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潮汐
⑴ 潮汐是什么
只要你在海边观察,就会发现海面总是按时涨上来,又按时退下去,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永不停顿,这就是潮汐,人们把白天海水的涨落叫做潮,晚上海水的涨落叫做汐。
大洋潮汐是在月球、太阳等天体引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月亮对地球上的海水有吸引力,人们把吸引海水涨潮的力叫引潮力,地球表面各地离月亮的远近不一样,所以,各处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也出现差异,一般正对着月亮的地方引潮力就大,而背对着的月亮的海水所受引潮力变小,离心力变大了,海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象背对月亮那面跑,于是也会出现长潮,由于天体是运动的,各地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不断在变化,使地球上的海水发生了时涨时落的运动,从而形成了潮汐现象。
潮汐是非常守时的,它几乎和时钟一样准,月亮绕地球一周是24小时48分钟,潮汐的周期也是24小时48分钟,一昼夜之间大部分海水有一次面象月亮,一次背对月亮,海水自然有两次涨落。
我们知道潮汐现象是月亮起主导作用,但也不能忽略太阳的影响,在天体运动过程中,月亮、地球和太阳形成直角时,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了一部分,海面的涨落差距很小,这就是小潮,当太阳、月亮和地球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亮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齐心合力,引潮力就大,这就是大潮,每年春分和秋分的季节,地球离太阳最近,加上月亮的力量,就形成特大潮,闻名于世的钱塘江大潮,就发生在秋分时节,每到涨潮时,钱塘江会掀起巨大波涛,如万马奔腾其惊险壮观,堪称天下一绝。
潮汐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象军事、远洋航海、海上捕鱼、海水养殖,海洋工程及沿岸各类生产活动都受潮汐的影响,为了掌握潮汐的规律,对潮汐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我国沿海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海洋站,这些海洋站随时记录着当地潮汐的情况,潮位的变化,并且,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信息的专家们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并制作出我国及世界各地主要港口潮汐时刻表,做到三年早知道,供各类产生部门使用。
潮汐中还蕴藏着巨大能量,潮汐发电就是靠潮汐的落差来实现的,目前,我国建成了十多座潮汐电站,1980年建成的江厦潮汐电站,每年可发电10700万度,由于潮汐电站既不浪费能源,也不污染环境,因而,给人们带来无限光明和利益。
⑵ 生物 潮汐定律
潮汐,是根据月相(又好像是月球,我记不清了)变化的.
⑶ 潮汐是怎么形成的
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月球对地球海水有吸引力,地球表面各点离月球的远近不同,正对月球的地方受引力大,海水向外膨胀;而背对月球的地方海水受引力小,离心力变大,海水在离心力作用下,向背对月球的地方膨胀,也会出现涨潮,故一天有两次涨潮。
(3)生物潮汐扩展阅读:
潮汐因地而异的,不同的地区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统,它们都是从深海潮波获取能量,但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尽管潮汐很复杂,但对任何地方的潮汐都可以进行准确预报。海洋潮汐从地球的旋转中获得能量,并在吸收能量过程中使地球旋转减慢。但是这种地球旋转的减慢在人的一生中是几乎觉察不出来的,而且也并不会由于潮汐能的开发利用而加快。
这种能量通过浅海区和海岸区的摩擦,以1.7TW的速率消散。只有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并且在地理条件适于建造潮汐电站的地方,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虽然这样的场所并不是到处都有,但世界各国已选定了相当数量的适宜开发潮汐能的站址。据最新的估算,有开发潜力的潮汐能量每年约200TW·h。
⑷ 什么是生物界的“潮汐钟”
潮汐是大自然的节律,是海水受到月亮和太阳吸引的结果。不少海洋里的动物在觅食、繁殖等活动中,也有着明显的潮汐节律,体内有一种“潮汐钟”在支配着。
海滩上的小生命,如哈蜊、贻贝和牡蛎等,在涨潮时张开贝壳,捕捉食物吃,而在落潮时把贝壳紧紧地关闭起来。
沙蚕常常躲在泥沙里,或者珊瑚的隙缝中,看来很安逸,却常常遭到小鱼小虾的吞食。沙蚕会杀害蛏子、牡蛎和各种贝类。
沙蚕身体细长扁平,长约10厘米,灰黄色或淡红色。由很多体节构成,每节两侧各有一个疣足,上有刚毛,适于爬行和游泳。生殖季节,每当月圆以后,雌雄沙蚕糜集,浮上海面,以海面当“产床”,由月亮来“接生”。
每当月圆以后几天,成熟了的雌雄沙蚕的尾部饱孕着卵子和精子,沙蚕在海底将自己一分为二——尾部和母体。母体留在珊瑚礁间,尾部浮上水面,在海上产卵、排精。在波涛传送下,尾部完成了生命的繁衍任务后就死去;另一半母体在珊瑚里慢慢长出生殖器官,到第二年再次生殖。成群的受精卵随波逐流地漂浮,慢慢孵化出小沙蚕来。
沙蚕产卵时的情况大都相似,但是产卵的日期在不同的地点有早有晚。马来群岛的沙蚕在3~4月间产卵,吉尔伯特群岛的沙蚕在6~7月间产卵,萨摩亚群岛的沙蚕却在10~11月间。而时间却都是在月圆后几天,潮头最高的傍晚时分。
沙蚕的这种奇妙的节律,形成了一种自然界的壮观:海上漂满沙蚕的受精卵,连海水的颜色也变成一片乳白色了。
我国沿海和美国东部大西洋的许多海滩沙地上,生活着一种神秘的小蟹,它们的习惯同潮汐有关系,因此叫它“招潮”。潮退后,招潮蟹从沙里爬出来,大模大样地在阳光下爬行,潮涨前的10分钟,招潮蟹总是会安全地藏到洞穴里去。
科学家认为,招潮蟹体内有种神秘的“生物钟”在校正时间,它能根据阳光来改变颜色,又能按月亮升落,随潮汐涨退来指挥觅食或休息的时间。
银鱼体形细长、透明,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我国常见的有面文鱼和太湖新银鱼。
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的一种小银鱼,身体细长,满身银白,长着黑点般的小眼珠。每年3~8月,是小银鱼产卵繁殖时期。海浪将它们冲向海滩,雌小银鱼不断左旋右转,将尾巴钻进沙里产卵。雄鱼赶忙使卵受精,然后等待两星期后,另一次海浪冲来,把孵化出来的小银鱼带回太平洋中去。这种赶浪潮式的交配行动,起了保护后代的作用,使鱼卵能在沙里顺利孵化,小银鱼能按期复归大海。
美国太平洋沿岸,每年5月月圆以后的一次大海潮,海浪把成群的鲈鱼带到海边。当最高潮时海浪到来了,它们大群冲向沙滩上,雌鲈鱼将卵产在沙里,雄鲈鱼急忙将卵受精。鱼卵产在高潮线上的沙滩上,有利于孵化。
有一种叫雀鲷鹭的鸟,生活在离海50公里的地方,它每天飞向海边,时间总是比前一天推迟50分钟,很有规律,这正好同每天潮汐推迟的时间相同,每当潮退后,它们成为海滩上的第一批食客。
⑸ 潮汐是如何形成的潮汐对地球和动物有什么影响
潮汐的形成和月球对地球产生的潮汐引力有关,潮汐会影响地球的气候,海洋动物的迁徙,海洋动物的食物链,海洋的生态系统。
⑹ 地球上出现潮汐的原因是什么啊
潮汐是一种很规律的海面升降变化,海水位涨到最高时,称为高潮或满潮;海水位退到最低时,则称为低潮或浅潮。造成潮汐的主要因素,是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在不同位置所造成的影响,每个月的满月或是新月时候,太阳、月球与地球成一直线,强大的引力形成大潮。而在上弦月或下弦月时,因太阳与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方向不同,海水涨退高度差距较小,因而出现小潮。因此造成当地生物,会为了这潮汐而有规律的行为现象
⑺ 什么是"生物潮"
美国的精神病学家利伯对这个问题做了长时间的研究。他所著的《月球作用——生物潮与人的情绪》一书提出,人体中约有80%的是液体,类似海洋,这样月球的引力能像引起海水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液体产生作用,引起生物潮。特别是满月和朔月时,月亮对人的行为影响比较强烈,在月圆时人们容易激动,刑事案件增加,精神病人啼哭者增加,失眠和精神紧张的人数倍增。另外,医学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满月时,出血人数多于其它时间。其原因可能是月亮的电磁力影响了人的荷尔蒙、体液和兴奋精神的电解质的平衡,从而引起人的生理和情绪的变化。
科学家们在长期的观察和实验中还发现,每当月亮满月时,空气的气压降低。空气处在低压状态下,就会增加血管内外的压强差,使患有炎症出血的人的毛细血管更容易出血。还有的研究者发现,月球的磁场虽然很弱,不可能对地球生物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却能导致地轴位置发生微小的改变,从而引起地球磁场随之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地球磁场的改变作用于人体的神经和细胞,则能使生理和情绪发生某些变异。
无论怎样,月亮的周期变化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影响。因此,在月亮满月和朔月时,应特别注意情绪,保持平和心态;有炎症出血的病人也因注意病情的变化,出血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