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历史
⑴ 《万历十五年》是属于微观还是宏观历史学的范畴
微观历史学,它以明朝万历十五年为背景,剖析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一些思想很具有战略眼光,但局限性也是在于一些儒家思想,如善良和道德的关系等,应该辩证的看待评价,不过个人觉得值得一读.
⑵ 微观历史 1957 1965怎么样
一般来说,日记是很私密的东西,也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状况,如果是作家或名人写的,也许大家会很感兴趣,还想从中看到一些文学性和其生活的轨迹。而看这本书是中......
⑶ 《万历十五年》是属于 微观还是宏观历史学的范畴
微观历史学,它以明朝万历十五年为背景,剖析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一些思想很具有战略眼光,但局限性也是在于一些儒家思想,如善良和道德的关系等,应该辩证的看待评价,不过个人觉得值得一读。
⑷ 微观粒子的发现史
电子是在1897年由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约瑟夫·约翰·汤姆森提出了葡萄干模型(枣糕模型)。
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被公认为质子的发现人。1918年他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时,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注意到在使用α粒子轰击氮气时他的闪光探测器纪录到氢核的迹象。质子命名为proton,这个单词是由希腊文中的“第一”演化而来的。卢瑟福认识到这些氢核唯一可能的来源是氮原子,因此氮原子必须含有氢核。他因此建议原子序数为1的氢原子核是一个基本粒子。
中子的概念也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提出的,中子的存在是1932年B.查德威克用a粒子轰击的实验中证实的。
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和G.茨威格各自独立提出了中子、质子这一类强子是由更基本的单元——夸克组成的。它们具有分数电荷,是基本电量的2/3或-1/3倍,自旋为1/2。其空间尺度是微观粒子中最小的,大约小于10的-19次方。
⑸ 请简单的回顾一下人类探索微观粒子的发展历程
1. 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德谟克利特认识到若将物质无限地分下去,小到不能切割为止,这最小部分就被称为“原子”。
2.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根据其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提出了“原子学说”。
3.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根据实验研究提出了“分子假说”。
4.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称为“电子”。
5.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成功地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占很小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并带有正电荷。带负电荷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6. 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相继发现原子核可以放出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由此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7.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构成。
8. 20世纪中叶起,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粒子加速器。借助于不断完善的粒子加速器,又发现了μ介子、π介子、?转介子、?撰超子、?撞超子等四百余种粒子。这些粒子是比原子核更深一个层次的物质存在形式。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探索永不停止,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还有待于同学们继续探索。
⑹ 微观中国历史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为什么呢
不理世事的神仙是没有的,快乐似神仙的是有的。皇帝是有的,不用说就是现在也是有的,就算我国,也是那几个家族轮流坐庄。不是侄子就是私生子女婿之类的。救世主也是有的,每一代平息内乱的开国帝君,就是救世主,虽然他杀的国人未必比侵略者少,可他结束战争,也不愧救世主的功绩,才配被世人祭祀几百年。这不是封建迷信。统治者就是皇帝,主席,书记,总统,首相。他们权利是一样的,只要有国家,就会有统治者,皇帝不过是称号而已。
⑺ 微观历史是什么意思
微观政治哲学作为社会历史理论研究范式深层次的、重要的当代转换,与哲学社会科学诸多领域都处于交叉、交融、渗透、内在化等复杂的关联之中,在20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微观思想资源。《社会历史理论的微观视域(套装上下册)》主要选取了历史学、政治学、哲学这几个领域在20世纪的新进展,特别是微观史学、微观政治学、日常生活批判的代表性成果,来具体展示20世纪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即尝试用微观分析和微观视角来丰富社会历史理论范式,建立宏观视域和微观视域有机统一的社会历史理论。
⑻ 求用从哲学角度出发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微观历史现象:我和女友分手的原因及历史必然性。
婚姻是双方面的事情,单方面是决定不了的。恋爱也是一样的,是有原因,也有结果。能促使两人从认识到恋爱的过程,是双方在互相了解对方;是量变的过程,是积累。到结婚或者分手,是质变的问题,要么是双方都能相互的支持和爱护着对方,包容着对方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共同面未来的幸福或者困难,牵手一辈子。另一个反面,即是不能容忍对方的缺点,导致相互之间的关系破裂,即分手的行为。
⑼ 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历程
广袤而深邃的星空,隐藏着无穷的奥秘。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试图用各种方法来探究宇宙。早期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类除了编写层出不穷的神话、幻想来寄托人类对宇宙的关注外,却对繁星如海、神奇莫测、谜团重重的宇宙表现出一种无奈。虽然热切地向往和试图揭开宇宙的奥秘,但种种疑问,令人迷惘。在
20
世纪以前,人类也通过观察,发现了一些
天文现象
,但人类无法清楚知晓天宇上的事情,也无法想象其他星球的真实面目。
20
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成功发射了
人造卫星
,并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当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
地球轨道
飞行之后,人类向地外星球的探索就被提到日程上。现今,人类的宇宙探测器不仅为人类登上月球开辟了道路,而且已探访了太阳系的各
大行星
,同时,正向太阳系外更遥远的星球跋涉。
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