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历史盗墓人物

历史盗墓人物

发布时间: 2021-08-02 08:12:38

❶ “盗墓”一职是谁发明的历史上有哪些“盗墓”的大人物

我国古人在亲人去世之后都会给去世的亲人放一些日常用品和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想要去世的人在另外一个世界也可以过得好,因此墓葬中会有一些宝贝,特别是皇族的墓葬更是让许多盗墓者垂涎三尺。在很早的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盗墓的人,有记载的盗墓鼻祖是齐国公子商人。后来,也出现了一些非常有名的盗墓者,比如曹操、孙权等等。


综上所述,盗墓在我国还是有很长的一段历史,盗墓的兴起主要还是在世的人觊觎墓葬中的财物。

❷ 历史上的十大盗墓狂人都是谁

历史上的十大盗墓狂人:伍子胥、项羽、刘去、曹操、董卓、黄巢、温韬、刘豫、杨琏真珈、陈奉

1、伍子胥——最毒的盗墓者

伍子胥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盗掘者,源于其出走吴国之前,与楚平王结下的仇恨。《左传》记载,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被迫出逃吴国,发誓要搞垮楚国,以报杀雪恨。

据说入楚后的伍子胥最想干的第一事,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陵墓。开始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原因是当年楚平王为防止陵址被人知晓,下令把参与修陵的工匠全杀掉了。经一个侥幸逃脱的老工匠指点,伍子胥顺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尸体挖了出来,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三百下才住,此即“鞭尸三百”典故。 伍子胥——最毒的盗墓者

2、项羽——最牛的盗墓者

项羽与伍子胥是老乡,都是现在的宿迁人(这层历史关系恐怕不少人不是太清楚吧),时人称西楚霸王,其战争的竞争对手是邻边徐州的刘邦。项羽在进入关中后,实行了杀光(杀掉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杀掉王室贵族)、抢光(掳掠咸阳城)、烧光(火烧咸阳、阿房宫)的“三光政策”。

由于项羽与秦始皇一样野蛮,很不得人心,天下归心刘邦。刘邦也会拍天下马屁,《史记》中记载,刘邦把“掘始皇帝冢”作为项羽的一大罪过,昭示天下。现代考古探测则发现,秦陵“完好无损”。项羽当年到底是否掘开了秦陵,在秦陵被充许考古发掘之前,仍是历史之谜,无从验证史实的真伪。

3、刘去——最变态的盗墓者

盗墓有的是泄愤,有的是贪财,但中国历史上有一盗墓者却很变态,首先是为了好玩,他就是西汉时期广川王刘去。据晋人葛洪编着的《西京杂记》记载,在其封国内“国内冢藏,一皆发掘”,有点名气的古墓几乎没有一座能逃过刘去的铁锹。

刘去盗掘的对象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王族墓,魏襄公、晋灵公的陵墓都让他掘开了。但盗墓多了,刘去也害怕。《太平广记》记载,在掘开且渠墓时,刘去被吓得半死,里面的人竟然栩栩如生。刘去赶忙让手下人住手,退出,重新封好。

史称,刘去盗掘古墓的数量“不可胜数”,但具体有多少,又获得多少宝物,现在已无从考证。 刘去——最变态的盗墓者

4、曹操——最专业的盗墓者

盗墓,多是王者行为,从伍子胥,到项羽,再到刘去,都是这样。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历史上大规模的盗墓行为都掺杂有官方性质。但设专职,设“盗掘办公室”,有明确记载的,最早应该是三国时期的曹操。

史书中称他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专门研究、执行盗墓,曹操堪称中国历史上是最专业的盗墓者。曹操盗得的最着名陵墓是芒砀山王墓,这里是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此陵构建规模宏大,有北京“十三陵”的四倍大,人称“天下石室第一陵”。

5、董卓——最恶的盗墓者

在中国历史上三大盗墓高潮中的第一波,即出现在西汉末年至南北朝这一段时间。这一历史时期,小朝小廷如玩游戏般交替频繁,因此世道很乱,饥民遍野,民间盗墓之风盛行,你盗我亦盗,大家一起盗。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掘墓大盗曹操外,还有董卓、黄巢等人。

西汉最有为作为,也是中国众多帝王颇有作为的皇帝汉武帝刘彻的茂陵被掘开,董卓就是最大的罪人之一。自茂陵地宫封上那一刻起,不少人就盯上了,有记载的第一盗是东汉初年农民起义军赤眉军干的。盗掘茂陵前,赤眉军先把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掘开,已盗走了大量财宝。

6、黄巢——最蠢的盗墓者

黄巢成为中国盗墓史上的狂人,是因为其盗掘的对象都是重量级。一是效法项羽,掘秦始皇陵;二是学赤眉军、董卓,掘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三是掘武则天与李治的合葬墓乾陵。 对于黄巢盗掘的文字散见诸陵的盗掘记载中。

在乾陵记载中,黄巢掘陵时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据说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后仅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此至今仍有迹可寻。由于农民军中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结构实在太坚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内部结构,结果挖错了方向,乾陵躲过了劫难,否则保存不到今天。

7、温韬——危害最大的盗墓者

温韬,易名李彦韬,五代时梁国人。温韬祖籍京北华原(今陕西耀县),曾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节度使,镇辖关中地区。有一个传说,温韬生下来时刚好有匪星殒落在昭陵所在地区的嵯峨山,迷信者遂传将给唐皇陵带来一场灾难的人物出世了。

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行政长官,关中地区几乎所有唐朝皇陵,就是温韬趁战乱,在这一时间内动手掘掉的。 温韬——危害最大的盗墓者

8、刘豫——最不义的盗墓者

目前考古界判断,中国现存的所有帝王陵都已被盗墓者光顾过。唐“十八陵”让温韬盗掘了,北宋“巩义八陵”则让叫刘豫的人盗掘破坏干净。

北宋皇陵在今河南省巩义市,葬有北宋七位皇帝和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追尊“宣祖”)的迁葬陵,号称“七帝八陵”。相比汉、唐帝王陵冢巨葬丰,北宋帝王陵普遍简单;汉、唐帝王生前就开始卜穴营建了,而且宋朝皇帝生前不预筑寿宫。

9、杨琏真珈——最没道行的盗墓者

历史上,僧人盗墓并不鲜见,但如杨琏真珈这般丧尽天良的十分罕见。其罪行,史上记载也很清楚。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深受忽必烈青睐的杨琏真珈被任为江南释教总摄(总管江南地区佛教事务的官员)。

宋末元初人周密所着《葵辛杂识》、元末明初黄岩人陶宗仪所着《辍耕录》,均记载有杨琏真珈盗墓一事:至元二十二年九月,杨琏真珈伙同僧人允泽等人,带人到陵区。

当时负责护陵的罗铣坚决阻止,允泽竟然抽出刀来,当场要杀了罗铣。在毁陵盗物之外,还有最令人发指的事情。杨琏真珈将帝、后们的骨骸全出掘出,弃之荒野。

10、陈奉——最荒唐的盗墓者

陈奉,明湖广承天(今湖北钟祥)人。本为御马监奉御太监,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奉朱翊钧旨意,去湖广一带征收矿税,官方身份是“税监”。 陈奉每到一地都劫掠行商,欺压官民,所求稍有不遂,官吏即遭鞭笞等。陈奉及其手下剖孕妇,溺婴儿,无恶不作。

谁家有钱敲诈哪家,弄得众多殷实人家倾家荡产。陈奉最让人痛恨的行为是挖坟掘墓,《明史》对他的评价是八个字,“剽劫行旅,恣行威虐”。陈奉的盗墓歪念是受到了武昌境内发生的乡民盗掘李林甫之妻杨氏墓“得黄金巨万”的一事启发,而“悉发境内诸墓”,走上盗墓之绝途的。

(2)历史盗墓人物扩展阅读:

盗墓,是进入他人坟墓,作出不问自取的行为。这样的社会文化现象,自古就没停止过。从考古资料可以看出这种墓葬破坏现象仍然遗存到现今。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

陕西凤翔的秦公1号大墓,是迄今所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也是我国应用科学考古方法发掘的最大的墓葬。这座古墓发现盗洞247个,其中有数十个盗洞直接打入椁室。

2018年9月,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一起研究解决文物犯罪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包括定期和不定期的会商机制、加强重大文物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下一步,打击防范文物犯罪的长效机制也在持续探索

网络-中国盗墓史

❸ 中国古代五大盗墓贼都有谁

1.曹操
在曹操打天下之初,为了筹集军饷,他想到陪葬甚丰的王陵,遂打起了盗墓的主意。为保证盗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独出心裁,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有几十个人专门负责,打到哪盗到哪,哪座陪葬多盗哪座。

所以,曹操是盗墓这行的祖师爷,还是官盗,明目张胆的。当时曹操盗墓,很有名的是把汉朝一位梁孝王刘武和他的李王后的墓给盗了。刘武是刘邦的孙子,其父是汉文帝刘恒,哥哥是汉景帝刘启。刘武正处“文景之治”、国富民丰的年代,可以想见刘武陪葬的丰厚程度。

2.董卓
不光曹操盗墓,董卓也盗墓。董卓因为要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来镇压十八路诸侯,他也需要钱,所以,他也盗墓。而且,他胆更大,盗谁的墓呢?这是东汉末年,老刘家天下传到这里是不行了,但也还是刘家的,而他居然敢盗汉武帝刘彻的墓。他自个儿不去,让谁去呢?他的养子吕布。

盗掘茂陵前,赤眉军已盗走了大量财宝。但吕布进去后,发现陪葬品仍是堆放满地,吕布满载而归,把刘彻的棺椁翻得乱七八糟。所以,吕布也是个盗墓贼,甭管他出于什么原因。

❹ 历史人物,有谁的墓被盗过

在中国,掘坟盗墓行为屡禁不止,下面这些人盗墓的也多是盗名人墓

伍子胥鞭楚平王尸
《左传》记载,公元前522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被逃吴国,发誓要报仇雪恨。公元前506年,在孙武攻破楚国城池,成全吴王“春秋五霸”地位后,伍子胥也寻得了报仇机会。 伍子胥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尸体挖出来,用鞭子一直抽了300下才止住,此即“鞭尸三百”典故。现代学术界还引发了“鞭尸”、“鞭坟”之争,认为伍子胥当年根本未鞭尸,仅是鞭了梁平王的陵墓。

项羽挖秦始皇墓
班固的《汉书》称,“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大师至其下矣。项籍焚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紧闭之祸,岂不哀哉。”《史记》记载,刘邦把“掘始皇帝冢”作为项羽的一大罪过,昭示天下。但有学者认为,项羽掘秦陵记载未必准确,郦道元在四百年后写的书不可信,因为早年史书、比较严肃的《史记》并无准确记录,而现代考古探测发现秦陵“完好无损”。

西汉时期广川王刘去喜欢盗墓,而且把自己王国境内的墓都挖了,且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王族墓,如魏襄王墓、晋灵公墓。这也是小说《黄河鬼棺》中所引用的。

《鬼吹灯》中摸金校尉的来源——曹操,历史上大规模的盗墓行为都掺杂有官方性质,但设“盗掘办公室”的,最早应该是曹操。史书中称他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专门研究、执行盗墓,曹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专业的盗墓者。据说为了筹集军饷,曹操想到陪葬甚丰的王陵,打起盗墓的主意。
曹操盗得的最著名陵墓是芒砀山王墓,这里是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此陵有北京“十三陵”4倍大,人称“天下石室第一陵”。刘武处“文景之治”、国富民丰的年代,墓室总容积达1367立方米,与皇帝享用的规制有过之而无不及。曹操亲临现场指挥取宝,仅凭这一次盗掘所得,就养活了手下全军将士3年。

刘邦和刘秀的墓
董卓原为汉时河东太守,生性残暴。汉武帝刘彻的茂陵被掘开,董卓是最大罪人之一。茂陵第一盗是东汉初年农民起义军赤眉军干的,赤眉军先把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掘开,已盗走了大量财宝。在掘开长陵陵区内刘邦皇后吕雉的墓穴时发现,吕后的尸体历经那么多年仍如刚死不久,有兵士动了邪念,竟然奸了尸。
到东汉末年,同为军饷发愁的董卓盯上了茂陵。虽然之前已让赤眉军光顾,但吕布进去后发现陪葬品仍是堆放满地,进入后吕布为何要乱翻刘彻的棺椁?

唐陵大部分遭盗,连武则天在内,唐朝共有21位皇帝,其中19位皇帝的陵都在汉陵以北的北山山脉一带,号“关中十八陵”(武则天与李治同陵),但其中17座都被盗掘了其中只有乾陵没有被盗掘。而第一祸首就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节度使温韬。宋人程大昌《考古编》中称,在盗掘乾陵时。出现了极为反常的天象,狂风骤雨闪电雷鸣,怕遭报应的温韬被吓跑了。

北宋皇陵葬有北宋七位皇帝和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迁葬陵,号称“七帝八陵”。刘豫本为北宋臣子,后降于北金政权。降顺变节,本已不义,合伙盗掘陵墓,则更加不义。降金的刘豫被金国立为“大齐皇帝”,当了傀儡皇帝的刘豫学起了曹操,设了专门的盗墓机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记载的官盗机构。肥水不流外人田,刘豫还任命自己的儿子为“淘沙官”。

南宋皇陵也多被盗,盗掘南宋皇陵的是叫杨辇真珈的西域和尚(蕃僧),作为一个出家僧人,本该好好修行,但他不事佛法,毫无道行。宋末元初人周密所著《癸辛杂识》、元末明初人陶宗仪所著《辍耕录》记录:至元二十二年九月,杨辇真珈带人到陵区,负责护陵的罗铣坚决阻止,允泽竟然抽出刀来,当场杀了罗铣。最令人发指的是,杨辇真珈将帝、后们的骨骸全部掘出,弃之荒野。南宋皇帝至死也无一人能回到祖陵处,反遭陵毁尸抛。时人唐珏看不下去,召集乡人用兽骨置换收藏帝后尸骨。史书《南宋诸陵图》记载,最后还是明太祖朱元璋做了一回善事,将南宋帝王的尸骨重新归葬原处,重修皇陵。

明万历年间,太监陈奉去湖广征收矿税,陈每到一地都劫掠行商,欺压官民,无恶不作。陈奉盗墓歪念是受乡民盗掘李林甫之妻杨氏墓“得黄金巨万”启发,将荆州境内坟墓全都盗掘了。巡按御史玉立贤上奏,大学士沈一贯上言,朱翊钧全都置之不理。显陵是朱翊钧曾祖父、恭睿献皇帝朱祜杭和曾祖母蒋氏的合葬墓。显陵规模宏大,陪葬不薄。陈奉以开矿作掩护进行盗掘,两年后离开湖广时,运载财宝的舟船首尾相连,长达数里。一个宦官敢盗掘当朝皇陵,当然是得到了朱翊钧的默许,为皇帝敛财,不然陈奉的荒唐行为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有人称,朱翊钧的定陵被发掘掉,也是一种报应。

清朝皇帝自顺治始,多有“盗墓”习惯,用于修筑宫殿、陵,康熙、雍正都干过拆毁明代建筑建陵的事情。但打起前朝皇陵主意的,则只有乾隆。乾隆盗墓对象是明“十三陵”,其公开理由却不是盗,而是颇讨汉人喜欢的说法:修葺明皇陵,与他人的野蛮盗掘相比,乾隆的行为显得很文明。乾隆盗墓堪称一奇,民间广为流传“乾隆盗木”的故事。据说是乾隆因为看上了朱棣长陵恩殿的金丝楠木大柱,这才降旨修明陵的,企图将长陵大殿拆毁。经刘墉(刘罗锅)、纪晓岚等人的劝阻,乾隆皇帝才放弃了拆长陵的念头。但他不死心,仍命人拆毁了永陵的大殿,换下该殿的楠木,用于建设自己裕陵。

乾隆自己的裕陵后来也遭到孙殿英的盗掘,民国初年的军阀盗墓,加重了盗墓之风。孙殿英是土匪出身,大字不识一个,战功也无,但赌技超群,盗墓时身份是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后被讥为“盗墓将军”。当时,孙殿英以剿匪换防为名,进入清东陵搞“军事演习”,用炸药炸开慈禧的东陵、乾隆的裕陵,三天盗得宝物无数,装了30车。仅从两个绿皮红瓤、黑子白丝“翡翠西瓜”,估价在白银500万两。

❺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人盗墓案

在中国,历朝历代对掘坟盗墓行为,皆视为大逆不道,要处酷刑。纵观古版今,有名有姓的盗权墓者多如牛毛,但以伍子胥、项羽、刘去、曹操、董卓、黄巢、温韬、刘豫、杨辇真珈、陈奉、乾隆、孙殿英等12位人物最有影响,他们的行为在中国盗墓史上是抹不掉的。

❻ 历史上的盗墓高手

盗墓者的盗墓技巧(和你问的问题接近,其实不神秘),切忌模仿。

旧社会长沙盗墓贼的四字诀
跟北方洛阳、关中等地不同,南方许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阳铲”无用武之地,当地盗墓贼“因地制宜”,经过长期不断摸索总结,形成一套觅宝、识宝的方法和技巧。湖南学者刘鸿伏先生与民间古玩文物贩子打交道多年,借机了解、研究解放前长沙周围地区的盗墓贼的办法和技术,归纳为“望”、“闻”、“问”、“切”四字诀。

“望”是望气看风水。老盗墓贼经验丰富,又多擅长风水之术,故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毁的古墓坐落何处,只要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宝物必多。以风水术指导地面无标志的墓址的确定,无乎百发百中。据说民国年间长沙一蔡姓盗墓高手极擅风水之术,他若出门选点,从者必云集左右。有一次他到宁乡县走亲戚,行到一风景甚佳处,指着一块水田对同行人说,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宝物必可使你我骤富。同行者均不信,此人于是跟他们打赌:若无古墓,自己输一千美元。反之,墓中出了宝物自己独占七成。众人赌兴大发,遂暗约乡民数十人于夜间发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砖室大墓,墓壁彩绘死者生前生活图景,墓内有宝剑、宝鼎、玉璧、漆器、金饼、砚、竹筒等物。后来他们卖给美国传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

“闻”即嗅气味。有此奇术的盗墓者专练鼻子的嗅觉功能,他在盗掘前,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时代。据说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汉代墓土与唐代墓土的微妙气味差别,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长沙刚解放时曾枪毙一个老盗墓贼,他将一生所盗文物国宝全部卖给了外国人,此人即是“闻家”,专盗汉唐以前大墓,出土器物只要一闻,便可准确断代。有个盗墓贼拿来几件古旧漆器,说是出自一个王侯墓中。他倚在烟榻上,边抽鸦片边拿起一件漆器,放到鼻下一嗅,便笑着说:“仁兄,你这漆器是在尿坑里沤泡过的,取出的时间应在七个月左右。”此人大惊失色,连称:“得罪!得罪!”

“问”就是踩点。善于此道者,往往扮成风水先生或相士,游走四方,尤注意风景优美之地和出过将相高官之处。他们一般能说会道,善于与长者老人交谈讲古。每到一处,均以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身份拜访当地老人,从交谈中获取古墓信息与方位。这种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对方信任。一旦探听到古墓确切地点,便立即召集群贼在夜间盗掘。

“切”即把脉之意。有三层含意:第一层是指发现古墓之后,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棺椁,这种功夫不仅需要丰富的盗墓经验,而且要有体察事物的敏锐感觉。擅长此道者往往根据地势地脉的走向,如给人把脉一样很快切准棺椁的位置,然后从斜坡处打洞,直达墓室中棺头椁尾,盗取葬品,前几年曾国藩墓即被用此法盗掘。第二层含意是指凿棺启盖后,摸取死者身上宝物。从头上摸起,经口至肛门,最后到脚。摸宝物如同给病人切脉,要细致冷静,讲究沉静准确,没有遗漏。第三层含意是指以手摸触出土文物,由于其中的高手过手文物不计其数,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审视,只要把物品慢慢抚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值价几何。他们常以此技与人赌输赢,往往胜算。

盗墓觅宝之事古即有之,于今尤烈,其方法、技术、工具演变到现在更趋现代化、智能化、集团化,探测用军用罗盘、探测仪,开挖用雷管、炸药、电锯,运输通讯用汽车、摩托车、手机,因而打击盗掘古墓、贩卖走私文物的斗争更为复杂艰巨,任重道远!

听雷声,辨墓地

《清稗类钞•盗贼类》有“焦四以盗墓致富”披露了盗墓的技巧:”广州剧盗焦四,驻防也,常于白云山旁近,以盗墓为业。其徒数十人,有听雨、听风、听雷、现草色、泥痕等术,百不一失。

一日,出北郊,时方卓午,雷电交作,焦嘱众人分投四方以察之,谓虽疾雷电,暴风雨,不得稍却,有所闻见,默记以告。焦乃屹立于岭巅雷雨之中。少顷,雨霁,东方一人归,谓大雷时,隐隐觉脚下浮动,似闻地下有声相应者。焦喜曰:‘得之矣。……’。”

这个焦四不愧是个盗墓高手!他不但掌握了一般盗墓人都会的分辨土质、土色的本领,还善于利用一些自然现象,帮他寻找坟墓的所在。比如“雷电”,焦四在雷雨天出去盗墓,他让跟他盗墓的人分别站在四个不同的方位,雨过后,东边的人跑过来说,刚才打雷的时候,听到他哪个方位的地下有隐隐的声音想应和。焦四很高兴,说:“我们找到了!”这里面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有墓葬的地下是空的,当大雷的时候,就容易形成共鸣,听起来好像是地下有东西和雷声相应和了。

盗墓活动的常规过程
中国现代意义上、由国家发起的、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考古发掘”活动还不到一百年,以前那些发掘工作与其说是“发掘”,倒不如说是“盗墓实录”。因为其方法、手段等等完全是盗墓者的那一套,没有“自己的”东西。

真正的民间盗墓者受各种限制,他不可能带着雷达去盗墓,连个洛阳铲还得想办法拆开“藏起来”,所以他有他自己的绝招。他要想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就要想各种办法,有些是很精妙的。下面就讲述整个盗墓的过程。

看地形

“看地形”,很是玄妙,不知道的人走在墓旁也看不出来,明白诀窍的人在几公里以外就能看出来。有些盗墓贼“喜欢”在下完雪的天气出来“四处转转”尤其喜欢下“很细很细的雪粒”那种雪,其中道理是跟“土”有关。

土有“熟土”、“活土”(也叫“花土”)、“死土”的分别。有经验的盗墓者看上一眼就能明白这里有没有墓葬,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时代的墓葬。

在探墓时,可以先用探条去探,根据手上的感觉去“感觉”是不是有墓;待确定以后就下铲,比如:一铲打下去十米,有了,然后看深度和铲子上带出来的东西,深度也是个标志,带出来的东西上有木屑、有朱砂、有坑灰等等,这都是特点;然后,用泥铲把墓的形状“方”出来,就是定坐标。左边打一个,打了十米没有打到,那就是“过了”,再回头往右边一点继续打,以此类推,一个个的点连起来,就是十多米地下的墓的形状了。然后根据墓的形状、深度、坑灰、木质(或石质、砖质)这些特点结合起来推测出墓的年代、墓门的位置等等。

挖洞口

探好位置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挖洞口了。厉害的盗墓者一个十几米的洞子挖下去能够做到地面上没有土!令人费解的是,就算墓地周围都是一片平原,全是很平整的土地,周围几百米、几里地也看不到有土堆。所以,土是不可能堆在外面的,而且洞口那么小,干活的时候还要封起来,谁也看不到,这样高超的手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盗墓贼干完活以后会把洞口封起来。有的洞口只有一个污水井盖那么大的口子,打开以后向下看,直直的十多米下去,黑古隆冬看不到底。

进入墓室

一般来说,任何朝代墓内的物品摆放都有其规律。一看形状是汉墓,东汉或是西汉,那么心里就有数了:棺木应该在哪里、陪葬的物品中陶器在哪里、金属器皿在哪里、两边的耳室里都会有什么……等等。等真的下去以后,直奔那里就挖过去了(汉墓一般都是塌陷的,灌满了土,说是墓室,实际上都是土,是在土里前进,东西都在土里)。一般贵重的陪葬品会放在墓主棺木里其左肩部和右脚部。

还有些墓,比如明清墓,墓顶会很厚的,这是因为那时的墓大多采用七纵七横、共十四层的青砖砌起来的,有两米多厚。这样就需要在挖洞时避开墓顶。所以,一旦下铲子碰到了砖(铲子提上来会带有砖灰),那就要找其他地方往下打了。

这个“其他地方”有时可能是靠近墓门,有时可能是靠近墓的后墙,都有可能,完全是根据墓的本身形状、特点来定的。看完形状,一想这墓内的棺椁可能是靠近墓门位置,那打洞的时候就靠近墓门,反之就靠近墓墙打。

一个墓,就象一辆坦克,尽管有装甲(墓墙、防盗层)、象堡垒(墓顶很厚),但也有弱点。弱点就是墓墙,或是墓底。

有些盗墓者一看这墓太坚固了,顶上和周围都不好办,就要再挖一个竖井和一个横井,直接就到墓的正下方。到墓的正下方以后再继续垂直向下开一个竖井,然后用工具向上面挖,把墓底挖穿一个小洞,然后通过这个小洞就可以进入墓的内部。这样,墓的四墙、顶部都没有破坏,但墓本身已经被盗掘一空了。

但一般较少采用这种方法,以砖石结构的明墓为例:它的后墙最薄弱,基本上只有两层砖,所以打竖洞时可以沿着墓后墙打,把两砖厚的墓墙凿开并不费什么事。针对明墓来说,几乎所有的古盗洞都是开向后墙的。

解放前盗明墓的,很多只有一个人干,只有一晚上的时间,穿着老鼠衣、手脚并用,挖洞、进墓、拿东西走人。相当不简单。那时候一个人没办法打竖井,他就离开墓一段距离,然后以一定的角度向下挖,斜着向下,整整好好碰到墓的后墙,然后凿透、进入,计算的非常精确。

盗墓活动的行规和工具
我国盗掘古墓之事由来已久,历史上有记载的被盗最早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距今约3600年;盗掘事件最早出现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从掘开的古墓中得到一颗玉印,上刻十字,当时没有人认得。

盗墓贼的行规和盗掘手法

干盗墓勾当的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盗,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到民国时的孙殿英等,都很有名,他们往往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杖地大干;还有一种是民盗,分布各地,人数众多,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珍宝,大发横财。他们多集中在古墓葬较多的地方,如河南洛阳地区、陕西关中、湖南长沙周边一带等地。

这些专职盗墓者在解放前一般是两个人合伙,多人结成团伙的是少数,一个人单独干的更少,原因很简单,一个人顾不过来,而两个人可以分工合作:开始时一个人挖洞,另一个人清土,同时望风;以后一个挖进墓室,另一个人在上面接取坑土和随葬品。这两人多为有血缘亲戚关系(要好的朋友也很多),但奇怪的是父子关系的较少,这也许是干盗墓这营生毕竟见不得人,老子即便干上这个不光彩的勾当,也要维持做父亲的形象,不好意思拉上儿子一块干,做儿子的后来发现了也装着不知道。两人合伙为什么要找有血缘的亲戚呢?这是为了防止在洞口接活的人图财害命。就是说,洞下的人把活干完将财物都传递上去了,他就会拍拍巴掌或拉拉绳子,示意洞口的人把他拉上去。如果洞口的人见财起意,当洞下人快上来时猛一松绳子,洞下的人冷不防从四五米以上的距离跌下去,骨折、受伤动弹不得,洞口的人又赶紧把提上来的坑土向洞下灌埋,下面的人必死无疑。

这些人长期以盗墓为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伪装掩人耳目,并有对付墓内防盗机关的一套办法。他们在确定盗掘目标后,如果小墓不须费多大功夫,用几个晚上挖开,速战速决,取出随葬品走人。如是大中型墓葬,便采取以下几种办法:一是以开荒种地为名,在墓葬周围种上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以青纱帐掩盖其一两个月的盗掘活动。二是在墓边盖间房子掩人耳目,然后从屋内挖地道通向墓室,从外面看不出什么问题,而墓内早被洗劫一空了。三是在古墓边修一假坟时暗中掘一地道,通入古墓内盗取财物。

盗墓工具的演进
解放前的盗墓贼,一般是一个人或两个人干,不要太多,时间是一晚上,干活有自己的专用工具(挖掘设备),有专用连体服装(老鼠衣,上面布满各种“装备”)。

盗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术、经验;一方面靠工具操作,旧社会民间盗掘工具为锹、镐、铲、斧和火把、蜡烛等。明代以前,盗墓贼没有探测专用工具,明代开始使用铁锥,它的出现使盗掘者仅以地面有明显标志(如封土、墓碑)的墓葬为对象一去不复返。盗墓者利用特制的铁锥,向地面无标志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据锥上带上来的金属气味,选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盗掘。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洛阳水土资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味),则发(掘)。”

解放前的挖掘设备,选用锋利的铧犁叶片的一部分做“掘进器”,“三片装”很像螺旋桨,后部紧连着螺旋状的“排土”装置。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将土掘出、排出,而且能够打透墓砖(螺丝钉原理,加大水平力量即可,不用大力下按)。

从铁锥到“洛阳铲”,是北方盗墓贼使用地下探测工具的一个飞跃。

河南洛阳城自古以来文化悠远,历史上曾为十三朝古都,一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心。时至今日,洛阳名闻天下的“洛阳三宝”,就是龙门石窟、白马寺和“洛阳铲”,其中前两样都有极好的声名,而独独这第三样似乎并不光彩,因为它是一种盗墓工具。洛阳城确是盗墓风行,主要源于洛阳自古以来的厚葬之风。自古以来洛阳达官贵人讲究厚葬,而且往往异常重视墓穴的修建,随葬颇丰,以致于洛阳古墓多如牛毛。唐代诗人王建曾这样形容洛阳墓葬稠密: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

堆着黄金无买处。

也正因如此,洛阳盗墓之风自古盛行,而历代盗墓者也是能人辈出。关于洛阳铲的由来,洛阳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洛阳邙山马坡村,有个农民叫李鸭子,从小就以盗墓为生,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间有一天,他到十几里外的孟津县赶集。有个来自偃师县马沟村的熟人正在搭棚子,准备卖煎包子。双方见面打个招呼,他见这人忙着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在地上挖了一个竖直的小圆坑,以便插入棚柱。这人用此铲往地下一戳,提上来时带出不少土,一下子触发了他的“灵感”:这家伙比铁锨挖盗洞轻巧灵便,特别是能带上原土,利于判断地下不同地层情况。于是他找了张纸,贴着铲夹画出一张原大图样,回家后马上找铁匠按图打造,一试果然得心应手,效果不错。以后其他盗墓者纷纷仿效,于是得到广泛“推广”。

洛阳铲因为是要做为挖掘探洞、采集探土之用,其工作原理大约和现在的石油勘探、地质取样相似,故而铲身不是扁形而是半圆筒形,类似于瓦筒状,很像七八十年代常见的一种凶器——管儿插。

“洛阳铲”的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洛阳铲虽然看似半圆,其实形状是不圆也不扁,最关键的是成型时弧度的打造,需要细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铲子就会带不上土。不仅如此,洛阳铲在制作工艺上更为复杂,通常制造一把小铲需要经过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磨刃等近二十道工序,故而只能手工打制。如果是一把好的洛阳铲打制完毕,再装上富有韧性的腊木杆并且接上特制的绳索,就可以打入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深处,铲子提起之后,铲头内面会带出一筒土壤。这样不断向地下深钻,盗墓贼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是经过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如果包括物发现有陶瓷、铁、铜、金、木质物,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凭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手上的感觉,便可判断地下的情况,比如夯实的墙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样。

同样的,挖的墓不同,盗墓工具也不同。探汉墓用洛阳铲演变而成的重铲,挖唐墓时用扁铲(类似鲁智深的月牙铲),进入汉墓墓室(汉墓多为墓坑,多已塌陷)捣土时用滚叉和撇刀。

解放后,文物考古部门对它进行改进,用来对地下有无文化遗存进行普查钻探,为文物考古工作做出了贡献。但在近年全国刮起的盗墓狂潮中,它又被盗墓贼用来重走邪路。

一个现代的盗墓团伙,其成员一般在三到四人,不会三人以下,也不大可能超过五人。这几个人各有分工。

现代盗墓贼的盗墓工具已经比以前先进多了。一般的洛阳铲已经被淘汰,用的铲子是在洛阳铲的基础上改造的,分重铲和提铲(也叫泥铲)。由于洛阳铲铲头后部接的木杆太长,目标太大,所以弃置不用,改用螺纹钢管,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平时看地形的时候,就拆开背在双肩挎包里。

❼ 中国史上盗墓12大名人是谁

伍子胥、项羽、刘去、曹操、董卓、黄巢、温韬、刘豫、杨辇真珈、陈奉、乾隆、孙殿英。

伍子胥――最毒的盗墓者项羽――最牛的盗墓者刘去――最变态的盗墓者
曹操――最专业的盗墓者董卓――最恶的盗墓者黄巢――最蠢的盗墓者
温韬――危害最大的盗墓者刘豫――最不义的盗墓者 杨鼙真珈――最没道行的盗墓者
陈奉――最荒唐的盗墓者乾隆――权力最大的盗墓者孙殿英――最现代的盗墓者

在中国,历朝历代对掘坟盗墓行为,皆视为大逆不道,要处酷刑的。就制度上来说,明朝不只帝王陵寝规制有了创新,保护陵寝的制度也是最为完备的,而且量刑很重。

但是从有土葬习俗、陵墓中附葬有价值物品开始,掘坟盗墓之事就开始了,从没有断过。特别自春秋时期厚葬之风盛行后,盗墓开始作为一种发家致富的途径,而成为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虽然有砍头之险而不禁。直至今天,这个古老的职业不仅没有衰败的迹象,反而呈蓬勃发展之势。而且,借助科学,手段上越来越现代化,连遥感、磁感技术都用上了,不再仅仅是洛阳铲。

纵观古今,有名有姓的盗墓者多如牛毛,但以伍子胥、项羽、刘去、曹操、董卓、黄巢、温韬、刘豫、杨辇真珈、陈奉、乾隆、孙殿英等十二位人物最有影响,其行为在中国的盗墓史上是抹不掉的。借用今天流行的“名人概念”来说,这些人个个都是盗墓名人,当然更是狂人!

❽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盗墓贼有哪些

纵观古今,有名有姓的盗墓者多如牛毛,但以伍子胥、项羽、刘去、曹操、董卓、黄巢、温韬、刘豫、杨辇真珈、陈奉、乾隆、孙殿英等十二位人物最有影响,其行为在中国的盗墓史上是抹不掉的。借用今天流行的“名人概念”来说,这些人都是盗墓名人,当然更是狂人! 伍子胥:最毒的盗墓者 曹操:最专业的盗墓者 董卓:最恶的盗墓者 杨鼙真珈:最没道行的盗墓者 陈奉:最荒唐的盗墓者 乾隆:权力最大的盗墓者 孙殿英:最现代的盗墓者

❾ 历史上有名的盗墓将军是谁啊

石友三因反复无常,四处投机,被称为“倒戈将军”。在民国时期,有一位军阀同样是多次倒戈,与石友三不相上下,不过,他更是因盗墓而出名,被人骂作“盗墓将军”、“东陵大盗”,此人就是孙殿英。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成功。其时,孙殿英率部驻防在蓟县的马伸桥,此地离清朝的东陵仅一山之隔。当时有个惯匪马福田,探知东陵地区无人看守,就伙同其他匪徒窜到东陵盗宝。孙殿英闻讯,抓住这个时机,调动一团兵力,开到马兰峪,打跨了马匪后,借口防匪护陵,又声称“举行军事演习”,把东陵三十里内戒严,这个大土匪军长便指挥部下挖坟盗墓,干出了一桩震惊全国的丑恶事件。

6月下旬,孙殿英命令工兵执行挖墓的任务,先挖开慈禧太后的坟墓,再挖开乾隆皇帝的坟墓,盗出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画、书签、宝剑等稀世珍宝一大批。挖开这两座坟墓整整用了3夜的时间,宝物满满地装了5只大皮箱。孙殿英亲手将皮箱加封、盖章,送往蓟县的司令部。
不久,马兰峪的满族人民发现慈禧、乾隆坟墓被人挖掘,即报地方当局查办,这样,孙殿英盗挖东陵的消息很快传到全国,各地报纸纷纷揭载,要求严办孙殿英。孙殿英拿出宝物中的一部分送给宋美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戴笠等,因而得到保护,可以逍遥法外。虽然国民政府命平津卫戍司令阎锡山组织军法会审,以商震为审判长主持其事,但也不过逢场作戏,最后不了了之。数年之内,孙殿英或送或卖,使这批价值连城的国宝失散殆尽。

❿ 盗墓笔记里的主要人物都有谁

《盗墓笔记》连续剧有很多感情故事线,主要围绕哪些主要任务展开?

首先是西王母和周穆王之间的故事,约发生于公元前10世纪。偏安一隅的西王母拥有长生之术,周穆王拜访,得到长生之术,活了一百多岁死前使用了长生之术。《盗笔》正传、《沙海》、《重启》中都有涉及。

庞大的第二阶段结束于《藏海花》,吴邪终于知道了张家和汪家的区别和各自目标。自此,一张庞大的关系网部署完毕。第三阶段,即整体故事的高潮开始于《沙海》前,吴邪开始构思反攻汪家的计划,并着手部署同伴各自的任务线。黎簇、苏万、梁湾相继入局,在小花、秀秀、黑瞎、胖子、蓝袍僧人等人的帮助下将情结向着吴邪的反攻计划推进。

热点内容
保证书写给班主任100字 发布:2025-07-09 06:00:31 浏览:240
南科生物 发布:2025-07-09 04:15:57 浏览:993
蹲踞式跳远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09 03:09:33 浏览:84
高中历史岳麓 发布:2025-07-09 02:45:51 浏览:353
新开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01:27:47 浏览:276
物理实验教师 发布:2025-07-09 00:46:01 浏览:21
怎么删除朋友圈 发布:2025-07-09 00:19:21 浏览:154
包钢股份历史 发布:2025-07-08 22:01:23 浏览:878
囚禁教师电影 发布:2025-07-08 20:48:26 浏览:962
化学键复习 发布:2025-07-08 20:42:29 浏览: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