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舒历史
①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记载了( )的历史
《汉书》是东汉时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最重要的历史著作,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起自汉高祖刘邦,止于平帝、王莽,写了西汉王朝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班固的父亲班彪,继《史记》之后,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班固继承父业,完成《汉书》一百卷。班固死时,《汉书》的八表和《天文志》还没有完成,后来由班固妹班昭等人补写。 《汉书》大体上沿袭《史记》的体例,只是把《史记》的世家并入列传,改书为志,共分纪、表、志、传四类。《汉书》十志的规模比《史记》的八书更宏大,其中《刑法》、《五行》、《地理》和《艺文》四志,是《史记》没有的。 《汉书》吸取过去许多历史著作的长处,有《史记》、《后传》作基础,所以它的叙述“文瞻而事详”,周密而有条理。但班固依附于外戚窦宪,热衷于功名利禄,所以在《汉书》里,他歌颂权势集团,迎合统治者的意志,否定了《史记》某些方面的成就。 ------------------------------ 《汉书》,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32—92),本卷丁编别有传。 《汉书》在吸取《史记》成果的基础上,纠偏补缺。如补立《惠帝纪》,补叙了当时有影响的制度和法令。又增王陵、吴芮、蒯通、伍被、贾山诸传,还将张骞事迹从《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抽出,加以扩充,设立专传。此外,于贾谊、晁错、韩安国等传中,增补了不少诏令奏疏。其中,如贾谊的《治安策》,晁错的《言兵事疏》和《募民徙塞疏》尤为著名。比较完整地引用诏书、奏议,成为《汉书》的重要特点。此外,边疆诸少数民族传的内容也相当丰富。 班固于志书和史表的撰作中,多有突破,显示其博学贯通的特点。如《百官公卿表》是现存最早的秦汉官制大纲,虽事略不详,但极为精要。它如《刑法》、《地理》、《五行》、《艺文》、《食货》五志,独具匠心,是探讨秦汉法制、地理沿革、天文气象和生物变异、先秦秦汉典籍源流、财政经济状况的必读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对汉武帝以后的历史,班固除参据班彪所著《史记后传》外,也利用了刘向、刘歆、扬雄、冯商等人的研究成果。如《高祖纪》径用刘向《高祖颂》,《艺文志》脱胎于刘歆《七略》,《郊祀志》部分袭用扬雄补作的《封禅书》,《张汤传赞》则引用了冯商的案语。内容丰富,叙事极具条理。《王莽传》更是研究新朝史的最基本的史料,对照《东观汉记》和《后汉书》有意无意地美化刘秀贬斥王莽的情况,《汉书》此传,客观翔实,愈发显得可贵。 班固深受正统儒学的熏陶,恪守封建礼教的规范,又崇信天命图谶,不能像司马迁那样秉正直言,而多所避讳。但他又不能不受到史家直书的传统影响,因而不敢轻改《史记》已著的史实,并能曲折地反映西汉社会的种种腐败现象。这一矛盾的心理和作为,是阅读中必须留意的。 《汉书》多古字古训,较为难读。为此作注者甚多。据《汉书》注中引延笃说推测,延笃在撰《史记音义》时,同时撰有《汉书音义》。而现确知最早的《汉书》注,当推应劭、服虔两家。他们所作《汉书音义》虽均亡佚,但在唐颜师古注中颇多征引,可略窥其概。颜师古以其叔父游秦的《汉书决疑》为基础,集东汉以来二十三家之说,总为《汉书》注,较为精核,成为历代最流行的注本。今通行《汉书》诸本,均采用颜注。 有关《汉书》的重要考订之作,有如下数种: 清王念孙《读汉书杂志》, 清沈钦韩《汉书疏证》, 清周寿昌《汉书注校补》, 清钱大昭《汉书辨疑》, 清朱一新《汉书管见》, 清沈家本《汉书琐言》, 近人杨树达汉书窥管》, 近人陈直《汉书新证》。 王、周之作,长于音训文义。二沈、钱、朱诸氏精于考证。杨树达之训诂校勘也颇有可取。惟陈直别开生面,系统利用居延和敦煌汉简、汉碑、秦汉铜器、漆器等古器物文字,秦汉印玺、封泥和瓦当等文字,以作新证,多所发明。其中对《百官公卿表》的发伏疏证,尤为精当。 此外,金少英《汉书食货志集释》是研究汉代经济的重要参考书。岑仲勉的《汉书西域传地里校释》则是研讨西域地名沿革的必读书。 清末王先谦集六十七家考订之作的精华,撰《汉书补注》。其个人发明虽不多,但综合抉择能力极强,成就斐然,至今无可替代,是阅读《汉书》最基本的参考书。其缺点是对钱大昭、周寿昌诸人之精说,采摭均有未备。 所以清代学者的考订之书仍不可轻废,而近现代学者的新成果,更需格外重视。 清人有关《汉书》表志的校补之作甚多,成就亦较大。有代表性的佳作多收入《二十五史补编》及《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二书中。其中夏燮《校书八表》、梁玉绳《人表考》、杨守敬《汉书地理志补校》、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最为重要。 《汉书》版本,可看中华书局点校本,也应参考百衲本。 工具书首推黄福銮《汉书索引》,其次有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所编《汉书及补注综合引得》、魏连科《汉书人名索引》等。 南宋徐天麟的《西汉会要》七十卷,取资《史》、《汉》,将西汉典章制度的有关资料,分隶于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祥异、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番夷等十五门凡三百六十七事。虽便于翻检,但取材狭隘,重要资料仍有遗漏,引文节略过甚,时有错误,使用时皆当核查原文,不可直接引用。
② 《汉书》的历史地位如何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 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 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 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 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 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 ”,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
③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什么书记载了什么历史
1、《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3、《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4、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④ 汉书和史记的区别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而《汉书》则是班固所著。《史记》和《汉书》无论在历史观点、语言风格或体制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1)司马迁作《史记》,虽以孔子作《春秋》自许,但他却不赞成《春秋》的「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对於帝王贵族的罪恶,都能据实的揭露出来。他又不以成败论人,如把陈涉列入「世家」、项羽列入「本纪」,给予他们很高的历史地位。《汉书》是受诏而作的官书,其立场是为封建王朝服务,所以没有《史记》那样强烈的批判精神。(2)《史记》在语言运用上,大量吸取民间口语、谚语和歌谣,具有通俗流畅、浅易近人的特徵。而《汉书》的作者班固是东汉著名的赋家,重铺排,尚藻饰,并多用骈偶句法。史家范晔所说的「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正指出《史记》和《汉书》不同的风格。(3)《史记》参考各种史料文献,贯通和总结自有史以来至汉武帝为止数千年的历史,运用「本纪」、「世家」、「表」、「书」和「列传」五种体例组织配合起来,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汉书》是断代史,只记载西汉一代史事,其体例多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汉书》虽不及《史记》规模宏伟,但由於时代只有二百余年,加以有《史记》作参考,故所记史事较为详尽。
⑤ 汉书记载的历史时期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⑥ 《汉书》记载了哪些历史资料
《汉书》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史籍。班固曾任兰台令史,负责掌管皇家图籍,典校秘书,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资料;又加上编写《汉书》有《史记》、《后传》作为主要依据,因此,使《汉书》保存的历史资料比较丰富。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记载,虽然《汉书》基本上移用了《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一,移用时也常常增补新的内容。如《贾谊传》增加了“治安策”,《晁错传》补入了“教太子疏”、“言兵事疏”、“募民徙塞下疏”、“贤良策”,《路温舒传》增收了“尚德缓刑疏”,《邹阳传》增补了“讽谏吴王濞邪谋书”,《公孙弘传》补人了“贤良策”等,在不少人物的传记中增加了一些史事,提供了新的史料。另外,《汉书》还在《史记》之外新立了一些篇目,仅纪传部分就增加了《惠帝纪》和王陵、吴芮、蒯通、伍被、贾山、李陵、苏武等传。至于汉武帝中期以后的西汉历史,班固在《后传》的基础上,博采其他书籍,斟酌去取,缀集成篇。就保存西汉历史资料来说,现存的史籍以《汉书》最称完备。
⑦ "汉书"记载历史事件的真实可信是多少
基本都可信,但是它在文学性和人民性上不如史记,汉书开始,二十四史彻底成了鲁迅先生所批判的帝王家谱。
⑧ 《汉书》是什么朝代什么人写的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后又由唐朝颜师古释注。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建武三十年(54年),其父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建初中基本修成。
⑨ 历史《汉书》是不是史学著作
历史《汉书》是史学著作。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⑩ 汉书属于哪一类历史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