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建筑
每一所大学都有它最有名气的建筑。一般学校都是他的主楼,或者大门。每当出现一个大学的报道时,都会出现大学标志性的建筑。
『贰』 重庆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作为一个居住过虎溪和A区的老学姐,必须强烈推荐一下我美丽的重大!
『叁』 同济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一个在同济生活了近四年的同济大四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说明一下同济大学有四大校区:四平路校区(本部)、嘉定校区、沪北校区、沪西校区。下面逐个为大家解释一下哈!!!
四平校区的标志性建筑有:同济大学校门(正门,四平路1239号)、毛像(毛泽东塑像)、国立柱、图书馆、瑞安楼、大礼堂、129礼堂、校史馆、衷和楼等;
传说中的天佑楼
『肆』 为何现在大学校园建筑大都建西式,而不是传统的中国建筑
客观说,国际式建筑从人类发展角度看,是一个进步。它是对传统建造的彻底更新,是对城市人口剧增导致大规模建设的有效回应。它是建筑标准化的前世今生。为了更快、更高效、更完善、更相同、更省力地修建房屋,只能把建筑物造得尽量规范化,标准化,同一化。在此前提下,建设周期、建筑材料、施工技能、建筑设计乃至建筑管理、使用,都会得以快速高效,总之就是快。我们没办法想象用木头去修建几百万人的城市,那也会是灾难,不是吗。在技术成熟后,现代房子的修建进程比之古代近代房屋,堪称飞速。在某个多快好省的年代,如此多快好省的建造体系,当然非常适合跃进式的城市膨胀式发展和大量建筑需求。而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人们也更愿意大量性地选择这样的建造模式,因为它们实在太好做、太好修、太好懂、太好用了,更何况,它们可以令中国人在短时间内即取得可见的实际成果,享受相当的便利,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这一层意思说,这种房屋建筑的模式,实在能够PK掉很多想法奇特、结构异端、用材费事的房子了。任何进步都是双刃剑。国际式建筑格局,是导致建筑物个个相似的重要前提,如果不加思索地沿用和推广,只会发展为另一个极端,即建筑们毫无表情、千篇一律、缺少动人的细节、毫无文化感与历史感,从而丧失美感、丧失认同、丧失创新,最终,也就丧失建筑本应有之的灵魂。
『伍』 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些建筑(包括湖泊和河流)命名
1.厚德广场
2.敏行园
厚德敏行嘛
『陆』 浙江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求是大讲堂:大家都知道,浙江大学的前身是“求是书院”,现在在我们的大西区依然可以看到气势恢宏的求是书院和求是大讲堂。不得不说,进入这块区域仿佛进入一片世外桃源。
月牙楼:顾名思义,因其建筑外观像月牙而得名,内部包含建工学院和校史馆。它坐落于整个紫金港校区的中部,启真湖畔,与日月交相辉映。
毛主席雕像:这座雕像应该是玉泉校区最具代表性和最具价值的,很多游客来参观游览玉泉校区的时候,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去参观毛主席的雕像。
浙江大学正大门:浙江大学不同于其他大学的是…它的大门很稀少,想看最具有大学特征的大门,还真得到玉泉校区来(因为答主曾经一度在紫金港校区没有找到写着“浙江大学”四个字的大门在哪)
(6)大学校园建筑扩展阅读
一、浙江大学有6个校区:
1、紫金港校区,地址: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2、玉泉校区,地址: 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3、西溪校区,地址: 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148号;
4、之江校区,地址: 杭州市西湖区之江路51号;
5、华家池校区,地址: 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路268号
6、湖滨校区,地址:杭州市延安路353号。2005年拆除,改为商业用地。
二、浙江大学之江校区最漂亮,值得参观。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坐落在美丽的钱塘江畔、六和塔边的月轮山峦,原为之江大学所在地,前身为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于宁波创立的崇信义塾,1867年(清同治六年)崇信义塾从宁波迁到杭州,
1887年改名为育英义塾,1897年正式称为“育英书院”,1907年在月轮山峦修建新校舍,1911年2月正式迁入新校舍,因地处钱塘江弯曲处,成“之”字形,故改名称之江学堂。
三、浙江大学,直属于教育部,是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九校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
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柒』 苏州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当初在报考大学的时候,眼里扫过了无数的学校,最终定格在了一张照片上,并且就这么报了进来,没错,就是下图!
这是本部的重要的地标,叫作红楼,我们的老师告诉我们最早是文学院读书的地方,不过现在是校长办公室等行政的办公楼。楼前是一大片绿草地,平时有很多学生会在那里休息,每逢开放日,还可以看到带着孩子的家长们沐浴在太阳下。如果是春夏,还会有樱花等植物,掩映在绿树之中,非常美丽。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亲自来看看才能领略它的美,不论哪个季节都值得你来哦。
『捌』 每个大学都有比较经典的地标性建筑,这样的建筑都有哪些呢
校园两旁绿树成荫,自然和谐。校园内的建筑物主要由安徽大学的主体教学楼,邵氏图书馆,文津楼,电力楼,第二食堂,第三食堂,西门游乐场和多栋宿舍楼组成。我曾经去过旧城区,感觉好像有很强的历史感。尤其是几十年前的印度河大道和老式的红色宿舍楼似乎穿越了电视剧。他们真的很漂亮!
工程培训中心的设备是全新的。 BIT的科学与工程专业不仅需要工程培训,而且管理与经济学院的学生也需要工程培训,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制造业。在以后的工作中,您还可以了解相关情况。在北京理工大学,这座建筑的设计感是前所未有的。采用新结构,透光性也非常好,建筑物中的排气设施也非常齐全。
『玖』 天津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1、天津大学郑东图书馆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是由天津大学88届校友周恺设计,总建筑面积54048平方米。周恺现任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工作总建筑师,曾任奥林匹克公园中方主建筑师,为天津大学客座教授。
在天津大学119年校庆当天,天津大学校友郑东正式向天津大学捐赠郑东校友教育基金5000万元。该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天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的建设、装修,图书馆设备、图书资料的采购和日常修缮,以及天津大学创新助学金项目。
2、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设计结合校园环境,以大尺度的方形院落将主体建筑及保留大树围建其中,在尊重校园空间秩序的同时,力求围合出宁静幽深的书院意境。采用简约的现代手法以简洁的几何形体表现建筑的纯净。以抽象的体形塑造和光线的应用突出建筑的现代感。
以建筑空间的层次变化和对景手法的应用,表达中国建筑传统的意蕴,并通过环境设计强调建筑与人和自然的交融体现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深化建筑的文化内涵。
院中主体建筑首层架空,近千平米的人工水体贯穿其下,既勾通了南北庭院,也为整座建筑带来了些许的灵动与生机。
建筑语言质朴简约,利用空间、环境、结构、材料及光影的独特处理,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当代审美与传统意境的融汇,近而传递出该学院应有的文学艺术气质及建筑物主人超然的职业情愫。
3、北洋广场
北洋广场是天津大学校内的一个小型广场。地面由大理石铺造,其内有大小喷泉若干,还有作为天津大学地标性建筑的北洋大学堂雕刻等等。
北洋广场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尤其在夏季的晚上喷泉开启,灯光萦绕时景色尤其诱人,是周围市民休闲放松,感受大学魅力的好去处。
4、天津大学建筑群
天津大学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于2013年1月10日经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推荐和市政府核定,正式获批成为天津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天津大学建筑群包括主楼(九楼),第一、三、四、五、六、七、八、十一教学楼,土建馆、内燃机大楼、图书馆(北馆)、体育馆、第三学生食堂,1950-1960年代建成的学生宿舍区、六村教职工宿舍等,内部历经多次装修,至今仍为办公、教学、居住之用。
这些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主楼为中国传统歇山式大坡顶,飞鸽形的鸱吻和琉缸砖清水墙面,建筑造型雄伟气派、技艺精湛。
5、北洋纪念亭
当人们穿过繁华喧嚣的卫津路,迈过卫津河桥,踏入庄严肃穆的天津大学校门时,举目而望校园,视线会不约而同的聚拢于北洋广场中心那座赫然屹立的白色建筑。这就是凝固了该校历史辉煌的北洋纪念亭,也是天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北洋纪念亭诞生于1995年,由建筑学院教授彭一刚借鉴北洋大学原址建筑进行设计,广大校友捐资建造而成。
作为向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百年校庆献礼的建筑,它没有供人休息娱乐的座椅、长廊,没有时尚的造型、鲜艳的颜色,有的只是艳阳照射下刚健的外表、洁白的身躯,和它承载的那些历史变迁中绽放永恒光辉的纪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津大学郑东图书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洋广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津大学建筑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洋纪念亭
『拾』 复旦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复旦大学校园内的地标性建筑有:
1. 光华楼。复旦大学光华楼动土于2002年底,并于2005年5月建成,耗资约5.5亿。光华楼有地上30层,地下2层,高度达到142米,有“中国高校第一楼”的美誉。光华楼是上海市重大工程,可见对其的重视。
光华楼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组成,西楼以文科学科为主,东楼以理科学科为主。如果去复旦大学的话,光华楼也是非常值得去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相辉堂。相辉堂建于1905年,校园中现存三幢当年老建筑之一。相辉楼原址是男生第一宿舍,后重建登辉楼,以纪念马相伯、李登辉两位前校长,堂额为周谷成题写。该建筑为二层平瓦坡屋面,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6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现为大礼堂。
3. 复旦大学博物馆。复旦大学博物馆,座落于环境幽雅的校园西区大草坪附近,馆舍坐西朝东,为一栋上下两层的复旦大学早期建筑,总面积约一千六百平方米。相辉堂西侧的灰色两层小楼,别具一格的复旦大学博物馆就坐落于此。
4. 四季美景燕园。燕园的名字源于刘禹锡的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园内,在一片草坪四周围满四季植物,还有假山、凉亭、小型人工瀑布、木制小桥错落其间。夏天,燕园池塘内的荷花从粉色渐变至淡桔色。
5. 复旦大学曦园。曦园比较狭长,梅樱坡里面有几棵矮矮的樱花树,春天的时候绿草上落得一地粉红;还有很多五角枫叶,秋天的时候也是增加很多颜色。另外有一个荷花池,夏天荷花亭亭玉立在水面。曦园是上世纪80年代新建的。到2004年又进一步修建,更臻完美,现已成为复旦大学的象征。
6. 复旦诗魂。复旦诗魂是一座铜雕,它的主体是两本叠起的书,长宽两米多,高70公分,是一件很有艺术性的雕塑作品。这是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时历届复旦诗社校友捐赠的。
它本身也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诗意的宁静中蕴藏着雄浑和力量,含蓄的缄默中体现出激情和气度,给复旦大学这座著名的高等学府带来了更多的人文气息和盎然诗意。
(10)大学校园建筑扩展阅读:
复旦大学在国内具超拔的实力,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也是杠杠的。在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复旦大学居第44位(清华大学居17,北京大学居30),另外在其2019年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行榜上,复旦位列全球二十六,亚洲第六,大陆第三。
复旦大学在学科设置上涵盖十大门类,但总体上文、理、医专业占优势,工科较弱。虽也有热门工科专业,但是实力还是比不上交大,华科,哈工大等这类工科强校,但比下绰绰有余。复旦大学共有18个学科进入ESI 全球前1%,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和药理学与毒理学已具世界领先的实力,入榜全球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