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的历史
1. 九华山名字的来源
九华山,又名九子山!九华山一名的由来,得从唐朝诗圣李白说起。“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的李白,浪迹天涯,漫游四方,他走遍了祖国的名川大山。
有一年初春,九子山还被积雪覆盖着,李白从秋浦经五溪,直奔青阳,他是应好友韦仲堪之邀,来游九子山的。
韦仲堪得知李白快到了惊喜万分,连声对衙役吩咐到:“快,快,快随我去迎谪仙。皖南的初春,天气很冷,寒气逼人,韦仲堪一口气登上了清泉岭。后来他有来到了五溪,准备酒宴。
这是右键李白舞剑哼歌,韦仲堪欣喜若狂,忙迎上去,连声说道,恭迎谪仙,恭迎谪仙。李白一见老友韦仲堪,连声谢道:“你我之间何必如此?”,韦仲堪说:“你不辞路途遥远,来得这穷山僻野,为九子山争荣,为我韦仲堪争光,理应亲迎!”李白道:“看你越来越把我当外人了."
二人在五溪亭落座,韦仲堪连声吩咐摆宴,为李白洗尘。李白先饮一杯连夸好酒好酒,韦仲堪说:“我这香酒就是朝中大臣和州官来了也休想尝一口,是专为你精心酿造的。”“你真是有心人啊,好,老友相逢,开怀痛饮,来,我敬韦处士一杯。”李白又一饮而尽。
李白酒喝多了,话也多了,说这说那:“韦处士,这里是何处?”“九子山上流下五条溪水,在这里变成一条流入长江,所以此地叫五溪。这就是五溪亭,来往行人都要在这里喝酒饮茶,眺望九子,请问谪仙近来到了哪些名山?”
李白说:“前些日子在庐山转了转,近来在秋浦寺待了一些日子,现在来到九子山,得好好玩玩。韦处士,你知道九子山的来历吗?”“若不是谪仙问起,险些忘了介绍。”韦仲堪向李白讲了九子战妖的传说。李白兴致勃勃的说:“早有窦县令钓龙成仙和东晋葛洪在此修道炼丹,现如今有何高僧名道修炼?”
韦仲堪说:“有位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来这里修行,他住山洞,食黄精,信奉地藏王菩萨,辟地藏王道场。”李白听后问:“能上山问候这位高僧吗?”“这高僧是寺佛,他曾让我邀请谪仙到山上一聚。”“看来这高僧心诚,我们就上山见他。”
韦仲堪急忙阻止,说山上大雪封路,清明以后准陪同他拜见高僧。酒过数杯,韦仲堪生怕李白扫兴,忙又和李白介绍五溪山色和神奇的六泉,说:“五溪的山,一天四变,五光十色,请仔细观看。”李白张开醉眼,向前望去,十分惊奇,只见峰峦叠嶂,山色凝秀,薄雾飘渺。
忙问:“对面是什么山?”韦仲堪说道:“对面是九子的双峰,分别是小莲花峰和大莲花峰,一进六泉,就一目了然了。”李白说:“山俊峰秀,快去六泉口一游。”
两人沿着五溪河进了六泉口,一路上怪石林立,山峦映水,李白忍不住赞道:“韦处士,看来五溪乃九子山第一胜景。”韦仲堪见李白兴致百倍,甚是高兴,又说:“这才开始,好景还在后头。”说着,领李白看了六泉。
果然,地下冒出六股泉水,水越冒越高,像六朵鲜花在飞舞,好看极了,韦仲堪打趣说:“看那,六位水姑娘在欢迎谪仙呢。”李白哈哈大笑:“韦处士真会开玩笑。”
韦仲堪说:“谪仙,快看云来雾去。”李白抬头望去,只见莲花峰屹立入云。云雾飘飘走动,把山峰遮住一半,不一会儿,云消雾散,山峦又显现出来。
瞬息万变,景色迷人,看得李白如痴如醉,高兴的说:“不亲临九子山,怎知这九子山绚丽多姿,这九子山比花还好看,比画还美,你看,多像出水芙蓉。”韦仲堪忙说:“谪仙高见,很像,像极了。”
李白说:“芙蓉是花,我像为她改个名字,韦处士意下如何?”
韦仲堪求之不得,连忙拱手拜谢:“正合我意,请谪仙给九子山赐名!”
“改名九华山,好不好?”
韦仲堪:“九华山,有花有画,好,太好了。”
从此,九子山更名为九华山,传承至今!
(1)九华山的历史扩展阅读:
九华山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体是由花岗岩岩体组成的强烈断隆带。其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都是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
九华山地处北亚热带,不仅受到湿润季风的影响,而且受到山区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的制约,所以具有温和、湿润、阴凉等山区气候特点。
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西接池阳,绵亘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华山区域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大致呈南-北走向,介于东经117°43′-118°80′,北纬30°24′-30°40′之间。
九华山自山麓至天台峰,名刹古寺林立,文物古迹众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
2. 九华山的人文历史
九华山的人文历史:解放后,宗教徒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寺院、名胜古迹得到保护,佛寺珍藏的历史文物得到妥善保管,宗教活动正常进行。
在一九六六年开始的“文革”十年中,九华山佛教也受到很大冲击,寺宇、佛像、历史文物遭受损坏,宗教活动被迫停顿。
二十一世纪,九华山对外开放,国内外至九华游览风景名胜的游客和朝山拜佛的佛教信徒络绎不绝。名胜古迹,得到修复和保护,古老的寺庙建筑,大小七十八座,主要殿宇已修葺一新,全山佛寺所供奉的各种雕制佛像约一千五百余尊。
九华山的景点:
真身宝殿坐落在九华山神光岭(老爷顶)上,为佛教徒朝谒九华圣地的主要场院所,这里因主供地藏菩萨,故与一般佛寺不同。
九华山肉身殿是典型的宫殿建筑,殿高15米,门朝西南。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站在台阶之下,举目仰望,可见南门厅上两块匾额:上额书“肉身宝殿”,下额书“东南第一山”。大殿四周回廊上方雕梁画栋,仙鹤、麋鹿等珍禽异兽,牡丹、灵芝诸鲜花奇草。
3. 谁知道安徽池州的九华山有多少年的历史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唐天宝年间(742~756)改名九华山。主体为花岗岩山岳型地貌,其南缘为石灰岩溶洞型地貌。
九华山复式花岗岩形成于中侏罗世—白垩纪(距今约1.14—1.72亿年)的燕山期,隆升于喜马拉雅运动,其中九华山岩体经四次侵入形成了南北长21公里、东西宽2~5公里、面积53平方公里、高差超千米的花岗岩地貌景观。石灰岩溶洞发育于古生代早奥陶世红花园组石灰岩中(距今约5亿年),溶洞曲折幽深,流水潺潺,形态各异的巧石玲珑剔透,惟妙惟肖。园内地质遗迹景观丰富多彩,极具科学价值、观赏价值与旅游价值。
九华山省级地质公园于2007年11月4日获批准。后来,九华山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也已获批准。
唐代大诗人李白,以山的九峰似天然削制成的九朵莲花,而改旧名九子山为九华山。从此,九华山盛名远扬于世,流传至今。
九华山既是安微风景胜境,又是我国佛教圣地。早在一千二百年前,释地藏就在山上开创佛寺,并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逐步形成地藏、文殊师利、普贤玉、观世音四大菩萨的道场圣地,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4. 九华山的介绍
九华山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内西侧,古称覆舟山,是钟山余脉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北隔明城墙,毗邻玄武湖,山中有寺,山顶有塔,山畔有湖,山下有城。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登临山巅,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南京九华山历史上曾数易其名,因临湖一侧陡峻如削,象一只倾覆的行船,古称覆舟山。古代风水学上,山如覆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由于此山在都城之北,帝王按“四神”的建都模式,也曾把此山称为“玄武山”。南朝刘宋元嘉时,因玄武湖屡见黑龙,该山改名为玄武山;另说是因山傍玄武湖,位于城北之故。陈太建年间,玄武山称为龙舟山。
5. 关于九华山的历史传说
娘娘塔井
相传金地藏的母亲,因思儿心切,也亲临九华山。她面对金地藏修行的决意,自己也在九华山留了下来。
一日,金地藏对母亲说:“这广场中有一口井,井下别有天地,可超脱娑婆世界之人,免受地狱之苦,登临法堂“此后,一天黄昏,娘娘见儿子在池边台上作晚课,但她在井边,却又分明看到儿子在井底诵经,感到奇怪,便不顾一切,跃身跳下井去。
众僧人急忙救人,却捞不到。此时但见西边天际,暮霭升腾,现出娘娘的身影。识者皆说,这是地藏菩萨的法力,超度母亲升天,嗣后,世人建七层铁塔于井上,以志纪念。该塔原位于九华山化城寺广场东南侧,清末被毁,后在原塔址掘井,恢复了当年广场原貌,待福德之人重建此塔。
(5)九华山的历史扩展阅读:
九华山典故:闵公施地
相传九华山有一代主人名叫闵让和,为人乐善好施,在九子山中修桥补路,行医送药,斋僧布道。人们都称他为闵公。闽公家中,经常开设斋会,款待四方僧众。常来他家参加斋会的僧人共有九十九位,闵公因所斋僧众不满整百深感遗憾。
有一日,闵公听说山中来了一位被称为洞僧的苦行僧,住在南台的一个山洞里。心中颇为高兴。希望洞僧也来参加斋会,以实现斋僧百人的心愿;这年农历七月三十日,闵公又邀请山上的僧人斋会,并派儿子亲自去南台拜请洞僧前来参加。
金乔觉想,自己是异乡人,也该向施主讨一块立足之地。於是欣然赴约,来到闵家。闵公见洞僧前来,上前就拜,并提出:“高僧如不嫌弃,日后还请多多光临”的请求。
金乔觉称谢毕,说出:“小僧外乡之人,来贵地修行,还望施主慈悲为怀,借小僧一席之地为贫僧作栖息之所”的心愿。闵公问:“不知高僧相中了何处风水,需要多大道场?”金乔觉表示:“贫僧但求一袈裟之地足矣!”
闵公说:“这有何难,九子山中九十九峰,山山水水都是老夫的领地,高僧尽可随意选定”。此时,金乔觉说声:“蒙施主厚赐”。
随即脱下身上的袈裟,向空中一展,顿时山风骤起,一袭袈裟,越旋越高,越展越大,最后将九子山大大小小九十九座峰岭一齐罩住。
闵公一见大惊,赶紧匍伏于地,说:“老朽乡野俗人,不知神僧今日驾到,罪过,罪过!老夫愿将这九子山中九十九座山峰,方园百里领地,尽献神僧,以作道场,请神僧笑纳。”
金乔觉连忙伸出双手伏起闵公,连说:“多谢施主,多谢施主。”后来,闵公受佛家影响越来越深,他先送儿子出家,自己也随后出家,父子俩都拜金地藏为师。从此,闵公父子就和金乔觉一起在九子山中虔诚苦修。终成正果。
6. 九华山风景区的人文历史
唐武宗李炎在位的会昌年间(841—846),推行道教,排斥佛教,此时九华佛教处于衰微阶段;
两宋时期,九华佛教略有发展。除先后修复唐代建造的佛寺庵院外,新建了净居寺、圣泉寺等六所,使九华山的寺庙增至二十五座;
元朝短促的九十年间,由于世祖奇渥温·必烈信仰佛教中的喇嘛教,拜西藏发巴思为帝师,所以九华山佛教无甚发展;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赐金修建化城寺,宣德二年(1427)、万历十一年(1583)、三十一年(1603)又屡次赐金修葺主刹化城寺和肉身宝殿。明代建造的寺庙有:天台寺、招隐庵、德云庵、真如庵、华云庵、长生庵、龙庵、摘星庵(即百岁宫)等三十余所;
清康熙帝、乾隆帝屡次巡游江南,屡赐重金修缮化城寺,钦赐“御笔”匾额。此后,九华佛教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寺庙林立,僧伽云集;
咸丰八年(1858),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于九华,许多佛寺禅院毁于战火。战后,清廷当局出于政治需要,扶持佛寺恢复;
光绪年间给甘露寺、百岁宫等寺三次赐予“龙藏”(《藏经》)各一部;
辛亥革命后,各寺院互有兴衰,仍保持着佛教名山局面;至抗日前夕,原有佛寺一百七十处(小庙在外),除已废圮的五十三处外,尚有一百一十七处;
抗日战争爆发,许多古刹被纵火焚烧,法华寺、九莲庵、佛陀里、东崖禅寺等处佛寺、殿宇都化为灰烬,各寺院损失惨重;
解放后,宗教徒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寺院、名胜古迹得到保护,佛寺珍藏的历史文物得到妥善保管,宗教活动正常进行;
在一九六六年开始的“文革”十年中,九华山佛教也受到很大冲击,寺宇、佛像、历史文物遭受损坏,宗教活动被迫停顿;
二十一世纪,九华山对外开放,国内外至九华游览风景名胜的游客和朝山拜佛的佛教信徒络绎不绝。名胜古迹,得到修复和保护,古老的寺庙建筑,大小七十八座,主要殿宇已修葺一新,全山佛寺所供奉的各种雕制佛像约一千五百余尊。
7. 九华山民国历史
哈哈,真巧,认识您。
九华山在民国期间(1911年——1949年)只有东崖禅寺发生过两次火灾。19民国23年(1934年)12月8日(一说1933年),九华山东崖禅寺上院,因夜间厨房用火不慎,将灶前柴草点燃,引起太火,火势蔓延迅速,难以扑救火灾中烧死和尚1人,,《海潮音》杂志记载其损失“值二十万元(银元)之谱”。缘化,僧众皆迁于东崖禅寺下院。1940年,东崖禅寺下院又遭战火波及焚毁,祗存云水房。1980年,东崖禅寺下院改建为东崖宾馆。现在的东崖禅寺于1995年重新修建。
8. 九华山森林公园的历史来历
九华山山峦起伏,雄奇险怪。日出灿烂,云海壮阔。天湖静密、峡谷幽特、洞穴神奇。更加上九华山上留下许多佛教,道教和魔教三家胜迹。祖师观、葵花井、仙女寨、金花洞、鲁班峡、点将台……最动人的要数天上九个仙女乘座莲台下降九座山头,九山化作九朵莲,这就是九华山的来历。
9. 九华山资料
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还可以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因山峦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为九,故名九子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诗,从此更名九华山。它位于安徽青阳县西南,面积100余平方公里,有99峰,以天台、莲花、天柱、十王等9峰最为雄伟。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山中多溪流、瀑布、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山光水色,变幻多姿;古刹丛林,遍布其间;晨钟暮鼓,声震遐迩。唐刘禹锡赞其“奇峰一见惊魂魄”,宋王安石誉为“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古人把九华山美丽诱人的景色总结为,五溪山色、桃岩瀑布、舒潭印月、东岩晏坐、平冈积雪、化城晚钟、莲峰云海、九子泉声、天柱仙踪、天台晓日等十大名景。九华山景色绚丽多姿,奇险幽雅,远非十景可以概括,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移目换景,涉步成趣。特别是闵园竹海,面积达千亩以上,山风起处,松声竹韵,溪唱泉吟,别有一番情趣。竹海之中的山道旁,挺立着一棵遐迩闻名的凤凰松。它植于南北朝时代,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其主干扁平,鳞甲披身,两股枝干一高一低,远望极像一只绿色的凤凰在昂首展翅飞向天台,人称“天下第一松”。
九华山的秀丽风景,引得教徒们纷纷来这里选择道场。佛教于晋代传入九华山。《池州府志》记载,晋隆安五年(401年),有天竺僧杯渡禅师到山传经布道,创立茅庵。唐朝中期,又有僧檀号者居之。唐开元七年(719年),新罗国(今朝鲜南部)国王近族金乔觉渡海来华,上了九华山。他虔诚苦修,影响渐大,时称“洞僧”,唐贞元十年(794年)农历闰七月三十日夜趺跏圆寂,寿九十九。据说三年后开函时,“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时人认为他与佛教传说中的地藏菩萨瑞相相仿,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即地藏王“降世”。于是,称他“金地藏”。据佛经介绍,地藏菩萨是释迦既灭以后、弥勒未生之前,众生赖以救苦大悲菩萨,其誓愿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九华山自辟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后,便大规模兴建寺庙,历经宋、元、明、清,日益兴盛。鼎盛时期,僧尼众多,香火旺盛,出现了“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的盛况,享有“佛国仙城”的美誉。现尚存古寺78座,佛像63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藏经及其他玉印、法器等佛教文物2000多件。百岁宫内,还供有无瑕禅师的肉身坐像。 得到广大网友的赞同
10. 关于九华山的传说有哪些
中国佛教名山“九华山”蜿蜒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南望黄山,北瞰长江,方园120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山间古刹钟声,香烟缭绕,灵秀幽静,古木参天。
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监太平湖。它以佛教文化习俗和奇丽的自然风光享誉海内外,尤其在东南亚华人世界更具盛名。九华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称,千米以上的高峰20多座,为首的是十五峰。天台,天柱,独秀,花台,云外峰如台似柱,耸入云霄;莲花,芙蓉,翠屏,以微,翠盖峰有芙蓉出水之姿“间耸航”,“雄叫天门”等茂石更是神工鬼。山间秀溪萦环,银瀑飞,景色迷人。优美传奇的舒印月和九子泉声更富山水之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九华山现有寺庙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渐成为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门票:70元
位置: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
面积:方园120平方公里
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
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九华山现有寺庙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渐成为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唐代大诗人李白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江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后人便削其旧号,易九子山为九华山。
“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王安石《答平甫舟中望九华》)。九华山不仅以佛教人文景观著称,而且山水雄奇、灵秀,胜迹众多。在全山120平方公里范围内,奇峰叠起,怪石嶙峋,涌泉飞瀑,溪水潺潺。鸟语伴钟鼓,云雾现奇松。自然风光十分迷人。
朝鲜半岛新罗国高僧金乔觉,渡海来九华修行,传说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普度众生,功德无量,“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
九华山溪水清澈,泉、池、潭、瀑众多。有龙溪、缥溪、舒溪、曹溪、濂溪、澜溪、九子溪等,源于九华山各峰之间,逶迤秀丽,闪现于绿树丛中。龙溪上有五龙瀑,飞泻龙池,喷雪跳玉,极为壮观。又自弄珠潭,激流直下,浪花似珠玉四处乱弹。舒溪三瀑相连,注入上、中、下雪潭,断崖飞帘,如卷雪浪。
九华山最高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其次为七贤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余座,云海翻腾,各展雄姿,气象万干。险峰多峭壁怪石,天台峰西“大鹏听经石”,传说有大鹏听地藏菩萨诵经而感化成石。
险峰多峭壁怪石,天台峰西“大鹏听经石”,传说有大鹏听地藏菩萨诵经而感化成石。观音峰上观音石,酷似观音菩萨凌风欲行。十王峰西有“木鱼石”,钵盂峰有“石佛”,中莲花峰有“罗汉晒肛皮”,南蜡烛峰有“猴子拜观音”等等,维妙维肖,越看越奇,耐人寻味。
又有幽深岩洞,堆云洞、地藏洞相传金地藏最初来九华时曾禅居洞内。还有老虎洞、狮子洞、华严洞、长生洞、飞龙洞、道僧洞等,均为古代僧人居室,清静雅致,极利禅修。
九华山山水风景最著者,旧志载有九华十景: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崖晏坐、天柱仙踪、桃岩瀑布、莲峰云海、平岗积雪、舒潭印月、九子泉声、五溪山色。此外,还有龙池飞瀑、闵园竹海、甘露灵秀、摩空梵宫、花台锦簇、狮子峰林、青沟探幽、鱼龙洞府、凤凰古松等名胜。
盘山公路直抵凤凰松,换乘索道车可达拜经台。山上还有人力轿杆,乘坐游山别具风味。九华街至闵园班车、闵园至拜经台索道以及各游览线路的人力轿均来回接送。
九华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与合肥、贵池、青阳、芜湖、铜陵、黄山均通往返客车。可乘飞机抵达九华山周边的合肥、芜湖、黄山、安庆机场,然后换乘旅游专线客车直抵九华街;或从长江乘客轮到距九华街仅32公里的池州港,然后换乘汽车去九华街;也可乘火车到安庆、铜陵,然后换乘汽车直达九华街。
九华山是佛教名山,以素食为主。九华素菜历史悠久,一直为游人香客津津乐道。原料多取本地所产的竹笋、百合、黄精、石耳、木耳、银耳、黄花菜、地心菜、马兰头、豆苗、椿苗蕨菜等山珍野味,配以冻粉、豆腐、面筋、新鲜蔬菜、素油制作,有上百个品牌,凡荤菜亦尽有之,如素鸡、素香肠等分清炒、清煨、清炖,还有果杂四类,均以清淡为本色,青丝绿叶,间色分明,天然野味,香、脆、鲜、嫩并重,营养丰富,久食不腻。
九华山名菜主要有“九华三耳”(木耳、石耳、银耳)、“凤凰烧鸡”、“天台双冬”、“冰山雪球”、“双龙戏珠”以及“佛珠肉”、“素鸡”、“素香肠”等佛家名菜。
♀闪舞Ice★ 2008-06-22 12:14 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