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酒泉的历史

酒泉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8-02 08:40:58

1. 地名酒泉的来历

地名酒泉的来历与西汉名将霍去病有关。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进军河西,打到小月氏,大败匈奴,把匈奴残部驱逐到玉门关外,汉武帝龙颜大悦,赐酒一坛,犒赏有功将士,酒多人少,霍去病便将酒倒入泉水之中与大家共饮,这个地方便被后世称作“酒泉”。

(1)酒泉的历史扩展阅读

“酒泉”历史沿革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但统治范围尚未到达酒泉一带,占据酒泉一带的仍主要是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

西汉建立后,酒泉、敦煌一带仍被匈奴右贤王属下的浑邪王所控制,称匈奴右地,并不断袭击中原。汉武帝收复河西地区,建立酒泉郡后,在敦煌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两个军事关隘。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在酒泉西部设置了敦煌郡。公元8年,王莽称帝,沿用郡县制,设辅平郡(原酒泉郡)、敦德郡(原敦煌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酒泉先后属曹魏、西晋、前凉(汉族)、前秦(氐族)、后凉(氐族)、西凉(汉族)、北凉(匈奴族)、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统治。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酒泉镇长官称镇军,仁寿二年(公元602年)起,撤郡,仅存州、县两级,改酒泉镇为肃州,州的长官为剌史。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酒泉地方属吐蕃,并建“肃州千户府”,至唐大中五年(公元852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据。

唐大中二年(848年),敦煌人张议潮归义军控制河西、陇右11州,河西重归唐朝。

唐朝灭亡前后,张承奉于唐天祐三年(906年),在敦煌建立西汉金山国,脱离唐朝控制。后逼降格为敦煌国。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十月,敦煌国灭亡。

五代宋夏时期,酒泉为甘州回鹘、曹氏归义军和西夏政权所统治。曹氏归义军政权依附甘州回鹘后,到11世纪初期,沙州已经被认同为回鹘所统治。

宋景祐三年(1036年、西夏大庆元年),元昊的西征彻底结束了曹氏归义军政权对河西的统治,宋熙宁六年(1073年),西夏占据沙州。李元昊攻占酒泉后,改肃州为蕃和郡,保留了瓜州、沙州的建置,酒泉地区全部纳入西夏统治范围。

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军平定整个河西走廊,酒泉正式纳入明朝统治范围。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在酒泉境内置肃州卫、威远卫、威虏卫。

清朝定都北京后,清军继续追击陕西、甘肃及嘉峪关以东地区的李自成余部,酒泉东部的肃州、金塔纳入了清王朝的统治范围,酒泉西部地区仍被新疆的吐鲁番速檀所控制。顺治二年(1645年)4月,酒泉沿袭明代建置,在东部地区恢复建立肃州卫,实行军政合一的体制。

民国元年(1912年),酒泉废肃州直隶州和安西直隶州 ,设安肃道。

1949年9月25~28日,酒泉全境和平解放。10月1日,酒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酒泉、金塔、鼎新、玉门、安西、敦煌6县和肃北设治局,代管宁夏省额济纳旗。专署机关驻酒泉县城关。

2. 谁知道酒泉的历史

酒泉-历史沿革 酒泉地区是我国西部土地开发利用最早的区域之一。
先秦时,这里称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汉以前,上古为羌戎所居,羌、戎为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支,乌孙即“戎”的转音。三危地与三危山有很大区别,三危山是敦煌一带的一座山体,三危地则是以三危山而得名的一个广大地名,包括今新疆罗布泊以东、蔬勒河以西地域,不局限于以后所称的州、郡区划范围。由此看出三危地并不包括今酒泉市。实际上,最早乌孙原住张掖以西靠祁连山一带,月氏住张掖以东河西地区,到奴隶社会阶段,整个河西方被月氏独占。到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匈奴迫月氏大部分退出河西,迁徙到伊梨河上游一带,征服了那里的塞种人,留居下来,史称“大月氏”,而留在敦煌、祁连间的,史称“小月氏”。自此,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五十多年间,酒泉一带为匈奴族驻牧地,故又称匈奴右地。
无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进军河西,这年秋天打垮了浑邪王,把匈奴残部追逐到玉门关外,西汉王朝交中原几十万人迁来河西酒泉等地居耕,于是这里的文明昌盛开始了新的一页。距今2109年前的西汉中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此时,汉朝设立酒泉郡,就是以泉名为郡名的。而《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前111年)可能是设置敦煌县的时间,而不是置郡的时间,因此,不能把置敦煌县的时间定为建郡的时间。不过酒泉县与酒泉郡却同时建于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当时不叫酒泉县而称“禄福县”,为郡的驻地。直到西晋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改禄福为“福禄”。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始置酒泉县,肃州的名称开始应用。
从西汉设置酒泉郡,到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均称酒泉郡,长官称太守,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酒泉镇长官称镇军,仁寿二年(公元602年)起,撤郡,仅存州、县两级,改酒泉镇为肃州,州的长官为剌史。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酒泉地方属吐蕃(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称),并建“肃州千户府”,至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2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据。唐末至五代(公元907-960年)酒泉属回鹘(最早居牧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宋(公元960-1279年)时,酒泉归西夏(羌族中的一支,称西夏国),西夏败亡后,酒泉归蒙古,公元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公元1271-1368年),设肃州路,长官称“达鲁花赤”。明代(公元1368-1644年),置肃州卫,长官称“指挥使”。清代(公元1644-1911年),改置为肃州直隶州,设知州。中华民国(1911-1949年),于1912年置安肃道,设道尹,公元1927年改尹为“行政长”。公元1936年改设为甘肃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长官为专员。1949年酒泉解放,置酒泉专区,设专员至今。
据考古资料和文化遗存、文字记载,古代酒泉,林木茂密,草地广布,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畜牧业已很发达,并有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生产。优越的地理环境,富饶的自然资源,为这块肥美的土地较早地被人们开发利用提供了必要而有利的条件。1963年在今敦煌市古董滩以北就采集到属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各一件,1975年在杨家桥乡鸣山村发现石器,1979年在玉门关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新石器朝代陶罐和陶钵各一件。经考古鉴定,和玉门火烧沟文化同属一类。足以证明,最早在新石器时代(上古为羌戎所居之地),这里已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水平,并且发展了手工制陶业和畜牧业。今酒泉市境内的马营河、丰乐河、讨赖河流域,早在4300年-2500年前后,就有人类集聚。目前,在今酒泉市20多个乡、镇中,有17个乡、镇范围内都有先民的业绩遗存。在下河清白疙瘩,安西的甜水井,敦煌的玉门关等处,多次发现汉代屯田遗址,其沟渠、田埂遗迹,至今清晰可见。《史记.大宛传》记,公元前101年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兵至敦煌,往来二岁,“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试想如果当时敦煌农业不发达,这些军需粮秣的筹集供应是无法实现的。可以肯定,西汉的酒泉、敦煌一带,不仅是集结军队和出兵的前哨阵地,而且是中国西部区域开发的基地。

3. 历史上关于酒泉有哪些故事发生

酒泉这里是横亘千里的祁连山脚下的巴丹吉林大漠。这是一个已经被无数的东方人,和西方人多次涉足和反复描述的、极其神秘的地方。在这个神秘的版图上,有一个看起来极为渺小的城池即酒泉。相传,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带兵出征匈奴,大获全胜,凯旋后驻军河西一带。汉武帝为了奖赏他的功劳,特颁赐御酒一坛。霍去病为了和将士们共庆胜利,便将这坛御酒倾倒于山泉之中,尔后舀起水酒与大家豪饮。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霍去病,便将这个地方称为“酒泉”。

4. 酒泉的历史,名胜古迹,文化,吃的

【名胜古迹】
酒泉公园,位于鼓楼东1.9公里处,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汉式园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园内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胜迹、月洞金珠、西汉胜境、祁连澄波、烟云深处、曲苑餐秀、花月双清、芦伴晚舟八大景区。古树名木,参天蔽日;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如今,这里已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AA级旅游景点。
阳关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的阳关镇。西汉初年,强悍的北方匈奴控制着蒙古高原及甘肃的河西地区,对汉王朝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公元前126年张骞回西安,向汉武帝详细报告西域和匈奴各方面情况,使汉武帝产生了与西域各国交往的念头,下决心开辟河西走廊这条交通要道。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进攻匈奴,打垮休屠王和昆邪王,在河西地区先后设立了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同时,修建了阳关、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公元前119年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与各国进行友好交往,从此,开通了丝绸之路。现在的阳关遗址仅存一座伫立在墩墩山上的汉代烽燧。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麓的大泉河畔,南北长约1610多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艺术内容最丰富而又精湛的石窟群。1994年12月,被省委确定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记载,公元366年一个叫乐尊的和尚在这里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人们相继在这里开窟。现存洞窟最早建于十六国朝代(北京),其后经历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共十个朝代1000多年时间的不断开凿,截至2010年,保存完好的洞窟有492个,内有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
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和壁画三体合一的石窟艺术。石窟大体有禅窟、中心柱窟、殿堂三种形制。塑像是石窟的主体 ,均为泥塑彩绘。艺术上受到印度“犍陀罗”、“马土腊”等造像风格的影响,结合民族传统,逐步形成中国的彩塑风格。壁画主要有佛画像、民族传统神州题材、佛经故事画、佛教史迹画、经变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画等七类。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今第16窟),更是莫高窟的精华所在。这里藏有大约5万多卷古代珍贵文献和大量的绢画等艺术品,最早的有三国两晋时代的写经,最晚的是公元1002年的写本。藏经洞出土的文物中有90%以上是佛经,其中有不少是失传了的珍贵经典。此外,还有儒家的《诗》、《书》、《论语》等经典;有涉及古代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历史文献;有古代变文、曲词等文学作品以及俗字、音韵等语言文字资料;还有包括医药、天文历法、地理等方面的古代科技材料;也有古代乐谱、舞谱以至体育方面的《棋经》等文献。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拨款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维修,1984年国家批准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及附近的石窟进行了现代化的保护和系统的研究。敦煌研究院已经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中心,莫高窟也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观光者、考察者。

5. 酒泉名字的由来和传说

甘肃的酒泉这个名字的来历居然有段胜利者的豪气和浪漫的故事。那是中国汉朝武帝的时候,匈奴为祸中原,,整天有事没事跑过来杀人放火,弄得多了,,人见人厌,百姓怨声载道,皇帝心里也烦,我正要做明君呢,你老是给我添堵也不是个事,于是“这个小朋友也太烦了,要打打屁股”的决策就下来了,历史上气势磅礴的帝国反击战也由此展开。

在这当中有个很帅很年轻的将军叫霍去病的,立的战功最大,犁庭扫穴,封狼居胥,做到了以前的前辈没有做到的大事,把强悍无比的天子骄子---匈奴打得落花流水,闻风远遁,最后居然有一部分凶悍骄子流落到欧罗巴,把那个花花锦绣江山搞得一片狼藉,罗马也是这眨眼工夫完蛋的。呵呵,可想而知当时汉军是如何的强悍了。这之后我华夏族群傲视强敌,不畏强权的千秋信心就是在这时奠定的。当霍帅哥凯旋班师回到那个当时还不叫酒泉的地方的时候,,皇帝庆功酒到了,可惜只有一个小坛子,帅哥自己都不够解渴呢。当然如果他自己一个人喝了也是无可厚非的,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把美酒倒在溪水里,让所有的人都喝上胜利甘泉,体会胜利的滋味。

以后他还多次参加了驱赶侵略者的战争,不过很可惜死的时候只有24岁,他留下了那句著名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话,还有酒泉这个美丽的名字。

6. 甘肃酒泉的历史是什么

甘肃酒泉的历史是酒泉是古生物繁衍生息的地区之一。古生物化石遗存较为丰富,从最古老的生命雏形-藻类化石到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直到古人类化石,都有发现。

酒泉地区也是中国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距今一万多年前,酒泉先民进入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500年前后,酒泉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期。新石器时代,酒泉先民主要活动在酒泉盆地(包括今肃州区大部分和金塔县)和敦煌、安西凹地(包括今敦煌市、安西县及玉门市大部分)。

约在距今四五千年前,酒泉先民向人类文明时代迈入。四坝文化是河西走廊重要的一支含有大量彩陶的青铜文化。

夏代的酒泉先民主要是氐、羌两种部族,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西周时期,周人不断向酒泉发展,周人、羌人、氐人错杂分布,周文化开始传播、交流,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快发展。

春秋时期的酒泉先民从事着半农半牧的生活。他们以部落为社会基本组织单位,多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各氏族部落都是兼营农业的游牧人群。

战国时期,酒泉一带是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驻牧的地方,他们之间相互角逐,领地时有变化。先秦时,这里称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人对甘肃境内的羌人发动了征服性战争,大量的羌戎人被驱逐出甘肃,融入华夏民族之中,或向其他地方迁徙流动,或仍留在本地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逐渐与其他民族相融合,成为酒泉的土着民族。

7. 甘肃酒泉为什么叫“酒泉”源于什么事情

甘肃的酒泉之所以叫做酒泉,也是源于几个传说故事,第一个是曾经有一个人特别喜欢喝酒,然后尝遍了天下美酒以后,他来到了酒泉这个地方,后来在这里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找到好酒,但是他却找到了泉水可以解渴,这个时候他就开始疯狂的喝,发现这个泉水竟然就是酒,喝了很多以后就醉倒了,因此这个地方就命名为了酒泉,当然还有一个更为流传的历史故事,酒泉以前还属于匈奴的时候,霍去病带领着将士们打到了这里,后来打败了匈奴以后,他们为了庆祝战功,就把酒全部倒进了这里的泉水,一起痛饮,因此这个地方也被命名为酒泉。

但是带的酒不够多,而将士数量还是很多的,霍去病担心不够大家喝,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将士们把酒全部倒进这里的泉水当中,然后大家开始痛饮起来,所以后来这个地方也被称作为是酒泉,当然不同的来历还有很多,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

8. 关于讲甘肃酒泉地区历史的作文

酒泉地区是我国西部土地开发利用最早的区域之一。
先秦时,这里称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汉以前,上古为羌戎所居,羌、戎为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支,乌孙即“戎”的转音。三危地与三危山有很大区别,三危山是敦煌一带的一座山体,三危地则是以三危山而得名的一个广大地名,包括今新疆罗布泊以东、蔬勒河以西地域,不局限于以后所称的州、郡区划范围。由此看出三危地并不包括今酒泉市。实际上,最早乌孙原住张掖以西靠祁连山一带,月氏住张掖以东河西地区,到奴隶社会阶段,整个河西方被月氏独占。到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匈奴迫月氏大部分退出河西,迁徙到伊梨河上游一带,征服了那里的塞种人,留居下来,史称“大月氏”,而留在敦煌、祁连间的,史称“小月氏”。自此,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五十多年间,酒泉一带为匈奴族驻牧地,故又称匈奴右地。
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进军河西,这年秋天打垮了浑邪王,把匈奴残部追逐到玉门关外,西汉王朝交中原几十万人迁来河西酒泉等地居耕,于是这里的文明昌盛开始了新的一页。距今2109年前的西汉中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此时,汉朝设立酒泉郡,就是以泉名为郡名的。而《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前111年)可能是设置敦煌县的时间,而不是置郡的时间,因此,不能把置敦煌县的时间定为建郡的时间。不过酒泉县与酒泉郡却同时建于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当时不叫酒泉县而称“禄福县”,为郡的驻地。直到西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改禄福为“福禄”。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始置酒泉县,肃州的名称开始应用。
从西汉设置酒泉郡,到北魏太延元年(435年),均称酒泉郡,长官称太守,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酒泉镇长官称镇军,仁寿二年(602年)起,撤郡,仅存州、县两级,改酒泉镇为肃州,州的长官为剌史。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酒泉地方属吐蕃(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称),并建“肃州千户府”,至唐宣宗大中五年(852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据。唐末至五代(907-960年)酒泉属回鹘(最早居牧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宋(960-1279年)时,酒泉归西夏(羌族中的一支,称西夏国),西夏败亡后,酒泉归蒙古,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1271-1368年),设肃州路,长官称“达鲁花赤”。明代(1368-1644年),置肃州卫,长官称“指挥使”。清代(1644-1911年),改置为肃州直隶州,设知州。中华民国(1911-1949年),于1912年置安肃道,设道尹,公元1927年改尹为“行政长”。1936年改设为甘肃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长官为专员。1949年酒泉解放,置酒泉专区。1959年,酒泉、金塔两县合并建立酒泉市(地级),1961撤消地级市改为县级市.恢复金塔县。1964年11月撤市改县,1985年撤县建市。2002午9月,撤消县级酒泉市,设立肃州区。
据考古资料和文化遗存、文字记载,古代酒泉,林木茂密,草地广布,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畜牧业已很发达,并有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生产。优越的地理环境,富饶的自然资源,为这块肥美的土地较早地被人们开发利用提供了必要而有利的条件。1963年在今敦煌市古董滩以北就采集到属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各一件,1975年在杨家桥乡鸣山村发现石器,1979年在玉门关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新石器朝代陶罐和陶钵各一件。经考古鉴定,和玉门火烧沟文化同属一类。足以证明,最早在新石器时代(上古为羌戎所居之地),这里已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水平,并且发展了手工制陶业和畜牧业。今酒泉市境内的马营河、丰乐河、讨赖河流域,早在4300年-2500年前后,就有人类集聚。目前,在今酒泉市20多个乡、镇中,有17个乡、镇范围内都有先民的业绩遗存。在下河清白疙瘩,安西的甜水井,敦煌的玉门关等处,多次发现汉代屯田遗址,其沟渠、田埂遗迹,至今清晰可见。《史记﹒大宛传》记,公元前101年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兵至敦煌,往来二岁,“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试想如果当时敦煌农业不发达,这些军需粮秣的筹集供应是无法实现的。可以肯定,西汉的酒泉、敦煌一带,不仅是集结军队和出兵的前哨阵地,而且是中国西部区域开发的基地。

9. 酒泉这个名称的来历

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丝绸之路的重镇。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自东而西有祁连主峰、讨赖山、大雪山、野马山、阿尔金山、党河南山、赛什腾山,属大陆性干旱气候。

酒泉的命名也跟霍去病有关,在霍去病击败匈奴后,于此要夸兵庆功,在这种情况下,酒水是必不可少的。而当时甘肃地区远离统治中心关中千里之外,酒水极其匮乏,途中霍去病碰见一个泉水,于是霍去病就将所带酒水倒入泉水中,以便全军将士共同饮用,这就是“酒泉”名字的由来。

(9)酒泉的历史扩展阅读

公元602年-605年,在今酒泉市区设置了【肃州】,随后直到唐初平定李轨(619年),今酒泉市区再度短暂地归属到甘州张掖郡辖下。公元619年以后,今酒泉市区也便稳定地处于【肃州】州治所在的地位。

唐末五代时期的【肃州】脱离了唐帝国及其后继中原王朝的统治,改归张氏归义军(敦煌国)、甘州回鹘、曹氏归义军、西夏等政权统治,【肃州】的称号一直比较稳定,没有被取代。

公元1227年蒙古灭西夏,并在西夏故地上设置了【宁夏行省】,此时的【肃州】作为西夏故地之一,也归属于【宁夏行省】辖下。

公元1287年【甘肃行省】被设置,取代了原【宁夏行省】,【肃州】之地从此便在【省】一级上归属于【甘肃】辖下,注:【甘肃】省名便是源自肃州(今酒泉市)、甘州(今张掖市)。

酒泉市区所在的肃州区,先后归属于酒泉郡、辅平郡、凉州、西凉州、甘州、肃州、宁夏行省、甘肃行省、陕西行都司、甘肃承宣布政使司、甘肃省等高级政区。

10. 酒泉的历史到底有多久

酒泉,山脉连绵,戈壁浩瀚,盆地毗连,构成了雄浑独特的西北风光。既有银妆素裹的冰川雪景,也有碧波溪流的平原绿洲,还有沙漠戈壁的海市蜃楼。这别具一格的风光胜景,不但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观光乐园,而且表现着酒泉大地生态环境的个性特点和自然地理特征,成为了解酒泉山山水水和学习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的课堂,对戈壁明珠——酒泉绿洲缺少了解的人们,在这里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享受到获取新知识的快乐。 在这里享受到最重要的新知识之一,就是在酒泉热土上由于大自然的运动和人类的活动,创造了奇异瑰丽的自然美景和雄伟壮丽的建筑工程(人文景观)。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产生,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了人类的共同责任。由此,使我们想起了1972年在巴黎召开的第1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以来,经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世界遗产委员会就先后将我国列入遗产名录,从而大大提高了遗产所在地之一的酒泉地区的知名度。尤为使人庆幸的是,酒泉人一向把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要领结合在一起,打破了长期以来认为互相对立的观念。 由于受到上述要领的启迪,我们在介绍酒泉概况时,既抓住自然概况,又不放松区域开发和环境背景的阐述,力图使自然与文化遗产融合在一起。 酒泉大地的自然环境,不能决定这片土地的历史命运,但它本身对历史命运,却不能不产生重大影响。 酒泉人,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为古代亚、欧地区民间的联系、交往,为丝绸之路的存在、发展、繁荣、兴旺,也曾做出特殊的贡献,付出过种种牺牲。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演出了一幕幕扣人心弦、摄人魂魄的历史话剧。那么,这一切和它们曾藉以展开的历史舞台,究竟是什么样的?具有怎样的特征呢?请看下面的叙述。 酒泉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不仅使这里山河壮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辉煌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积淀。 酒泉人在浩漠奇山里创造了新时代壮美画卷:酒泉大地拥有15万公顷耕地、466.3万公顷牧草地。在48个矿种的572处矿床中,举世无双的矿产令人惊心羡慕,其中塔尔沟钨矿为亚洲第一大钨矿,老君庙则是我国最早的天然石油基地,黑沟铁矿被酒泉的铁山精神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并与酒钢之魂一齐写在了共和国的工业史册上。 酒泉的自然风貌具有无穷的魅力。莽莽黑戈壁滩上的每块石头,都能讲出一个故事。无边无际的黑色砾石,不知是烈日还是古战场的烽火烧焦了它,放射出古老而又迷人的灵光。天无飞鸟,地无草木的金色沙粒上,柔和流畅的线条,如凝固的泥浪,流向天际。且不说三危山、鸣沙山、月牙泉之神、之奇、之美,仅宰吾结勒之顶的现代冰川就足以使人留恋忘返。这里一个个水晶石般的世界,使含情的绿洲被古老的丝绸之路连在一起,似一串绿宝石挂在大戈壁坦荡的胸前。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地理中心。座标在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酒泉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北山)之间,东经93°~103°,北纬38°~43°。东接张掖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国。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19.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全市共辖肃州、玉门、敦煌、金塔、安西、肃北、阿克塞7县市区,市人民政府驻肃州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肃州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市有汉、蒙古、哈萨克、回等24个民族,总人口近100万人。这里是古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片充满神奇魅力和无限生机的热土。 酒泉市位于东经98°20'~99°18',北纬39°10'~39°59'之间。东与高台县接壤,南依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邻。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面积3349平方公里。

热点内容
六年级语文补充答案 发布:2025-07-09 06:19:21 浏览:21
保证书写给班主任100字 发布:2025-07-09 06:00:31 浏览:240
南科生物 发布:2025-07-09 04:15:57 浏览:993
蹲踞式跳远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09 03:09:33 浏览:84
高中历史岳麓 发布:2025-07-09 02:45:51 浏览:353
新开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01:27:47 浏览:276
物理实验教师 发布:2025-07-09 00:46:01 浏览:21
怎么删除朋友圈 发布:2025-07-09 00:19:21 浏览:154
包钢股份历史 发布:2025-07-08 22:01:23 浏览:878
囚禁教师电影 发布:2025-07-08 20:48:26 浏览: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