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五防
A. 三防篷布和五防篷布到底是什么篷布
防火篷布和阻燃篷布的区别:通俗讲法和学术讲法
防火篷布材质;石棉布(跟我们生活当中石棉瓦的用料石棉丝差不多)和玻纤布维作为布的基材,这两种布基材料跟石头一样不燃烧,能很好地维护物体原理热火源及火花区,并完全阻碍焚烧或阻隔焚烧。用这种基布上在进行涂胶制成的篷布统称为防火布。(防火布学术讲法:耐高温防火布是一种耐高温无机纤维,其二氧化硅(SiO2)含量高于96%,软化点接近1700℃,可在900℃下长期使用,能在1450℃条件下工作10分钟,在1600℃条件下工作15秒仍保持完好状态。由于具有化学性能稳定、耐高温、耐烧蚀,等优点),
防火篷布的缺点;由于石棉丝和玻纤布维布制成的篷布,布基容易折断,不抗拉不抗扯。所以这种防火布不适合作为篷布作为苫盖货物使用,极易破损。
防火篷布布日常的适用范围:可作一般型的防火布阻断火苗防火毯使用。还可以作为管道通风设施用,(尤其是饭店后厨的通风软连接,因油烟比较大,管道时间长易燃,应使用这种防火布作为软连接)。防火布在焊接等有火花、易引起火灾的场合,能够抵挡火花飞溅、熔渣、烧焊飞溅物等,起到隔离工作场所、分隔工作层、杜绝焊接工作中可能引起的火灾危险;也可作隔光用,同时建立一个安全、清洁、规范的作业空间。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理想防护工具,在大型商场、超市、宾馆等公共娱乐场所进行动火施工时(如焊接、切割等)使用。使用防火毯可以直接减少火花飞溅,起到将易燃、易爆危险品的隔离和阻断。
阻燃篷布材质;阻燃篷布是经过阻燃工艺整理的涂塑篷布,阻燃面料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火焰的蔓延,在与火焰接触的区域发生碳化,当火源移开后,阻燃篷布不再继续燃烧。分为两种阻燃效果,难燃烧(1-3秒内熄灭)B2级和不燃烧(离开火源1秒内熄灭)B1级。阻燃布的阻燃性能不仅与生产所用阻燃剂的类型有关,而且与组成阻燃布的纤维类型 、面料的组织结构及其表面状态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大连华宇篷房用布都是阻燃篷布)这种阻燃篷布的使用范围要比防火布要大的多。
一般所说的防火布并不是阻燃布,求购时一定讲明用途。
www.dalianpengbu.com
作者;大连华宇帆布厂崔新春(原创)2020年1月5日
B. 求必修一化学方程式
1、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的火焰)
2Na + O2 Na2O2
钠块在空气中变暗
4Na+O2=2Na2O
Na2O在空气中加热(变黄)
2Na2O+O2=2Na2O2
2、钠与水反应(浮、熔、游、响、红)
2Na + 2H2O = 2 NaOH + H2 ↑
2Na + 2H2O = 2Na++ 2OH-+H2 ↑
3、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放热反应、Na2O2是
强氧化剂,用于漂白)
2Na2O2+ 2H2O= 4NaOH +O2 ↑
2Na2O2+2H2O =4Na++4OH-+O2↑
碱性氧化物Na2O与水的反应
Na2O+H2O=2NaOH
4、过氧化钠可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原因是:
2Na2O2+ 2CO2= 2Na2CO3+ O2
5、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
①盐酸中滴加纯碱溶液
Na2CO3+2HCl = 2NaCl+ H2O+CO2↑
CO32-+ 2H+=H2O +CO2↑
②纯碱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Na2CO3 + HCl =NaHCO3 + NaCl
CO32-+ H+= 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 H2O +CO2↑
6、小苏打受热分解
2NaHCO3 Na2CO3 + H2O +CO2 ↑
7、固体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NaHCO3+ NaOH Na2CO3 + H2O
HCO3-+ OH - = H2O + CO32-
(若是溶液中反应有离子方程式)
8、金属锂在空气中燃烧
4Li + O2 2Li2O
9、氯气的性质
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棕色烟)
Cu + Cl2 CuCl2
之后加水,可得绿色溶液(浓)或蓝色溶液(稀)
Cl2+2FeCl2=2FeCl3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Cl2+SO2 +2H2O=H2SO4 +2HCl
2Na+ Cl2 2NaCl
10、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棕红色烟)
2Fe + 3Cl23FeCl3
1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H2+ Cl2 2HCl
氟气与氢气反应(黑暗处即可爆炸)
H2+F2=2HF
12、氯气溶于水(新制氯水中含H+、Cl -、ClO -、OH-、Cl2、HClO、H2O)
Cl2 + H2O = HCl + HClO
Cl2 + H2O = H++ Cl -+ HClO
13、次氯酸见光分解(强氧化剂、杀菌消毒,漂白剂)
2HClO 2HCl + O2↑
14、工业制漂白粉的原理及漂白粉的失效
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2Ca(OH)2+2Cl2=2Ca2++2ClO-+2Cl-+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2HClO 2HCl + O2↑
Ca2++2ClO-+CO2+H2O =CaCO3↓+ 2HClO
15、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仪器: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MnO2 +4H++2Cl-Mn2++Cl2↑+2H2O
16、新制氯水注入盛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
Cl2+ 2NaBr = Br2 + 2NaCl
Cl2+ 2Br-= Br2 + 2Cl-
17、铁与硫加热反应 Fe + S FeS
铁与氧气加热反应 3Fe+2O2 Fe3O4
铁在氯气中加热反应 2Fe+3Cl2 2FeCl3
20、铜与浓硫酸反应:
Cu+2H2SO4 (浓) CuSO4 +2H2O+SO2 ↑
21、碳与浓硫酸反应:
C+2H2SO4(浓) 2H2O+CO2↑+2SO2↑
22、工业制单质硅(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
SiO2 + 2C Si + 2CO↑
2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
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SiO2 + 2OH - = SiO32- + H2O
24、氮气和氢气反应(工业合成氨)
N2+ 3H2 2NH3
25、氮气和氧气放电下反应(雷雨发庄稼)
N2+ O2 2NO
2NO + O2 2NO2
二氧化氮溶于水
3NO2+ H2O 2HNO3 + NO
3NO2 + H2O 2H++ 2NO3-+NO
26、HNO3与Fe的反应
Al、Fe遇冷浓HNO3、浓硫酸钝化(常温)
Fe与浓HNO3加热
Fe+6HNO3 Fe(NO3)3+3NO2↑+3H2O
Fe与稀HNO3反应
Fe+4HNO3=Fe(NO3)3+NO↑+2H2O
3Fe+8HNO3=3Fe(NO3)2+2NO↑+4H2O
27、NO2、O2的混合气通入水中无剩余气体
4NO2+ O2 + 2H2O = 4 HNO3
28、NO 、O2的混合气通入水中无剩余气体
4NO+ 3O2 + 2H2O = 4 HNO3
31. 氨的催化氧化
4NH3 +5O2 4NO + 6H2O
32.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3 NH3 ↑+ H2O↑+ CO2↑
33. 用浓盐酸检验氨气(白烟生成)
HCl + NH3 = NH4Cl
34.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
(NH4)2SO4+2NaOH2NH3↑+Na2SO4 +2H2O
NH4++ OH - NH3 ↑+ H2O
35. 硝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不加热)
NH4NO3 + NaOH = NH3·H2O + NaNO3
NH4++ OH-= NH3·H2O
36. 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4Al + 3O2 2Al2O3
37.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2Al + 6HCl = 2AlCl3 + 3H2↑
2Al + 6H+= 2Al3++3H2↑
38.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 +2H2O = 2NaAlO2-+3H2↑
2Al + 2OH -+2H2O = 2AlO2-+ 3H2↑
39. 铝与三氧化二铁高温下反应(铝热反应)
2Al + Fe2O3 2Fe + Al2O3
40.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2Mg + CO2 2MgO + C
41. 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2O3+ 2NaOH 2NaAlO2 +H2O
Al2O3 + 2OH - = 2AlO2- + H2O
42. 硫酸铝溶液中滴过量氨水
Al2(SO4)3+6NH3·H2O=2Al(OH)3↓+(NH4)2SO4
Al3+ + 3 NH3·H2O= Al(OH)3↓+ 3NH4+
43. ①氢氧化铝溶液中加盐酸
Al(OH)3+ 3HCl = AlCl3+ 3H2O
Al(OH)3+ 3H+= Al3++ 3H2O
②Al(OH)3与NaOH溶液反应
Al(OH)3+ NaOH NaAlO2 +2 H2O
Al(OH)3 + OH- =[Al(OH)4]-+2 H2O
44. 高温下铁与水反应
3Fe + 4H2O(g) Fe3O4 + 4H2
45. 铁与盐酸反应
Fe + 2HCl = FeCl2+ H2↑
Fe + 2H+= Fe2++ H2↑
46. 氧化铁溶于盐酸中
Fe2O3 + 6HCl = 2FeCl3+ 3H2O
Fe2O3 + 6H+= 2Fe3++ 3H2O
47. 氯化铁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红褐色沉淀)
FeCl3+ 3NaOH = Fe(OH)3↓+3NaCl
Fe3++ 3OH -= Fe(OH)3 ↓
48.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
4Fe (OH)2+ O2 + 2H2O= 4Fe (OH)3
49.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2FeCl2 +Cl2 = 2FeCl3
2 Fe2++ Cl2 = 2 Fe3++ 2Cl-
50.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2FeCl3 + Fe = 3FeCl2
2Fe3++ Fe =3Fe2+
51. 用KSCN检验的存在离子方程式
Fe3++3SCN-= Fe (SCN)3(血红色)
C. 冬季"五防"是哪五防
化工生产企业冬季做好防寒、防冻、防火、防煤气中毒和防滑5个方面的工作,对预防冬季火灾爆炸事故能起到重要作用。 一、防寒车间、厂房保温防寒工作未落实好,容易使水管、冷却管冻裂,为火灾、爆炸事故埋下隐患。落实防寒工作要抓好以下几点。1.入冬前要全面做好厂房、基建设施的保温防寒工作。2.要在取暖期前,调整、修好暖气设备并要打压试漏,以保证取暖期间的安全。3.一些遇低温易变质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应注意保温。另外,怕热的原料和产品不要放在火炉、暖气片附近,更不能压在暖气管线上,防止发生聚变和爆炸。4.要搞好灭火器材的保温防冻。如化学泡沫灭火机遇低温,其桶内和胆内的溶液会冻结成块,膨胀后胀坏而报废,所以,化学泡沫灭火机一定要在室内常温下…
D. 化学试验中,沉淀与不溶物的区别是什么描述实验现象时一般用什么
一防:看了热闹,丢了门道
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二防:只盯一点,不全面观察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显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著的现象。如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只看到有“火星四射”,而看不到有“黑色固体产生”。另外,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耳听、鼻闻、手摸。例如,在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过鼻闻,可了解产生的气味的气味;用手摸集气瓶壁,可感觉到反应有热量放出。这些都是用眼所观察不到的。三防:马马虎虎,不细心比较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如硫既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氧气中燃烧,在观察这两个实验时,就应特别细心,否则,难以弄清“微弱的淡蓝色”与“明亮的蓝紫色”之区别,从而得不出硫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的结论。四防:只观察不思考观察化学实验,除了看、听、闻、摸外,还要开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如在观察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时,只有同时思考“为什么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实验结束时,为何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等问题,才能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五防:张冠李戴,不弄清概念,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六防:用结论代替现象进行描述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白色粉末产生”,而不能描述为“有氧化镁产生”。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E. “三防”是什么意思
“三防”代表着多重意义,应用领域包括教育、电器、交通、矿产等。该词条中的“三防”指防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包括国民防空的任务与作用、核兵器的杀伤损坏作用、对核兵器的保护、化学兵器及其损害、生物兵器的性能及其应用、简易个人防护器材的制作、人防工程介绍以及三防动作综合演练等。除此之外,“三防手机”指具有轻微防尘、防震、防水功能的手机。
F. 倒闸操作必须做到“五防”,是指哪“五防”
琥珀是由碳、氢、氧组成的有机物。化学成分为C20H32O2。非晶质体。色蜡黄至红褐,一般透明。树脂光泽,性脆,摩擦带电,产于煤层中,是地质时代中植物树脂经过石化的产物。质优的用作装饰品,质差的用于制造琥珀酸和黑色假漆。琥珀还具有药用价值。松脂球的形成:炎热夏天,太阳光很强烈。在松树林里,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虫子在树上,碰巧一大滴松脂落在它身上。紧接着许多松脂陆续渗出把它层层裹住。琥珀的形成:很长时间。地壳变动。海憨搐封诽莩赌凤涩脯绩水把松树林淹没,老松树被连根拔起。松脂球被海沙淹没,经过上万年的时间形成化石(琥珀)。
琥珀是距今4500—9900万年前的松柏科植物的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树脂化石”或“松脂化石”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颜色一般为黄红色调,透明到前透明。在150℃时,琥珀会软化。优质的琥珀可以加工成工艺品,质次的则可以用作化工材料。琥珀属于沉积作用的产物,主要产于白垩纪或第三纪的砂砾岩、煤层的沉积物中。中国辽宁抚顺、河南西峡盛产琥珀。
G. 高一化学学习基础笔记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基本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大多数酸、碱、盐及金属氧化物
◇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有机物、部分氢化物(NH3、PH3) 3.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
强酸:HCl、H2SO4、HNO3、HI、HBr、HClO3、HClO4、HIO3、HIO4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绝大多数盐:NaCl、NaHCO3、NH4Cl〖Pb(CH3COO)2除外〗 活泼金属的氧化物:Na2O、Al2O3、MgO ②弱电解质
弱酸:H2CO3、CH3COOH、HClO、HF、H2S、H2SO3、H3PO4、H2SiO3 弱碱:NH3·H2O,所有不溶性的碱 其他:H2O 4.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的定义: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离解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强电解质的电离:完全电离,用“==”连接
例:NaCl==Na++Cl— NaHCO3==Na++HCO3—
NaHSO4==Na++H++SO42—(水溶液) NaHSO4==Na++HSO4—
3)弱电解质的电离:部分电离,用“ ”连接
例:H2CO3 H+ + HCO3—,HCO3— H+ + CO32—
【多元弱酸电离应分步写】
Al(OH)3 Al3+ + 3OH—
二、离子反应
1.定义:凡是有离子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都叫做离子反应 2.实质:总是有某种离子的浓度发生改变 3.离子反应的类型及发生的条件
①复分解反应型(离子互换型) 如:CuSO4+BaCl2==CaCl2+BaSO4↓ Ba2++SO42—
==BaSO4↓ 发生的条件:A.有难溶物生成 B.有弱电解质生成C.有易挥发的物质或气体生成 ②氧化还原反应型:遵循强弱规律 如:Zn+HCl==ZnCl2+H2↑ Zn+2H+==Zn2++H2↑ 4.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2)意义:①体现了离子反应的实质;②体现了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电荷守恒;③体现了同一种类型的反应的规律。
3)离子方程式基本书写步骤 ①正确写出化学式
②改写化学式:a、将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
b、单质、气体、氧化物、难溶物和弱电解质均保留化学式③④
高一化学笔记总结大全(上) 第5页
③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 ④检查电荷、质量是否守恒 三、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符号 检验试剂及方法 现象及结论
OH—
pH试纸、紫色石蕊试剂 pH试纸变蓝、石蕊试剂变蓝 Cl— 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CO32—
先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生成白色沉淀;溶于稀盐酸
HCO3—
同上
无沉淀生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
SO42—
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SO32—
加入稀盐酸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H+ pH试纸、紫色石蕊试剂
均变红 Mg2+ 氢氧化钠 生成白色沉淀 Cu2+ 氢氧化钠 生成蓝色沉淀 Fe3+ 氢氧化钠 生成红褐色沉淀
Fe2+ 氢氧化钠 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NH4+
氢氧化钠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剂变蓝
四、写离子方程式时对微溶物的处理
反应后:均保留化学式
通入石灰乳少量浊液:保留化学式。如
通入石灰水如少量澄清液:拆写成离子。反应前22COCO 五、有关过量问题
1.氧化还原反应中,已知还原性:I—
>Fe2+>Br—
①在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②在FeI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③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④在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⑤当FeBr2溶液中有一半Br—
变成Br2时 2.CO2(或SO2)通入Ca(OH)2
①将少量的CO2(或SO2)通入Ca(OH)2溶液中 ②将过量的CO2(或SO2)通入Ca(OH)2溶液中 3.酸式盐与碱的反应
①在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的Ca(OH)2溶液 ②在NaHCO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Ca(OH)2溶液 ③在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中性 ,
继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 。
④在NaH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SO42—
刚好完全沉淀
高一化学笔记总结大全(上) 第6页
六、关于离子共存问题
1.解题要求:认真阅读题干,注意“无色”“酸性”“碱性”“共存”“不共存”及限定条件。 2.离子不共存的几种类型
①离子间生成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时,不能共存 ②无色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
常见有色离子:MnO4—
(紫红色)、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 ③离子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
氧化性离子:MnO4—、Cr2O72—、ClO—、NO3—(H+)、ClO3—
(H+)、Fe3+
还原性离子:I—、S2—、HS—、SO32—、HSO3—
、Fe2+
④酸性溶液中氢氧根、弱碱根、弱酸根和弱酸酸式根不能存在 如:
⑤强碱性溶液中弱碱离子、多元弱酸的酸式离子不能存在 弱碱离子: 酸式离子:
⑥离子间反应生成络合离子时不能共存,如Fe3+与SCN—
反应生成血红色络合离子 3.溶解性巧记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在水中间;碳酸磷酸两种盐,溶者只有钾钠铵; 盐酸难溶银亚汞,硫酸难溶是钡铅;碱溶钾钠铵和钡,注意钙盐常是微。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基本概念
①放热反应:反应中向外界体系放出热量的反应。 ②吸热反应:反应中从外界体系吸收热量的反应。 2.两种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吸热: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3.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
A.放热反应
(1)金属与酸的反应,如:2Al+6HCl==2AlCl3+3H2
(2)酸碱中和反应,如:2NaOH+H2SO4==Na2SO4+2H2O (3)所有的燃烧反应,如:2CO+O2==2CO2 B.吸热反应
(1)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碳与水蒸气反应:C+CO2==2CO ;C+H2O(g)==CO+H2(水煤气)
(2)常见的分解反应,如:NH4HCO3 NH3+CO2+H2O
二、燃料的充分燃烧 1.能源的分类:
①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②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2.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①燃烧时要有适当过量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H. 化学:在实验操作中应特别注意六防
一防:看了热闹,丢了门道
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是耍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只注意看“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难以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其结果就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防:只盯一点,不全面观察
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显突出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著的现象。如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时.只看到有“火星四射”,而看不到有“黑色固体产生”。另外,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还包括耳听、鼻闻、手摸。例如,在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过鼻闻,可了解产生的气味的气味;用手摸集气瓶壁,可感觉到反应有热量放出。这些都是用眼所观察不到的。
三防:马马虎虎,不细心比较
观察实验不能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如硫既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氧气中燃烧,在观察这两个实验时,就应特别细心,否则,难以弄清“微弱的淡蓝色”与“明亮的蓝紫色”之区别,从而得不出硫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的结论。
四防:只观察不思考
观察化学实验,除了看、听、闻、摸外,还要开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如在观察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时,只有同时思考“为什么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实验结束时,为何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等问题,才能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五防:张冠李戴,不弄清概念,
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就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熔化”等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了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述这类实验现象。
六防:用结论代替现象进行描述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白色粉末产生”,而不能描述为“有氧化镁产生”。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I. 初三化学重点难点有哪些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知识导学 化学和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进行解读。
水、钢铁、空气、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都是我们生活中主要的资源。钢铁的腐蚀,水源、大气的污染、矿石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资源匮乏等严重问题。”化学与前沿科学密不可分。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知识导学 物理性质是从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硬度等角度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而化学性质则从物质生成新物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中描述物质的基本性质的。有些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有些物质不同但组成元素却相同,多数物质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装置不漏气。因为若装置漏气,虽然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但是从外界又进入一些气体,并不能使压强减小很明显,因而水并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中。
②燃烧匙里要放入过量的红磷,目的是使红磷燃烧,尽可能消耗尽钟罩内的氧气。
根据氮气的性质得知其用途广泛,
有: a.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b.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里充氮气用来防腐;
c.医疗上用液氮治疗一些皮肤病和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d.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缓慢氧化也可以向剧烈氧化反应转化。
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问题: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增强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如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森林等。这地方比较容易出错。冬天,到了0 ℃就要结冰。各物质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
参考资料: 初中化学三年级上册-精英音像电器发展有限公司日志-网易博客。化学实验中,手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不小心沾上烧碱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盖;水银洒在桌面上,可洒上硫粉进行回收;误食重金属离子,可服用大量鸡蛋、牛奶等含蛋白质的食物进行解毒;误食钡盐溶液,可服用Na2SO4(不可用Na2CO3)解毒。
实验中要做到“五防”:防爆炸,防倒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取用时做到“三不”,即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开的操作叫混合物的分离,把某物质中所含杂质除去的操作叫提纯。使用的装置叫过滤装置。它常由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组装而成。
应注意:加入蒸发皿的液体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胶棒,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接近蒸干前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溶剂蒸发完。写出装置中各仪器的名称(编号和名称要对应):①酒精灯、②蒸馏烧瓶、③铁架台、④温度计、⑤冷凝管、⑥尾接管(牛角管)、⑦锥形瓶、⑧石棉网。简称摩,符号为mol。
4.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这个规律叫做阿伏加德罗定律。在上述步骤中,洗涤液应转移到转移到容量瓶中;混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该不该再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__。雾是液-气分散系;烟是是固-气分散系。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就是丁达尔现象。一般说来,按上述顺序,金属性越来越强,反应得越来越激烈。
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青铜,常见的铜合金还有黄铜,商代后期制作的司母戊鼎是青铜制品。二氧化硅具有空间网状结构。在自然界中氯元素以化合态存在。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装置左边集气瓶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