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1-08-01 19:01:50

A. 微生物与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和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是21世纪全球性的一项战略任务,微生物可在其中发挥不可取代的重大作用。例如1利用微生物肥料、杀虫剂或农用抗生素等来取代会严重污染环境和不可降解的化学肥料或化学农药2利用微生物生产的phb、phb或聚乳酸制造易降解的医用塑料、快餐盒等制品以减少“白色污染”3利用微生物的降解、氧化等生化活性来净化生活污水、有毒工业污水和生活有机垃圾4利用微生物来检测环境的污染度,如用艾姆氏方法检测“三致”物质,利用emb培养基检测饮用水等样品中的肠道菌群,以及利用发光细菌来检测水源的污染度等。

B. 微生物的生理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微生物分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同,主要由环境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和需氧及厌氧等条件决定的。

C. 微生物和生态环境的改变的关系 微生物种类和生态改变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回答,因为微生物生态学已经成为一门前沿学科,很多的在研究中.主要的作用就是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既能充当生产者,也能充当分解者,在整个循环中占了重要的地位,种类改变可能造成生态失衡.
微生物生态学主要就是研究这些方面的:
①研究微生物生态学所用的传统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
②在正常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其随着不同的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规律;
③在极端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它们所起的作用,在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生命机理;
④在自然界中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相互关系对自然界的影响和环境因素对这些相互关系的影响;
⑤在正常自然环境中,微生物代谢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这些代谢活动的影响;
⑥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学

D. 6.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和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是21世纪全球性的一项战略任务,微生物可在其中发挥不可取代的重大作用。例如1利用微生物肥料、杀虫剂或农用抗生素等来取代会严重污染环境和不可降解的化学肥料或化学农药2利用微生物生产的PHB、PHB或聚乳酸制造易降解的医用塑料、快餐盒等制品以减少“白色污染”3利用微生物的降解、氧化等生化活性来净化生活污水、有毒工业污水和生活有机垃圾4利用微生物来检测环境的污染度,如用艾姆氏方法检测“三致”物质,利用EMB培养基检测饮用水等样品中的肠道菌群,以及利用发光细菌来检测水源的污染度等。

E. 什么是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生关系

微物间关系(种间共处、互、共、拮抗、竞争、寄捕食共七种)

微物间相互关系
种间共处:两种微物相互影响起表现明显利或害关系乳杆菌链球菌
互:微物间比较松散联合联合或双都利氨化菌硝化菌
共:两种微物紧密结合起形种特殊共体组织形态产新结构理定工共互惠共偏利共藻类与真菌共形衣
拮抗:两种微物起种微物产某种特殊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抑制甚至杀死另种微物现象
竞争:起微物争夺限营养或空间结使两种微物均受抑制竞争自界普遍存推微物发展进化力 寄:种物另种物体表或体内者细胞、组织或体液取营养前者称寄物者称寄主寄物般寄主害噬菌体与细菌
捕食:种微物直接吞食另种微物原物细菌捕食捕食关系控制种群密度组态系食物链具重要意义

F. 微生物和生态环境的改变的关系

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回答,因为微生物生态学已经成为一门前沿学科,很多的在研究中。主要的作用就是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既能充当生产者,也能充当分解者,在整个循环中占了重要的地位,种类改变可能造成生态失衡。

微生物生态学主要就是研究这些方面的:
①研究微生物生态学所用的传统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
②在正常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其随着不同的环境条件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规律;
③在极端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它们所起的作用,在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生命机理;
④在自然界中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相互关系对自然界的影响和环境因素对这些相互关系的影响;
⑤在正常自然环境中,微生物代谢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这些代谢活动的影响;
⑥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学

G.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关系拮抗的类型有哪些微生物与生物

微生物与抄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共生(symbiosis):两种生物共居一起分工协作、相依为命与合二为一的依存关系。
寄生(parasitism):指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表面吸取营养生长而使后者蒙难。
互生(metabiosis):两种独生的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各自代谢活动有利于对方,即可分可合,合比分好。
拮抗(antagonism):系指共居在一起的生物由于它种生物分泌拮抗物而受抑或被杀。
捕食:生物间捕食微主要为存生动物吞食细菌和藻类现象。

H.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需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一方面,其生存时时刻刻都在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面对已然改变了的环境,绝大部分生物均能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在适应中达到物种发展与进化的目的;另一方面,环境也会因为生物的存在而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在环境变化与生物适应进化的交互发展中,生命得以延续。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

(8)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扩展阅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自身发生改变)如骆驼适应炎热缺水的荒漠环境,海豹适应寒冷的海域环境。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发生改变)如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例如:蚯蚓:身体分节,体表黏滑;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疏松,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大量放羊;破坏植被。

I. 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自然界,各种不同类群的微生物能在多种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通常,这种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归纳为四大类,即互生、共生、拮抗和寄生。

互生

互生是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生活在一起时有利于对方。这是一种可分可合,合比分好的相互关系。例如在土壤中,当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与好氧的自生固氮菌生活在一起时,后者可将固定的有机氮化合物供给前者需要,而纤维素分解菌也可将产生的有机酸作为后者的碳源和能源物质,从而促进各自的增殖和扩展。在植物根部生长的根际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之间也存在着互生关系。在人体肠道中,正常菌群可以完成多种代谢反应,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而人体的肠道则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共生

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协作,彼此分离就不能很好地生活。地衣就是微生物间共生的典型例子,它是真菌和蓝细菌或藻类的共生体。在地衣中,藻类和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真菌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而真菌则起保护光合微生物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真菌还能向光合微生物提供生长因子和运输无机营养。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共生体,是微生物与植物共生的又一典型。由于彼此双赢,所以称为互惠共生。菌固定大气中的氮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而豆科植物根的分泌物能刺激根瘤菌的生长,同时,还为根瘤菌提供保护和稳定的生长条件。许多真菌能在一些植物根上发育,菌丝体包围在根面或侵入根内,形成了两者的共生体,称为菌根。一些植物,例如兰科植物的种子若无菌根菌的共生就无法发育,杜鹃科植物的幼苗若无菌根菌的共生就不能存活。微生物与动物互惠共生的例子也很多,例如,牛、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吃的草料为它们胃中的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但这些动物本身却不能分解纤维素,食草动物瘤胃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将其分解成糖,并被其它菌转化成有机酸,最后经氧化,成为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拮抗

生物之间并非都是友好相处,也有矛盾和争斗,甚至生死相拼。拮抗关系是指一种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从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现象。在制造泡菜、青储饲料时,乳酸杆菌产生大量乳酸,导致环境变酸,即pH值的下降,抑制了其它微生物的生长,这属于非特异性的拮抗作用。而可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则能够抑制甚至杀死其它微生物,例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抑制一些革兰氏阳性细菌,链霉菌产生的制霉菌素能够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等,这些属于特异性的拮抗关系。

寄生

寄生指的是小型生物生活在较大型的生物体内或体表,从后者获得营养,进行生长、繁殖,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现象。例如动、植物体表或体内的病毒,以及一些寄生性细菌、真菌等即是如此。寄生于人和有益动物或者经济作物体表或体内,危害寄主的生长及繁殖,固然是有害的,但如果寄生于有害生物体内,对人类有利,则可加以利用,例如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农业害虫等。

热点内容
英语培训翻译 发布:2025-07-10 10:05:31 浏览:823
2014暑期实践 发布:2025-07-10 09:19:41 浏览:982
老师批改作业的图片 发布:2025-07-10 07:56:40 浏览:819
兰州市教育 发布:2025-07-10 04:28:12 浏览:486
常州一女教师与男 发布:2025-07-10 04:08:29 浏览:752
生物质热电厂 发布:2025-07-10 03:37:47 浏览:304
历史民权 发布:2025-07-10 03:34:51 浏览:53
tea化学 发布:2025-07-10 03:06:29 浏览:355
漫画题师德 发布:2025-07-09 23:54:29 浏览: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23:36:43 浏览: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