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师生恋
❶ 民国时期的师生恋是不是特别多啊举几个著名的
徐悲鸿与孙多慈:一场不该发生的恋爱,苦恋十年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新思潮的传播也促使着中国女性的进一步觉醒。当时的有识之士认为,女性要达到真正解放的目的,就必须接受高等教育。1920年,民国大学校园首开“男女同校”,随之而来的是在自由解放的大旗之下,师生间恋爱之事时有发生。
1930年秋天,徐悲鸿为得意弟子孙多慈画了一幅素描。画稿上的孙多慈齐耳短发,面如圆月,表情淡然,画作中的她有属于那个时代女学生特有的青涩稚嫩。徐悲鸿在画作的右下角题字:“慈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愿毕生勇猛精进,发扬真艺….”
《凤凰大视野》李筱懿 谈及孙多慈的爱情
无论民国还是现在,女性在爱情中的自由选择和为爱抉择的付出都是在打破束缚往前的一步。
❷ 除了最美师生恋沈从文以外,民国时期还有哪些爱情故事
导语:民国那些绝妙爱情故事,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最幸福的包办婚姻胡适,民族脊梁爱情先锋鲁迅,最美师生恋沈从文与张兆和!
风带走了一个时代,却带不走时代的记忆。爱情会随风远去,但那爱情的故事却永远会留在那些相信爱情,忠于爱情的人们心中。今天,我们就走进民国的爱情,去寻找那一段段绝美的爱情姻缘。以及我对那些爱情最真实的想法。
民国的爱情故事还有很多,那些故事早已随着历史慢慢走远了,揭开历史的背后,我们更应该去寻找现实的幸福,民国的爱情有的美满幸福,一生倾心,有的曲折离奇,为爱而生,有的传奇神秘,却略显遗憾可惜。
无论哪种爱情都能折射出我们现实的酸甜苦辣,也能读出不一样的人生,不同的爱情,不同的结果,却有着相同的一个字,就是爱。唯有爱才能感动一切,改变一切。追逐爱情是我们人生的本能,从历史的深处去挖掘爱情的意义,才能真正体会到爱情带给我们的力量与幸福。
❸ 说说历史上有名的师生恋。
1、徐悲鸿与孙多慈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新思潮的传播也促使着中国女性的进一步觉醒。当时的有识之士认为,女性要达到真正解放的目的,就必须接受高等教育。1920年,民国大学校园首开“男女同校”,随之而来的是在自由解放的大旗之下,师生间恋爱之事时有发生。
1930年秋天,徐悲鸿为得意弟子孙多慈画了一幅素描。画稿上的孙多慈齐耳短发,面如圆月,表情淡然,画作中的她有属于那个时代女学生特有的青涩稚嫩。徐悲鸿在画作的右下角题字:“慈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愿毕生勇猛精进,发扬真艺….”
2、沈从文和张兆和
沈从文与其他师生夫妻有些不同,他完全是靠死缠软磨得到学生张兆和的,如果他像鲁迅先生那样玩文字游戏,他永远不可能成功――因为追求张兆和的男生有一个排。
他也有自知之明,在女学生的眼里,他只是一只“癞”,因为他与那些留洋归来的教授相比,他一点资本也没有,只是来自湖南湘西的只读过小学的穷文人。要不是胡适先生爱才心切,破例让他到上海教书,他永远不可能遇到“白天鹅”张兆和。
张兆和出身于江南名门世家,父亲腰缠万贯,这样的小姐又怎能把土老帽沈从文放在眼里呢?然而,沈从文一开始就迷上了张兆和,疯狂地写起了情书,并以自杀相胁。最后还是胡适校长出面,张兆和才勉强答应。
1933年,31岁的沈从文娶了小自己8岁的张兆和为妻,相伴终生。
3、余秋雨和马兰
马兰虽然没有在课堂上聆听过余秋雨先生的课,但也应视作是他的学生。马兰从安徽省艺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省黄梅戏剧院。而余秋雨先生是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应该是说一条线上的人。
当马兰凭《严凤英》的演出而一举成名后,一位艺术界的前辈送给她一本书,嘱咐她从事戏剧工作必须得读读这本书。
这本书就是余秋雨先生的《艺术创造工程》,就是这本书,使马兰得以结识大他十六岁的余秋雨先生,他们就是从探讨这本书开始了他们的恋情。
(3)民国师生恋扩展阅读:
婚姻家庭
1930年7月张兆和沈从文在胡适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刚见面时,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张兆和却不以为然,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恋来得默然,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
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张兆和的奴隶为己任。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最终打动了张兆和,于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回故乡凤凰探望。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打击着沈从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张兆和无言地面对此情此景,眼泪禁不住滚滚而下。后来,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沈从文渐渐恢复了健康,他和妻子坚强地度过了艰辛清贫的岁月。
个人生活
徐悲鸿17岁时父母为他娶亲,但他不满这门婚事离家出走,后被父亲抓回来结婚。18岁生子取名为劫生,意即“遭劫而生”,但家人为他改名为吉生,后早夭。徐悲鸿不愿被家室拖累,到上海学画。
认识老师兼同乡蒋梅笙教授,同时认识他二女儿蒋碧薇(棠珍),蒋碧薇原已安排好许配给苏州查家,在徐悲鸿到法国前与他私奔。后来生了儿子徐伯阳,女儿徐静斐。
28年后分手做了张道藩的情人。廖静文是徐悲鸿的学生,徐悲鸿身体不好的时候照顾他,1946年嫁给比自己大28岁的老师,生子徐庆平、女徐芳芳,一直陪伴徐悲鸿直到他去世,结婚共7年。
个人生活
妻子马兰,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是迄今国内囊括舞台剧、电视剧全部最高奖项的唯一人;荣获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纽约市文化局、美华协会联合颁发的“亚洲最佳艺术家终身成就奖”。马兰主要的舞台剧演出,大多由余秋雨亲自编剧。夫妻俩目前主要居住在上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沈从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徐悲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余秋雨
❹ 民国时有多少传为佳话的师生恋
张兆和与沈从文
鲁迅和专许广属平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8-02/14/content_7601744.htm
❺ 哪些民国名人娶了自己的女学生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和民国是思想最开放的年代,特别是在民国,师生恋早已经不是绯闻。那么,哪些民国名人娶了自己的女学生?
鲁迅年少时也被母亲安排了一门婚事,娶了目不识丁的小脚女子朱安,婚后鲁迅睡进了书房,三天后就回到了日本。终其一生,鲁迅没有和朱安圆房。鲁迅曾对自己的朋友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于是,鲁迅开始寻找真爱,而这份真爱就是自己的女学生许广平。1920年,鲁迅开始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而1923年,许广平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成为鲁迅的学生。
当鲁迅走进女师大中国小说史略课的课堂的时候,许广平坐在第一排。当时的北平,新文化运动的浪潮刚刚过去,女学生们受西方思想影响很大,早就没有了忸怩的旧式女子模样。朝气蓬勃中又显出些顽皮。当时的鲁迅头发有将近两寸,正如我们后来在语文课本中见到的那张照片一样,面色冷峻,不苟言笑。
许广平那年已经25岁了,她爱上了这位新来的先生。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929年,许广平生子周海婴。
在蔡元培54岁时,时任北大校长的他决定续娶,他再次提出自己的条件:一、本人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这时一个名叫周峻的女孩子,走进了他的生活。周峻是蔡元培先生原来在上海成立的爱国女校的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对蔡元培先生一直抱有一种敬佩与热爱的情感,她一直到33岁还没有结婚,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
蔡元培和周峻两人年龄相差22岁。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苏州留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后第十天,蔡元培和周峻携子女赴欧洲学习。
周峻在相夫教子之余攻读西洋美术课程,她把对蔡元培的爱倾注在她的作品―――《蔡元培半身像》中,而蔡元培则在上面题诗一首“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1940年3月5日,也就是离周峻50岁生日还差两天的时候,蔡元培在香港因病逝世。
沈从文与其他师生夫妻有些不同,他完全是靠死缠软磨得到学生张兆和的。如果他像鲁迅那样长期地玩文字游戏,他永远不可能成功――因为追张兆和的男生有一个排。他也有自知之明,在女学生的眼里他只是一只“癞”,因为与那些留洋归来的教授相比,他一点资本也没有,只是一个来自湖南湘西的读过小学的穷文人。要不是胡适爱才心切,破例让他到中国公学教书,他永远也不可能遇到“白天鹅”张兆和。
张兆和出身于江南名门世家,父亲腰缠万贯,这样的小姐又怎能把“土老冒”沈从文放在眼里呢?然而,沈从文一开始就迷上了张兆和,疯狂地给她写起了情书。最后还是胡适校长出面,张兆和才勉强答应。1933年,31岁的沈从文娶了小自己8岁的张兆和为妻,相伴终生。
1921年7月,陈潭秋去上海参加中共成立的“一大”,会后在中共武汉区委分管组织。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到女子师范发动学生反对封建式的管教,主张剪发、读新书。
当时,这所学校的全称是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陈潭秋在这里认识了徐全直。徐全直出生与1903年,今天的汉川县人。她幼年随父迁居武昌,入湖北女师附小。1916年因父被诬入狱,乃随母避居汉川舅父家。1918年,抗婚再走武昌,次年春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
在女校中,徐全直和陈潭秋相爱,走上革命道路。在“五四”运动期间,带头剪髻放脚,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1921年参加“妇女读书会”,次年成为女师第一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女师当局解聘进步教师刘子通,徐与夏之栩、李文宜等发动罢课斗争,被开除,乃发动同学实行全校罢课,到教育厅请愿,迫使女师校长王式玉辞职。
民国11年(1922年)秋,徐全直与夏子栩等在女师掀起了一场震撼湖北的学潮。这一年,被吸收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次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徐全直参加工人的游行集会,为罢工工人募捐,联络学生声援工人的斗争等。
后来,陈潭秋和徐全直结婚。
上世纪30年代,徐芳诗名一度扬名文坛,得到朱自清、茅盾等人推重,然而她和胡适的师生恋,至今还有很多人写文还原。
1932年,胡适出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第二年成为徐芳的论文指导老师,徐芳对他爱得如醉如痴。1936年,徐芳与胡适开始书信来往,在信中,徐芳称胡适为“美先生”,是她“最爱的人”,称自己是“你的孩子”。
在民国师生恋中,这对应该说是最绝情的了。
(每日汉字)
❻ 跪求恋父,忘年恋,师生恋的电影电视剧男大女小,小说也行,不要小白文
民国戏南国有佳人(忘年恋),武侠剧雪花神剑(师生恋)
❼ 中华民国时期和自己学生在一起的名人
鲁迅和许广平,沈从文和张兆和 ,胡适的风流事中有一笔就是“师生恋”。胡适在北大担任文学院院长期间,江苏无锡籍的小女生徐芳就对他爱得如醉如痴。1936年,徐芳与胡适开始书信来往,在信中,徐芳称胡适为“美先生”,是她“最爱的人”,称自己是“你的孩子”。1937年胡适赴任驻美大使,徐芳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你这人待我是太冷淡,冷得我不能忍受。我有时恨你、怨你;但末了还是爱你。”1941年4月,徐芳又给在美国的胡适写信,要求胡适帮助她到美国深造。当时胡适虽然不讨厌这个比自己小21岁的学生,但他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和社会影响,不敢再触动这根神经,便毅然决然地断绝了与徐芳的联系,也没有帮助她到美国留学。
蔡元培也有过这样的姻缘。1922年,54岁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决定续娶,并且明确地提出自己的条件:一、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结果,蔡元培娶了比他小22岁的周峻——原来蔡元培在上海成立的爱国女校的一位学生。她一直暗暗爱慕着蔡老师。
林淑华与徐惠民。林淑华是封建家庭中的千金小姐,而徐惠民出身于贫寒之家,在给林淑华做家庭教师时,两人深深地相爱了
❽ 民国师生恋:意外怀孕,两次怀孕都是龙凤胎,后来结果如何
民国师生恋:意外怀孕,两次怀孕都是龙凤胎,女儿现在家喻户晓!
民国时期,因为很多开放新思想的涌入,因而让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变得大胆,开放,我们都知道,古代婚姻形式是包办婚姻为主,但是到了民国时期,受新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年轻人都热衷于自由恋爱,自由婚姻,不仅如此,有人还公开的挑战禁忌的底线,公然谈起了师生恋,这自然是引来一片诧异声。
很多人都看过琼瑶的小说,像由她写的小说翻拍出来的电视剧就有很多,比如我们最熟悉的《还珠格格》。其实很有是外一部小说《窗外》。而窗外这部小说主角的原型就是她的父母,以他们当时的背景写下了他们的爱情故事。
❾ 民国是已有家室的大师爱上了单纯的女学生最后结果如何
遗憾一词,读来总是多情,唇齿之间弥漫着伤感的气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古难全,便是人生。然而,在滚滚红尘里,也有人将遗憾活成了一种通透,错过之后,在下一份感情里,将从前的遗憾流转成陌上花开缓缓归的珍惜,孙多慈便是这样的人。
1975年,孙多慈去世,关于她的一切都尘埃落定,这个不喜多言,性格沉稳的女子,带着一生的故事远离了红尘,许绍棣伤心不已,五年后追随她而去,夫妻合葬在阳明山。
如今,世人提及孙多慈,更多的还是会先想到她与徐悲鸿的一切,但事实上,徐悲鸿对于孙多慈,真的就只是年少时候的欢喜,不管它曾经怎样绚烂热烈地存在过,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而她的生活在以后还要继续,她的真爱也在经过大风大浪后才降临。
❿ 民国诗人艾青离婚后迎娶女学生,最后两个人怎么样了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是封建社会,后来随着清政府的灭亡,也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社会到此结束了。民国时期,已经不像是封建社会那么保守,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不再是那种男权社会,女子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开始和男子一样读书识字。也正是因此,在民国时期,有不少的师生恋,书生今天要和大家说的就是民国时期的一段师生恋,但是两人并没有白头偕老,故事中的女学生曾经苦恋自己的男老师,男老师为了和这个女学生在一起就和自己的妻子离婚了,原本以为可以一直携手走下去,谁知道十六年后,男老师又再次移情别恋,喜欢上了别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是怎么一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