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塘历史
㈠ 斜塘以前有几个村子,叫什么名字
斜塘老街
在园区娄葑镇(原斜塘镇)。斜塘地名最早见于文献是南宋淳佑年间,距今760多年,是一块历史久远的老字号品牌。最初的斜塘集市是在今旺墓村一带。明清时,集市向斜塘河以北转移,形成集镇。清初,因商业繁荣,人口增多,斜塘集镇大体以中塘江为界一分为二,俗称南斜塘和北斜塘
㈡ 苏州市工业园区斜塘镇属于什么区
截至2019年7月23日,苏州市工业园区斜塘镇属于莲香社区
斜塘街道是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下辖的四个街道之一。地理位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南部,东倚吴淞江,西近独墅湖,南临镬底潭,北至斜塘河(辖区不包括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吴淞江、镬底潭与斜塘河三大水系环绕街道南北。
斜塘具有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街道南北两片的车坊、斜塘老镇均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水乡古镇和水上驿站。
(2)斜塘历史扩展阅读:
截止2017年12月,苏州市辖5个市辖区: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代管4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
2016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5%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4.5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2.2万美元。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50%。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0亿元,增长10.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17.2亿元,增长5.9%。
年末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2.8万户,总注册资本4.4万亿元,苏州成为省内首个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00万户的城市。全年新增私营企业8.3万户,增长27.7%;新增个体工商户10.9万户,增长12.3%。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分别增长57.1%和19.1%。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斜塘街道
网络-苏州市
㈢ 斜塘的介绍
斜塘镇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斜塘地名最早见于文献是南宋淳佑年间,距今760多年,是一块历史久远的老字号品牌。最初的斜塘集市是在今旺墓村一带。明清时,集市向斜塘河以北转移,形成集镇。清初,因商业繁荣,人口增多,斜塘集镇大体以中塘江为界一分为二,俗称南斜塘和北斜塘。北斜塘在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南斜塘因金鸡湖堤坝建成,经济渐盛,形成了一条商铺林立的著名街市,即现在的斜塘老街。民国初年,吴县政府在南斜塘设斜塘乡治所。1930年,斜塘商家集资建成“慰民桥”,方便斜塘河南岸人民来老街购物,使老街一度相当繁荣。
㈣ 想知道: 苏州市 斜塘老街 在哪
斜塘老街综合性大型建筑群(街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松涛街以东、星塘街西侧河道(俗称“娄斜港”)以西、斜塘港(河道名)以北范围内。占地130473.84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69672.47平方米。
斜塘老街在具有760多年历史的斜塘镇原址上重建,由楼房及街巷、水系、绿化景观等组成,以商业功能为主的综合性大型建筑区域。
(4)斜塘历史扩展阅读
斜塘老街工程是苏州工业园区文化繁荣计划十大重点文化项目之一,由园区商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运营。项目以东西走向的“斜塘河”为控制主轴,以文脉延续、水乡风貌、商贸旅游、生态环境为四轮定位,具备商务、旅游、文化、社区休闲、商业五大服务功能,规划建设三个功能区:老街区、展示区、新馆区。
园区作为“新苏州”、“洋苏州”,更要传承苏州文化、文脉,融合古老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斜塘老街的建设不是照搬照抄古代,而是一种对苏州文化的创新。
㈤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历史
酝酿筹划阶段
1992年初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借鉴新加坡经验的重要讲话。
1992年9月,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率团访问中国,积极呼应邓小平同志讲话,表达了中新合作共同建立工业园区、并以该园区为载体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意向。此后,中新双方围绕合作开发事宜进行了多次协商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选址苏州。
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4〕9号),同意江苏省苏州市同新加坡有关方面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
1994年2月26日,中新双方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书》、《关于借鉴运用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协议书》和《关于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商务总协议书》三个重要文件。
1994年3月1日,由苏州市政府承担的苏州工业园区“六通到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面展开。
1994年4月20日,苏州工业园区首批借鉴培训团(规划建设)赴新加坡培训。借鉴新加坡经验正式开始。
1994年4月21日,首批中、新联合招商团赴欧洲招商。
1994年4月2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娄葑乡和跨塘镇、斜塘镇、唯亭镇、胜浦镇一乡四镇成建制划归苏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筹)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园区行政区域基本形成。
奠定基础阶段
1994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1994年9月2日,江苏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若干问题的通知》。
1994年9月14日,中新联合招商首批14个项目举行签字仪式。韩国三星、美国BD、新加坡康福、日本百佳等入驻园区。
1994年11月18日,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详细规划评审通过。
1995年1月10日,苏州工业园区开发主体-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典礼。
1995年2月21日,中共苏州工业园区工作委员会和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
1997年底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8平方公里基本开发完成。
1999年6月28日,中新双方签署《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有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确定从2001年1月1日起,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实施股比调整,中方财团股比由35%调整为65%,中方承担公司的大股东责任。
加速发展阶段
2001年3月23日,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开发建设动员大会,二、三期的开发正式启动,园区进入了大动迁、大开发、大建设、大招商、大发展阶段。
2001年6月8日,苏州工业园区举行成立七周年庆祝大会。会议宣布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完成股比调整。
2003年底,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在连续三年实现赢利的基础上,消除了历年累积亏损。
2003年 苏州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苏州市1993年的水平,相当于十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
2004年6月10日 苏州工业园区举行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中新双方一致认为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
转型提升阶段
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相继启动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和科技跨越计划。在后续数年中,又先后提出生态优化、金鸡湖双百人才、金融翻番、纳米产业双倍增、文化繁荣、幸福社区共“九大行动计划”。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扩大10平方公里,为苏州工业园区推进自主创新和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9年5月26日,苏州工业园区举行开发建设十五周年庆祝大会。十五年来,园区取得了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累计上交各种税收超千亿,实际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超千亿,注册内资超千亿等“四个超千亿”的发展成就。 2011年9月15日 苏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苏州工业园区作为苏州“东部综合商务城”的定位,园区以服务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格局加快形成。
2012年12月26日,经江苏省政府批准,苏州工业园区撤销娄葑镇分设娄葑街道和斜塘街道,撤销唯亭镇设唯亭街道,撤销胜浦镇设胜浦街道,标志着园区在推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跨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2013年,苏州工业园区确立了争当苏南现代化建设先导区的发展目标,深化开放创新综合改革起步,“新三年金融繁荣计划”、“自主品牌企业培育计划”启动实施。
㈥ 西塘古镇有什么历史
西塘古镇的历史:
西塘,古名斜塘,明代建市镇,界永安、迁善两乡,初名斜塘,后称西塘。
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村人在文水漾中建马鸣庵。
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唐介福捐宅为观,唐氏子孙环祥符荡散居,淳祜年间称胡受里。
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建嘉善县,初议县治设在斜塘。
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陶庄税课局移置斜塘,明弘治中称斜塘市。
正德(公元1506年-1521年),中称西塘镇。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倭寇入侵,西顾滩一带市集被毁,后渐东移,万历中复称斜塘镇。
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33年),镇区王家角设县丞署。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迁南塘桥东堍衙前街,至清末署废。
民国初,实行地方自治,全县划分为12个自治区,西塘镇为西塘自治区公所所在地。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全县重新划分为4个区,西塘设嘉善县第三区。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撤销区的建制,直属县政府,于衙前街设西塘镇公所。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农历十月初九日)凌晨,西塘沦陷。
1949年5月,西塘解放,6月5日建立西塘区人民政府,设在计家弄内。
次年3月,成立西塘镇人民政府,设在米业公所。
1951年6月,西塘镇改为县直属镇。
2003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05年,西塘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7年11月17日,西塘古镇获评2017最受网民喜爱的十大古村镇。
(6)斜塘历史扩展阅读:
西塘古镇的历史名人:
历史上西塘曾出过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明代以来,有志书记载的九人,有著作留世的有一百零三人。
杨茂、张成:西塘两位元代工艺美术大师,雕漆巨匠。杨茂的作品《观瀑团圆盒》至今被北京故宫博物馆保存着,该作品还被印制成邮票,张成的《剔红紫萼圆盘》被日本大津市圣众来营寺珍藏。
顾锡东:剧作家,原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越剧院院长,于1954年创作了越剧《五姑娘》,其作品以《五女拜寿》和《汉宫怨》最为著名。
赵宪初:中国当代教育家,192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一直在南洋模范中学任教,是上海市第一批特级教师,为教育界公认的“一代名师”,曾任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上海市政协常委、副主席。
㈦ 苏州斜塘有古镇吗
斜塘原先就是一个镇,现属园区娄葑镇管辖。斜塘老街距今已760多年历史,至今仍有法华寺、旺墓、张士诚墓等遗迹。只是目前规划到苏州工业园区里,已经看不到古镇的痕迹了。
㈧ 斜塘老街的介绍
斜塘老街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斜塘河畔,是一个以文化旅游为特色,具有浓郁江南水乡家园记忆和人文情怀的商业街区。它在具有760多年历史的斜塘镇原址上重建,在规划之初就对其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入发掘,通过仿古建筑、苏式园林、绿化园艺、休闲业态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将传统人文和现代商业进行了有机融合,打造成一个集餐饮、购物、娱乐、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时尚休闲街区。漫步斜塘老街,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数百年前的姑苏城中。沿街建筑以一、二层为主,绝大多数为坡顶式样,整体面貌和谐统一,基本保持着江南水乡民居原貌。无论是建筑形态、材料还是工艺,都是严格依照原有工法来建造的。抬头是雕栏画栋,俯首是花砖铺地,一花一木都经过精心设计,植物的搭配极为讲究,一季一景,随着季节变化展现出不同的层次和色彩。主打“文化牌”是斜塘老街的一大特色,汇集了众多老字号品牌店、手工作坊、艺术工作室、博物馆、艺术画廊等文化经济新业态。一面承接展现“老苏州”的传统文化,一面又将新鲜活泼的多元创意文化引入,丰富老街的文化内涵。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古典与时尚相伴而生,在“洋苏州”里刮起了一股吴风古韵,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品味独特的人文江南,享受精致时尚的苏式慢生活。
㈨ 求苏州工业园区斜塘镇的历史
斜塘老街
在园区娄葑镇(原斜塘镇)。斜塘地名最早见于文献是南宋淳佑年间,距今760多年,是一块历史久远的老字号品牌。最初的斜塘集市是在今旺墓村一带。明清时,集市向斜塘河以北转移,形成集镇。清初,因商业繁荣,人口增多,斜塘集镇大体以中塘江为界一分为二,俗称南斜塘和北斜塘。北斜塘在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南斜塘因金鸡湖堤坝建成,经济渐盛,形成了一条商铺林立的著名街市,即现在的斜塘老街。民国初年,吴县政府在南斜塘设斜塘乡治所。1930年,斜塘商家集资建成“慰民桥”,方便斜塘河南岸人民来老街购物,使老街一度相当繁荣。斜塘老街处于园区的中心位置,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得到了完整保护。
㈩ 斜塘老街的卷壹︱︱历史场景
斜塘具有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曾几何时,这里河流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水照着天,天飘着云,映衬着老树、村舍、小桥、堤岸、田畴,也映衬着当地居民恬淡、平静的生活。最初的斜塘集市是在今王墓村一带。明清时,集市向斜塘河以北转移,形成集镇。清初,因商业繁荣,人口增多,斜塘集镇大体以中塘江为界一分为二,俗称南斜塘和北斜塘。北斜塘在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南斜塘因金鸡湖堤坝建成,经济渐盛,形成了一条商铺林立的著名街市,即现在的斜塘老街,一个江南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水乡古镇和水上驿站。
斜塘老街将这个盛景复原且加入了新的活力,这儿你有几个清吧,咖啡馆,听着民谣,英文歌,看着水的律动,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