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的地理位置
① 恩施的地理位置优越吗
恩施的地理算位置优越。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恩施州于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
② 恩施市经纬度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清江中上游,介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33"—30°39'30"。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南连宣恩,北接重庆奉节。东西宽86.5公里,南北长90.2公里,全市国土总面积3972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16.6%。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③ 恩施的地理环境
恩施市属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湿润性气候。由于北部的大巴山和巫山的天然屏障作用,大大削减了南侵冷空气势力,气候随着地形的垂直变化,影响光、热、水的再分配,一般是雨热同季,夏多冬少。雨量充沛,山体宏大,河谷深切,境内主要干流清江,发源于利川齐岳山。
恩施市地貌基本特征是阶梯状地貌,域内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完善。由于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活动的影响,大面积隆起成山,局部断陷,沉积形成多级夷面与山间河谷断陷盆地。境内除东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积山地外,普遍展示着海拔2000~1700米,1500~1300米,120~1000米,900~800米,700~500米等五级面积不等的夷平面,并存在一至二级河谷阶地。呈现明显层状地貌。岩溶地貌发育,山间谷地星罗棋布。全州碳酸盐岩类(石灰岩、白云岩)面积占总面积54.4%,裸露的碳酸盐岩受本州温暖多雨气候的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等也很多。
④ 恩施风景区的地理特点
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多奇峻岭,河谷暗流,飞瀑流云,奇洞异窟,特别是溶洞、溶沟、伏流分布广泛。武陵山、巫山、大娄山、大巴山四大山脉穿越其境,长江从恩施州东北角穿过,清江等数百条河流横贯东西,小高原、小盆地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恩施自治州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地,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恩施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恩施州面积2.4万平方公里,居住着土家、苗、汉、侗、蒙古等27个民族,人口387万,土家族占总人口33%,苗族占15.5%。
⑤ 恩施属于哪里
恩施属于湖北省、
湖北,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因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地处中国中部,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介于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6′47″之间。全省国土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底,湖北省共有13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103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9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1234个乡级行政区,包括308个街道、761个镇、165个乡。
(5)恩施的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是湖北省的自治州、地级行政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位于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东连本省的神农架林区,宜昌市。恩施州于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
恩施州森林覆盖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 “华中药库”、 “烟草王国”、“世界硒都”之称号。全州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00万千瓦,可开发量达500万千瓦,风电资源蕴藏量达300万千瓦,是华中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恩施州的鄂西铁矿是中国四大铁矿之一,已探明储量13亿吨,预测储量达40亿吨。天然气已探明储量1500亿立方米,预测资源量达1.5万亿立方米。恩施还拥有世界最大的独立硒矿床。
地形
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属苗岭分支——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齐跃山脉等三大主要山脉组成的山地。全州地势是三山鼎立,呈现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高,逐渐向中、南倾斜而相对低下的状态。其地貌基本特征是:阶梯状地貌发育。由于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活动的影响,大面积隆起成山,局部断陷,沉积形成多级夷面与山间河谷断陷盆地。
境内除东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积山地外,普遍展示着海拔2000至1700米,1500至1300米,1200至1000米,900至800米,700至500米等五级面积不等的夷平面,并存在一至二级河谷阶地。呈现明显层状地貌。岩溶地貌发育,山间谷地星罗棋布。全州碳酸盐岩类(石灰岩、白云岩)面积占总面积54.4%,裸露的碳酸盐岩受本州温暖多雨气候的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比比皆是。
⑥ 恩施市的地理位置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西面和北面邻接重庆市,东临宜昌市,南邻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北接神农架林区。
⑦ 湖北省恩施市属于什么地形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面积3967平方千米。
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属苗岭分支----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齐跃山脉等三大主要山脉组成的山地。全州地势是三山鼎立,呈现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高,逐渐向中、南倾斜而相对低下的状态。其地貌基本特征是:阶梯状地貌发育。由于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活动的影响,大面积隆起成山,局部断陷,沉积形成多级夷面与山间河谷断陷盆地。境内除东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积山地外,普遍展示着海拔2000----1700米,1500----1300米,1200----1000米,900----800米,700----500米等五级面积不等的夷平面,并存在一至二级河谷阶地。呈现明显层状地貌。岩溶地貌发育,山间谷地星罗棋布。全州碳酸盐岩类(石灰岩、白云岩)面积占总面积54.4%,裸露的碳酸盐岩受本州温暖多雨气候的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比比皆是。
⑧ 湖北恩施在地理位置上算北方还是南方
湖北恩施在地理位置上算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不同。
(8)恩施的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
然而,这个过渡和变化是通过相当宽的一个带来完成的。在淮河两岸,相隔一二十公里甚至更宽,并看不出气候、农业、自然景观等方面有什么变化。实际上,由于淮河地区主要是平原地区,南北冷暖气流畅通无阻,确实也不可能产生一条截然分明的南北分界线来。
以“橘逾淮而北为枳”为例,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中南下冷空气强,常常带来柑橘致命低温,因此现今即使淮河以南的长江两岸,除了局部有利区域外,一般也没有种植柑橘的经济价值。
我国南北分界带的西段秦岭,冬季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因而在岭北为典型暖温带情况下使岭南成为典型亚热带(能生长同纬度淮河两岸不能生长的柑橘等亚热带指标植物)。但是,秦岭分界也并非一条线。
因为秦岭南坡约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亚热带,而秦岭山脉两坡千米等高线间的宽度,也就是分界带的宽度也大约有90-110公里。而且,在历史上南北分界带是随气候变化而南北移动的。如果全球持续变暖,亚热带北界将来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黄河的中、下游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南北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