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历史
1. 你知道《雍正王朝》是历史正剧吗
康熙暴卒于畅春园时,胤与负责警卫的隆科多控制着局势,真情如何只有他们二人清楚。而《大义觉迷录》所讲的“八人受谕”(即雍正到畅春园以前康熙已向隆科多及七位皇子下达了传位诏谕)之说纯属编造。他为何要编造呢?
所谓“康熙遗诏”的汉文原件现仍存故宫内第一历史档案馆,它之为雍正伪造是铁证如山的,冯尔康先生也指出:“毫无疑问,这个诏书是胤搞的,不是康熙的亲笔,也不是他在世时完成的。”当然,冯先生并不认同雍正“篡位”说,但他没有解释:不篡位为什么要矫诏? 康熙末年诸皇子在朝臣中声望最高的是皇八子胤,康熙本人最器重的是皇十四子胤,而胤(后来的雍正)并无任何特殊地位。因而其继位大出人们意料。这一背景是明摆着的。
雍正即位后立即把康熙晚年的近侍、常传达康熙旨令的赵昌诛杀,当时在京的外国传教士马国贤称此举“使全国震惊”。接着又下令要群臣把康熙生前所发的朱批谕旨全部上缴,严禁“抄写、存留、隐匿”。这显然有杀人灭口与防止秘情外泄的嫌疑。
隆科多与年羹尧是雍正继位的关键人物。隆掌宫禁,传“遗诏”,而年则为雍正派往西北监控争位主要对手胤的亲信。即位后雍正一时不顾君臣之礼地大捧他们,称自己不识隆才,“真正大错了”,说隆是先帝“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对年更称为“恩人”:“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还检讨说“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如此肉麻世所罕闻。然而大位一稳,雍正很快翻脸杀了隆、年二人。尤其可怪的是杀隆科多时还特别宣称先帝临终时“隆科多并未在御前”。(《东华录》雍正五年十月)当年被视为“遗诏”传人的人如今竟被认为根本不在场!如非杀人灭口而是仅仅因为其他罪过,这话从何说起呢?
2. 我想知道雍正王朝的整段历史
看看电视剧《雍正王朝》,或是雍正朝的史书
3. 电视剧《雍正王朝》真实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首先,《雍正王朝》拍摄的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生平经历,所以说,电视剧《雍正王朝》应该是基于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在位的历史背景拍摄的。
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
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努尔哈赤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4. 雍正王朝:有哪些剧情或人物,与历史事实不符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剧,但并非历史。这部剧以“夺嫡之争”和“除旧布新”为主线,有很强的现实寓意。剧中,许多人物、时间、事件,与真实历史有所出入。
二十、历史上,弘时与张廷璐没有参与过科举舞弊,张廷璐也没被雍正问斩。在雍正五年,弘时就已经去世,至于具体死因,一直都是一桩历史悬案。
秋媚说:历史是过往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雍正王朝》通过演绎的手法,大致上展现出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5. 《雍正王朝》是否还原了真实的历史
雍正王朝剧情:
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为“冷面王”四阿哥胤禛 。在当政后出现的山西诺敏案、科场舞弊案中,雍正杀了一批牵扯进去的朝廷中枢重臣。“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其实所谓“推行新政”,“斩杀要犯重臣”其实都是巩固自己政权的一系列手法,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这样,电视剧并未还原真实的历史。
6. 雍正王朝电视剧与历史有哪十处不相符
有以下十处不相符:
1、孙嘉淦之死。
1)电视剧:在雍正派他去西北慰问和辅助时,看不惯年羹尧嚣张跋扈,奢靡浪费,破口大骂,被年羹尧杀害。
2)历史上:孙嘉淦(1683-1753)活到了乾隆朝。
2、弘历的出场时间。
1)电视剧:康熙四十六年的木兰围猎,十岁以上的皇子皇孙都参加,康熙赏识弘历并赐玉如意。
2)历史上:弘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弘历第一次见到祖父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七月,没几个月康熙就去世了。
3、八爷胤禩。
1)电视剧:八爷是个深藏不漏的复仇者,并且在雍正的晚期试图恢复“八王议政”试图逼退雍正,扶皇三子弘时即位。
2)历史上:早在雍正三年,八爷和九爷已经被革职,而皇三子弘时也很早就被圈禁至死。
4、大太监的名字。
1)电视剧:雍正的贴身太监名叫李德全,是作者虚构。
2)历史上:雍正的贴身太监名叫苏培盛。
5、鄂尔泰。
1)电视剧:全剧未出现鄂尔泰。
2)历史上:鄂尔泰(1677—1745)是雍正皇帝的心腹之一,雍正朝的重要大臣。
6、官服上补子。
1)电视剧:廉亲王允禩,和那四个旗主王爷的官服的前后、两肩都用正龙,却又不是十三王爷身上那样的金龙。
2)历史上:按亲王补服规定应该前后正龙,两肩行龙。
7、吃饭的规矩。
1)电视剧:皇宫里,李卫陪雍正皇帝吃饭。李卫一边哭、一边从嘴里往出掉饭,一边还说劝慰皇上的话。
2)历史上:皇宫的规矩很严格,不会允许臣子在皇帝面前如此失态。
8、死鹰事件。
1)电视剧:康熙大寿,十四阿哥送给康熙的礼物被八阿哥胤禩调包成为死鹰。
2)历史上:历史上死鹰事件是八阿哥为给母亲扫墓,没有陪康熙巡查,所以送了两只海东青作为赔罪,没想到到了康熙手里成了死鹰。
9、隆科多。
1)电视剧:九门提督隆科多是佟国维的侄儿,帮助雍正夺取皇位,最后跟随八爷党逼宫,后被软禁死亡不明。
2)历史上:隆科多是佟国维儿子,隆科多因为居功自傲,手下多次犯错被牵连调查,最后被雍正终身监禁,不久抑郁而亡。
10、邬思道。
1)电视剧:邬思道可以说是雍正在九子夺嫡胜出的最大功臣。每次都沉着冷静,指点江山,精准的寓言,帮助胤禛在一次次逆境中胜出,最后功成身退。
2)历史上:邬思道只不过是田文镜的一个幕僚而已。雍正登基的最大功臣是十三阿哥胤祥,左膀右臂隆科多和年羹尧。
(6)雍正王朝历史扩展阅读: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和李卫都是雍正潜邸时的包衣奴才,算是世代家奴。后来因得到雍正器重,开始飞黄腾达。不过,真实历史上的年羹尧和李卫地位可比包衣奴才高很多。
年羹尧隶属于八旗汉军镶黄旗,是正儿八经的八旗旗人,而非包衣奴才。他的父亲年遐龄官至湖广巡抚、署理湖广总督,是赫赫有名的一方封疆大吏。
年羹尧比他父亲还牛,他21岁就考中了进士,被授予庶吉士(明清两朝高级预备干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羹尧升任四川巡抚,这一年他才刚刚三十岁。值得一提的是,巡抚的级别相当于今天的省委书记。
李卫的出身虽然比不上年羹尧那么显赫,但也不一般。他是江苏丰县一大户人家的子弟。在他30岁这一年,家里花银子给李卫捐了个员外郎的闲职。
不过,谁都没想到,李卫竟把这个“打酱油”的闲职干得风生水起,政绩突出。他也因此受到重用,相继担任了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要职。
说完了年羹尧和李卫后,下面再来说说《雍正王朝》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情节,那就是“八爷党”允禩、允禟等人联合几位铁帽子王,提出恢复“八王议政”,对雍正帝进行逼宫。后来,允禩等人的阴谋被挫败,参与逼宫的人也都遭到了雍正的清算。
不过,在真实历史上,压根就没有发生过联合逼宫这件事。允禩、允禟在雍正四年(1726年)的时候就被雍正帝找借口削去爵位,囚禁于宗人府中,不久之后相继暴毙,死因不明。
《雍正王朝》中还有一处明显错误就是剧中雍正帝的三哥、诚亲王允祉一直扮演的是一位老好人。而事实上,允祉在康熙帝在世的时候,曾参加过皇位争夺,所以一直被雍正帝视为眼中钉。雍正登基后不久就将允祉赶去清东陵给康熙帝守陵去了。雍正八年(1730年),允祉被夺取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两年后郁郁而终。
《雍正王朝》中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康熙四十六年的“木兰秋闱”时机智地回答康熙帝的提问,从而赢得了康熙帝的喜爱。而真实历史上的弘历在康熙五十年才出生,怎么可能去参加康熙四十六年的“木兰秋闱”。
步军统领隆科多在剧中是重臣佟国维的侄子,事实上隆科多是佟国维第三子。值得一提的是,雍正帝小时候不是跟着自己生母乌雅氏长大的,而是由康熙帝的皇贵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而佟佳氏是隆科多的姐姐,所以雍正帝一直称呼隆科多舅舅。
此外,剧中在雍正帝生母乌雅氏的去世时间、雍正帝身边大太监李德全的身份问题上,都有一些明显错误。不过这些错误无伤大雅,如果不是太较真的话,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7. 清朝雍正王朝历史解说
野史记载,雍正是修改康熙遗命而登基的~!此人热衷权利,心回狠手辣,但是也算勤答于政务,把整个国家治理得有条有理~!雍正45岁才继位,在位13年,因为太勤于政务,积劳成疾,死死才58岁~。死了就没有做了,传位乾隆皇帝!政绩: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等措施,平定了青海和硕特部贵族的叛乱,反击了准葛尔部贵族的骚扰,与沙俄订立了《中俄布连斯奇界约》《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劣迹:大兴文字狱,严厉镇压知识分子中的反清思想,竭力强化君主专制。严厉镇压政敌和仇人,实行特务统治。%D%A
8. 雍正王朝简介
雍正王朝简介:公元一七二三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严,康熙皇帝驾崩,举国震惊。继位者不是当了近四十年太子的阿哥,不是精通经史的三阿哥,不是贤名远扬的八阿哥,也不是深受康熙钟爱的大将军十四阿哥,而是素有“冷面王”之称的四阿哥胤祯。 胤祯并不是朝野看好的人选。他曾在江南“煽动”灾民闹事,在城隍为摆鸿门宴,软磨硬逼,掏走了地方官和富商二百多万两银子筹款赈灾;他追讨国库欠款,逼得老臣上吊,皇子王爷到前门大街变卖家当,令满朝官员惶惶不可终日;刑部冤狱案,他隔岸观火;让八阿哥和太子斗得两败俱伤;百官行贿案,他借年羹尧之手血洗江夏镇,使得太子再度被废。 胤祯的皇位不是篡来的,不是改遗诏偷来的,不是毒父夺来的,而是康熙传授的。康熙选择了胤祯为雍正皇帝。
在当政后出现的山西诺敏案、科场舞弊案中,雍正杀了一批牵扯进去的朝廷中枢重臣。西北用兵、数省天灾,急需军费和赈灾,抄贪官污吏的家财,解决急需。而后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公元一七三五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心力交瘁,暴猝。
《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同名长篇小说,由胡玫执导拍摄,唐国强、焦晃、王绘春、杜雨露、徐祖明、杜志国、赵毅、李颖等主演,演绎了雍正皇帝一生的风雨经历。
9. 《雍正王朝》是否还原了真实的历史
雍正王朝剧情:康熙皇帝驾崩,继位者为“冷面王”四阿哥胤禛 。在当政后出现的山西诺敏案、科场舞弊案中,雍正杀了一批牵扯进去的朝廷中枢重臣。“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河南罢考案”、“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含泪杀亲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贯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其实所谓“推行新政”,“斩杀要犯重臣”其实都是巩固自己政权的一系列手法,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这样,电视剧并未还原真实的历史。
10. 雍正王朝的历史事件
1、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
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雍正时期开始实行。这一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
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生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赋税规则的简化减少了官府打马虎眼任意加税的可能。
摊丁入亩的实施,直接导致中国人口的暴增,乾隆六年(公元1740年),中国人口历史上首次突破1亿大关,以后人口增长的势头越来越猛,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0年)突破3亿。
2、火耗归公
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火耗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雍正二年七月推广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
此举集中了征税权利,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但州县于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吏治。
3、成立军机处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准备对准噶尔部用兵,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出兵。与此相配合,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协助他处理军务。
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雍正帝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以及亲贵中指定充任,如怡亲王胤祥、大学士张廷玉、户部尚书蒋廷锡、大学士鄂尔泰等,都是以亲重大臣兼任军机大臣。
还有军机章京,由内阁、翰林院、六部、理藩院等衙门官员中选充。所有这些人都是兼职,他们的升转仍在原衙门进行。因此,军机处设立之初,没有专门的官员。
军机处没有正式衙署,有值班房,在隆宗门内,靠近雍正帝寝宫养心殿,以便于军机大臣被召见议事。无专官,无衙署,就使军机处成为一种特殊的机构。
召见时,雍正帝指示各项事件应如何办理,有时向军机大臣询问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作出裁决。军机大臣根据旨意,草拟文书。上谕形成后,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发给有关官员。
4、清平罗卜藏丹津之役
清雍正元年(1723),青海蒙古亲王罗卜藏丹津乘康熙帝去世,胁迫青海诸台吉附己反清。10月,清廷以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四川提督岳钟琪为奋威将军,分军布隆吉尔、西宁、松赞、甘州4路进剿。
清雍正二年二月,岳钟琪率部抵达青海湖东北岸哈尔盖,得知叛乱头目巴尔珠尔阿喇卜坦就在距哈尔盖不远的乌兰搏尔克地方,当夜分兵3路进击。巴尔珠尔阿喇卜坦与阿尔布坦温布一起逃循。
岳钟琪令关正安率兵1500名由北路,黄喜林、宋可进率兵1500名由中路,岳钟琪与待卫达鼎率兵1500名由南路追击,王嵩、纪成斌等各率兵500名搜索山野。
岳钟琪连夜追至伊克哈尔吉(今哈尔盖河流域),阿尔布坦温布逃入哈尔吉山中,旋即被擒黄喜林追击30里,擒巴尔珠尔阿喇卜坦并其叔伊克喇布坦。
岳钟琪领兵继续追击至席尔哈色(今刚察境内吉尔孟河),擒获吹拉克诺木齐部下都喇尔台吉、扎锡敦多布之母。在不间断追击中又擒获罗卜藏丹津之母阿尔太哈屯及妹夫克勒克济农藏巴台吉等人。
罗卜藏丹津乘白驼逃脱,率残部200余人经格尔木、可里亚地方,过噶尔逊河逃入准噶尔。
5、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古代收税,只到老百姓家,官绅自外。老百姓还要当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不必当差不交税。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银两兑买。但由于触及官绅利益,因此实行起来有较大难度。
但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必须暂时牺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这种暂时的利益牺牲是为了王朝巩固之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雍正王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军机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摊丁入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火耗归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平罗卜藏丹津之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一体当差一体纳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