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浦江大语文观

浦江大语文观

发布时间: 2021-08-31 21:42:30

『壹』 如何培养学生的大语文

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读古诗词,告诉他们古诗背后的故事,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年可以说绝大部分是由诗词来贯穿的。也可以练书法,因为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非拼音而是图像的文字。汉字在中国的地位就不多说了,可以说书法与诗词占了语文的半壁江山。(这说法还是太保守了

『贰』 什么是大语文教育

“大语文教育”是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

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格局;着眼整体教育,就是要求做到“德、智、体诸育的和谐与统一”,知识、智力、能力是个统一体,不容割裂,建立敬爱型的师生关系;坚持完整结构,就要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协调地活动。

而语文教学本身也应有完整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就是强调不能只依靠训练的数量换取成绩,而应以较少的课内读写量和课外作业量,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水平的目标,力求事半功倍。

(2)浦江大语文观扩展阅读: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方法后,学生也可以当老师。让学生当老师,可以极大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是指人着眼于他人的素质、能力而进行的影响其精神世界或心理状态的信息传递活动。其中信息传递者称为教育者,信息传递的对象称为教育对象。狭义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或教育机构有组织地、系统地实施的教育活动,即正规教育,如学校教育。

人类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是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它提供了感受、记忆、联想、想象、推理等完整的思维功能,使人的意识能够相互影响并得以传播。

『叁』 如何将大语文观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何将大语文观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观最早是由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如今提倡的语文素质教育,其实也就是大语文教育。这种大语文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把教语文与育...

『肆』 如何把大语文观融入日常教学中

“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是由教育家张孝纯先生提出来的。在我校实施的“师生质疑,双边互动”的课改实践中,我一直秉承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学以课堂教育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行“大语文”教育,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大胆摒弃教材专制,走出课本;超越课堂,奔向大自然,奔向广阔天地,体味多彩生活。真正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牵手,让生活与语文教学拥抱。 那么,如何在小学课堂呈现大语文观呢?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根据儿童的这个特点,我们要根据课文相对应地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课文所表现的情境用声音与形象表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去感悟,去琢磨课文所表达的意蕴与思想。
1、设置教学情境,课前三分钟尤为重要。如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情境:今天,我们跟着作者李汉荣,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的朋友呢? 到底神秘嘉宾到底是谁呢?他们长成什么样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山中访友》的学习。这个情境的设置,把学生的注意转为有意注意,问题式的导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用生活化的语言,生活化的表达,带着学生走进山中,这样一来,身临其境,更好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容。
2、设置教学情境,形式多样,课堂才精彩。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去演绎这个故事,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将抽象的文字变化成课本所描绘的生活画面。让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好地了解这个故事要表达的中心。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动作、表情、神态、语言,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铁罐的傲慢与铁罐的谦虚,这样的情境就好像在生活中一样,没有难嚼的文字,不会凭空想象,就在眼前,两个罐子的性格就跃然而现。这就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如何将生活演绎为文字。
二、充分挖掘教材。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教材是我们延伸的重要源地,教材是点,大语文就是面。就教材而言,引导学生不是告诉、分析、支解,而是唤醒、体验、感悟、批判;引导学生真正领悟其精华,就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在创造,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要呈现大语文观,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教材里边往往有许多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趣事感想,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点,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去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如教材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触摸春天》、《童年的发现》等等,这些课文源于学生生活,同时又高于学生的生活。我们要呈现大语文观,就是要通过这些文章去带领学生回归到生活。在教感人的《她是我的朋友》时,我们可以就围绕“朋友”一词来展开讨论,“阮恒为什么要给小伙伴输血?”让学生一起找出阮恒抽血前、抽血时、抽血后的表现的语句,去诵读,去感悟,去讨论,去琢磨,等换位琢思考完这一切,学生心中自然就领悟到“朋友”的的意义和深刻内涵了。相信这个词语的挖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一定能滋润学生的精神田园。
三、走出课本,超越课堂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呈现大语文观,走出课本,超越课堂是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抓住教学设计的课内外衔接切入点最为重要。衔接点可以是课文中的困惑之点,可以是有争议的地方,也可以是空白点。我们依据这些切入点,引导学生去再现生活。 如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抓住“亮”字组织教学。“北京的夜景亮在哪?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找出有关词句,加以体会。”这样,“亮”字留下的空白,为学生提供了研读、交流的机会。在教学《恐龙的灭绝》这一课时,教师可开门见山,采用提问导入:你想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吗?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看看文中告诉了我们几种说法。让学生从题眼“灭绝”入手,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如此设计顺应了学生想了解恐龙学生不仅仅拘泥于课本,拘束在课堂,他们把眼光放到了生活,把思考与生活体验结合。学生根据生活迸发的智慧火花,为语文课堂增添了无限想象与乐趣。
四、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 很多学生都埋怨,语文作业枯燥无聊,不是写就是抄,就是埋头苦干的卖力活,是一种苦差事。诚然,积累固然很重要,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一下积累的方式,不能打着“积累”的幌子来劳累学生,我们应该创新我们的作业设计,而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无疑是一个好选择。朱熹曾经说过“问渠那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课后作业不能仅仅拘泥于积累生词句子,我们更应该积累生活感悟,情感体验,因为生活是源。如我们在教学列夫•托尔斯泰《穷人》一课时,我们可以将家庭作业布置为:回去和家人讲讲《穷人》这个故事,邀请家人分享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善良的人,他们是如何帮助别人的。这个作业又轻松,形式又自由多样,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这样一来,既可以巩固今天的教授内容,也可以积累作文素材,从身边,从生活,从社会中摄取源泉。看似仅仅是讲故事,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广度、精神陶冶都起着熏陶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既可以达到教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实现了育人的目标。这就是大语文,不只是拘泥于生词句积累,更重要的是扩展了学生的广度,也达到育人的效果。
课堂呈现大语文观,需要老师心中始终有大语文观,努力将课堂延伸到生活,扩展到学生的精神田园,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浸入语文,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伍』 如何理解“大语文教育”的观点

现在的圆角有问题,非常的多,让孩子死记硬背,增添孩子负担,现在大语文教育的观点是让孩子能够在轻松快乐中钟学习,能够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让孩子热爱学习

『陆』 什么叫大语文

“大语文教育”是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它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爱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给大语文打个比喻:人参价值高但是难以被吸收,讲人参切片熬成鸡汤可以更好的吸收人参精华。同样的,经典名著难读难懂,大语文用创新、有趣的方式,让孩子更容易从经典中获得滋养。
卓越教育旗下的大语文就是这样一个主打中外经典文学阅读,注重孩子人格素养提升的素能产品,倡导“乐经典,慧人生”,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希望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中快乐地接触中外经典,在阅读经典中体验学习和成长的快乐,并通过长期阅读中外经典名著,收获思想智慧,达至幸福人生。
课程以中外文学史为主要教学脉络,从小学的“知人论世”到初中的“披文入情”,体系化地设计课程,引领孩子由浅入深地走进历史,走进作者,走进作品,广泛涉猎经典名著,进而深刻剖析经典名著,启发孩子与作者进行思想对话,让孩子独立思考优秀表达。
语文素养,小而言之,“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大而言之,“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欲速则不达!厚积才薄发!
以经典阅读为核心的大语文,不为应试,不畏应试,我们更关注素养,更重视积淀,我们坚信,假以时日,大语文的学子不仅素养深厚,而且成绩斐然,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从容。

『柒』 如何实现"大语文观"的教学策略

格琳斯大语文为您解答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清除什么事大语文,大语文的观点有哪些。“大语文”观认为:语文畅弗扳煌殖号帮铜爆扩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捌』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大语文观

这需要我们老师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意识,不能只固守语文课、语文教科书,而要把语文课、语文教科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素养的平台和出发点,体现一种大语文教学。
一、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都是强调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尽快地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学生大量的阅读过程也是吸收知识、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广泛的、认真的、主动的课外阅读,学生的头脑中才会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要求一、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高年级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要向外延伸,要注重以读引读,让学生获得更多课文之外的知识。
虽然《新课标》对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许多教师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忽视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落实。一下课,就是布置一堆杂七杂八的语文作业,如抄写生字、听写、同步练习等等,以为学生做多练习语文成绩就会提高。但是学生做完这么多作业后哪里还有时间去读书呢?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落实学生大阅读呢?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督促和检查当成一项语文常规作业来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每天要求学生要有半小时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把读书摘抄或读书笔记作为语文常态作业;每周进行班级“阅读之星”的评比来激励学生持续阅读;每周用一节课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等等。其次,教师要抛开应试教育的束缚,少布置抄写、机械的作业,给学生留下课外阅读的空间。低年级的学生作业量相对来说还少,学生还是有不少时间用来看课外书,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受识字量、阅读速度的限制,阅读量也不高。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阅读障碍时,却被作业占据了自由阅读的时间。
二、挖掘最充分的相关课外教材是实施大语文观的具体体现
大语文观教学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或具体的方法,它是新课程背景下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法。当今不少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语文教学老师讲得太多,学生读得少、写得少;老师对课文分析太多太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指导太少;让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多,用于课外阅读、写作以及语文实践活动的时机太少。而大语文教学法,强调的是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注重课内外的联系。这种扩展教学就是大语文教学法的具体体现。
教材不是万能和神圣的,不能以偏概全(特别是阅读文章),它只能起指导作用,而相关的读物是有效的补充。教材所选的阅读文章虽然都是万里挑一的精品,语文知识也是语文界泰山北斗的思想精华,但就像营养膳食,精粗搭配才能使人身强体壮。教材是精粮,那么搭配些粗粮——相关的课外读物,不是更能增广学生的见闻,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体验吗?如教学《燕子专列》,我便让学生课前去查找其他有关保护动物的感人故事,在课堂的拓展提升环节中让学生在组内汇报交流,然后派代表在班上分享搜集的故事。这样,学生可以学到了除课文之外更多的人类保护动物的故事,从中受到更深刻的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染。

热点内容
教育装备采购网 发布:2025-05-07 16:54:37 浏览:958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发布:2025-05-07 16:08:24 浏览:116
历史的母本读后感 发布:2025-05-07 15:22:36 浏览:443
咳嗽的物理疗法 发布:2025-05-07 14:02:56 浏览:926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课 发布:2025-05-07 13:41:44 浏览:386
教师提供 发布:2025-05-07 11:14:34 浏览:133
九年级数学教学视频 发布:2025-05-07 10:25:49 浏览:578
幼儿写给老师的话 发布:2025-05-07 09:45:56 浏览:219
老师蕾丝 发布:2025-05-07 08:41:18 浏览:744
辅导历史 发布:2025-05-07 08:26:10 浏览: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