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题
1. 初一下册,历史试卷
看不清楚
面食 大米 。。。。
2. 初一下册历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隋朝灭亡的原因的是
A隋炀帝的残暴骄奢 B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老天爷不助隋朝
2.唐太宗时,敢于直言进谏的著名大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3.武则天统治时期,最值得我们肯定的是
①大力发展生产 ②加强武氏家族的统治 ③重用有才能的人 ④重用酷吏,打击政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4.唐朝的全盛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下列工具中哪些是唐朝时候创造的 ①耧车 ②翻车 ③曲辕犁 ④筒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6.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萧太后 B慈禧太后 C武则天 D文成公主
7.创立于隋朝,为以后各朝代相继沿用的制度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内阁制 D丞相制
8.隋唐时期政府实行科举考试主要是为了
A树立皇帝的威信 B选拔门第不高而有才华的人参政
C加强对教育的管理 D禁止贵族做官
9.唐朝时称印度半岛为
A印度 B波斯 C高丽 D天竺
10.唐朝时西行到天竺的历史人物是
A鉴真 B玄奘 C唐僧 D孙悟空
11. 唐代盛行骑乘之风,其中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
A骑马 B肩舆 C骑驴 D驿驴
12.著名的赵州桥建于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秦朝
13.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大唐西域记》 B《水经注》 C《金刚经》 D《佛经》
14. 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上是在
A东汉 B宋朝 C隋朝 D唐朝
15.武则天称帝在哪一个王朝期间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6.下列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贞观之治 ②康乾盛世 ③开元盛世 ④贞观遗风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1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秦律》 B《隋律》 C《唐律疏律》 D《明律》
18.下列哪项不是唐朝至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A南方战乱较少 B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自然灾害频繁
1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
A交子 B会子 C票子 D金元券
20.生活在北宋时期东京的居民除用木柴做燃料外,还可能用
A焦碳 B木炭 C石炭(煤炭) D石油气
21.宋代城市中的“瓦舍”是
A居民区 B小店铺 C官府 D娱乐场所
22.行省制度即今地方行政区划——省的前身产生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23.元朝时,在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藏族 B蒙古族 C回族 D满族
24.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其目的是
A发展农业生产 B加强民族融合 C有效统治全国 D实现国家的统一
25.元朝时期最著名的纺织家是
A李时珍 B黄道婆 C沈括 D王安石
26.元朝时期棉纺织业的中心在
A浙江 B江南 C松江 D广州
27.元朝著名纺织家黄道婆纺织所用的原材料是
A棉 B纤维 C蚕丝 D麻
28.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尚书省 B.吏部 C.门下省 D.中书省
29.如果你想查阅唐朝的历史,你可翻阅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春秋》 D《左传》
30.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主编者是
A司马光 B司马迁 C苏轼 D韩愈
31.下列人物不属于宋代词人的是
A辛弃疾 B苏轼 C李清照 D白居易
32.著名的元大都就是今天的
A杭州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33.下列有关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朝建立前蒙古族处于分裂状态,受到女真族的压迫 B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
C元朝的统一局面,对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D元朝人分四等的政策带有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性质
34.明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加强的重要表现是
A行省制度确立 B三省六部制创立 C科举制度确立 D厂卫等特务机构建立
35.明朝时期的特务机构有 ①北厂 ②锦衣卫 ③东厂 ④军机处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6.明朝时期仍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叫八股取士,这种制度
A 鼓励读书人追求实际学问 B败坏学风,败坏人才
C是对隋唐时期科举制不足之处的修正 D激励考生开拓进取
37.中国历史上的所谓的“文字狱”就是
A不准写文章 B以文字或言论治罪 C抄袭别人的文章 D玩文字游戏
38. “班禅额尔德尼”是清初统治者授予哪一个少数民族首领的封号
A回族 B藏族 C壮族 D满族
39.明朝修建长城的原因是
A防御匈奴 B防御蒙古骑兵 C旅游观光 D保卫都城北京
40.《本草纲目》是一部
A药物学著作 B畜牧业著作 C宗教著作 D农书
比较简单,答案自己填吧!
3.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第一,二单元)(北师大版)
第Ⅰ部分(选择题 共2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在历史上的最大作用是
A.巩固隋朝统治 B.沟通五大水系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便利了南北交通
2.唐朝皮日休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此河"连接今天淮河与长江的一段叫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3."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这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文景之治
4.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镜子"的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5. 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注意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B.唐太宗重视纳谏 C.唐太宗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D.唐太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6.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代,历史上称为
A,贞观遗风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开皇之治
7,唐朝科举考试中最受人们推崇的科目是
A. 明经 B. 算术 C. 进士 D.诗赋
8."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朝诗人这两句诗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丞相制 D.中央集权制
9.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是
A,《贞观政要》 B,《唐律》 C,《唐律疏议》 D,《大秦律》
10.下列反映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文成公主入藏 D."金瓶掣签"制度
11.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12."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究的"——韦尔斯《世界史纲》中指的中国人是当时的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元朝人
13.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印刷品
A.《唐律疏议》 B.《丹经》
C.《金刚经》 D.《步辇图》
14.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意境奇妙"是哪一位诗人的写作风格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15.右图为敦煌飞天壁画,对其的赞誉恰当的是
A.千古吟咏 B.观者如山
C.满壁风动 D.意境悠远
16. 鉴真与玄奘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① 都生活在唐朝 ② 都有百折不挠的毅力
③ 都是去天竺取经 ④ 都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下图所示货币,最能体现商品经济发展快的是
A.齐国刀币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交子
18."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
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19.全国经济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出现在什么时期
A,五代十国 B,隋唐时期 C,宋朝 D,魏晋南北朝时期
20.下列哪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
A.建立蒙古政权 B.灭亡南宋和统一全国
C.正式定国号为元 D.相继灭亡西夏与金
21.元朝时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的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行中书省
22.元诗"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那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A. 契丹族 B. 女真族 C. 畏兀儿族 D. 回族
23.我国四大发明中,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大陆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
A.指南针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造纸术
24.人们认为烟火就是喷气式火箭的前身,中国是航天技术的故乡.这一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25.经过20年多年刻苦钻研,发明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的知识英雄王选,人称"当代毕升".古代毕升的成绩是
A.发明活字印刷术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雕版印刷术 D,发明打字机
第II部分 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 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你得到关于大运河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3分)
(2)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2分)
(3)从材料二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2分)
(4)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2分)
(5)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 (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北宋的吕蒙正自幼遭不幸.其父将其母子赶出家门,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饥寒生活,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财治国,成为宋初名相.
材料二 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材料一说明了科举制有什么积极之处 (2分)
(2)材料二又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2分)
(3)唐朝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发展人才战略有何启示 (2分)
28.请阅读下列图片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材料2: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1) 材料1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谁 (1分)
(2) 依据材料1,2指出唐朝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 (2分)
(3) 材料3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朝代 "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3分)
(4) 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以古鉴今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B
A
D
B
C
B
C
C
A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B
D
B
C
A
D
D
A
B
A
26(1)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长城,金字塔.(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3)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可得分.)
(4)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的交流,影响深远.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5)通济渠 邗沟
27.(1)科举制不以出身论英雄,为统治者选拔了需要的合格人才,有利于时代的进步(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选拔的读书人都为其所用,是维护其统治的需要.(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例如:通过考试可以选拔国家需要的各种人才;通过考试制度选拔政府工作人员,提高政府部门的效能,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答一点即可)
28.(1)玄奘 (2)开放或开明
(3)清朝 " 闭关锁国政策"或"闭关政策"
(4)坚持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学习别人的长处,发展自己(其他意思相近即可)
4. 初一下册历史的经典题库
一、选择题
1、“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谁的领导。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科举制度是在什么时候完善的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时期,最终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定局于: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4、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5、澶渊之盟的签约双方是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和辽 C.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6、反映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貌和繁华景象的画是
A《秋郊饮马图》 B《清明上河图》 C《游春图》 D《步辇图》
7、明朝皇权空前强化的重要表现是
A、设三司 B、罢宰相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D、设内阁制度
8、军机处设立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雍正时期
9、清朝前期,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严禁民间开矿 B.手工业、商业不发达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
10、中俄两国签定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
C.《瑷珲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1、《西游记》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它是通过塑造的下列哪一形象反映这一愿望的?
A唐三藏B猪八戒C沙和尚D孙悟空
1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13.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
A.铁钱 B.交子C.存折D.支票
14.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小说是
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15.如想了解明代手工工场的面貌,应查阅哪部著作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梦溪笔谈》
16.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A、流求 B、夷洲 C、琉球 D、赤嵌楼
二、填空
1、宋代时,北方以___为主食,南方以____为主食,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2.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回归祖国的是____。
3.北京____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4.我国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长期努力,写出一部药物学巨著_____。
5.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是______。
6.从1553年,葡萄牙人攫取在我国广东___的居住权,到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共历时446年。
7.明长城东起_____,西至____,蜿蜒一万余里。
8、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的 《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是《 》
9. 是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被称为“颜骨赵姿”是明朝书法家 的字。
四、材料分析题
1、请阅读下列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罢丞相不设,昔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窕待郎贰(副) 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阅后请回答:
① 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
②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如何称谓?
③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④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2、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施复夫妇住在苏州盛泽镇,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靠缫丝织绸过日子。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不到十年,施复夫妇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雇人织绸,成了大机户。问:
①当时出现了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此种情况出现于何时?出现于何地?
②施家夫妇缫丝织绸的目的是什么?
③后来的施家夫妇相当于什么?所雇的人相当于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④为什么这种生产关系没有在中国发展开来?
3.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请回答:
① 此条约的名称是什么?是在何时何地签订的?
②上述内容有何法律作用?
③签定上述条约前,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迫使沙俄同意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当时清朝的统治者是谁?
④此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维护国家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5. 初一下历史题 回答的
21.历史上的陈朝被( 隋 )朝所灭,北宋被( 金 )朝所灭。
22.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年号为(贞观 );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为(开元)。
23.唐代有两位著名的僧人:一位是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鉴真),另一位是为求取佛经精义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的(玄奘)。
24.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分别是(金)、(元)。
25. 到1565年戚继光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三.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
请回答:
(1) 材料谈到了哪一科技成就的作用?
指南针
(2) 材料所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何时?
战国时期
(3)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
27.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请回答:
(1) 这首诗反映了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盛世景象?
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景象
(2)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稻米
(3) 诗中的哪一句明显不符合实际?
公私仓廪俱丰实
四.简答题
28.概述唐玄宗前期社会繁盛的重要表现。
①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曲猿犁和筒车,全国耕地和人口大大超过前代
②纺织业和陶瓷业有显著发展
③商业方面
29.澶渊之盟是在什么情况下达成的?内容是什么?这次议和有什么重要影响?
在辽多次进攻宋未取得进展时达成的。
内容:双方约定各守边境,宋每年给辽“岁币”绢20万、银20两
影响:此后,宋辽之间100多年保持和平来往,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
30.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哪些?统治时期的盛世景象
明:废丞相,设三司;厂卫制度;八股取士
清:军机处;文字狱
这都是我自己做的,
当然还是有些是看的
打了好久呢~~
6. 七年级下册历史题目
澳门的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中国女神天后,又名娘妈。根据传说,一艘渔船在一个版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权的日子里航行,突然刮起狂风雷暴,渔民们处於危急关头。这时,一位少女站了起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後,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後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
十六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7.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题百度文库
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科举制度诞生和被废除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明朝 B、隋朝、唐朝 C、唐朝、明朝 D、隋朝、清朝
2、隋唐时期,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负责审议的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3、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在( )
A、隋文帝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4、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
A、吐蕃首领已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5、如果想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
A、《史记》 B、《西游记》 C、《大唐西域记》 D、《资治通鉴》
6、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
A金灭辽 B、1141年宋金和议
C、澶渊之盟的签订 D、金把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
7、宋朝时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 ( )
①、福州 ②、广州 ③、泉州 ④、杭州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8、宋诗里的“邸店如云屯”是形容 ( )
A、交通发达 B、商业发达 C、旅店兴旺 D、娱乐活跃
9、到元朝逐渐融合而形成了一个的民族是 ( )
A、壮族 B、女真族 C、回族 D、朝鲜族
10、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省级行政区划,这种区划最早实行于( )
A、元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1、南宋时,成为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的是 ( )
A、东京 B、南京 C、景德镇 D、临安
12、科举制度的含义是 ( )
A、促进学校发展的教育制度 B、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的制度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经济制度 D、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13、下列四幅南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错误的一幅是( )
14、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不再属于中国的地区是( )
A、库页岛 B、雅克萨 C、瑷珲城 D、尼布楚
15、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能造成这种状况的机构是( )
A、六部 B、特务机构 C、行省部 D、内阁
16、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 )
① 各类书籍 ② 谷物、蔬菜种子 ③ 工艺品 ④ 茶叶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杨家将的故事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的故事( )
A、唐朝与辽 B、辽与西夏 C、辽与北宋 D、金与南宋
18、要了解北宋开封的城市面貌,可以参看下列哪一幅名画( )
A、《女史箴图》 B、《步辇图》 C、《送子天王图》 D、《清明上河图》
19、元朝后期,在澎湖设立管理今天台湾的机构是 ( )
A、巡检司 B、宣政院 C、台湾府 D、中书省
20、南宋有诗人写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美景 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21、丞相是皇帝的重要辅臣,废除这一官职的朝代是( )
A、隋朝 B、明朝 C、唐朝 D、清朝
22、从1642-1662年独占我国台湾的殖民者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23、其统治被称为“政启政元,治宏贞观”的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4、隋唐两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 )
A、形成时期 B、首次大一统时期
C、繁荣发展时期 D、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25、下列各政权情景与南宋并存的是( )
①、北宋 ②、辽 ③、金 ④、西夏 ⑤、元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后人把她20余年的统治,统称为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时期的 ;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
4、明朝中后期,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
5、贞观年间, 到天竺取经,回国后将见闻写成《 》一书;754年, 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建坛受戒,被尊为日本 。
三、列举:(10分)
1、列举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及南北起止点和连接海河和黄河的那一段名称(4分)
2、列举辽、西夏、金、南宋、北宋、元朝的建立者(6分)
四、材料解析:(共25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
材料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 材料一中的“朕”是哪朝的哪位皇帝?(2分)
(2) 材料二中该皇帝的“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4分)
(3)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举出历史上“水能覆舟”的两个例子。(2分)
(4) 如何评价这位皇帝?(5分)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共5分)
(1)这是谁的诗句?他是哪一朝代人? (2分)
(2)简述它的主要事迹。 (2分)
(3)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1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底。语曰:“苏常熟,天下足”。请回答:
(1) 上述材料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分)
(2)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3)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五、简答:(5分)
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D D C B B C C A C D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B D C D B D B B C C C
二、1、武则天 武周政治 2、北宋,交子 3、元朝
4、戚继光 5、玄奘 大唐西域记 鉴真 律宗初祖
三、(1) 洛阳 余杭 涿郡 永济渠
(2)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赵构 赵匡胤 忽必烈
四、 1)、唐朝 唐太宗
(2)、吸取隋亡教训,强调不可过分压榨百姓;重用魏征等贤才,励精图治。
(3)、秦的灭亡,隋的灭亡。
(4)、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但是在晚年时候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2、(1)、文天祥 南宋
(2)、组织军队抗元。南宋灭亡后他兵败被俘,被囚禁在大都,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
(3)、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
3、(1)、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
(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①三国时,东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②隋朝时也曾派人到台湾去。③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正式对台湾和澎湖列岛行使管理权。④明末清初,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⑤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8. 七年级下册历史题
1岳飞当时抗金保卫了广大人民免受金军的烧杀抢掠,保卫了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热爱,而且岳飞成为精忠报国,抗击外敌,英勇不屈的精神象征,统治阶级也需要塑造这样一位忠于朝廷的忠臣形象。
2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伟大,认识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注意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者自身也戒奢从简,节制自己欲望享受,当然这都是从保护巩固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出发的,但毕竟给了农民休养生息的机会,使得社会比较安定富足,出现了贞观之治。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平等开明的突出特点。对少数民族平等相待,不加贱视,通过和亲,通过设立机构管辖,通过任用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官职等方式,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备用代为天可汗。
3
1)有本质区别。因为唐太宗轻徭薄赋根本目的是要从根本上维护巩固封建统治,实现其地主阶级长享富贵。我党的减轻农民负担是要根本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富裕。
4加强了中国通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交往,丰富了我国和世界交往国家的经济文化生活,密切了双方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丰富发展。
5实行闭关政策。其影响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当时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蒸读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的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6学习引进并利用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侨资外资等,进行现代化建设。根本是要发展生产力。
7
1)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给荷兰总督揆一的招降书。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夷洲就是今天台湾;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时元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正式管辖台湾与澎湖。
2)《马关条约》;1943年开罗会议通过《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强占中国的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等归还中国,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3)一小部分台独分子试图实行台湾独立,破坏祖国统一大业;国际上部分反华分子或国家不希望中国统一强大,通过各种方式破坏阻挠中国统一。
4)从国家法律角度宣布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试图破坏阻挠国家统一或搞独立的都是非法行为,为我国用和平或武力方式同带毒访华势力作斗争提供了法律依据基础。
5)“一国两制”构想;运用此构想,成功实现了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6)建议: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实力增强了,才会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奠定基础;大力发展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进行开拓性的制度建设,运用智慧来解决两岸统一中存在的障碍。
9. 七年级下册历史题 (科举制)
1.进步意义:国家可以选拔更优秀的人才做官员
平民通过努力有机会进入管理阶层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动文化的兴盛.....
2.消极影响:禁锢思想
摧残读书人的心灵
尤其明朝后,更多强调经典,影响
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