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肇庆历史文化

肇庆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 2021-08-02 10:51:20

❶ 端州的人文景观,历史传说有什么

肇庆古称端州,自秦起至今已有2200多年,有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端州是宋徽宗赵佶的封地,“肇庆”城名为其登基后亲笔所赐,意为“开始带来吉庆”。

在肇庆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岭南土著文化、端砚文化、宋文华、龙母文化等等异彩纷呈,包公文化尤其是包拯治理端州的事迹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端名郡肇庆宋城墙

位于城区内,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政和三年(1113年)扩建为外皮砖砌,内位夯土,高6.5~10米,宽8~18米,周长2800米,现城墙保存完好。“宋城揽古”为肇庆八景之一。

❷ 肇庆的历史

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距今l万年左右,这里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境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

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早在南越国时期,骆越酋长安阳王曾北上建都于封溪(今封开境内)。赵佗击败安阳王之后,在封溪一带建立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l101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ll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梅庵、悦城龙母祖庙、崇禧塔、宋城墙、阅江楼、丽谯楼、文明塔、黄岩洞、泰新桥、高要学宫、德庆学宫、文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群, 周其鉴故居等300多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文物古迹。据考证,肇庆还是粤语的发源地呢!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最近,又被评为首批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之一。七星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七座岩峰布列,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矗立在6. 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排列如北斗七星,另有五湖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构成一座奇丽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观”、 “人间仙景”之美誉。近年,七星岩风景区的8公里的堤路和七座岩峰上新装饰各种霓虹灯, 再造了一个“夜星湖”。 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

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史称“岭南名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今肇庆封开(古称广信,取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设管辖岭南各郡的“交趾刺史部”长达375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7年),肇庆为两广总督府驻地长达183年。1583年9月,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自鸣钟、日晷和世界地图等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来到肇庆,并于1585年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绘制出版了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

古 往今来,肇庆孕育出汉代著名古文经学家陈钦和陈元父子,唐代两广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高僧荣睿、佛教禅宗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人物在肇庆留下遗迹。

❸ 肇庆有什么风俗习惯

肇庆的风俗习惯有很多,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爆龙、财神诞、佛爷诞、炸狮子、抢炮会、包公诞、圣妃诞、天后诞、龙母诞、歌圩燕子节、河灯节、舞火龙和祭孔大典。

❹ 有关肇庆的资料

肇庆简介
有“西江明珠”之称的肇庆市位于广东省的中西部,居西江中游,北回归线横贯其境。属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为215C。系著名的历史文化、风景旅游名城。
肇庆古称端州,宋朝重和元年,改称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唐代文学家李邕、日本入唐留学僧荣睿、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叶挺等众多的历史名人都在肇庆留下足迹。全市有历史科学研究价值的文物景点300多处。
星湖风景区(七星岩和鼎湖山)风光自古闻名遐迩。星湖水面达530公顷,七座挺拔的岩峰,状如天上北斗七星。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处处是景,景景皆奇。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被誉为“岭南第一奇观”。以佛教文化为主线建成的大型“东方禅林”已对外开放,为七星岩增添了新的景区。鼎湖山雄居广东四大名山之首,乃北回归线上的明珠,“活的自然博物馆”,集风景旅游、科学研究、宗教朝圣于一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里设有“人和生物圈”生态定点科研站。“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庆云寺掩映于亚热带雨林之中,每年吸引大批游客。
在端州城区,保存着以宋朝城墙、披云楼、梅庵、阅江楼、崇禧塔、丽谯楼等为重点的文物古迹,使肇庆成为历史悠久面充满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以环市公路为连线,鼎湖砚洲的包公祠、四会的贞山、怀集的燕岩、封开的龙山景区、德庆的悦城龙母祖庙等景区组成一个旅游网络,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500万人次。

肇庆是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坐落在珠江三角洲的西部,它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肇庆早在14万年前便已有人类活动。自古以来,这里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结合点,历来都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宋徽宗赵佶和包公也曾到过这里;到了近代,这里又成为两广总督府驻地,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手书“众生平等,一切有情”八个大字。悠久的历史也造就了肇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自然景观,城区有一江浩荡、两湖映碧、三峡争险、四塔擎天、五楼斗丽、六岗七岩八洞,相映争辉。城外,德庆县的悦城龙母庙、封开县的龙山、怀集县的燕岩、广宁县的竹海大观、四会市的贞山、鼎湖区的砚洲、九龙湖,肇庆瑰丽的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肇庆的丰富物产更是让来肇庆旅游的人,不仅可以大饱眼福,还可以满载而归!

❺ 请问肇庆市的一些介绍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390多万,下辖有端州区、鼎湖区和广宁、德庆、封开、怀集4县,代管高要、四会2个县级市,设立了省级的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政府驻端州区城中路49号。

肇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汉置高要,隋称端州,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曾封端王,故亲赐御书,将端州改为肇庆,意为“喜庆吉祥之始”。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的发祥地,肇庆人文荟萃,古迹林立。梅庵、宋城墙、七星岩摩岩石刻、悦城龙母祖庙、德庆学宫等数十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佛教禅宗六祖惠能、李邕、包拯、汤显祖、利玛窦、孙中山、叶挺等中外名人的足迹交相辉映,撰写了肇庆文风流远的璀璨诗篇。

肇庆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城区的七星岩,湖山一体、波光岩影,兼有阳朔之山、桂林之水形胜,美不胜收,素有“岭南第一奇观”的美誉;鼎湖山山高林密,峰峦竞秀,古木参天,绿荫蔽日,鸟语花香,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和生物圈”生态定位研究站。以星湖风景区为中心,沿西江、绥江溯江而上,盘龙峡、“天下第一石”、千层峰、广宁竹海大观、燕岩等景点次递展开,构成了千里旅游走廊的绚丽画卷。

肇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肇庆东邻穗、深、港、澳等经济发达地区,背靠祖国大西南,是经济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国道321线、324线,三茂铁路(广州至湛江)贯穿全境;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初步形成了陆路、水路、铁路协调互补、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肇庆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丰富的土地、农林资源和水力资源,而且拥有黄金、玉石等50多种矿产资源,被誉为广东的“黄金之乡”、“中国砚都”。

肇庆民风淳朴,文明法治蔚然成风。在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过程中,肇庆人形成了“开放兼容、务实进取”的现代肇庆人精神,爱国爱乡、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礼,营造了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的社会氛围。

天有厚赠,人当勉力。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肇庆市已打下了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体制基础和环境基础:国民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力度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十项民心工程”顺利实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教兴市战略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上新水平,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转变机关作风效果明显。在新的时期,天时、地利、人和俱备的肇庆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为目标,谋全局、促发展、重为民、抓落实,努力将肇庆建设成为花园式、生态型、现代化大城市。

❻ 肇庆有无什么特色文化

历史文化:宋城墙、阅江楼、梅庵、悦城龙母祖庙、七星岩摩崖石刻群等。
语言文化:肇庆是粤语和岭南土著文化的发源地,更是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史称“岭南名郡”。
风景旅游:七星岩旅游风景区、仙女湖旅游风景区、鼎湖山旅游风景区。其中七星岩享有“岭南第一奇观”、 “人间仙景”之美誉;而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
人文建筑:星湖牌坊音乐喷泉,奇幻多变,精彩纷呈。
商业文化:市中心广百、好世界、大润发、沃尔玛四大商场组成一个密集的商业圈。
饮食文化:裹蒸是肇庆的特产食物,正宗裹蒸色香味俱全,采用糯米、绿豆、肥猪肉等原材料,以冬叶包制,呈四角山包形状,讲究叶绿、米粘、豆软、肉香,另需配有上等芝麻,才算是肇庆正宗的裹蒸,等闲不易吃得到的。

❼ 肇庆民俗有哪些..肇庆的历史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肇庆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民俗,且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个性。比如,肇庆的醒狮、古法造纸、客家山歌对唱、客家婚俗、疍家婚俗等等这些具有肇庆特色的岭南民俗.具体介绍可看 http://www.ctsgz.cn/tpl/index/display_article_detail_web.do?bh=20071029144201肇庆的历史文化可看: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54467/54468/54471/3823037.html

❽ 肇庆市历史

历史古迹

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距今l万年左右,这里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境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

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早在南越国时期,骆越酋长安阳王曾北上建都于封溪(今封开境内)。赵佗击败安阳王之后,在封溪一带建立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l101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ll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梅庵、悦城龙母祖庙、崇禧塔、宋城墙、阅江楼、丽谯楼、文明塔、黄岩洞、泰新桥、高要学宫、德庆学宫、文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群, 周其鉴故居等300多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文物古迹。据考证,肇庆还是粤语的发源地呢!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最近,又被评为首批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之一。七星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七座岩峰布列,矗立在6. 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构成一座奇丽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观”、 “人间仙景”之美誉。近年,七星岩风景区的8公里的堤路和七座岩峰上新装饰各种霓虹灯, 再造了一个“夜星湖”。 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

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史称“岭南名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今肇庆封开(古称广信,取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设管辖岭南各郡的“交趾刺史部”长达375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7年),肇庆为两广总督府驻地长达183年。1583年9月,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自鸣钟、日晷和世界地图等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来到肇庆,并于1585年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绘制出版了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

古 往今来,肇庆孕育出汉代著名古文经学家陈钦和陈元父子,唐代两广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高僧荣睿、佛教禅宗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人物在肇庆留下遗迹。

❾ 肇庆简介,最好详细D``急用!!!

广东肇庆简介
肇庆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星湖是全国首批4A级风景区、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示范区之一,以星湖风景区为中心的西江旅游走廊逐步形成;肇庆还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肇庆的古代历史文化璀璨夺目,光彩照人。境内春秋战国墓出士的大量精美青铜器,表明肇庆地区在先秦时期是岭南地区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秦汉时中原文化主要经西江传播到岭南地区,而肇庆正是西江通衢必经之地。汉代交趾刺史部绝大部分时间设在苍梧郡治广信县,使之成为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之一。汉代研究《左传》的专家陈钦、陈元,我国最早的佛教学者牟融,都是广信县人。陈钦曾向王莽讲授《左氏春秋》,自名为《陈氏春秋》;其子陈元,潜心为其父所著书训诂,自成一家,陈元子坚卿在经学上也有造诣,后人称之为"三陈"。著名学者刘熙、许靖、许慈、袁徽、黄豪亦曾到广信避难、讲学,开岭南学术研究风气之... 广东肇庆简介 肇庆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星湖是全国首批4A级风景区、全国首批十大文明风景示范区之一,以星湖风景区为中心的西江旅游走廊逐步形成;肇庆还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肇庆的古代历史文化璀璨夺目,光彩照人。境内春秋战国墓出士的大量精美青铜器,表明肇庆地区在先秦时期是岭南地区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秦汉时中原文化主要经西江传播到岭南地区,而肇庆正是西江通衢必经之地。汉代交趾刺史部绝大部分时间设在苍梧郡治广信县,使之成为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之一。汉代研究《左传》的专家陈钦、陈元,我国最早的佛教学者牟融,都是广信县人。陈钦曾向王莽讲授《左氏春秋》,自名为《陈氏春秋》;其子陈元,潜心为其父所著书训诂,自成一家,陈元子坚卿在经学上也有造诣,后人称之为"三陈"。著名学者刘熙、许靖、许慈、袁徽、黄豪亦曾到广信避难、讲学,开岭南学术研究风气之先。三国时的士燮一家及南朝至隋唐时期的泷州陈氏,不但是一方豪族,而且颇有学识。他们在西江一带的活动,对促进肇庆古代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封州(今封开县)人莫宣卿高中状元,时年17周岁,成为岭南第一个状元。 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历代文人驻足咏叹。仅唐代就有15位宰相来过肇庆。唐代的李邕、李绅、沈亻全期、宋之问,宋代的包拯、郭祥正、郑敦义、黄公度,明代的陈献章、俞大猷、汤显祖、王泮,清代的王夫之、屈大均、陈恭尹、翁方纲、袁枚、阮元、张之洞、景日珍、林召棠等,都曾在肇庆兴利除弊,为为老百姓办好事。文人学者们或开设学堂,传播文化知识;或以他们的生花妙笔,写下精彩的诗文,尤其是李邕,以《端州石室记》一文,使端州誉满长安。这些人的活动,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肇庆是我国佛教传播重地之一。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开创了禅宗南派,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中国思想史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惠能弟子、唐代佛教学者石头和尚陈希迁(高要人),所著《参同契》传到日本,成为日本曹洞宗和尚必诵经典。他的肉身至今还供奉在日本横滨总持寺。 端州与海外文化交往始于唐代。日本留学僧荣睿因与鉴真五次东渡未果,于天宝七年(公元748年)辗转来到端州,染病圆于龙兴寺。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鉴真终于按荣睿遗愿东渡日本成功,传授中国佛教、医学和文化艺术。1963年鉴真和尚圆寂1200周年,在鼎湖山建立荣睿纪念碑,日本友好代表团专程来参加落成典礼。 深厚的文化基础,有赖于源远流长的教育传统。宋代开始在西江兴办官学。西江各县大部分学宫,均始建于宋。包拯兴建的星岩学院,是岭南最早的书院之一。明万历年间创办的端溪书院,至清初发展成为岭南学术研究的中心之一。乾、嘉学派鼻祖全祖望,以及何梦瑶、冯敏昌、马俊良、谢兰生、林召棠、苏廷魁、梁鼎芬、朱一新、林绍年、傅维森等全国知名的学者也曾在该书院掌教。清代肇庆除了端溪书院外,还有星岩书院、三都书院、培风书院等20多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康有为的学生陈焕章在今鼎湖区砚洲创立颖川两等学堂,为两广近代学堂之较早者。此后的肇庆府中学堂、广罗肇工艺学堂等,培养了不少杰出人士,著名社会活动家谭平山就毕业于广罗肇工艺学堂。民国年间成立的宾兴局,赞助本地子弟出洋留学,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数学家吴大任、经济学家吴大业,就是出洋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❿ 提供一些关于肇庆的风土人情的资料

怀集落花灯节 ---东部山区奇特民俗

元宵节过后,热闹的春节也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落下帷幕。但在怀集东部的凤岗、洽水、甘洒等山区镇,人们过了正月二十落花灯节,春节才算真正结束。到了正月二十那天,吊灯的主人和初二上花灯时一样,拿着煮熟了的全鸡、猪肉、斋菜、香烛和鞭炮,喜气洋洋地来到祖堂酬谢祖先。这时,祖堂内烛光明亮、香烟缠绕,炮竹声彼起此落,震耳欲聋。一家有喜,四邻同庆,邻居们也拿着鸡、肉拜祖先,爆竹声陆续不断,将新春又推向高潮。

六月六歌圩

从前,怀集桥头镇有赶庙会的习俗。一到农历六月六,村村寨寨的人都来到岩西立琴,有的在河滩上搭棚唱大戏,有的在河畔摆卖,有的在石崖上捕燕窝,有的在石笋旁对歌......如今的燕岩六月六歌圩,大概源于此。

龙母诞

悦城龙母诞,时间:每年农历五月初八
德庆悦城龙母祖庙(旧称孝通庙)是为纪念龙母而建的,传说在周秦时,在悦城河边住着一位聪明贤惠的姑娘,她能耕善织,能渔能牧,能预知祸福、医治百病。她养育了五位龙子。行云播雨、保境安民。被当地百姓尊称为龙母。每年农历五月初八为龙母诞的正诞,诞期从农历五月初一日至五月初九日止,气氛热烈。诞期一开始,来自广东、广西、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一带的进香东船便纷纷驶至,争相泊岸。一连数日,龙母庙香烟缭绕、炮竹声声,进香祈祷者多达数十万人之众。

星湖金秋欢乐节

“星湖金秋”欢乐节是肇庆市两年一次的大型文化活动。欢乐节把传统的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舞台艺术和广场艺术、动态艺术和静枋艺术、专业艺术和群众艺术、本地艺术和外地艺术、表演艺术和游乐艺术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项目多、档次高、表演方法新、群众喜闻乐见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以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欢乐节以各种艺术形式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融娱乐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

欢乐节的表演项目主要有:专业、业余文艺演出和狮子、武术、杂技表演;交谊舞、时装表演;歌舞和健身表演;花灯、灯饰展、灯谜;少儿书画大赛等。

四会柑桔节

四会柑桔节,时间:每年的金秋时节
四会市是有名的桔子之乡,有着悠久的柑桔种植历史。据史料记载,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四会就开始较大面积栽培柑桔,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称四会为"冻柑"。由于四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土产和柑农丰富的栽培经验,四会柑桔以其皮薄、清甜爽口、味鲜无渣特点而闻名海内外。从明朝开始,四会每年都要选送最好的柑桔进贡朝廷,故称"贡柑"。明末清初,绥江河畔的乡村大面积种植柑桔。时至今日,柑桔种植业更是成为四会的一大产业,柑桔品种达三十多个,四会真正成为了柑桔王国,在广海北线、四连线公路两旁也形成了大规模的柑桔集贸市场。每年的金秋时节,四会市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柑桔节,以柑桔为媒,举行大型的商贸洽谈和文化艺术表演活动,吸引四方宾客,前来品尝柑桔,洽谈生意。

燕子节

怀集燕岩燕子节,时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
怀集县距肇庆城区185公里。桥头镇位于怀集县城西南部,距县城约40余公里。桥头一带属喀斯特地貌,四周岩洞遍布,溪流纵横,田园风光秀丽。距桥头镇一公里处,有一巨穴名称"燕岩"。燕岩者,燕子寄居之洞府也。燕岩洞高约66米,宽约40米至9米,洞口面向东南,有一小河由南往北,趟洞而过。流经洞内河长约660米,洞内石笋、石幔、石乳,千姿百态。每年的农历六月六系桥头镇的庙会日,系游岩佳节盛日。

浴佛节
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鼎湖山庆云寺,其浴佛节定于农历四月八日,和我国汉地佛教浴佛节的时间相同。是日清晨,佛教徒在各殿堂焚香张彩,然后聚集在大雄宝殿内举行诵经法会(又叫灌佛会)。诵经法会开始,先由佛教徒诵经,接着由大师捧出释迦牟的化身--一尊小玉佛,再由住持按照释迦牟降生时有双龙分别吐温水和凉水为之沐浴的故事,仿龙吐水为小玉佛沐浴,并用预先以各种名香浸得之香水为小玉佛灌顶。礼毕,佛教徒便用剩余的香水浇灌各种花卉。浴佛节前一两日,各地的善男信女便纷纷前来,他们等待着四月这一吉日参谒浴佛,以祈求佛的庇佑和结善果。

肇庆特产

燕岩的金丝燕窝
怀集二宝:金丝燕和金丝窝

肇庆“三奇、八宝”与肇庆土特产
沙浦:广东最大肇实集散地
端溪石美涌紫云
名人与四会沙糖桔
竹雕走进肇庆工艺市场
【星岩蛋花】 【肇庆草席】
四会柑香飘四海
鼎湖举行特产行业协会仪式
肇庆那闻名于世珍宝--端砚 产量极少的文鲤和麦溪鲤
放养于溪边竹林下的封开杏花鸡
名山名茶:鼎湖山茶饼
怀集燕窝和金丝燕窝酒
柑中之珍品:德庆贡柑
肇庆莲藕和糖莲藕
鼎湖山的特产--紫背天葵
土特产品:何首乌
四大南药之一:德庆巴戟
难得的滋补佳品:肇实 四大名砚之首-端砚
传统食品:肇庆裹蒸
肇庆七星岩独有蜂蜜
七星剑花和七星蛋花

热点内容
幻想老师漫画 发布:2025-07-09 07:13:31 浏览:900
六年级语文补充答案 发布:2025-07-09 06:19:21 浏览:21
保证书写给班主任100字 发布:2025-07-09 06:00:31 浏览:240
南科生物 发布:2025-07-09 04:15:57 浏览:993
蹲踞式跳远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09 03:09:33 浏览:84
高中历史岳麓 发布:2025-07-09 02:45:51 浏览:353
新开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01:27:47 浏览:276
物理实验教师 发布:2025-07-09 00:46:01 浏览:21
怎么删除朋友圈 发布:2025-07-09 00:19:21 浏览:154
包钢股份历史 发布:2025-07-08 22:01:23 浏览: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