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发布时间: 2022-02-14 07:03:06

A. 谈谈辛亥革命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摘要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B. 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评价

哎,其实过了这么多年之后,我觉得唯一触发辛亥革命的就是清政府。
清政府一次次让国民失望,让中国的中间阶层失望。清政府的内阁是假内阁,还是不想丢下老祖宗打下的江山。最后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然后北洋军南下开始镇压,其实北洋军是可以灭了革命党的,但是袁世凯不,他谈判,逼清帝退位,然后自己做大总统,做皇帝。
清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伪改革政策,不过的把人民和实权阶层推向对立面。
其实我觉得是有必然性,为什么日本就能明治维新,因为从上到下的推行,而我们的上却不愿意改革,这就必然导致革命。
《论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说的很清楚啊。但是如果考试不能这么答,会没有分的。

C.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选择500字

历史趋势来看,清政府在镇压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签订《辛丑条约》、实施新政破产后,其腐朽、反动的本质进一步暴露。随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近代中国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为中国人民同清朝政府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由改良发展到革命已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所以,20世纪前十年,辛亥革命发生的条件己经成熟。
具体表现在:
第一,革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经济上,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物质基础;
阶级力量上,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起来,为量进一步壮大;
思想上,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思潮;
组织上,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同盟会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政党统一领导的新阶段;
政治上.三民主义的提出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共同的奋斗纲领,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二,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清廷立宪失败后进一步孤立衰落,革命势力在收回利权的斗争和武装起义中人断壮大。
第三,革命时机成熟。保路运动调动湖北新军,清廷在湖北统治空虚,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D. 辛亥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1)物质和阶级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
(4)群众基础: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群众基础。

E. 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原因是什么

一、清封建王朝统治的没落,腐败。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1)物质和阶级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 (4)群众基础: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群众基础。 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既不是由于“西方思想的影响”激起的“骚动和不安”,也不是在少数人“极端感情”或“革命狂热”煽动下的“幼稚与疯狂”,而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条约,它们一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把封建统治阶级变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一方面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在经济上进行剥削掠夺,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生长和生产力的发展。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极大危机。1895年,孙中山先生在《香港兴中会章程》中指出,中国的外部环境是“堂堂华国,不齿于列邦;济济衣冠,被轻于异族”,“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瓜分豆剖”,“蚕食鲸吞”;国内状况则是“政治不修,纲维败坏”,“鬻爵卖官,公行贿赂”,“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是一幅何等触目惊心的悲惨景象!

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F. 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清封建王朝统治的没落,腐败。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G.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这次革命中,资产阶级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制定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奋斗目标,最终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催垮了清王朝,建立了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超过了前人为寻求国家出路而进行的一切斗争。 2.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王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张勋先后复辟帝制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抗。 3. 使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 4.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革命政府还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如:以公元纪年,改用公历;下级官吏见上级官吏不再行跪拜礼;男子以“先生”、“君”的互称取代“老爷”等的称呼;男子剪辫、女子放足之风迅速席卷全国等。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 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H.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性

所有的偶然,结合时政和趋势都会是必然。当时的背景是清政府丧权辱国、对外奴化、对内镇压,不以本国之民为民,这样自然会激起民众的逆反心理,再加上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的特权和欺压,这就是革命发生的内在原因,也是深层次原因,这股心理没有发泄出去的话,只会越积越深,就像洪水一样,堵的时间越久,爆发的时候越猛。
在辛亥革命发生以前,清朝末年有过很多次的起义反抗,天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广州起义,但这三个都没能真正的推翻清政府,国家的面貌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所以武昌起义也是必然的,因为民众需要革命,只是需要一个合格的引导人而已。
而这些运动大部分都发生在南方,那是因为南方靠海,接触外部思想容易,清政府的管辖力度相对较弱,而且南方相对有钱,能够搞革命。即使武昌起义再度失败的话,革命的潮流不会变,只是可能以后的起义筹划会更细致,吸取教训让革命成功。

I. 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文章转载:

浅说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100132233 李孟扬
【摘要】本文从辛亥革命的深远影响谈起,通过实例分析了辛亥革命群众基础、政治基础、物质基
础和阶级基础。从、由分析可得知解决当时社会矛盾的一场革命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能够得出辛亥革
命的爆发是必然的。
【关键词】辛亥革命必然性原因意义
辛亥革命是1911 年由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民主革命运动。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场变革摧毁了清政府的朽败统治,结束了绵延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辛亥革命又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使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可以说,辛亥革命是20 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它在很多重要方面改变了中国,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为中国以后的进步打开了闸门。(1)而它的爆发,也是历史的必然。
其一,清廷的腐朽严苛的统治,制造了“官逼民反”的局面。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索,就是清政府对保路运动的镇压。将本不属于铁路收回作抵押贷款严重侵犯广大民众的权益,触发众怒。1903 年12 月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改变铁路只准官办或外国人办的状况。川汉铁路的募集资金阶段,采用的是“官股”“商股”加上“民股”合资的方式,绝大多数四川的百姓都和川汉铁路息息相关,都是川汉铁路的“股东”。公司和筑路权都曾依法办理有关手续。清政府收归国有,既违法,又与民众对立。不仅如此,清政府还对请愿的保路同志会施以血腥的镇压,制造了“成都血案”,这彻底激起了川人的怒火。而后为镇压保路运动,清廷调兵至四川,才为武昌起义创造了良机。与此同期各地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等运动也频繁发生,使社会矛盾不断被激化,从而使辛亥革命有了群众基础。
其二,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治制度改革的失败,使得必须有一场革命来推翻封建帝制。从1906 年宣示预备立宪开始,走文明国家共同的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之路,已是无可抗拒的趋势。1910 年1 月至1911 年初,各省咨议局联合会连同各省商会、教育会及其他绅民代表一连四次发动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1910 年9、10 月间,各省督抚纷纷电请先设内阁以立主脑,开国会以定人心;各地学生接连罢课;资政院也通过决议上奏,请速开国会。这些情况表明,经过近十年改革实践,民众、士绅和各级官吏的认识渐趋一致,政治制度改革迈大步的时机已经到了。可是,清政府虽然把原定九年的预备立宪年限缩短为五年,仍然扭捏作态,不肯在1911 年年立即召开国会,坚持拖到1913 年。1911 年5 月说是组织责任内阁,却弄出一个不伦不类的皇族内阁,意味着在关键时刻,皇族不愿释放权力。改革时机,稍纵即逝。当断不断,并且一再激怒各种社会力量,通过体制内改革整合社会的机会白白流失了。不顾浩大的四次请开国会运动,不能当机立断在1911 年开国会,是政治迟钝。由此触发了辛亥革命,清廷自断性命。
其三,20 世纪初,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他们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而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诉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本身就代表了民族资本主义。传统的封建统治者始终有着重农抑商情结,这本身就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之鸦片战争以后,为了从中国攫取利益,帝国主义侵略者始终打压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成长。为求得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民族资本主义对于辛亥革命给予了极大地支持。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2)当初求生存求发展的目的得以实现。总而言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基础。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曾强烈地激动和极大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辛亥革命,距今已经整整80 年了。(3)80 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如果说中国的进步是历史必然,那么辛亥革命就是这历史必然性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2.石波,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湖北社会科学》1991 年08 期。
3.诸雨民,曲青山,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纪念辛亥革命80 周年,中共青海省委讲师团。

热点内容
夜景英语 发布:2025-05-21 05:00:05 浏览:188
中学安全教育教案 发布:2025-05-21 04:19:50 浏览:517
做爱的教学 发布:2025-05-21 03:39:29 浏览:183
杰肽生物 发布:2025-05-21 03:31:26 浏览:234
风暴教学 发布:2025-05-21 01:54:07 浏览:649
一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试卷 发布:2025-05-20 23:20:20 浏览:349
初二数学期末考试 发布:2025-05-20 22:00:40 浏览:127
裸体校园 发布:2025-05-20 21:56:21 浏览:950
广州英语四级 发布:2025-05-20 21:53:57 浏览:970
三年级下册语文日记 发布:2025-05-20 20:31:44 浏览: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