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洋流地理论文

洋流地理论文

发布时间: 2022-01-22 21:15:36

『壹』 关于地球运动的规律的地理论文

课题: 地球运动规律与地球运动图
授课教师:陈培飘(矾山高中)
教学目的 1、掌握地球运动的主要规律;2、掌握各类地球运动图的判读方法和内容;3、掌握解题的基本思维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地球运动的主要规律,掌握各类地球运动图的判读方法和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各类地球运动图的判读方法和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



程 一、知识体系
1、地球运动规律(创新设计27页)
2、日照图(创新设计32页)
二、日照图
(一)规则的太阳光照射图
1、经纬线(度)的判读
(1)侧视图:经线是弧线,纬线是直线。
经度----顺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依据(180度/N格)判读度数。
纬度----以赤道的南北判断南纬和北纬,依据(90度/N格)判读度数。
(2)俯视图:经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射线,纬线是以极点为圆心的圆。
经度----顺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依据(360度/N格)判读度数。
纬度----自转方向判断南、北纬,依据(90度/N格)判读度数。
2、晨昏线的判读
(1)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
(2)晨昏线平分赤道
(3)侧视图中为直线,俯视图中为弧线(除二分日外)
(4)顺自转方向,昼到夜的为昏线,夜到昼的为晨线;赤道上6点所在的是晨线,18点所在的是昏线;昼半球东为昏线、西为晨线,夜半球东为晨线、西为昏线。
3、太阳直射点及节气的判读
(1)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春、秋分日 直射赤道
(2)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北极图:北极圈内极昼 夏至 直射北回归线
北极圈内极夜 冬至 直射南回归线
南极图:与上同理
(3)不重合不相切
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N,北极附近极昼,直射点在北纬(90度—N)
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N,南极附近极昼,直射点在南纬(90度—N)
(4)直射点的经度:由地方时推断----中午12时的经线的经度
4、地方时的判读
(1)太阳直射点的时间是12时,侧视图白昼的最外经线为12时,俯视图白昼的中央经线为12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是24时。
(2)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为18时
(3)地方时计算:Mb=Ma+(b-a)*4分钟
区时的计算:Rb=Ra+(b-a)
5、昼夜长短的判读
(1)同一纬线,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2)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3)春秋分日各地昼夜等长,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4)昼长计算:过该点做一条纬线,被晨昏线分成两半,昼弧占N格,1格M小时,侧视图上该点的昼长为2MN小时,俯视图上该点的昼长为MN小时。
6、日出日落时刻的判定
(1)晨线、昏线与某地所在纬线交点的经线时间为日出、日落时刻
(2)知道某地昼长推算日出、日落时间,中午12时平分白昼
7、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判读
(1)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纬度变化规律判断H大小
(2)H=90度-纬度差(所求地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3)回归线间某地H最大出现在直射时
8、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围的判断
(1)日期分界线:180度经线和0时的经线
(2)顺自转方向,过180度经线,日期减一天,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
9、方位判断
以自转方向(劣弧法)和经度 东西方向,以纬度 南北方向
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度,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程过两极点,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A同位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B同位于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C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要看过北极点的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定后,再讨论。
(2)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度,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过两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或上空),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A甲位于乙地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同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B甲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同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
注:以上9个部分知识以学生复习为主线,教师简略总结提升。
10、南北半球的判断
同纬线――顺着东经度数越来越大的方向,顺着西经度数越来越小的方向――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
注:南北半球的其他判断
(1)纬度数值的分布
(2)自转方向
(3)等温线数值的分布
(4)气温年变化曲线
(5)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6)洋流流向
(7)自然带演替次序
(8)特殊物种的分布
(9)日影朝向
(10)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1)日出日落的方位
(12)极点附近所见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方向
注:季节的判断
(1)太阳直射纬度
(2)太阳光照图
(3)地球公转图
(4)昼夜长短情况
(5)海陆气压配置
(6)季风风向
(7)海陆气温差异
(8)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9)气候特征
(10)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11)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二)不规则的太阳光照射图的判读先补全成规则图再判读
三、绕日公转图
(一)近、远日点的判断
1、若太阳位置明显偏离图示的中心点,则根据图距判断,距太阳近的为近日点,远的为远日点。
2、若太阳位置位于图示的中心点,则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则日期为7月初,地球处于远日点;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则日期为1月初,地球处于近日点。
(二)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判断季节,进而分析具有随时间变化的地理现象(以地球位于远日点为例)
1、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南北半球的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例:旧金山附近硅谷此时处于多雨期)
2、季风区风向:(例:东北地区此时吹西北风,郑和下西洋出发时期)
3、亚欧大陆、北太平洋、北大西洋的气压中心:(例:亚欧大陆上此时亚洲高压强盛)
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汛期:(例:波河此时处于汛期)
5、海陆等温线的凸向:(例:北半球大陆等温线此时向南凸出)
6、特殊天气:(例:华北此时可能受寒潮影响)
7、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区:(例:地中海沿岸受西风控制)
8、河流入海口的海水盐度:(例:波河入海口此时海水盐度处于一年中最低值)
9、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例:北印度洋洋流此时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10、热带草原区的植被特征:(例:巴西高原此时草木茂盛)
11、农作物的播种、收割期:(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此时处于犁地时)
12、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比较、计算:(例:新加坡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广州)
13、昼夜长短的判断、比较、计算,极昼、极夜的范围:(例:北京此时的白昼比上海短)
14、日出、日落时间的比较:(例:北京此时的日出比上海晚)
15、物体影子的朝向、长短的比较:(例:广州此时正午物体日影朝北)
16、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例: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移)
17、公转的速度比较:(例:此时公转速度快)
18、环境问题:沙尘暴、南极臭氧空洞、赤潮、传染性疾病
19、南极、北极地区的考察:(例:此时是南极地区考察的最佳时期)
20、舟山渔场的鱼汛、休渔期:(例:此时舟山渔场为带鱼汛)
(三)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变化判断日期的变化,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以从C处到D处为例,1月初――3月21日左右)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例: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增大)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例:向北)
3、昼夜长短的变化(例:北京的昼变长)
4、日出日落的变化(例:北京的日出时间在不断提早)
5、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例: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不断缩小)
6、正午物体影子长短和朝向的变化(例:南纬15度的某城市正午物体的影子先变短,然后无影子,再变长,朝向为先朝北,直射后朝南)
7、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例:公转速度变慢)
四、直射点位移图判读
1、任何日期和时间段内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判断:结合直射点移动示意图,找到某一日期或时间段在图上的位置。根据直射点移动规律,判定直射点移动方向。
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日期,分析具有时间变化的地理现象,或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判断日期的变化,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变化,或根据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变化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五、昼长图
(一)根据地球上某点昼长的变化,判断大致纬度
1、赤道上终年昼长为12小时。
2、6月22日昼长大于12小时的为北半球,且昼越长,纬度越高,南半球次之。
3、6月22日昼长等于24小时的为北极圈以北地区。若只有一天昼长为24小时,则该点为北极圈;昼长为24小时的天数越多,越接近北极点,有半年时间昼长为24小时的为北极点。南半球次之。
(二)根据地球上某天各地的昼长变化,分析日期
1、全球各地昼长为12小时,则该日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2、北半球昼长大于12小时,则该日期为3月21日到9月23日之间,昼越长。越接近6月22日。
3、北极圈以北地区昼长等于24小时的范围越大,日期越接近6月22日。南半球反之。
六、正午太阳高度图
1、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2、地方计算
3、楼间距离计算
4、太阳能热水器最佳支架倾角计算
5、正午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
七、天体视运动图
(一)天体视运动图特征
底面表示地平面,底面中心为观察者位置,底面外圈代表地平圈,大外圈代表天顶面,三条路线代表该观察点观察到的两分两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路线,三条路线与天顶面的交点表示上中天,三条路线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分别代表该日的日出与日落,底面中心与日出点的连线和东西水平线的夹角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上中天点与底面中心点的连线与南北水平线的夹角表示正午太阳高度角。
(二)天体视运动图判读
1、确定方位
如观察点在北半球,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倾向南方,或正午时观察点看太阳面向正南。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方向,确定图的方位。
2、确定纬度
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方向,确定图的方位,结合太阳视运动轨迹倾向,确定南北半球,倾向南方的为北半球,倾向北方的为南半球。然后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纬度数。
3、确定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日变化。
选择地球运动图中典型的、思维难度较大的图进行判读指导,在指导中结合具体的高考题强化应用和解题的指导。
七、高考动态分析
1、通过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找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并通过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季节差异、海陆差异,分析大气环境的形成变化,并推算气候、季节及农业自然带等与季节相关的自然现象。
2、利用日照图,综合考查学生对时区、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转换能力,并用于交通、通信等领域。
3、通过对日、月、地运动规律,综合运用宇宙探索新发现新理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并从地理学角度理解相关的宇宙哲学原理。
4、运用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地转偏向力原理,分析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并运用在一些河流工程、海洋工作领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典例:
1、在下面A、B、C、D四幅图中,哪一幅图中P点的位置符合:
①东半球 ②北半球 ③低纬度 ④在我国境内 四个条件。

A B C D
2、分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大约是几月几日?南半球将进入什么季节?
(2)写出此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3)若A点现在是星期二,地图上哪些地方是星期一?
(4)6个小时后地图上哪些地方是星期三?
(5)有一架飞机从A→D飞行,其飞行方向如何
(6)此时E、F两点的昼长各是多少
(7)图中BH是什么线?
3、读下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l)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乙地日出时刻是 点钟。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长 小时。
(4)在图中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
(5)按图中所示,如果是晴天,过40小时后能看到北极星的有下列地点中的
A.北京 B.纽约 C.悉尼 D.莫斯科
4、读下面的图回答:
(l)当AB为晨线时,此日是 前后,判断理由是 。
(2)当DF为昏线,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
(3)当AC为晨线时,此日是 节气;
当DE为昏线时,此日是 节气;当AD为晨线时,此日是 节气。
(4)若DE为晨线时,此刻北京时间是 点;当北京时间是8点正,DF是 线。
(5)当H处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G处区时为6点则此时昏线是 、 。
5、读地球公转运行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到B点的节气是 ,在几月几日前后 。
(2)地球公转到D点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这时堪培拉的季节是 ,新加坡的实际季节是 。
(3)在A、B、C、D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 ,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 点附近。
(4)北极极昼的日数和南极极昼的日数是否相同?
如不相同 极昼日数较多,其原因是 。
(5)一月初地球公转于近日点附近,为什么北半球却是冬季?
6、关于A(10°N)、B(10°S)两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永远不能相等
B.一年中只有两天相等
C.A>B的日期约达半年之久
D.在某一天A、B同时达90°
7、已知在北半球夏至日时,甲地(40°N、110°E)比乙地(30°N、115°E)白昼长56分钟,则甲地比乙地( )
A.日出早28分钟 B.日出早56分钟
C.日落迟20分钟 D.日落迟48分钟
8、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的太阳运行路径,此地的纬度是( )
A.23°26′N B.50°N
C.3O°N D.20°N
9、下面三幅图表示了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经线与晨昏线的关系,读后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图中,全球日出日落时刻相同的是图 ,这一天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是 ;再过三个月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是 (定性、定量说明)。
(2)北京市正午高度角达最大值的是图 ,此时北京时间是 点。
(3)由图乙变化到图丙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是 ,地球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

10、下图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降水量的年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纬度可能为( )
A.90°N-23°26′N之间
B.90°S-23°26′S之间
C.22°N或22°S
D.40°30′N或40°30′S
(2)该地气温及降水特征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夏热少雨,冬温多雨
C.冬温少雨,夏热多雨
D.夏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1、下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且此时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l)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
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 8日4时
(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12、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读图,运用以下公式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θ-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θ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an35°≈0.7, tan45°=1, tan60°≈1.732,
(1)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见上图),某房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 9个月
(2)为避免这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
A.20米 B.30米 C.40米 D. 50米
13、右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并回答: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A.8时20分
B.20时20分
C.9时40分
D.21时40分

『贰』 地理论文1000字

哥伦布发现美洲与海洋地理科学
海洋地理科学是推动航海实践活动的主要基础与前提之一,而航海活动实践又反过来成为海洋地理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与动力,二者互促互进.海洋地理科学亦是浸透包容在航海史、科学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中.今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10周年,在追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之际,从海洋地理科学的角度研究哥伦布的航海作用,对于拓展对哥伦布航海研究的界域,创新研究内容,突出时代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洋地理科学与哥伦布西航思想及行动的形成
对哥伦布远航成功,多有贬诋者.如说哥伦布是个“骗子”、“一个疯子”、“神经很不正常”、“整个一生之中心理状态都有某种混乱”,说他的发现是“偶然的成功”等[1].从海洋地理科学的角度看,这些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1.远航前的哥伦布掌握了较为深厚广博的海洋地理学知识.
哥伦布所处的时代,西欧人对“远东”还不甚了解.《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东方“黄金”的描写引起了西欧社会国王、封建贵族、僧侣以及商人日益炽热的欲望.西欧人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探险,配合寻找新航路.到哥伦布从事探险时,葡萄牙人沿非洲西海岸向南已进行了几十年探险并取得成就.马可波罗的著作深深吸引了哥伦布,他反复仔细阅读,不仅精读,还做了研究.坐落在西班牙塞维尔的哥伦布纪念馆中,至今还保存着一部拉丁文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上有哥伦布做过的眉批.一个富庶的、遥远的东方深深地吸引着他.
自14岁上船后,哥伦布先在波尔多菲诺,后来又在科西嘉岛当少年见习水手,以后又成为正式水手.地中海、北大西洋一带是他的海上家园.1476年,哥伦布在一次商船海战中,因船只毁掉,漂渡到葡萄牙.当时,葡萄牙人正以极大的热情从事沿非洲海岸向南的探险,旨在寻找一条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去东方的航路.他们已经发现了非洲沿海、大西洋上的一些岛屿,同时也向北方探险航行.哥伦布在葡萄牙应募参加了去布里斯托尔、加尔维和冰岛的第一次远航.在葡萄牙的航海期间,哥伦布进一步学习掌握了天文、地理、潮汐、风向等知识,其中与航海有关的学科知识尤为丰富.他熟悉并会操纵多种类型的船只,了解并会使用当时的航海仪器,掌握航海技术,研究绘制海图.他狂热地学习、搜集各种航海方面的资料,学会使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拉丁四种语言,成为一名航海专家.正如他自己于1501年所说的那样:“我从小置身海洋上,为的是在海上航行,且一直坚持至今.航海的技巧激励那些忠于航海事业的人在探索这个世界的秘密.充分地研究了天文学以及几何算术,我能全神贯注、得心应手地画出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城市.”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哥伦布形成了向西航行的思想.2.坚信“地圆”说,深信向西航行可到东方.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它的正确性及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有其时代性和相对性的.哥伦布所处的那个时代,海洋地理科学有许多内容今天看来是错的,但当时却是先进的,它也指导了人们的实践,起了应有的作用.地球是圆形的学说被公认并成为正统观点是近代的事情.在此之前的古代和中世纪,人类对于自己生活其上的大地的形状,说法多样.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和后来的柏拉图可能是最早提出大地是一个圆球形概念的哲学家.他们宣称的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天体环绕它进行圆周运动.著名学者波昔多尼曾在倡导大地球形说的基础上,推想从地中海向西航行可到达印度.公元2世纪,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写成了古典天文巨著《大综合论》,其中认为地球是一个位于中心保持不动的球体,而天体则环绕它转圈子.托勒密撰写的《地球指南》共8卷,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综合性地理学著作.书中采用经纬网,将地球分为360度,对地球的周长、各地名称,陆地、海洋及形状、温差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论述[2](pp.142-148)[3](pp.175-180).当然,因时代的局限,这本书的错误是相当大的,但它是那个时代地理学的结晶.
随着社会发展,12世纪以后古希腊学术著作和中世纪穆斯林的学术思想又重新被西欧吸收,被译成拉丁文.在西欧兴起收集翻译古希腊文化的热潮是由于社会对新知识需求的增加.到哥伦布时代,译成拉丁文的古希腊和穆斯林作家的作品数量多、学科广.哥伦布运用所学的拉丁语,读了大量古希腊著作,特别是托勒密天文学和地理学.他还学习了中世纪学者的有关著作,逐渐接触“地圆说”.
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讲到希邦格(日本)离印度海岸不远.此外,比哥伦布稍早些年的法国地理学者皮埃尔?戴利的《世界的样子》一书(一译《幻想世界》,Imagine Muudi),对哥伦布的影响极大.该书是根据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思想家罗哲尔?培根的观点而成,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表面水域与陆地比例是1:6.该书把欧洲和亚洲说成是向两边延长着的“长长的”陆地,而在两大洲之间的海(指欧洲以西和亚洲以东的水域)便成了狭小而“短小的”了.书中还指出,“伊比利亚半岛的末端和印度东端彼此相距并不太远……显而易见,顺风有几天就能到达”,并断言:“绵延于西班牙和印度之间的海洋不甚宽广.”[4](pp.76-77)另外,据基督教《旧约》记载:“到了第三天,你应将水集合于大地的第七个部分,使其余六个部分干涸.”古希腊的学术观点与宗教文献相吻合,对于既追求学术知识又虔信宗教的哥伦布产生了特殊的作用.
哥伦布还在航海实践中,从各地搜集了很多不被其他船员们重视的、能够证明在大西洋遥远的地方有块陆地的证据.例如,如果西风持续地猛吹,海上飘来既非欧洲人也不是非洲人的尸体.另外,他听其他船员讲到,在离葡萄牙海岸450海里的地方,曾捞上一个木头制品,显然不是用金属工具做的,但小巧玲珑.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常常冲来一些陌生的树干和其他不为西欧人所认识的东西.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观察,“地圆说”更为哥伦布所深信.
3.综合推算与西航思想的最后形成.
根据古希腊地理学成果,参照马可波罗书中关于日本、中国位置的记载,以及中世纪西欧学者的著作,哥伦布的西航思想日臻成熟.早在15世纪70年代末,哥伦布就给赞成从西路航海去印度的学者、意大利的托斯堪内里写信.托氏对地理学特别是“地圆说”有许多独到见解,其中关于地球周长、经纬度及西欧与东方的距离等都有说明.他认为,在陆地上从里斯本向东测量,已知的大陆包括整个地球表面有230个经度,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只需走130个经度就能到达大陆的东侧(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还有太平洋).托斯堪内在研究马可波罗的书之后认为,从里斯本向西航行5000海里就可直达伟大的可汗王国(中国).另一条海路绕安蒂利亚岛,“经过两千海里,您会碰上妙不可言的奇邦格(日本)……”.他还画出了北大西洋地图.哥伦布专门拜访了托斯堪内,向他求教并获得有关资料.托斯堪内的许多结论与亚里士多德,以及《旧约》、《世界的样子》等文献中的说法有出入.如《世界的样子》中断言,中国位于加纳利群岛以西三千余英里[4](pp76-77).哥伦布虽然赞同托斯堪内的许多观点,但对托所制之路线有不同看法,认为太长了,因而需要自己计算.
要实践航行,哥伦布还面临两个问题,都和向西航行到亚洲的距离有关.其一是,如果地球是360度,那么1度有多长?其二,地球上已知陆地向东伸延有多长?根据《旧约》及亚里士多德关于陆地占6/7的说法,位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海洋只占360度的1/7,即51个经度,又考虑到《世界的样子》及《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说法,哥伦布运算的结果是从西向东陆地面积占290度.这样,他的答案是,地球上海洋占70度.但1度有多长呢?根据古希腊托勒密的推算,以及中世纪穆斯林学者测量同一子午线两个点等几种测量方法,1度是62.5海里.也有一些地理著作说1度的长度不到10海里.哥伦布接受了环球距离较小的数字.
由于地球是圆形,在不同纬度上的两个经度之间的距离又不同,那么,在里斯本或亚速尔群岛的纬度上,两个经度间距离是多少呢?根据当时的数据知识及葡萄牙航海机构研究者们的计算方法,哥伦布计算出1度等于50海里.按这个标准计算,距所要去的东方目标不足3550海里(事实上沿北纬28度线,从加那利群岛到日本的距离是10600海里),可见,由于条件的限制,哥伦布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按这个结果,西渡大西洋到东方确是要容易得多[5].
然而正是这个“错误”,使哥伦布最终坚定了信心.这个理论与找黄金、辟航路、传播基督教的热情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促使哥伦布开始着手实施西航计划.他在多次向葡萄牙国王申请未获准的情况下,又来到西班牙,经过多番奔波磨难,冲破重重阻力,最终促成行动.
哥伦布向西探航并发现美洲并非是“不理智的行为”,也不是“偶然的成功”,更不是仅凭“黄金梦”、“宗教狂热”来支配冒险活动的.他是一个有科学头脑、独到见解、注重实际的伟大航海家.
二、发现美洲对海洋地理科学的贡献
哥伦布在航海活动中对海洋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第一个进入“美洲地中海”,发现了几乎全部巴哈马群岛、大小安的列斯群岛,足迹遍及现在的几十个美洲国家和地区,对海洋地理、水文状况进行了勘察,获得了不少发现,这里仅提及以下几个方面.
1.为环球航路的开辟、“地圆说”的最后证实打下了基础.
古希腊的科学文化在西欧上古末期和中世纪早期遭到严重破坏.中世纪时期关于地球的概念是按《圣经》中的解释,由幻想构成的地图,认为大地是一只圆盘,浮在水面上,天是由四根台柱支撑的穹窿,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在大地中心,中间是陆地,周围为水所环绕,有亚、非、欧三块大陆块.在中世纪前和中期的基督教西欧,这种观点占统治地位.十二三世纪以后,“地圆说”开始在欧洲兴起,哥伦布接触到了“地圆说”,又从《马可波罗游记》中了解到东方,结合航海的实践及见闻,坚信这一观念.尽管哥伦布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但在地球形状这个问题上,却背离了基督教学说.正因为他相信“地圆说”,根据当时所能接触到的各种有关地理科学知识进行了周密的推算,得出地球的大约周长以及从西欧向西航行到东方的距离,使他的航行有了科学理论基础.虽然他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然而这种“错误”的理论是导致他发现美洲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应当指出,主张从西欧向西航行到亚洲,所遇到的不仅仅是与自然界的危险作斗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与社会的、人为的困难作斗争,还要克服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上的种种阻力.当时绝大多数人不相信地圆学说,不相信向西航行可到东方.当时,尽管有几个国家在进行探险,有许多航海家,不怕风浪、不畏海盗,但却害怕驶进“地狱”,据说“地狱”的入口就在大西洋中的某处.在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的水手中,还有人把这一传说看做是最可怕的危险.然而哥伦布以自己大胆的设想、科学的计划和无畏的精神冲破了这一障碍,西航成功了.他虽未找到真正的东方,却发现了美洲,通过这一发现,为后继者铺垫了环球航海成功的路.麦哲伦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根据哥伦布的航海情况,又在他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在海洋地理科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当深远.因此,哥伦布的航海活动不仅是开辟了一条通达美洲的航路,也是证实“地圆说”,并为以后开辟环球航路创造了条件,他开辟了航海活动的新时代,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2.对海洋地理的勘测、发现和利用.
在航海过程中,哥伦布始终仔细观察、勘测所经海洋的水文、地理、气象等情况,计算航程,判别方位和经纬度,精心绘制地图并详细记载航海日志.他的《航海日志》内容丰富,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时代最感人肺腑的文件之一”,为后人研究西印度群岛、大西洋及中南美洲的海洋地理及航海科技史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6]([p.18].他的海洋地理勘察、观测、发现及运用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位于北纬20°到30°,西经40°到75°之间大西洋中神秘的马尾藻海,是海洋地理的一大奇观,有些自然状况至今难以解释.据考古发现,古代腓尼基人已到达马尾藻海.可是在中世纪,科学还深深地被禁锢在神学之中,马尾藻海却被认为是居住在深海中的神,能随便改变自己的形状,甚至可以突然消失,所以人们对其畏惧,一直无所认识.哥伦布第一次航经马尾藻海时,几乎被阻隔在那里.他是第一次详细记载马尾藻海的人,从此人们才开始对马尾藻海进行真正的科学考察
.
哥伦布对大西洋风向、洋流的发现和利用也有贡献.这些都是凭借他的丰富知识、经验、勇敢精神和聪明善断的天赋,在航海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比如第一次的航行返航时,为了防止触礁,躲开了东北信风带,在海上航行了48天.第二次航行时又逆信风北上用了93天.经过两次航行知道了有信风和偏西风的存在.他是第一个发现并利用大西洋中风系的探险家.同时,他也认识到海流的作用.他在很早以前就听到和见过欧洲西部海面上常有热带果实,珍奇雕刻、木材和异地人的尸体,在去美洲的航行中,又亲眼见到了后来被确认为是北赤道洋流的海流.同时,哥伦布还在当时航海仪器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发现了地磁的偏向因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磁偏角、磁倾角)的现象.这些发现都是人类首次对海的认识,也很快被后人所运用.

『叁』 高中地理论文格式

以西南干旱为例1.题目 自拟2.点题:例如,众所周知……,近日……,或直接阐述内容,如西南地区位于我国湿润区,降水量较多,然而该地区却频繁发生干旱灾害……据我的观察,其原因有如下几点……3.分析:地理位置,气候,季风(沿海地区还要注意洋流),地形……4.得出结论5.结尾总结一般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是分析原因方面问题和带来的影响方面问题,你就大概按照上面格式,坚持全面分析就行了,对于影响问题还要辩证看待

『肆』 关于地理大赛的论文怎麽写

中国,横亘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洲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强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就了全世界最突出、最明显的季风气候。虽然它给我们带来良好的水热条件,为我们农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它也为我们带来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其中,台风灾害更是沿海地区挥之不去的梦魇。每年夏季的台风都对我国沿海带来严重的影响。 N Zwi3
pp >F)A0v

祸也? Y"m}=\4{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俗称台风(typhoon),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天气系统。热带海洋的高温海水不断为热带气旋带来充足的水汽和热量,使得热带气旋不断壮大、增强。而拥有世界暖池之称的西北太平洋更是热带气旋的绝佳摇篮。根据统计,每年有32股热带气旋在这里诞生,其中一半都会加强成为中心附近风力超过12级(>32.6m/s)的台风,更有3~4股会加强为中心附近风力超过16级(>50.9m/s)的超强台风。因此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发生热带气旋最多、最强的海域。紧邻太平洋的我国平均每年都要遭受7个热带气旋的登陆。可见我国的台风灾害之多。 KHeeB`V>J
)c m^;(#pV
众所周知,台风的三大武器就是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下面我就列举一些例子: ,V;HM F.
~P*{%=a
狂风:2006年8月10日傍晚,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以60m/s的风速登陆浙江苍南,当地测得极大风速81米/秒,相当于1.2秒内跑完100m赛跑!台风中心经过的地方树木大都是被拦腰整齐地切断,很多房子被削去了一两层。桑美给温州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9亿元。 xp]9Z]J1l
aZo>3z;
暴雨:2006年7月中旬,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的残余云系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湘南、粤北相继发生大洪水,过程降雨量超过500毫米,相当于几天时间下了一半的年雨量。洪水不仅冲毁了当地的城市、交通设施,而且还带走了上20亿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成千上万难以统计的伤亡。 gaE8\JSr
W/%9=g$m
风暴潮:1994年8月中旬登陆浙江温州的9417号超强台风Fred,给温州带来了有记录以来最强的风暴潮,瑞安和温州港的潮位分别超过历史实测最高潮位0.21米和0.65米。温州市百余公里的海岸线纵深1公里内尽成泽国,江水混杂着潮水淹没了其以北纵深7公里的土地,最深处超过3米。 i=V2 /W}
6O*lZNN
由此可见,我国台风灾害之重。 (/!zHq
5wv7]F<
但是,热带气旋给我们带来的都是灾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m RC 
6E_YUk?KW

福也! 0sF|Y%N

由于地球各个纬度受热都是不均匀的,纬度小于35度地区始终是处于热量盈余的状态,那么多出来的热量就储存在海洋中,而大于地区35度的地区则相反。所以自然界就要通过某些方式来维持地球热量收支平衡。这项工作主要由洋流和大气运动来完成。大气运动中,除了高纬度冷空气和低纬度暖湿气流外,热带气旋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的流程是这样的: d$n<^ ~Z
G"Hj$
U/h@Q\~U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水汽液化 气流与地面的摩擦 NT9|``^Z

太阳能——低纬度海水的内能——大气的内能——台风中气流旋转的动能———高纬度地区空气陆地的内能 ao@CPB6N

以上就是台风存在的意义。总的来说,台风是地球维持热量收支平衡的一种手段。 lA4TWU (]
nt%p@e!,
台风也是沿海地区重要的降水来源。在热带地区,每年有四分之一的降水来自热带气旋。而我国,特别是华南沿海,夏季的降水有近三分之一的降水来自台风。假如某年的台风偏少,那会怎样呢?的确,风灾、洪灾、潮灾是会减少,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旱灾。例如2004年,仅有3个热带气旋影响广东省,其中只有8月底的台风艾利带来的降水比较可观。正当人们对台风灾害减少津津乐道时,旱灾肆虐了。从2004年8月开始,一直到2005年6月,广东西南部、海南秋冬春连旱,04年底05年初珠江流域咸潮肆虐。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x_wWe>0
,}wFQ9*|W

转祸为福! ]3 QW\k~

综上所述,有台风可能是祸,但是没有台风就一定是祸。既然我们每年都无法避免受到台风的吹袭,也不应该抗拒台风的吹袭,那么我们更应该做好一切防御,让台风转祸为福。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0: B%,n UM

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台风造成的重大灾害只能留存在史册之中。

『伍』 地理500字论文

节约水资源 地球上水的体积大约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海洋占了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约97.2%);冰川和冰盖占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约1.8%);地下水占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约0.9%);湖泊、内陆海,和河里的淡水占了250 000 立方公里(约0.02%);大气中的水蒸气在任何已知的时候都占了13 000立方公里(约0.001%),也就是说,真正可以被利用的水源不到0.1%。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目前世界已知的矿产有160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较广泛。

环境保护 沙化: 干地(定义为降水量低且降水通常由雨量小、不稳定、时间短、强度大的风暴造成的那些地区)覆盖了全球40%的陆地面积,供养着世界上1/5的人口。这些干地的沙漠化是由于植被和可利用的水减少、作物产量下降以及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地退化,它起因于人口增长、人类需求增加或者政治、经济压力(例如,需要经济作物来增加外汇)造成的过度土地利用,通常由自然发生的干旱启动或加剧。目前,沙漠化的速率是每年6万平方千米或每年0.1%的总干地面积。这对于70%的干地(全球陆地面积的25%)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再加上你的看法想法!就OK拉!

『陆』 关于地理小博士论文的选材和写法

关于地球的啊
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从有人类的那一天这个星球就令人敬畏,受人敬仰,无论被当时的人叫做什么,人类对地球的感情从未改变过。但地球在宇宙中却是一颗最普通不过的星球,甚至在太阳系都是如此。在地球存在的太阳系中,一共有九大行星,按体积计算地球排在第五位,按照距离太阳的距离地球排第三位,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亿km,在地球内侧是水星和金星;地球的密度是5515千克每立方米,与太阳系其它行星相同的是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同时也在进行自转。因为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我们最熟悉的星球,因此我们称其它八大星球为类地行星。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家园地球是颗在普通不过的星球,但为什么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人类居住呢?
其实在这普普通通的特性中也蕴含着不普通,正是地球自身的一些特殊性造就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世界。从位置角度讲,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而且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开始有原始的生命痕迹,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在这种稳定的光照条件下,地球上孕育生命成为了可能;另外一个方面,地球与其它行星互相之间的位置比较合理,绕日公转方向一致及公转轨道处于同一平面都决定了地球的演变不受其它行星的干扰;地球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系统,这一点也有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决定了地球物理化学形态的演变,同时液态水圈和氮-氧形成的大气圈,还有固体地圈的板块运动都让地球渐渐变的不再普通。
基于以上这些地球特有的特征,水在地球的地质作用力和原始大气圈的影响下开始形成原始的海洋,而生命的起源就在这片蓝色的世界中开始了

『柒』 以“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写一篇地理论文

沙特阿拉伯为什么缺水?有几方面的原因?
生:沙特阿拉伯缺水有两方面的原因:自然原因是处于热带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人为原因是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用水量不断上升。
解决沙特阿拉伯缺水有什么好办法?所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局限性?
对于沙特阿拉伯来说,海水淡化成本太高;跨流域引水不合乎本区水资源紧缺的实际,同时还会牵扯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该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多种因素
要知道南极冰山的形成,首先要了解南极冰川是怎样形成的。

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常年积雪,当雪积聚在地面上后,如果温度降低到零度以下,可以受到它本身的压力作用或经再度结晶而造成雪粒,称为粒雪。当雪层增加,将粒雪往更深处埋,冰的结晶越变越粗,而粒雪的密度则因存在于粒雪颗粒间的空气体积不断减少而增加,使粒雪变得更为密实而形成蓝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形成后,因受自身很大的重力作用形成塑性体,沿斜坡缓慢运动或在冰层压力下缓缓流动形成冰川。南极的冰山则是南极冰川的前缘断裂入海形成的。
南极地区年降水量是否丰富?为什么?
南极地区降水量并不丰富,因为南极地区终年受极地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所以全年降水稀少。
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只有55毫米,为什么会储藏着如此丰富的淡水资源?
尽管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因为终年严寒,降水多以固体形式出现,而且不易融化,经年积累,形成厚厚的冰川。

要将南极的大冰山运往北半球的热带地区,需要解决哪些技术问题?
要将南极的大冰山运往北半球的热带地区,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是运送冰山的动力问题和防止冰山消融的技术问题。
运送冰山的动力和防止冰山消融的技术这两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动力越大,冰山移动的速度越快,冰山暴露消融的时间就越短,冰山融化的就越少。为了降低对动力的要求就要充分利用洋流的作用。你们认为该选择一年中的什么季节和一条什么样的航线来运送这座冰山?
根据任务中冰山的位置,这样一条航线是比较合理的,即先沿着西风漂流加上向北的动力,到达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北角,顺着西澳大利亚寒流北上,在赤道附近利用南赤道暖流转向西,在索马里半岛附近利用北印度洋夏季的季风洋流靠近阿拉伯半岛。如果是这样一条航线,最佳季节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

假如我们大量地将南极的冰山运往热带地区以解决那里的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将会对全球的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因为在将南极的冰山运往热带地区的路程中,冰山将会大量融化,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使许多沿海地区和岛屿有可能被淹没。
对气候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如果我们大量地将南极的冰山运往热带地区,将会带来水资源空间分布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循环和大气环流,影响气候。

『捌』 关于包头地理的论文该怎样写从哪些方面入手最好能提供范本!

一、概况
等值线是指数值相等各点的连线。地理学科中重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及等压面等等。
二、做图要求
把数值相等的各点用圆滑的曲线连起来。
三、判读的一般方法
1.读数值———等值差(每相邻的两条线数值差相等或为 0);变化规律(这是做题的基础)
2.看疏密状况———了解影响因素
3.看走向和形态———了解影响因素
4.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
四、重要等值线知识要点归纳
(一)等高线
1.知识点{(1)等高线上的数值代表海拔高度,单位:米 (2)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称为等高距 (3)判读任何一点的高度:200 m < A < 400 m,B =400 m (4)示坡线:垂直等高线的短线,指向下坡向
2.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
(1)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脊线一般为河流分水岭。
(2)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谷线一般可以发育河流,为集水线。
(3)鞍部:两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部位,在局部等高线图中,表现为对称的两侧等高线数值同时递减,而另两侧数值为递增。
(4)盆地:较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减小。
(5)山地: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高度低于 500 米,坡徒。
(6)丘陵:封闭等高线图上高度值由外向里增加,一般高度低于 500 米,坡缓。
(7)平原:等高线稀疏,较平直,海拔较低,等高线数值一般低于 200 米。(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小)
(8)高原:四周等高线较密集,而中部等高线稀疏,较平直,但海拔较高,等高线数值 500米以上。(即相对高度小,绝对高度大)
(9)陡崖:两条或多条等高线叠加部分。(即若相交等高线条数为 n,等高距为 d,则(n- 1)d≤陡崖高度 < (n+ 1)d)
(10)沙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风力沉积作用下所形成,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
3.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4.根据等高线判断气温和气压: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低;每升高 100米,气温降低 0.6℃ 。气压与沸点成正比,山顶气压低,沸点低。
5.在等高线图上根据风向判断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纬度判断阳坡与阴坡:注意喜阳植被与喜阴植被的选择。
7.根据等高线图,判断或做出某地的地形剖面图
(1)按 要 求 在 等 高 线 图 上 做 出 剖 面 线 (可 以 是 题 目,也 可 以 是图 给 出要求)。
(2)建立坐标系统,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和垂直比例尺建立原则是使图形协调。
(3)在坐标中作剖面线与各等高线交点的投影。
(4)用圆滑的曲线连结各点。
8.应用
(1)道路选线:要求坡度缓,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尽量避免过河,减少工程量,安全系数大(当然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
(2)铺设输油、气、水管线:则应注意高度差,利用油气水的流动性特点自流。
(3)水库选址:①判断河流位置、流向、落差大小、流速,坝址最好在峡谷处,工程量小,投资小,安全系数大;②库区范围应是面积较大的山间盆地或宽阔谷地,能提供足够容水空间;③大坝以上应有一定的集水面积,能为库区提供较充足水源;④库区内植被覆盖率较高,保证库区有充足的水源补给,减少泥沙淤积,延长使用寿命;⑤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形等。
(4)农业土地利用:①平原、谷地、三角洲等地一般布局种植业,再根据气候特点具体安排作物;②丘陵若坡缓可开辟为梯田,若坡陡则应布局林业,还可结合南方低山丘陵区布局立体农业;③山地一般为林业;④高原应确定具体位置再布局,我国以畜牧业为主。
(二)等温线
1.根据数值判断半球:判断依据是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结论:数值向北递减,为北半球;数值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2.根据等温线判断气温差异
判断依据:(1)同图幅中: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异越大;等温线越稀疏———气温差异越小。(2)不同图幅,可计算等距离的温差。
结论:(1)冬季密集,夏季稀疏,特别是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
(2)一般南半球较北半球稀疏且平直,海洋较陆地稀疏且平直。
3.根据等温线的走向判断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导致太阳辐射的差异 等温线与海岸大致平行———影响因素:海陆因素导致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山脉走向(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因素影响 等温线为闭合———受地形垂直影响(温度与高度反相关)
4.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海陆季节(月份)
判断依据:海洋与大陆热容量不同,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
结论:(“高高低低”规则)
{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冬季: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7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 1月: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等温线向北凸
5.根据等温线弯曲判断洋流性质
在海洋中,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与洋流方向一致,再根据等温线数值递减方向判断半球及洋流性质,还可以根据大洋名称判断洋流名称。
{等温线向低值(或高纬)弯曲的舌部顶端———暖流 等温线向高值(或低纬)弯曲的舌部顶端———寒流
6.根据等温线判断气压和地势:气温越高,地势越低;同高度则气压越低。
(三)等压面
1.知识点
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气压单位一般用百帕或毫米汞柱。
2.根据等压面弯曲判断近地面气温及热力环境
{等压面向高凸———高压区———近地面气温低 等压面向低凹———低压区———近地面气温高
(四)等压线
1.知识点
在同一水平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可见,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是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
(1)做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根据半球确定偏转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根据高度确定受力情况:①高空(1 500米以上)———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受两个力,无摩擦力)。②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余半(风受三个力,且摩擦力越大,斜交夹角越大)。
3.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力大小
原理:计算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越小。①同一图中:等压线密集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②不同图中:可计算水平气压梯度 = 两点气压差�(两点图上距离 ÷ 比例尺)。
结论:风力大小与气压差成正比;风力大小与比例尺成正比。
4.根据海陆气压中心判断南北半球的季节(月份)
北半球 7月,南北球 1月(夏季)大陆内部有低压中心,海洋中有高压中心(切割副高)。
南半球 7月,北半球 1月(冬季)大陆内部有高压中心,海洋中有低压中心。
5.根据近地面等压线判断天气系统
(1)封闭等压线:高压中心———反气旋———四周气流由内向外,中心气流下沉———明朗天气。
①北半球顺时针,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南半球反之。②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高压脊。③实例:我国秋季秋高气爽;冬季我国位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吹偏北风。
(2)封闭等压线:低压中心———气旋———四周气流由外向内,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①北半球逆时针,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南半球反之。②等压线向外凸出部分为低压槽,在中纬度带(温带)地区可形成锋面,即称为锋面气旋。③实例:夏秋季节的台风为热带气旋。
(3)锋面处等压线密集
冷锋:锋后有雨,大风;暖锋:锋前有雨。实例:我国雨带、冬季寒潮、北方夏季暴雨。
6.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1)成因 势力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 动力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形成全球气候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产生部分地区季节降水的差异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夏季风的形成。
(五)等降水量线
1.知识点
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叫做降水。降水量用毫米表示,为累加值。在地理上,常用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等来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特征。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等的地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降水量线。
2.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3.根据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判断影响因素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多雨一侧为迎风坡,少雨的一侧为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地形或城市“雨岛”影响

热点内容
东莞中考化学 发布:2025-05-21 19:23:56 浏览:212
四海文言文 发布:2025-05-21 19:10:49 浏览:983
乡镇教师德能勤绩廉 发布:2025-05-21 18:05:32 浏览:419
如何提高孩子的语文 发布:2025-05-21 17:15:45 浏览:668
物理阳极是 发布:2025-05-21 17:00:30 浏览:272
假如我是老师500字 发布:2025-05-21 16:54:37 浏览:510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发布:2025-05-21 14:29:26 浏览:697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案 发布:2025-05-21 13:29:14 浏览:494
求生之路在哪里下载 发布:2025-05-21 12:53:48 浏览:796
关于数学名人名言 发布:2025-05-21 12:49:49 浏览: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