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导读
Ⅰ 风度翩翩伟业阅读答案
风度翩翩铸伟业
(原作者:詹媛)导读: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张存浩院士,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共同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五项大奖。在这五项奖励中,级别最高、也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获奖者不超过2名,奖金金额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颁奖。主要是奖励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杰出科学家。
眼前这位老人满头银发,多数时候安然静坐。听到他的老伙伴、中国科学院院士何国钟和博士石文波对他的溢美之词,他微笑着注视对方,不断谦逊地欠身点头回礼。
他就是张存浩——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曾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二届和第三届的主任、党组书记。
“请让我讲讲我们的故事”
张存浩给人的印象,可以用他曾经的秘书郑永和不断提到的一个词——“风度”来概括。
张存浩的目测身高约1米80,尽管背已略显佝偻,但举步之间,仍有儒雅的外交家风范。而他也的确是个出色的“外交家”。
张存浩1948年赴美留学,先入爱阿华州大学化学系,后转到密西根大学化工系读研究生,1950年8月获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那时他刚年满22岁。早年的留学经历,赋予他熟稔的语言技能,加上他良好的个人修养,让他与外国人打交道时,能游刃有余。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期间,他曾数次出国访问。每每在被外国科学家以封闭会议、不对外开放的理由拒之门外时,张存浩总是彬彬有礼地吐出一句:“请让我为你讲讲我们的故事。”然后他就会将中国科学家所做的研究娓娓道来。当他用娴熟的英语讲完故事后,会议的大门往往也随之向他敞开。
张存浩谦逊、宽和的性格,不仅能博得外国人的好感,也同样让他身边的人如沐春风。
“真正优秀的科学家应该既是充满自信的,又是高度谦逊的。”在《我和科学基金——十五年回眸》一文中,张存浩写道,“对同行、同事和下级的尊重就是一种应有的谦逊,它能够引导出更高的凝聚力。”
作为张存浩在大连化物所工作期间的老下属和搭档,何国钟深刻体会到了这种尊重。20世纪60年代,张存浩在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方面的研究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为了国家需要,他转向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火箭推进剂,何国钟成为他的搭档。他们提出了固体推进剂的多层火焰燃烧模型和理论,第一次揭示了侵蚀燃烧现象中临界流速存在的根源。这些成果,破解了当时我国亟待解决的火箭推进剂燃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然而,当这个项目在1968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奖时,作为项目的带头人,张存浩将自己列在第四位,而将何国钟的名字放在了第一位。如今已是中科院院士的何国钟,提起往事,仍对张存浩钦佩不已。
除了不争抢功劳,他也不计较研究成果的署名。1984年,在张存浩的力荐下,当时还在中科院青海盐湖所工作的朱清时被调到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作为研究室主任和研究激光光谱学的同行搭档,张存浩还尽力为其争取来了傅立叶变换光谱仪和燃料激光机等仪器。在张存浩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朱清时的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然而,当得知朱清时在将要发表的论文上署上他的名字时,张存浩拒绝了。
对于此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张存浩的态度一以贯之的谦虚,他说:“这个荣誉是属于集体的,既是属于大连化物所这个小集体,也是属于国家这个大集体。我也并不觉得很兴奋,眼前的路还很长,还要戒骄戒躁。”
在张存浩的夫人迟云霞眼里,丈夫是个绝对的好人。在两人59年的婚姻生活中,“从来不像别的夫妻还拌嘴”。在被问到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这项荣誉,最想对身边的夫人迟云霞说些什么时,张存浩侧身注视着夫人,双手团握住夫人的手,语气真诚:“我万分感谢我的夫人,没有她的支持,我万万做不到这一点。”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这样一个风度翩翩、圆融通达的人,在面对自己的理想时,却有着旁人无法撼动的坚定抉择。
张存浩9岁时被送到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姑父家抚养,一直到他考入大学。他的姑父傅鹰是享誉中外的物理化学家;姑母张锦是中国有机化学领域较早的女博士、教授。当他在美国读完硕士时,正值朝鲜战争爆发,他料定美国将会阻止中国留学生归国,想放弃深造的机会,立即回国。但他的姑母张锦坚持要求他念完博士,他没有向姑母妥协,毅然回国。
在北京,他遇到了东北科研所大连分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所长张大煜,并应邀到大连参观。在大连分所,张存浩看到了很多当时在国际上都堪称精良的先进仪器设备,认定这里是做科研的好地方。再一次,他为自己的理想作出了抉择——谢绝北京大学等京区4个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聘请,告别姑父、姑母,只身奔赴大连。
1973年,大连化物所组建激光化学实验室,任命张存浩为室主任。张存浩认为化学激光的能量来自化学反应,放大规律比较容易掌握,实用性很强,正是国家战略需要的前沿课题。然而,要开始这项研究,却“资料、仪器、设备样样都缺,什么都没有”。但愈是新的、难的前沿研究,张存浩就愈不惧怕。他常说,“在科研上,一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当时,超音速燃烧型氟化氢/氟化氘激光器的研制在国外也刚刚起步。他大胆选择不依靠国外文献的路子,自己独立摸索进行燃烧体系研究。在研制过程中,张存浩对科技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有时我们要走与外国人不同的技术路线,并不是我们想要标新立异,而是因为外国人在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上常常是把走不通的路线发表了,而把走通了的路线严格封锁起来。所以在确定研究路线时,一定要解放思想,保持清醒的头脑。”(原作者:詹媛)此后,他率领团队解决了化学激光关键技术,并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超音速化学激光器,其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1985年,他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的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1992年,他领导的团队又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激光器整体性能始终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
张存浩还开创了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近红外化学激光的设想。而后,他又尝试利用拉曼介质与强激光相互作用,发展化学激光特定波长可变的技术。其成果被国际同行高度关注和肯定。
“昨天还为朋友即兴演唱呢”
一个人一生能在某个领域登峰造极,已极为不易,但张存浩的成就却不囿于物理化学领域。他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更具有非凡的科研管理才能。在郑永和看来,曾经的老领导张存浩是一位“杰出的战略科学家”。
他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期间,自然科学基金总经费增加了近8倍,先后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界建立了合作关系,增设管理科学学部,新增了13个资助类别。他两次上书国家领导人,最终申请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年来,“杰青”项目共资助了3 003名科研人员。这项在基础研究领域以发掘人才著称的资助项目,如今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品牌。
在任期间,他还推动成立了我国科技管理部门中的第一个专业学风管理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
在担任张存浩的秘书一职期间,郑永和常常为老领导目光之长远、视野之广阔、知识之渊博而感到震撼。在张存浩的儿子张融眼中,父亲不只在光学、动力学、热力学领域目光敏锐,他还热爱古典音乐,“会唱上千首歌”,还收藏着堪称古董的留声机和很多古典音乐唱片。“昨天还为拜访他的朋友即兴演唱呢。”
科学之真,张存浩在物理化学领域登峰造极;人性之善,他竭力发掘、提拔人才;艺术之美,他对美术和音乐多有涉猎。但张存浩说自己至今仍然“闻过则喜,胜无骄败无馁”。时光虽无情,却无损老人对“真、善、美”的不懈求索。
1.解释词语:风度翩翩
2.是什么让张存浩铸伟业?
答案:
1.举止文雅优美。
2.谦逊、宽和的性格
不争抢功劳,也不计较研究成果的署名
风度翩翩、圆融通达
在面对自己的理想时,却有着旁人无法撼动的坚定抉择。
对“真、善、美”不懈的求索
Ⅱ 专家为您解释 什么是耐火材料
【导读】针对于标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耐火材料,对于这一点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很清楚的解释出来的。这需要我们花一定的时间长篇大论一下,但是就现在的目的,还是想简单的让大家了解。任何的讲解都是需要有一个角度,那么,在这里我们将选择耐火材料的作用作为题目。从它的作用出发,来挖掘耐火材料的定义,让人们既简单又明确的了解这一块的知识。下面就开始我们的正题了,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同时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向我们咨询,或者是相互讨论一下。
什么是耐火材料?简单的给耐火材料下一个定义就是耐火度不低于摄氏1580度的,并且是一个种类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这里我们还是要提到耐火度这个关键词,对于这个词我们讲就是指耐火材料相对应的锥形体试样,在除掉一切或者说是没有任何外力荷重的条件下,能够充分的抵抗高温作用,并且不软化熔倒的一个摄氏温度。
现在单单的用耐火度这个词来定义这个物质,已经不能够满足解释耐火材料了。1580℃并不是绝对的。现在给耐火材料下的定义就是:凡物理化学性质允许这个物质在高温的条件环境下,能够使用的一类材料。这个定义也是应用至今的一个相对较为全面的定义了。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它的作用。
耐火材料一般应用在哪些地方呢?这些地方的概念又是怎样的定义呢?我们慢慢的道来:现在一些冶金、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硅酸盐、动力等相关的工业领域一般都会用到这个物质。
尤其是在冶金工业中耐火材料的利用率和用量都是最大的,其所占比例就是总产量的50%~60%。据一些市场调研的结果得出的结论,耐火材料应用于钢铁、石化、电力、有色金属、玻璃、机械、锅炉、水泥、陶瓷、轻工、军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可以说耐火材料能够保障上述产业的相关生产运行和一些技术发展等必不可少的基本材料。我们可以这样的说就是耐火材料在高温工业以及生产发展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上面通过简单的介绍,我们既了解了耐火材料的定义,又对于它的一般作用有了大概的了解。在现代的工业生产当中这种材料的不断研发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从认识到深知的步骤是必须的。
Ⅲ 各位,中科院物理化学(甲)教材用南大版的,用什么辅导书具有针对性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呢
物理化学
给你推荐两本书:一本是和南大教材配套的学习指导(一定注意是南大自己编的,是一本集题目之大成的一本书。其它参考答案不要买);还有一本是中科大指定的物化考研参考书,具体书名不记得了,题目很有原创性。两本书好好,看应该不成问题。
关键是你先要把书看熟。不然做起题来很没劲。
高分子化学
无一例外的基本是用潘祖仁的《高分子化学》
参考答案则为他学生贾红兵所编的《高分子化学导读与题解》。高分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主要是你的答案要写得有理有据。你是否采用近似,结果相差会比较大。
高分子物理
建议采用复旦大学编的教材,比较权威。
Ⅳ 物理化学不好
物理化学重在理解,你不妨从最基本的元素周期表开始。”元素周期表深度解析“是个很好的开始,我这里贴上其中的”元素周期表导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元素周期表导读
为什么只有汞是液态金属,为什么绝大多数金属都是银色或灰色,只余铜和金为仅有的例外?为什么金刚石最硬,碳熔点最高但沸点并不太高?无数科学的谜
团都紧紧的围绕着元素周期表,小小的周期表将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物理、化学理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几乎所有的物理、化学属性都在元素周期表中表现出很强的
规律性。通过横向、纵向对比这些属性沿元素周期表的变化,并试图对这种变化作出解释,读者可以深刻掌握这些属性的本质。可以说元素周期表是进入物理、化学
世界畅游的钥匙。
元素周期表的理论基础
大家知道灰尘容易受外界干扰而漂浮空中。作为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质量是如此的微小,象灰尘一样总是漂浮在原子核的周围。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无法确
切知道它的位置。这或许是有人类目前还没有理解的因素存在,或许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确定的。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我们只能以统计的方法研究电子的规
律,这就是量子力学。
电子在某一特定范围出现的概率和它在附近出现的概率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以说电子在附近的状态对这一特定范围的影响总和决定了电子在此范围的状态。假
设有一石激起千重浪,对某一特定位置而言,它的波动由波源中心的水面升降所决定,但波源中心并不能直接影响到这一特定位置,它只能影响它的周边,再通过它
的周边影响更外围的部分。每个点的波动状态是它附近所有波动状态的影响的叠加总和。
薛定谔观察到了电子运动和波动本质上的相似性,电子的运动规律从此不再完全随机,它要满足这一效果叠加的要求。这就是薛定谔波动方程--量子力学的基础。
有了方程,我们就可以用来研究最简单的情形--氢原子。
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薛定谔方程可以完全求解出来。这些解并不完全出乎我们的意外,根据电子能量的大小,电子的轨道分为不同的能级。1级轨道太靠里
面,没有充分施展的余地,玩不出什么花样,我们将它叫1s。2级轨道大了点,除了单一的2s轨道,现在可以玩中等复杂的动作,这一动作有三个不同方向。这
个中等复杂的轨道叫p。3级轨道除了s,p外,还增加了复杂的动作,这一动作有五个不同方向。我们把它叫做d。4级轨道除了s,p,d外,另增加了有7个
不同方向的f轨道。......
对于一个以上的电子,薛定谔方程已经无法直接求解了。但可以用氢原子的解来近似,考虑到电子可做顺时针、逆时针两个方向自旋,而相反方向自旋的两个电子可以互相吸引。所以一个轨道最多可以允许两个电子做双人舞。
越复杂的动作越容易受到其它电子的干扰,所以它的能级也越高,甚至3d的能级高过了4s,而4f的能级高于6s但低于5d。
元素周期表解读
电子按照能量由低到高逐渐填充各个轨道,顺序如下,故得整个周期表。
周期表中每一排表示一层电子, 第一排的氢氦只有1层电子,而第7排的则有7层电子。
周期表最左两列(氢、铍)外层电子填充s轨道。
周期表最右六列最外层电子填充到p轨道。(氦例外,只有s轨道,但由于外层电子全满,特别稳定,由于历史原因和其它惰性气体放在最后一列)
周期表中间十列外层电子填充到d轨道。
周期表最下方独立的两排外层电子填充到f轨道。
特殊注意事项
30号锌那一列d轨道全满,一般比较稳定。
29号铜那列从s轨道抢一电子,补满所有d轨道。
25号锰那列d轨道半满,稳定性较23,24列高。
24号铬那列从s轨道抢一电子,d轨道半满。
70号那列f轨道全满,比较稳定。
63号那列f轨道半满,稳定性较61,62列高。
64号那列从f轨道驱逐一电子至d,f轨道半满。
由于51-71号镧系元素,71以后的元素较上一排同列元素增加了更多的原子序数,对电子的引力增加很快,电子的运动速度接近甚至超过了一半的光速。
其中汞的1s电子速度已经达到光速的58%,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速度越快,质量增加越多,而电子质量越大,则量子效应(灰尘越不容易飘起)越弱,原子半径越小。
半径越小,则电子更不容易脱离原子核束缚。而金属是靠这些电子作为胶水粘合起来的,这样的电子越少,则金属性越弱,金属越软。
80号汞d轨道全满,再加上相对论效应逐渐显现,使得汞成为了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
铁铜属性试解析
铁和铜是两种最常见的金属,现利用元素周期表来分析它们的属性异同:
铁是26号元素,铜为29号元素,同在周期表第四排,电子都占有四层轨道。铜的额外3个电子没有占据额外轨道,对原子半径影响微不足道; 铜原子序数大3,对电子吸引力更大,故铜原子半径更小。
铜原子量更大,而且原子半径更小,故铜密度更大。
铁位于中间十列d区第6列,故铁的外层电子为3d轨道6电子,再加4s轨道2电子。3d轨道为半满(5)外加1电子,这一电子最易失去,其次为4s层2电子,再次为5个半满3d电子。
铜位于中间十列d区第9列,故铜的外层电子为3d轨道10电子,再加4s轨道1电子。(由于全满更稳定,故3d轨道从4s轨道抢一电子),铜最易失去这一4s电子。
铁有众多的电子可脱离原子核充当原子核之间的胶水,它们会把铁粘得更牢,相比铜而言,铁的硬度更高,熔点、沸点更高。
大家知道气体热膨胀最厉害,其次为液态。固体由于分子间吸引力很大,热膨胀最不明显。现在铁明显比铜吸得更牢,故热胀冷缩不如铜明显。
声音的传播靠振动进行,变形后的反弹力越大,质量越小则反弹越迅疾,传播速度越快。铁比铜吸得更牢,对形变的反弹更有力,而密度又比铜小,故声音在铁里面的传播速度比铜更快。
结束语
科学的世界奇妙莫测,但亦有迹可寻。各种不同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需要一一记忆。元素周期表深度解析app将陆续提供近40种数据的纵横比较,最多还允许三种不同数据同时作纵横对比。发现规律,并尝试解释这些规律是掌握物理、化学的不二法门。
Ⅳ 物化中的数学问题
(T,V)dT+N(T,V)dV
Ⅵ 厦大生物学考研细分科目汇总表
只有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系,是属于化工化学院的
081701化学工程
01传质分离与反应工程
02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03精细化学工程
04环境化学工程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③302数学二④826物理化学或828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
826物理化学考试科目同化学系。
081702化学工艺
01有机化工
02无机化工
03清洁生产工艺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③302数学二④826物理化学或828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
826物理化学考试科目同化学系。
081703生物化工
01生物反应与分离工程
02应用微生物工程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③302数学二④826物理化学或828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或832生物化学
826物理化学考试科目同化学系。832生物化学考试科目同生命科学学院。
081705工业催化
01工业催化剂及其基础
02新催化材料
03环境催化工程
04生物催化过程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③302数学二④826物理化学或828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
826物理化学考试科目同化学系。
初试参考书目(各专业):
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科目:《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柴诚敬、张国亮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贾绍义、柴诚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物理化学科目:同化学系 。
生物化学科目:同生命科学学院。
复试参考书目:
无。
化学系物理化学部分:1、《物理化学》(第四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编,高教出版社;2、《物理化学》,黄启巽、吴金添、魏光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3、《物理化学》(第一版),韩德刚、高执棣、高盘良编,高教出版社,2002年。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许长法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Ⅶ 怎么背书最有效率
从自己的亲自实践中得到的总结:
1.根据人的遗忘曲线,只有不断重复背,才能记得牢。
2.听说临睡前和早上背书效果好,捂住耳朵读书也可以记忆得比较深刻。
3.可以用列表,对比的方法帮助记忆。
4.实在记不住,可以抄,抄比背好得多。
5.可以将要背的东西编号啊,一段一段来,这样会快一点的,要是全篇一起反而很慢,另外可以利用奖励的办法啊,背好一段就奖励自己休息一会,或者吃点什么的,相信持之以恒就会成功!
另外下面还有一些方法共享下:
快速背书的方法
1.填写记忆法。不用太频繁和着急,每天有时间想起就读一读,一次读3遍,读流利。然后就自己搜集课文内容编辑进入文档界面。做出许多空,自己填空。每天填一填,过几天交换空的位置。自己有了一个印象,再一个自然段地背。
2.理解记忆法。抓关键词背诵。如上面 的空白部分。这些就是文章(第一段)的主要脉络,记住了这些,就差不多了呢。还有要记住注释和翻译,加强理解。按照理解内容背书,主要内容记住了,课文也背熟了。
3.多回想。一般在路上,其他不用脑的时候,还有晚上临睡觉前,可以回想一下是怎么背的,回想文章主要内容。
4.快速朗读法。记忆的时候要多个感官并用。手上写一写画一画,不停地说,还可以大声的读出来。
5.抓住关键字。“谁在做什么”这样的方式去理出提纲,照着提纲多重复。6.听录音!生理学家认为,让视觉和听觉共同记忆,要比单用视觉和听觉,提高记忆效果30%—40%,这种记忆方法,被称作“协同记忆法”。自己把课文录下来,每天听,自己就会重复了。我试过,隔壁每天播放同一篇散文,后来我每天听就记下来了的。
6.声情并茂法。就是找一个人听,你声情并茂且一字不漏地朗诵一遍。记住,一边看着书,一边看着她,就多读几遍。背诵嘛,OK的。能记得牢。
用这些方法试着适应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抓关键词背书
Ⅷ 求生物化学的知识点导读
静态部分:蛋白质(酶为重点)和维生素,
动态部分:糖代谢(葡萄糖代谢三阶段),甘油三酯代谢,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过程中的关键酶,ATP计算,这三者关系,比如磷酸戊糖途径,乙醛酸循环,糖异生什么什么的。。。在这些过程中看看缺少某种酶导致的疾病,另外还有动力学方程,以及推导,剩下的就是小知识点,多看看王镜岩的生物化学书,讲解的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