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物理竞赛2017
全国物理竞赛复赛二等奖属于
省赛区级二等奖,一般可以在中等层次的985.211高校自主招生中取得初审资格。 要想获得国家级别的奖励,需要在
全国物理竞赛复赛中取得省赛区前十名左右拿到进入省队的资格,经过训练和选拔,参加全国决赛,有金牌,银牌,和铜牌,这属于国家级别的奖,放在以前可以保送。
⑵ 全国物理竞赛时间
物理竞赛预赛一般为9月的第一周周六,物理竞赛复赛一般为9月的第三周周六,物理竞赛决赛一般为10月底、11月初。
说明:
1、2016版和2013版相比较,新增了一些内容,比如☆科里奥利力,※质心参考系☆虚功原理,☆连续性方程 ☆伯努利方程☆熵、熵增。另一方面,也略有删减,比如※矢量的标积和矢积,※平行力的合成 重心,物体平衡的种类。有的说法更严谨,比如反冲运动及火箭改为反冲运动 ※变质量体系的运动,※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不引入转动惯量)改为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和转动定理 ,并且删去了对不引入转动惯量的限制,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 声音的共鸣 乐音和噪声增加限制(前3项均不要求定量计算)。
2、知识点顺序有调整。比如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2013版在一、运动学的最后,2016版独立为一个新单元,---很早以前的版本也如此。
3、2013年开始实行的“内容提要”中,凡用※号标出的内容,仅限于复赛和决赛。2016年开始实行的进一步细化,其中标☆仅为决赛内容,※为复赛和决赛内容,如不说明,一般要求考查定量分析能力。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
(2015年4月修订,2016年开始实行)
说明:按照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9次全体会议(1990年)的建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关于命题原则的规定,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作为今后物理竞赛预赛、复赛和决赛命题的依据。它包括理论基础、实验、其他方面等部分。1991年2月20日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开始试行。1991年9月11日在南宁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0次全体会议通过,开始实施。
经2000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9次全体会议原则同意,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考虑到适当控制预赛试题难度的精神,《内容提要》中新补充的内容用“※”符号标出,作为复赛题和决赛题增补的内容,预赛试题仍沿用原规定的《内容提要》,不增加修改补充后的内容。
2005年,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进行了修订。依据修订后的章程,决定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织编写《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作为复赛实验考试题目的命题范围。
2011年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了修订,修订稿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30次全体会议通过,并决定从2013年开始实行。修订后的“内容提要”中,凡用※号标出的内容,仅限于复赛和决赛。
2015年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了修订,其中标☆仅为决赛内容,※为复赛和决赛内容,如不说明,一般要求考查定量分析能力。
力学
1. 运动学
参考系
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
※平面极坐标 ※自然坐标系
矢量和标量
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 速度 加速度
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抛体运动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中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曲率半径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相对运动 伽里略速度变换
2.动力学
重力 弹性力 摩擦力
惯性参考系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 胡克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
※非惯性参考系 ※平动加速参考系中的惯性力
※匀速转动参考系惯性离心力、视重
☆科里奥利力
3.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力矩 刚体的平衡条件
☆虚功原理
4.动量
冲量 动量 质点与质点组的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质心参考系
反冲运动
※变质量体系的运动
5.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质心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 引力势能
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
(不要求导出)
弹簧的弹性势能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恢复系数
6.※角动量
冲量矩 角动量
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和转动定理
角动量守恒定律
7.有心运动
在万有引力和库仑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开普勒定律
行星和人造天体的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动
8.※刚体
刚体的平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
刚体绕轴的转动惯量
平行轴定理 正交轴定理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
9.流体力学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连续性方程 ☆伯努利方程
10.振动
简谐振动 振幅 频率和周期 相位
振动的图像
参考圆 简谐振动的速度
(线性)恢复力 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
简谐振动的能量
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11.波动
横波和纵波
波长 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波的图像
※平面简谐波的表示式
波的干涉 ※驻波 波的衍射(定性)
声波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 声音的共鸣 乐音和噪声
(前3项均不要求定量计算)
※多普勒效应
热学
1. 分子动理论
原子和分子大小的数量级
分子的热运动和碰撞 布朗运动
※压强的统计解释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定量计算;
※分子热运动自由度 ※能均分定理;
温度的微观意义
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分子力 分子间的势能
物体的内能
2.气体的性质
温标 热力学温标
气体实验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道尔顿分压定律
混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
3.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想气体的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等容、等压、等温、
绝热过程中的应用
※多方过程及应用
※定容热容量和定压热容量
※绝热过程方程
※等温、绝热过程中的功
※热机及其效率 ※卡诺定理
4.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宏观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
※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熵、熵增
5.液体的性质
液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表面张力系数
※球形液面两边的压强差
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
6.固体的性质
晶体和非晶体 空间点阵
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7.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熔点 熔化热
蒸发和凝结 饱和气压 沸腾和沸点
汽化热 临界温度
固体的升华
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 露点
8.热传递的方式
传导 ※导热系数
对流
辐射 ※黑体辐射的概念 ※斯忒番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9.热膨胀
热膨胀和膨胀系数
电磁学
1.静电场
电荷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电场线
点电荷的场强 场强叠加原理
匀强电场
均匀带电球壳内、外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
※高斯定理及其在对称带电体系中的应用
电势和电势差 等势面
点电荷电场的电势
电势叠加原理
均匀带电球壳内、外的电势公式
电场中的导体 静电屏蔽,
※静电镜像法
电容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
※球形、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器的连联接
※电荷体系的静电能,※电场的能量密度,
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
☆电偶极矩
☆电偶极子的电场和电势
电介质的概念
☆电介质的极化与极化电荷
☆电位移矢量
2.稳恒电流
欧姆定律 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
电功和电功率
电阻的串、并联
电动势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电流表 电压表 欧姆表
惠斯通电桥
补偿电路
3.物质的导电性
金属中的电流 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
※液体中的电流 ※法拉第电解定律
※气体中的电流 ※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
真空中的电流 示波器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P-N结
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其微观解释(定性)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掌握机理)
超导现象 ☆超导体的基本性质
4.磁场
电流的磁场 ※毕奥-萨伐尔定律
磁场叠加原理
磁感应强度 磁感线
匀强磁场
长直导线、圆线圈、螺线管中的电流的磁场分布(定性)
※安培环路定理及在对称电流体系中的应用
※圆线圈中的电流在轴线上和环面上的磁场
☆磁矩
安培力 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荷质比的测定
质谱仪 回旋加速器 霍尔效应
5.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感应电场(涡旋电场)
自感和互感 自感系数
※通电线圈的自感磁能(不要求推导)
6.交流电
交流发电机原理 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
☆交流电的矢量和复数表述
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 感抗和容抗
※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
整流 滤波和稳压
☆谐振电路 ☆交流电的功率
☆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
☆感应电动机原理
理想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7.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电磁振荡 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 赫兹实验
电磁场和电磁波
☆电磁场能量密度、能流密度
电磁波的波速 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 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
光学
1. 几何光学
※费马原理
光的传播 反射 折射 全反射
光的色散 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平面镜成像 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
※球面折射成像公式 ※焦距与折射率、球面半径的关系
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
眼睛 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
※其它常用光学仪器
2.波动光学
光程
※惠更斯原理(定性)
光的干涉现象 双缝干涉
光的衍射现象
※夫琅禾费衍射
※光栅 ※布拉格公式
※分辨本领(不要求导出)
光谱和光谱分析(定性)
※光的偏振 ※自然光与偏振光
※马吕斯定律 ※布儒斯特定律
近代物理
1.光的本性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散射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子的能量与动量
2.原子结构
卢瑟福实验 原子的核式结构
玻尔模型
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
※用玻尔模型解释类氢光谱
原子的受激辐射 激光的产生(定性)和特性
3.原子核
原子核的尺度数量级
天然放射性现象 原子核的衰变 半衰期
放射线的探测
质子的发现 中子的发现 原子核的组成
核反应方程
质能关系式 裂变和聚变 质量亏损
4.粒子
“基本粒子” 轻子与夸克(简单知识)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
※德布罗意关系
※不确定关系
5.※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假设
洛伦兹变换
时间和长度的相对论效应 多普勒效应
☆速度变换
相对论动量 相对论能量 相对论动能
相对论动量和能量关系
6.※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和黑洞的初步知识.
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与量纲分析
数学基础
1. 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
2. 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矢量的运算,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
3.※微积分初步及其应用:
含一元微积分的简单规则;
微分:包括多项式、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导数,函数乘积和商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
积分:包括多项式、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简单积分。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实验
(2013年开始实行)
说明:.
本次拟修改的部分用楷黑体字表示,新补充的内容将用“※”符号标出,作为复赛题和决赛题增补的内容;※※则表示原属预赛考查内容,在本次修改中建议改成复赛、决赛考查的内容。
一. 实验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常委会组织编写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中的34个实验是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考试内容的范围.这34个实验的名称是:
实验一实验误差;
实验二气轨上研究瞬时速度;
实验三杨氏模量;
实验四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五气轨上研究碰撞过程中动量和能量变化;
实验六测量声速;
实验七弦线上的驻波实验;
实验八冰的熔化热;
实验九线膨胀率;
实验十液体比热容;
实验十一数字万用电表的使用;
实验十二制流和分压电路;
实验十三测定直流电源的参数并研究其输出特性;
实验十四磁电式直流电表的改装;
实验十五用量程为200mV的数字电压表组成多量程的电压表和电流表;
实验十六测量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
实验十七平衡电桥测电阻;
实验十八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十九观测电容特性;
实验二十检测黑盒子中的电学元件(电阻,电容,电池,二极管);
实验二十一测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
实验二十二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实验二十三用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实验二十四测量光敏电阻的光电特性(有、无光照时的伏安特性;光电特性);
实验二十五研究光电池的光电特性;
实验二十六测量发光二极管的光电特性(用eU阈=hc/λ估算发光波长);
实验二十七研究亥姆霍兹线圈轴线磁场的分布;
实验二十八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二十九测量薄透镜的焦距;
实验三十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三十一光的干涉现象;
实验三十二光的夫琅禾费衍射;
实验三十三分光计的使用与极限法测折射率;
实验三十四光谱的观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的34个实验中确定并公布不少于20个实验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考试的内容范围,复赛实验的试题从公布的实验中选定,具体做法见《关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实验以本《内容提要》中的“理论基础”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作为命题的基础.
三. 其 他 方 面
物理竞赛的内容有一部分有较大的开阔性,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 物理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对自然界、、科技、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
2. 近代物理的一些重大成果和现代的一些重大信息.
3. 一些有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主要贡献.
指定参考书
1.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办公室.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参考资料.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1985~2002;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专辑.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2007.
2. 沈克琦.高中物理学1. 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7;高中物理学2. 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8;高中物理学3. 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8;高中物理学4. 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9.
3.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常务委员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参 考 资 料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常务委员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第1~20届试题解析: 力学分册.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第1~20届试题解析: 电学分册.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第1~20届试题解析: 热学、光学与近代物理分册.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⑷ 2017年物理竞赛考试时间
复赛包含笔试和实验考试,如果没考实验考试的话你那一部分就是零分,如果笔内试分够高的话还是能拿奖容的,不过顶天了也就二等奖。不过复赛拿的奖我们一般叫做省一二三等奖,复赛一等奖的总分前几名能进入省队参加全国决赛,那里拿到的奖才能叫做全国一二三等奖。如果是考虑对升学的帮助的话,省一等奖以下的基本可以就当白考了。
⑸ 关于全国高中物理竞赛
一个学科从基本客观现象,到规律总结、公理化体系建立、结合实践应用,最后改变世界。这一套完整的体系,目前只有物理学是完整的。数学缺应用,化学、生物等缺乏公理化体系的建立。所以学生们通过学习物理,可以培养完整的认知体系的建立。这一套完整的认知体系建立方法,将来能让学生胜任任何领域的开创性工作。
而关于竞赛,我的理解和大多数人不同。竞赛是一种狼性的学习状态,在有限的时间,大量的知识、信息下,要做得比别人更好。而普通的学习是,大量的时间,有限的知识,反复刷题提高熟练度。
那么我们一旦进入大学,开始真正面对知识的学习;乃至进入社会,面对工作,我们真正面对的学习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呢?当然是大量的知识,有限的时间和信息下,比谁能做得更好、更快、更有效。
也就是说,竞争性、抢夺性的学习,才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面对的真正的学习状态。
但是目前大量学生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被迫进行有限知识,大量刷题的学习环境。同学们不但没有机会学习,如何狼性化获得知识,进入新领域做有效工作,反而,还把错误的学习方法当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于是我们见到,大量优秀学生进入大学,成绩大幅度下跌,面对大学的学习,无所适从。很多进入工作的新人,幻想有一本书或人,从天而降,教会他从A到B完成任务,然后事业大成功。反而是当年学校里学习不怎么样的同学,事业成功的几率更大,为什么?因为学校里让同学拿高分的学习方法是错误的!
因此我对竞赛不但不排斥,我还认为,所有同学都要学习一下,这样才能不被传统中学教育教坏了学习态度和方法。留下一个学习方法的选项,必要的时候,学生会自己觉醒和调整,在将来找到正确的工作学习方法。
那么竞赛和日常学习的关系以及时间上该怎么平衡?
日常学习是吃饭,竞赛学习是吃菜吃肉、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人不能只吃菜,也不能只吃饭,两者要搭配着吃。至于多吃饭,还是多吃菜;是多吃肉还是多吃素,要结合孩子自己的情况来搭配。只吃饭的孩子会缺营养发育不好;只吃菜,自然也是不行的。
我们的意见,菜一定要配合饭一起吃,只吃饭的孩子发育一定不好。所以两者不是取舍的问题,而是一定要一起来。
至于孩子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主要看老师,同时需要孩子能坚持,而这本身就是坚毅性格的培养和训练。
我是新一代教育的张昆博士,,望采纳!
⑹ 高中全国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及以上的高手进!!
我晕~~这个要看自己的情况来的。
关于第1点:看不懂~~找相关例题看,不行就去问老师[一定要先想再问,要不没进步]然后,过了1个星期或更长时间后,再试做相关题目,能做的来,就差不多了。
关于第2点:例题要先做,做不来了再看解答,想想自己的思路哪里有问题,答案的解法是怎么想的,时间的话~没限制。搞奥赛本来就很影响学习[高手除外]
关于第3点:跳题,无论是竞赛或者高考,不会就跳,而且要取舍 得当,不要 以为一个题有20分,就不能甩。该出手时才出手,乱出手,死翘翘。
补充下:我今年高考,湖南的,实考分才581[实力有限,1本要535]理综的物理大题,22分的那个~~照样甩~~一样没事。数学,最后2个大题~~都只做第1问~照样有126分~~怕什么。竞赛更是这样。
⑺ 全国物理竞赛成绩一等奖
决赛:每次全国约170人参赛,一二三等奖比例约为1:2:3
广东省每年约占1-3个
复赛:全国约1000人,广东30个左右
06届:复赛:约75分
决赛:约130分 (满分均为200分)
⑻ 全国物理竞赛
呵呵,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先更正一下,保送条件要看你们省前几年竞赛成绩如何,我是湖北省的,因为最近几年湖北省入选国家队的人比较多,所以现在省代表队已经扩充到13人,08年那13个人(只要进省代表队就可以保送清华,而且完全没有额外考试)全都获得了清华保送资格(呵呵,虽然有一个人逃到北大去了)
我班上有一同学个得了决赛一等奖(就是所谓金牌),还有一个得了银牌。就我所知,他们俩没有一个是学的特别刻苦的,但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自信,对自己的前途有规划也有足够信心,,而且他们都是该玩的时候就疯狂地玩,该学的时候就专心地学习。
是的,付出时间,精力,就一定会有成果的,但请注意,一定要对自己的目标有有效的执行方案,你要知道自己何时应该达到何种水平,对自己的状态要有很清醒的把握,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呵呵,相信你肯定会成功的
⑼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
每年高中全国物理竞赛(上海赛区)一般都是9月份进行预赛的,
要报名,你登录上海相关竞赛网站,自主报名就行的,
如果学校有资格组织报名,你在学校报名也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