,至今已向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捐出各类图书3万册,期刊1万多册。这之中,他先后给他的母校南师附中捐书600多本,现都珍藏在校史馆中;他还把自己的稿费、积蓄源源不断地捐给慈善机构、灾区和希望工程。每次捐款,他都要求经办人员:不留巴金名,不宣传、不报道。他曾说:“关于稿费的问题,我愿意捐献大部份,我估计三分之二无问题。我不需要那么多钱,给孩子钱留多了,对他们没有好处。”他为南师附中校园中的巴金塑像的亲笔题词就是四个字“掏出心来”。有人曾写信给他,建议将“掏出”改为“捧出”,巴老认为“掏”比“捧”更为真诚。 老师们,同学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巴老所倡导的讲真话精神,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畅所欲言的社会,人人都讲真话,人人都真诚待人,才能增强我们民族的自主意识,才能使我们的政治和文化更加优越,才能有更加健康的社会生活。 巴金,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作等身; 巴金,20世纪的良知符号, 中国当代作家的一面旗帜; 如今,斯人已逝,灯已熄灭,然而他那一头倔强的白发永远圣洁,他那高尚的人格和高贵的灵魂不灭,而且将生生不息。 巴金,我们南师附中人永远的骄傲! 永远的巴金,将是我们永远的纪念! “敢说真话,才是大写的真人” “我仿佛看到他,高举着一颗燃烧的心,在苦难中奔跑,在泥沼中挣扎,在寒冷的岁月映照探索真理的路。他把自己化成泥土哺养春天的草木,在激流中探求幸福,在寒夜里追寻光明,他告诉历史,敢说真话,才是大写的真人。” 10月20日,来到设在上海市作家协会的“怀念文学巨匠巴金先生”展览,记者俯身签到时,一眼看到著名作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手书的一首诗。他在抄录这首去年的诗句时写道:“10月17日傍晚,在华东医院送别敬爱的巴金先生,他的心脏虽然停止跳动,但他的高尚人格和博大精神如灯塔永不熄灭,在这悲伤的时刻,抄录去年的诗句,寄托绵长哀思……” 坐落在上海市巨鹿路上的上海市作家协会,这幢著名的花园洋房,现在成了寄托人们对文学巨匠巴金绵长哀思的场所,大厅门口放满了人们送来的花篮,特别是各地报社、杂志社送的花篮,香气扑面。走进大厅里,巴金的半身塑像安放在大红丝绒上,壮丽恢宏的交响音乐在大厅里回响。60多幅大小不一的彩色、黑白照片,几十张巴金的手稿,放有巴金文集的书柜,布置成简朴的展厅。主办方表示,因为巴老活了101岁,民间说法是喜丧,所以不想让气氛显得太悲痛。然而,就是这样简朴的展厅,昨天开放以来,已经接待了络绎不绝的中外参观者。 记者在巴金先生图片展上看到最多、听到最多、人们对他怀念最多的就是巴金倡导的讲真话。 “永远讲真话”,“巴金没有离开他的读者”。留言簿上人们留下了一段段话语,字里行间流露着人们对巴金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在图片展门口,记者见到一位92岁、名叫倪炎伯英的老人,他戴着头盔,骑着助动车,给作家协会送来很大一袋巴金先生的图书资料。倪老告诉记者,巴金是他的老邻居,也是老朋友,是他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崇拜的偶像。几天来他在家里整理了许多资料,都是早年巴金先生送给他的书籍签名本和图片等。这两天他每天都来这里,给人们介绍巴金的往事和他所了解的巴金先生,向人们展示当年巴老在送给他的书上写的赠言。记者看到不少赠言都题有“讲真话,真诚做人”。 倪老用一口浓浓的杭州官话对记者说,他最敬佩巴老的是讲真话,现在之所以大家都怀念他,就是因为他身体力行讲真话,做真诚的人。 在图片展现场,一些上了年纪的读者边看展出边谈论,一些热心的读者说,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人不理解巴金,有些人认为他的作品天真、单纯、肤浅。但是真诚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的力量,这是文学的精神,巴金先生的文学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有一位很年轻的读者在留言:一颗璀璨的文曲星陨落了,一代文学巨匠已驾鹤西去,渐行渐远…… “把心交给读者”,巴老倾其毕生的心血为读者留下了极其丰盛的精神财富,巴老的人格魅力已经和正在影响几代人并将永世长存。请一路好走,巴老。 主题:有你在,灯亮着——怀念巴金 前些日子还在读巴金的《随想录》,感慨字里行间透露的一个“真”字,时时被文字中的真诚和温暖深深感动。然而没想到这是老人的最后一部作品,这位备受尊敬爱戴的文学巨匠于二00五年十月十七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得知这个消息,心情十分悲痛,因为我很喜欢巴金老人的文学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鸟的天堂》等许多作品我都读过。老人一生笔耕不辍,为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他对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无论在文革中受到多大的冲击和委屈,无论一生境遇起伏跌宕,他对文学的信念从未动摇过。他的小说流露出无限的真情,始终充满着浓烈的忧患意识,文字朴实真挚,描写细腻入神,自然地抒发着自己的感情。而在巴金老人的散文中,有阳光,有爱心,总是留给读者对生活、对人生长长的思索。 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做人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老人一生重亲情、友情和爱情。他和两个哥哥的浓浓情谊,与萧珊的爱情忠贞不渝,此外他十分看重友情,和曹禺、冰心产生的挚深友情,以致有人说他是“靠友情活着”。 巴金老人曾说:不要把我当成杰出人物,我只是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在步入晚年后,他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民温暖的脚印里。多么美丽的境界,只有爱心,只有宁静。多么可贵的品质,拥有一颗真诚质朴的心灵。我们就该象巴金老人这样活着,把更多的爱给予他人,把宝贵的生命和情谊看得很重,而将金钱和权利看得淡一些,再淡一些。 席慕荣说过:在功名和兴衰之外,有一种东西是比较长远和更重要的,是值得珍惜与宝藏的,是可以相信并且希望它永远不会消失的,这种东西就是心灵。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会活得更真实,自然和美好。巴金老人曾经写给冰心一句话:有你在,灯亮着,虽然他离开了,但他那颗真诚的心灵如同一盏温暖的明灯,会照进每一个读者的内心,他的爱也会点亮更多的生命和他一样热爱生活,像他那样真诚做人。
⑤ 初中语文老师必读书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人。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鲁滨逊漂流记》
本书作者——英国作家笛福,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还有土人“星期五”。小说描写了水手鲁滨逊在航行中遇险后,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多年,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格列佛游记》
本书作者——乔纳森·斯威夫待,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家。小说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船长。该书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周游四国(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的奇特经历。但仔细体会,却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繁星.春水》
本书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朝花夕拾》
⑥ 各位湖师大的学长学姐们,想问一下,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育综合和中学语文教材研究,要看的是什么书
语文教师必读书目:中学语文教学艺术专业书籍大全
李卫东讲语文 蔡明讲语文 胡明道讲语文 黄厚江讲语文 程少堂讲语文
尤立增讲语文 李海林讲语文 邓彤讲语文 褚树荣讲语文 肖家芸讲语文
严华银讲语文 吉春亚讲语文 李平讲语文 张祖庆讲语文 李胜利讲语文
祝禧讲语文 余映潮讲语文(无货)
2012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 中学语文 2012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 小学语文 史金霞:不拘一格教语文 黄厚江:语文的原点 郭初阳:颠狂与谨守
王开东:深度语文 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 干国祥: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 闫学:我负语文 叶开: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王晓春:语文课如何是好 程翔:一个语文教师的心路历程 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 赵谦翔与绿色语文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 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 程翔与语文教学 郑国民:当代语文教育论争 周庆元:宏观视野下的语文课改价值取向
(台)廖玉蕙:如何教出精彩的语文课 刘正伟:语文教育意蕴篇 陈日亮: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 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
王君: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 杜永道:缺失的语文课 潘新和:语文,审视与前瞻 黄厚江:语文课堂教学诊断 沈坚: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
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 夏丐尊、叶圣陶:文话七十二讲 传承与嬗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吴松年:初中语文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 张彬福: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
商友敬:语文教育漫谈 宋运来:语文教学最需要什么 施平:中国语文教材经纬 曹明海:本体与阐释——语文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吕叔湘:语文常谈
吕叔湘:语文杂记 周有光:语文闲谈 蔡明: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加)约翰斯顿:重构语文世界 后殖民教学实践 王鹏伟:语文教育 世纪之变的嬗变
怎样上出好课——语文卷 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 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朱晓民:语文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 语文课程教学技能
语文教学对话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程 中学语文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中美语文教育比较研究 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方法与实践 李瑞山:语文素养高级读本 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师的素养 彭小明: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
中国语文人(第一卷) 中国语文人(第二卷) 语文教育人文论 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 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语文卷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上海名师课堂:小学语文(周云燕卷)(附光盘) 赵景瑞:小学语文教学思想与艺术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
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例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百例 让小学生爱上学习的语文故事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成败探究 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教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新秀大辩课 亲近鲁迅:落地麦儿童语文课堂
⑦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初中语文课题研究
一、内容提要
本课题在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运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研读文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寻找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具体研究活用课文中的作文资源进行写作指导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习者主动探究和建构,不断内化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规范和提高写作水平。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活用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了以下基本操作策略:①研读文本,渗透写作指导;②在模写中提升,在提升中模写;③从文章中来,到文章中去。运用这些教学策略,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也提高自己研读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促进了专业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课文中的作文资源:主要是指教材中的课文。①“课文”即“美文”,习作的典范。课文中隐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以及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了习作的范本。②“课文”即“源泉”,习作的舞台。课文中的情境、课文中的“空白”、课文中的插图等等都是学生习作练笔的好材料。③“课文”即“宝典”,习作的秘笈。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方法,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年级特点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这些方法。
活用:是指教师灵活使用教材中的课文,挖掘作文资源,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本课题的内涵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灵活使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并根据学情进行写作方面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课程改革理论。《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行课程改革要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自身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在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即读写听说的能力,而写作是重要的语文能力,教师要活用资源加强写作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们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鲜活的文本中的作文资源,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四、课题论证
(一)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2008年10月,我确立了这个研究的课题,并搜集整理国内外与此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我首先对文献资料进行学习,如我阅读了《写作与阅读的关系》《语文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等文章,还阅读了《余映潮老师讲语文》《黄厚江老师讲语文》《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胡明道老师讲语文》等名师系列书籍,了解到本课题的研究早就有人进行,不少名师早就关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运用,也总结了他们自己的一些操作方法。但是一般老师这方面缺少考虑,不少教师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人为地分割开来,在课文教学中只顾讲授阅读理解,而没有注意到和写作教学的有机融合;在作文教学时又撇开教材中的佳作例文,另起炉灶,花了很多气力去查找合适的优秀范文,使可贵的文本教学资源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非常可惜。
(二)课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这个对话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感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采用的写法,理解文本所蕴含的写作资源。这就要正确理解并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和写作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会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了,又会促使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阅读、学习文本对提高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两者要注意密切结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开发课程资源,不少语文教师重视了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而忽视了教材中的语文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人为地分割开来,可贵的文本教学资源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这些文章可读性强,语言规范优美,写法灵活多样,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在语言的表达上、段落的衔接上和全文的谋篇布局上有很多值得学生借鉴的地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若能充分挖掘文中的写作资源,可以为学生寻求到仿写的好基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该课题研究,我的研读文本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学观念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开发运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加强了,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活用课文中的写作资源进行作文指导和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
五、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要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初中语文课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2、初中语文教学中活用课文中的作文资源进行写作指导的内涵、特征
3、初中语文教学中活用课文中的作文资源进行写作指导的方法及操作策略。
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活用课文中的作文资源进行写作指导?
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提出问题、分析思考,实施研究、探究策略,总结反思、指导教学等几个环节,研究初中语文课文教学中运用课文中的作文资源进行教学的现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活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探究写作指导的方法及操作策略。
(一)提出问题,分析思考
课题申报立项后,我首先进行现状分析,通过听课、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了解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教材中的资源进行作文指导教学的情况,探究语文教学中活用课文中的作文因素进行写作指导的方法及其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