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生物
『壹』 世界上现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
要是从进化史来说的话,那肯定是先有鸡了!有生命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开始的。鸡是从单细胞生物慢慢发展而形成的。当单细胞生物发展成为鸡以后,它就学会了下蛋。所以先有鸡后有蛋。就如人也一样呀,你说说,先有大人还是先有胚胎?胚胎是从两个成熟男女之间的交配而来的,有胚胎的前提肯定是要先有成熟的大人了!
『贰』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经典问题困扰了人类数百年。近日,英国科学家宣称已经破解了这个谜团,答案就是先有鸡后有蛋,理由是他们发现一种能够催化蛋壳形成的蛋白质只存在于鸡的卵巢内。
据英国《每日邮报》14日报道,谢菲尔德大学和华威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撰写了一篇题为《蛋壳蛋白质晶核的结构控制》的论文,文中详细阐述了科学家用一台超级电脑“放大”鸡蛋形成过程所得出的结论:一种名为ovocledidin-17(简称OC-17)的蛋白是加速蛋壳生长的催化剂,没有OC-17蛋白,鸡蛋的外表就无法结晶形成蛋壳。这种蛋白将碳酸钙转换为构成蛋壳的方解石晶体。方解石晶体存在于许多骨骼和蛋壳内,但母鸡形成方解石晶体的速度比任何物种都快———每24小时生成6克蛋壳。
谢菲尔德大学工程材料系博士科林·弗里曼介绍说:“科学家以前就发现了OC-17蛋白,并猜测它与鸡蛋形成有关。但在展开细致研究后,我们终于了解到它是如何控制鸡蛋形成过程的。有趣的是,各种禽类似乎都有类似OC-17这样可催化蛋壳形成的蛋白。”弗里曼下结论说:“有了蛋壳、蛋黄和保护小鸡的液体才有地方住,要是没有鸡卵巢里的OC-17蛋白就不可能有鸡蛋。因此,一定是先有鸡再有蛋。”
据科学家介绍,除让人们弄清鸡是如何孕育出蛋以外,这项研究还有助于研发新型材料或材料加工方式。
『叁』 达拉那大学的介绍
Dalarna大学建于1977年。现在在校学生10000人。学校位于距斯德哥尔摩西北200公里风景如画的达拉那省,交通便利。学校有2个主校区Borlange和Falun(达拉那省行政中心)。同时还有4个副校区Ludvika,Leksand,Filipstad 和Selen。大学提供40个专业和200个专业课程。大学注重于发展学术研究,通过与相关机构和著名大学的合作,共同培养适合实际要求的学生。学生在获得第一个学士学位及开始硕士学习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注重于专业专项的研究。大学的教育专业,材料工程(LCD) 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在瑞典享有胜名。同时,材料工程专业成为大学第一个博士点。2005年,Dalarna大学将升格为瑞典第11所综合性国立大学。
『肆』 生物进化论
到底是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这一世纪谜团一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最近,科学家通过对0.77亿年前一个小型肉食恐龙巢穴的研究后终于找到答案,实为先有的蛋才有的鸡。
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这个存在了几个世纪的难题,一直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从生物学到哲学,都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不过,来自加拿大的科学家已经得到了答案,这个问题的解答从发现一个罕见的小型肉食恐龙的巢穴开始。这个巢穴存在于7千7百年前,当时海平面上升,恐龙妈妈不得不抛弃巢穴里面的恐龙蛋,自己逃生而去。留下的恐龙蛋成为了现在科学家研究的珍贵化石。
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皇家泰瑞尔博物馆恐龙馆馆长弗朗索瓦说:“这个巢穴有着恐龙和鸟类的共有特征,通过对这个巢穴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古老的难题: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专门研究恐龙繁殖的古生物学家达拉-泽勒尼茨基(Darla Zelenitsky)表示:“直到现在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还没有能够得到解答。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谜底逐渐清晰:恐龙首先建造了类似鸟窝的巢穴,产下了类似鸟蛋的蛋,然后恐龙再进化成鸟类(鸡也属于鸟类的一种),这很明确,蛋先于鸡之间就存在了。鸡是由这些产下了类似鸡蛋的肉食恐龙进化而成。”
基于上面的研究表明,原来的问题应该被改写成:是先有恐龙还是先有蛋。
据报道,这个巢穴是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早期考古成果保存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卡尔加里化石有限公司。最开始这个巢穴被认为属于一种类似于鸭子的草食恐龙。后来的深入研究才发现,这应该是一种小型肉食恐龙的化石,2007年,该化石被阿尔伯塔省的皇家蒂勒尔古生物博物馆收购,现存于馆中。
泽勒尼茨基说“在北美地区,这种小型肉食恐龙的巢穴是十分罕见的,基于洞穴的造型和里面的恐龙蛋化石我们可以推断,这种小型肉食恐龙和鸟类有着密切的亲属关系。”而关于这种恐龙的产卵行为,在最新一期的《古生物杂志》上,详细的分析了这个珍惜的巢穴,并公布许多关于恐龙产蛋和建立巢穴的重要信息。这可以为古生物学家对于类似这种的小型肉食恐龙的研究提供帮助,同时也为恐龙进化成鸟类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证据。
例如,通过对恐龙蛋在巢穴中的位置以及蛋的尺寸可以判断:一窝蛋至少包括12个,它们成环状逐个排列在沙土之上。每颗蛋大约有5英寸(约12厘米)长,这一点很像鸟蛋。分析还表明,恐龙一次会产下两个蛋,这一点和鸟类很相似,而和一次只产一个蛋的鳄鱼不同。这点从侧边证明了是恐龙进化成了鸟类。
古生物学家们不满足对于只是解答了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个问题,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寻找拥有这种恐龙幼仔化石的巢穴。这样可以通过对恐龙幼仔骨骼的进一步研究,来得出更多的结论。虽然在北美地区找到下个保存这样完整的巢穴很困难,但是考古学家还是想挑战一下。接下来的研究将由艾伯塔创新研究基金和基拉姆奖学金基金共同资助
『伍』 现有的鸡还是先有的蛋先有的男的还是先有的女的世界上最原始的动物又是哪来的为什么生物要分成男女
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直被作为人们辩论的热门话题。近日,加拿大阿尔伯塔卡尔加里大学古生物学者达拉-泽冷斯基称,通过对77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的研究后,明确的谜题答案浮出水面:恐龙首先建造了类似鸟窝的巢穴,产下了类似鸟蛋的蛋,然后恐龙再进化成鸟类(鸡也属于鸟类的一种),这很明确,蛋先于鸡之间就存在了。鸡是由这些产下了类似鸡蛋的肉食恐龙进化而成。
男女是同时有的.因为人类是从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生命的起源是先是水生再到陆生,同种细胞进化到多细胞生物再到陆地生物,不管男女都是同时的.
世界上最原始的动物是在深海生存的软体生物(无脊椎生物)、单细胞生物、和微型浮游生物,后进化成多细胞生物,脊椎生物,后进化出肺,开始陆地生活,就有了最早的恐龙 。
为什么生物要分成男女?那是因为有性繁殖的变异比例更高更容易积累变异优势从而导致进化。
『陆』 中国上石炭统达拉阶 ()
达拉阶,由项礼文等 1980 年命名,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达拉组。阶的层型剖面选定在贵州省盘县县城以东约 304 m 处的达拉村以西约 200 m 处,剖面沿三望坪—大坳子的大路旁展布。达拉阶的代表性地层为达拉组,为一套浅灰色块状结晶灰岩及生物灰岩,厚 121 m。
(一) 达拉阶层型剖面描述
达拉阶层型剖面地层出露良好,由逍遥组、达拉组和滑石板组构成,地层层序清楚,构造简单,为向北东倾斜的单斜地层,倾角为 15°~25°。现将该剖面自上而下逐层的岩性特征和含化石情况简述于下 (图43) 。
上覆地层 上石炭统逍遥组 (底部)
浅灰色厚层至块状中粒—粗粒结晶灰岩,具鲕状结构。含 类 Montiparus weiningica,M. paramontiparus,Triticites longissima,T. irregularis rugosus,Schubertella kingi exilis,S. borealis 等。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图43 贵州盘县达拉村上石炭统达拉阶柱状剖面及生物分布图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2001~2009) 进展与成果
下伏地层 上石炭统滑石板组
灰白色块状灰岩。 含 Pseudostaffella antiqua grandis, P. subquadrata vozhgalica, P. composita, P. composita keltmica 等。
(二) 达拉阶的生物地层序列
在达拉阶的层型剖面上,生物群以 类为主,自下而上均有分布; 其次是牙形石,主要分布于上部层位中,其他珊瑚及腕足类仅偶见。
1. 类
根据其属种在剖面中的分布,自下而上可划分为 6 个带:
(1) Profusulinella priscoidea-P. parva 带: 限于剖面 1~6 层,厚 29. 99 m。本带以大量出现 Profusu-linella 属的分子为特征,有 7 种及亚种,其中 P. priscoidea,P. parva,P. rhomboides3 种均首现于第1 层中,其首现点位即本带的底界。
(2) Profusulinella aljutovica-Taitzehoella taitzehoensis extensa 带: 限于剖面 7~9 层,厚 9. 36 m。本带共有 4 属 9 种及亚种 类分子,其中 2 属 5 种为下伏带延续来的分子,首现于本带的有 Profusulinella aljutovica,Taitzehoella taitzehoensis extensa 和 Schubertella acuta。其中 P. aljutovica 始见于第7 层的底部,以此种的首现点位作为本带的底界。
(3) Fusulinella obesa-F. eopulchra 带,限于剖面第10~12 层,厚 9. 44 m。本带以始现并迅速繁盛的四层式旋壁的 类为特征。其底界以 Fusulinella obesa 和 F. eopulchra 的首现为标志。
(4) Fusulina lanceolata-Fusulinella vozhgalensis 带,限于剖面 13~20 层,厚 37. 04 m。本带 类的分异度和丰度均较高,达 6 属 29 种及亚种。其中 4 属 11 种和亚种是下伏 3 个带延续上来的分子,在本带始现的有 6 属 18 种及亚种。在本带首现的 Fusulina 属有 8 个种,以其中的 Fusulina lanceolata 的首现点位作为本带的底界。
(5) Fusulina parkhrensis-Pseudostaffella paradoxa 带,限于剖面第21~26 层,厚 18. 77 m。本带的 类分异度和丰度也较高,达 6 属 26 种及亚种。其中 3 属 11 种为下伏带上延分子,新生分子有 6 属 15种及亚种。本带的底界以 Pseudostaffella paradoxa 的首现为标志。
(6) Fusulina cylindrica-F. quasifusulinoides 带,限于剖面第27~30 层,厚 11. 11 m。本带 类也有较高的分异度和丰度,共有 7 属 19 种及亚种。其中 3 属 8 种为下伏带延续上来的分子,在本带始现的分子有 Fusulina cylindrica,F. cylindrica domodedovi,F. quasifusulinoides,F. fortissima,Fusulinella bocki timanica,Pseudostaffella greenlandica,Wedekindellina cf. tkevichi,Schubertella mjachkovensis,S. paramel-onica minor,S. kingi exilis,Pseudoendothyra sp. 等。本带底界以 Fusulina cylindrica 的首现为标志。
2. 牙形石
主要见于剖面上部 20~28 层。自下而上可分为 2 个牙形石带。
(1) Idiognathos podolskensis 带: 限于剖面 20~23 层,厚 12. 62 m。本带的底界以带化石的首现点为标志,与带化石共生的牙形石有 I. delicatus,I. obliquus,Streptognathos parvus 及 Hindeos minutus 等。
(2) Streptognathos cancellosus 带: 限于剖面 24~28 层,厚 13. 89 m。本带底界以带化石的首现点为标志。与带化石共生的牙形石有 Idiognathos claviformis,I. delicatus,I. magnificus,Streptognathos parvus,Hindeos minutus,以及 Idiognathos delicatus 与 Streptognathos cancellosus 的过渡型分子。
(三) 达拉阶的底界定义
根据目前对达拉阶内生物群的研究,在其底部未发现牙形石, 类自底至顶均有分布。因此研究者 (张遴信) 建议,达拉阶的底界暂以 类 Profusulinella priscoidea (或 P. parva) 的首次出现为标志,其首现点位置于剖面第1 层之底处。
(四) 达拉阶与国内外主要地区同期地层的对比
根据层位对比,中国的达拉阶与 《国际地层表》中的卡西莫夫阶大致可对比。根据 类带的对比,美国亚利桑那州地区的 Horquilla 灰岩,自下而上建了5 个 带: Millerella 带 (Morrowan 阶) ,Pro-fusulinella 带和 Fusulinella 带 (Atokan 阶) ,Fusulina 带 (Desmoinesian 阶至 Missourian 阶下部) ,Trit-icites 带的 T. cullomensis 亚带 (Virgilian 阶) 。达拉阶下部的 2 个 带大致与美国 Atokan 阶的 Profusu-linella 带相当; 达拉阶的 Fusulinella obesa-F. eopulchra 带至 Fusulina cylindrica-F. quasifusulinoides 带可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 Fusulinella 带和 Fusulina 带对比。
在国内,通过 类和牙形石及地层层位的对比,与达拉阶大致同期的岩石地层单位有: 华南地区的黄龙组上部,西南地区的威宁组上部,新疆北准噶尔地区的恰其海组,博格达山地区的祁家沟组,塔里木盆地南部的阿孜干组,甘肃北山地区的芨芨台子组,甘肃迭部地区的岷河组上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本巴图组上部,华北地区的本溪组,吉林中部的磨盘组上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克鲁克组上部,西藏昌都地区的骜曲群上部,以及滇西北地区的泸沽湖组上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