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是师爱之魂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好师德培养好教师,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可见师德的重要性。
(1)师德是师爱之魂扩展阅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贰』 师德与师爱是什么关系为何说师爱是师德之魂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回也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基本答的条件。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主要体现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合理的智能结构,精湛的教学技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第二,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而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神圣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第三,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动力。师爱犹如春雨,不论滋润什么样性格的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的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可见,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成材,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
『叁』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合格的老师应该对学生有爱
学识高的可以做老师
德行正的可以为典范
第一次吗?我怕说的大了点 缩小点范围吧 (个人看法 仅供参考 莫怪啊)
『肆』 仁爱之心一一师德之魂什么意思
赞扬老师的品德
『伍』 学为师之骨,德为师之魂
学为师之骨,德为师之魂
——致全县教师的倡议书
我们首批赴外地学习的11名教师归来后,认真反思总结,又经课堂实践,在对课堂的掌控、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认识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又深感恐慌,原因在于和他们相比,我们的教学思想还较保守,我们的教学观念还较落后,我们对新课标的研究还很肤浅,我们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为了适应新形势,满足人民对教育不断提高的要求,我们向全县2400名教师倡议:
一、 加强学习研究,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做学识丰富、教艺精湛的教师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一日千里,我们教师应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勤于进取,勇于探索,不断汲取他人教育经验,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做学习型、学者型教师。
二、加强师德修养,做一名为人师表、品德高尚的教师
师德兴则教育兴,学校教育首先是做人教育,最讲究“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道德垂范,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师而无德,不足为师”。作为教师我们应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树立法规意识,淡泊名利,理性处事,抵制拜金主义,守卫学校这片净土,爱岗敬业,自尊自爱,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全社会对我们教师的尊重。
三、积极投身教改实践,做一名勤于反思、勇于创新的教师
作为全省首批教改实验县,我们教师应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身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改实践。在课改中寻找自身的缺失不足,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断发现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勇于创新,努力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特征、适合我们馆陶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模式。
四、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做视生如子的教师
爱心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智力高还是低,也不论他学习好还是差,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赤诚的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努力寻找适合每位学生充分发展的方法途径,为学生终生发展、终生幸福负责,要教书,更要育人。
“身教言传肩重任,烛燃吐丝育新人”, 既然我们当初选择了这项神圣的事业,我们就要耐得住清贫,受得住寂寞,经得住世俗之风的洗礼,用我们毕生的心血和平凡的身躯谱写出人间至善至美的奉献乐章。我们为之奋斗,无怨无悔,我们为之献身,心甘情愿,在馆陶这片教育沃土上,我们一起共勉,一道努力,积极进取,为馆陶教育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陆』 什么是道德之本, 什么是师德之魂
正直是道德之本,关爱学生是师德之魂
『柒』 《师爱—师德之魂》读后感
[《师爱—师德之魂》读后感]
通过阅读《师爱—师德之魂》一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师爱—师德之魂》读后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得到教师关爱的孩子,感受到周围的温暖,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因而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和性格塑造工程,我们在这半亩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熊熊燃烧。
爱学生,不仅仅要从生活上帮助学生,更多的是了解学生,乃至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苦痛,排解他们的忧愁,读后感《《师爱—师德之魂》读后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关注他们的生活,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老师要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使学生切实地、具体地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在感情上拉近师生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对老师所要求的会自觉地、积极地做好。
1、尊重学生:一个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对待所有的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2、关爱学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同情他们的痛苦和不幸,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注他们学习、做事、为人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3、信任学生:信任学生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为前提,是尊重学生和关爱学生的深化和发展。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让我们宣誓: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们依旧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
〔《师爱—师德之魂》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捌』 为什么关爱学生是师德灵魂
关爱学生是师德灵魂,如果一个老师不关爱孩子,对孩子没有爱心。他就不配当一个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