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
⑴ "以下不属于历史剧的是()。《关汉卿》《日出》《蔡文姬》《胆剑篇》
《日出》是近代剧作家曹禺创作的戏剧,该剧1936年6月在《文学季刊》第一期开始连载,同年10月首次出版。《日出》以抗战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人物
⑵ 关汉卿的生平
关汉卿的生平和大多数的元杂剧作家一样都是收录再贾仲明的《录鬼簿》中的,并没有太详细的介绍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叟(一作一斋)。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 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
由于不满于黑暗社会的压抑与摧残,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妓院。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隐藏着冷峻悲凉的内心世界和热烈乐观的战斗精神。关汉卿写作勤奋,一生共著杂剧67部,今存18部,其中“旦本”戏占12个。他那贴切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窦娥冤》。
《窦娥冤》取材于汉代流传下来的“东海孝妇”民间故事,关汉卿结合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认,精心构制了这个大悲剧。窦娥因家贫被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丈夫早死,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闯入这个家庭,胁迫窦娥婆媳嫁给他们父子为妻,遭到窦娥严辞拒绝。张驴儿欲毒死蔡婆,结果反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便嫁祸给窦娥。昏聩的桃杌太守严刑逼供,将窦娥屈打成招,并被处死。违法的人并未得到制裁,守法的人却被“法纪”送了性命。戏剧的锋芒直指酷虐的封建统治。当窦娥幻想破灭,她愤怒地呼喊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的责天问地,也是关汉卿的呼喊,代表着不屈从于现实命运的浩然正气。元杂剧多充溢着一种郁闷、愤懑的情绪,这是在异族统治下的元代作家目睹种种黑暗现象后的自然流露。但关汉卿在《窦娥冤》中表达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否定与诅咒般的诘难,具有无可辩驳的深刻性。
⑶ 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有哪些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闺怨佳人拜月亭》、《闺怨佳人拜月亭》、《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望江亭中秋切鲙》、《山神庙裴度还带》、《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温太真玉镜台》、
1、《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公元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知此剧当作于1291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
2、《望江亭中秋切鲙》:共四折。现存公元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明代息机子编《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旦》。
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4、《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著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
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著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⑷ 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有哪些
《单刀会》、《西蜀梦》。
1、《单刀会》
《单刀会》是关汉卿创作的历史剧。剧本写三国时关羽凭借智勇单刀前赴鲁肃所设宴会,最终安全返回的故事。全剧共四折。第一折写鲁肃定计索还荆州,请来乔公商议。
第二折写鲁肃拜访司马徽,继续商议索取荆州,再次受到反对。第三折写关羽毅然接受鲁肃邀请,决定单刀赴会。第四折写关羽在单刀会上的斗争,是全剧高潮。
全剧构思奇巧,曲辞壮丽,塑造了关羽智慧和勇猛的形象。现传版本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明万历间脉望馆钞校本、《元人杂剧全集》本和《孤本元明杂剧》本等。
2、《西蜀梦》
《西蜀梦》 关汉卿创作的历史剧。《西蜀梦》又名《双赴梦》,全名《关张双赴西蜀梦》或《关云长张翼德双赴梦》,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共四折,讲述了三国时候,刘备西蜀称帝以后,甚为思念他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关羽、张飞。军师诸葛亮夜观天象,见贼星耀亮,而将星黯淡,心知关、张二人已死,但又不敢明告刘备,只得扯谎。某日,关羽、张飞阴魂相遇,给刘备托梦,悲愤不已,请刘备为他二人复仇的故事。
(4)关汉卿的历史剧代表作扩展阅读:
关汉卿的历史剧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歌颂英雄,赋予英雄人物以拯救苍生的使命,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黑暗的批判和对英雄再世的渴望。如《单刀会》《西蜀梦》。
以《单刀会》的成就最为突出,取材于《三国志·鲁肃传》,写吴国名臣鲁肃为了索取荆州,设宴邀请关羽,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关汉卿的这些历史剧来源于史传,但又超越史传。他创作的立足点不在于再现历史的真实,而是借历史题材融进大量的现实内容,着重体现历史剧创作的时代精神和戏剧文字的基本特征,这便是关汉卿的历史剧的精华所在。
在这些历史剧中,关汉卿赞美正义的事业,歌颂英雄的业绩,表现了一个正直戏剧家的爱憎感情,这和他在其他剧作里所体现的精神是一致的。
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关汉卿以农民阶级的立场来批判封建统治者,对黄巢和梁山泊农民起义的看法依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偏见;某些剧作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如《陈母教子》;
有些作品存在着勾栏调笑作风,流露了低级庸俗的情趣。特别要指出的是关剧对清官、“王法”充满幻想。靠清官、“王法”来主持公道,昭雪民冤,虽然也表现了作家的正义感,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的幻想,不可能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汉卿
⑸ 为什么说关汉卿是 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戏剧家
关汉卿生活在元朝,那时候一种新兴的文艺形式———杂剧兴 盛起来。关汉卿就从事杂剧的创作活动。他是玉京书会(民间杂 剧创作团体)的领导人,和许多杂剧作家关系密切。同时他还经 常出入剧场,和一些演员、民间艺人的关系也很亲密。
关汉卿生活的年代,社会的阶级、民族矛盾很尖锐,劳动人 民受着压迫,而关汉卿本人也亲身体会到了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 低下。于是他便创作了很多杂剧,去反映这种社会现实。
比如大家很熟悉的《窦娥冤》,就写出了劳动妇女窦娥在那 种社会的悲惨命运。窦娥从小丧母,父亲为换取进京赶考的路 费,把她押到蔡婆婆家当童养媳。窦娥的丈夫早早就死了,她和 蔡婆婆相依为命。可黑暗的社会不允许她们过安宁的生活。蔡婆 婆外出索债,险些被人勒死。地痞张驴儿和他父亲借口救了蔡婆 婆,肆无忌惮地搬到蔡家来住,并想霸占窦娥和蔡婆婆。
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便在饭中下毒,不料却毒死了自己的 父亲。他便诬陷是窦娥干的,逼她嫁给自己。窦娥认为“明如 镜,清如水”的父母官会主持正义,便宁可“官休”,不愿“私 休”。谁知太守见钱眼开,毒打窦娥。为保护婆婆,窦娥含冤负 屈,被迫承认是自己毒死了张驴儿爹。就这样窦娥被杀害了。
这出戏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人民群众的悲苦,同 时也反映出人民的反抗。在窦娥被绑赴法场的路上,她斥骂道: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地也,你不分 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便是窦娥对那种社 会的有力控诉。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这个戏生动感人,是关汉卿 最成熟的作品。除此之外,他还写了《救风尘》、《望江亭》、《调 风月》、《拜月亭》和《单刀会》等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表现了下 层妇女向纨绔子弟展开的斗争,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向统治者进 行的斗争,有的反映了丧失人身自由的婢女所受到的摧残,还有 的歌颂了古代的英雄人物。
关汉卿一生写了12多种杂剧。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他还 能亲自参加演出。作品有深刻的思想性,同时也具有感人的艺术 性,他塑造的人物,至今仍活在人民的心中。
在当时,关汉卿被看作是戏剧界的一面旗帜。和他同时的作 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比他稍晚的作家沈和甫在南方被称 为“南蛮汉卿”,这些都证明了关汉卿的剧作产生的巨大影响。 关汉卿不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戏剧家。
⑹ 关汉卿戏曲作品有哪些突出的特征
是元杂剧吧? 嗯 我是中文系的 这学期古代文学史刚学过。嘿 你看看哈~
概括: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是:内容以描写男女风月之情为主;题材虽融合古人旧事,却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创作方法上虚实结合;大半寓意深刻;叙事深入浅出,语言风格浅近自然,人物台词求肖似;多写喜剧,多含机趣,注重布置全剧的格局。
具体如下:
第一,关剧所用之事,以古为多,以今为少。三分之二以上属于或接近历史题材。整个元代杂剧的创作也多取材于历史故事。
关剧是展示历史人物风貌风采的画廊。在关汉卿笔下,有以结义兄弟手足之情为重、誓为之复仇的西蜀帝王刘备;有多才思、爱红颜的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有“千金不改其志”的唐代政治家、诗人裴度;有始与李存信(李克用假子)争斗,终被李克用车裂的李存孝(李克用假子);有忠于蜀汉政权、智勇双全的镇守荆州将领关羽;有始教表妹写字弹琴、终与之喜结良缘的东晋文学家温峤;有智断裴炎杀人案的北宋开封府尹钱可;有人称“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的宋真宗时宰相寇准;有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智斩权豪势要葛彪、鲁斋郎,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拯;有曾同为后唐大将的李嗣源(后唐明宗)、李亚子、石敬瑭(后晋高祖)、孟知祥、刘知远(后汉高祖)、李从珂(后唐废帝)等。
现存关剧三分之一以下属于现代题材,这些剧目有时也接近或化用历史题材。如《拜月亭》是以金兵攻占汴梁城为背景的;《窦娥冤》化用了《汉书·于定国传》,尤其干宝《搜神记·东海孝妇》的故事。
关剧确立了杂剧开掘历史题材、以古喻今的创作传统。这一传统首先被后来的长篇小说家施耐庵、罗贯中等人继承。
第二,关剧以实为多,以虚为少,虚实相生。
它们虽然多数属于历史剧,但是一些材料还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或者说形貌是历史的,精神却是现实的。它们反映的是当代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怀,他们的日常生活、爱情生活,他们的幸福与痛苦,他们的欢乐与悲哀。在许多历史人物身上,折射出元代人包括作者自己的身影。
关剧基本上能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严格地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另外,在一些要紧关目的处理上,时时若“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又表现出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例如关剧以“梦”命名的就有《西蜀梦》、《绯衣梦》、《蝴蝶梦》三种,其中的虚构成分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它们也仍然以写实为主。仅以《绯衣梦》为例,落笔写实:王得富之女王闰香与李荣祖之子李庆安指腹成亲,这正是当时一种普通的婚俗。写李荣祖由富变贫,王得富悔婚,派人送去十两银子和王闰香做给李庆安的一双鞋,以示退婚。说明人们经济地位常处在变化之中,揭示人们嫌贫爱富的心态,均具现实意义。再写李庆安脱鞋爬到王家花园的梧桐树上,去取断线的风筝,散心的王闰香认出自己做的鞋子,邀李庆安夜晚于太湖石边相会。表现男女双方对爱情的渴望,符合青年人的心态。接着写王得富不许裴炎当绵团袄,并骂他是贼头。裴炎夜晚潜入花园,准备杀死王得富全家,遇见王闰香派来的梅香。原来梅香按预约带一包袱金珠财宝,准备交给李庆安做财礼。裴炎杀死梅香,抢走金银财宝。李庆安触摸梅香死尸,双手沾满血迹,惊恐地逃回家。王闰香发现梅香已死,只好把隐情告诉嬷嬷。王得富、嬷嬷直至李庆安家,发现门上的血手印。李庆安被扭送官府,理刑之官贾虚动刑,李庆安屈招,被下在死囚牢里。至此,观众如目睹了一起杀人案或一起冤案铸成的全过程,觉得真实可信。接下来,作者随意虚构:钱可除开封府尹之职,当需要他在重囚李庆安招状上判个“斩”字时,李庆安让父亲救下的蜘蛛网上的苍蝇,屡次抱住笔尖。钱可下令除去李庆安的枷锁,并让他在狱神庙歇息。李庆安说睡语:“非衣两把火,杀人贼是我。赶的无处藏,走在井底躲。”差役转告钱可,钱可依此断定杀人贼是裴炎,又派人在棋盘街井底巷抓获此贼。
就此剧而言,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是剧情发展的需要,为的是适合观众的欣赏情趣,为的是劝导人们弃恶从善,达到作者的创作目的。
第三,关剧“大半皆寓言耳”。
关剧的寓意是深刻的、令人回味的。如《谢天香》、《金线池》等都寓有“君子成人之美”的意思;《鲁斋郎》、《蝴蝶梦》等贯穿“多行不义必自毙”之理。
李渔在“贵显浅”一节特别强调:
元人非不读书,而所制之曲以无一毫书本气,以其有书而不用,非当用而无书也;后人之曲则满纸皆书矣。元人非不深心,而所填之词皆觉过于浅近,以其深而出之以浅,非借浅以文其不深也。
这是说,与后世相比,元人的剧作最符合演出的要求。它们叙述深入浅出,词曲皆有天趣,一片好音,语言风格浅近自然。
关剧反映出元人的这些突出的创作特点。以《玉镜台》为例:姑母聘请翰林学士温峤教小女刘倩英写字弹琴,又嘱托他为小女在翰林院中保一门亲事。温峤以玉镜台为定物,派官媒暗中为自己保亲。良缘将结,他喜不自禁,幻想婚后如何关爱刘倩英,一年四季如何使之生活得快活,与之朝夕相处的自己如何沉浸在梦一般的境界中。且读他的唱词《煞尾》:
俺待麝兰腮、粉香臂、鸳鸯颈,由你水银渍、朱砂斑、翡翠青。到春来小重楼策杖登,曲阑边把臂行,闲寻芳,闷选胜。到夏来追凉院、近水庭,碧纱厨、绿窗净,针穿珠、扇扑萤。到秋来入兰堂、开画屏,看银河、牛女星,伴添香、拜月亭。到冬来风加严、雪乍晴,摘疏梅、浸古瓶,欢寻常、乐余剩。那时节、趁心性,由她娇痴、尽他怒憎,善也偏宜、恶也相称。朝至暮不转我这眼睛,孜孜觑定,端的寒忘热、饥忘饱、冻忘冷。
类似《九歌·湘夫人》中间对湘君筹划迎接湘夫人准备工作的一段描写,又绝不与其凝重典雅的语言风格相同,而是“绝无一毫书本气”,若街谈巷议,若流自肺腑,直说明言。
第四,关剧的某些唱词,甚至大量运用成语、旧事。然而,“妙在信手拈来,无心巧合”,仍显得意深词浅。现将《山神庙》第二折裴度面对大雪而唱的两段词《南吕·一枝花》、《梁州》抄录于下:
恰便似梅花遍地开,柳絮因风起。有山皆瘦岭,无处不花飞。凛冽风吹,风缠雪银鹅戏,雪缠风玉马垂。采樵人荷担空回,更和那钓鱼叟披蓑倦起。
看路径行人绝迹,我可便听园林冻鸟时啼。这其间袁宏高卧将门闭。这其间寻梅的意懒,访戴的心灰,烹茶的得趣,映雪的伤悲。冰雪堂冻苏秦懒谒张仪,蓝关下孝韩湘喜遇昌黎。我、我、我,飘得这眼眩耀,认不的个来往回归;是、是、是,我可便心恍惚,辩不得个东西南北;呀、呀、呀,屯的这路弥漫,分不的个远近高低。琼姬素衣,纷纷巧剪鹅毛细;战八百万玉龙退败,鳞甲纵横上下飞。可端的羡杀冯夷!
有关诗文、故事、神话等,“无一不在所用之中”,包括《世说新语·言语》的谢安、胡儿、谢道韫咏雪;《晋书·文苑传》的谢尚月夜牛渚听袁宏朗诵咏史诗;《世说新语·任诞》的王徽之雪夜访戴安道;晋人孙康,家贫好学,常映雪读书;战国纵横家苏秦困于破漏房屋;韩愈贬为潮州刺史,路经蓝田县,韩湘赶来同行,韩愈当时写下“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咏雪佳句;北宋华州狂子张元《雪诗》妙语“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庄子》里的黄河之神冯夷等。大量典故运用得灵活自如,使读者浑然不觉,一位满腹经纶而又丧魂落魄的知识分子形象呼之欲出。
第五,
关剧的人物的语言,完全达到了“肖似”的标准。这也是其创作的主要特色。
李渔在“语求肖似”一节里提出要求:
务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弗使浮泛,若《水浒传》之叙事,吴道子之写生,斯称此道中之绝技。
关汉卿设身处地地为剧中人物布施台词,“上天入地,作佛成仙,无一不随意到,较之南百城,洵有过焉者矣。至说其苦,亦有千态万状,拟之悲伤、疾痛、桎梏、幽囚诸逆境,殆有甚焉者。”换句话说,关剧人物的语言,随其处境、心理等的变化而变化,极富个性化与身分化。试举数例如下:
糜芳、糜竺等杀害了关羽,张达等杀害了张飞。西蜀皇帝刘备重义气,急于为两位兄弟报仇。《西蜀梦》结尾的[煞尾],充分地反映出刘备的这种心态:
饱谙世事慵开口,会尽人间只点头。火速的驱军校戈矛,驻马向长江雪浪流。活拿住糜芳共糜竺,阆州里张达槛车内囚。杵尖上挑定四颗头,腔子内血向成都闹市里流,强如与俺一千小盏黄封头祭酒!
《金线池》说,济南府尹石敏极力撮合,同窗故友韩辅臣与杜蕊娘终成眷属。杜蕊娘喜出望外,对未来充满信心。她接连唱道:
[川拔掉]似这等好姻缘,人都道全在天。若是俺福过灾缠,空意惹情牵;间阻的山长水远,几时得月圆?
[七兄弟]早则是对面、并肩、绿窗前,从今后称了平生愿。一个向青灯黄卷赋诗篇,一个剪红绡翠锦学针线。
在《山神庙》里,裴度将玉带归还韩琼英,韩琼英的一句祝福之辞:“据先生如此大量,当来发达于世,岂不壮哉!”则勾引起他对美好前程的向往之情:
有一日蛰龙奋头角,风云醉碧桃;酬志也五陵年少,轩昂也当发英豪;伴旌旗日暧龙蛇动,看宫殿风微燕雀高,雁塔名标。
再看《救风尘》:赵盼儿来到郑州,在客店里与周舍相会,她有一段假情假意的宾白:
周舍,你坐下,你听我说。你在南京时,人说你周舍名字,说的我耳满鼻满的,则是不曾见你。后得见你呵,害的我不茶不饭,只是思想着你。听的你娶了宋引章,教我如何不恼?周舍,我待嫁你,你却着我保亲!
《哭存孝》写到李克用听信谗言,车裂李存孝。邓夫人睹物思人,痛不欲生。她有一段唱词[收江南]:
呀,可怎生帐前空挂着虎皮袍?枉了你忘生舍死立唐朝?枉了你横抢纵马过溪桥!兀的是下梢,枉了你一十八骑破黄巢。
《窦娥冤》说,窦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对官府的罪恶进行控诉: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这些人物的唱词、宾白,“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由此说来,作者能进入角色,像李渔要求的那样:“能出幻境纵横之上者:我欲做官,则顷刻之间便臻荣贵;我欲致仕,则转盼之际又入山林;我欲作人间才子,即为李白、杜甫之后身;我欲娶绝代佳人,即作王嫱、西施之元配;我欲成仙作佛,则西天蓬岛即在砚池笔架之前,我欲尽孝输忠,则君治亲年,可跻尧舜彭篯(彭祖姓篯名铿)之上。”
关汉卿多写喜剧,少写悲剧,这种创作倾向,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之相联系,关剧写来妙趣横生,用李渔的话说就是“重机趣”。李渔认为:“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
⑺ 关汉卿历史剧代表作是什么
四部历史剧:《单刀会》,《哭存孝》,《西蜀梦》,《陈母教子》;
七部爱情风月剧:《救风尘》,《调风月》,《望江亭》,《谢天香》,《金线池》,《玉镜台》,《拜月亭》;
社会公案剧:《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绯衣梦》。
⑻ <关汉卿>体现了田汉历史剧创作的那些风格
我知道有两个是:革命的浪漫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以及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风格。
⑼ 关汉卿的历史剧有什么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
⑽ 关汉卿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011·咸宁)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苦深冤重。塑造“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是关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