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拖堂与师德

拖堂与师德

发布时间: 2021-01-02 23:54:37

㈠ l老师师德有这样的吗 大家说说。

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状况多年来就是这个样子 能有什么办法呢?教小学的老师文化往往不高 尤其在小城市这样的情况更加明显 一个中专毕业就可以教小学了,其实科学的教育方法就是让高级教师去教低年龄的学生,小孩子的教育本应该得到最大重视的 而我们国家正好相反 这是没办法的现实。
既然现实就是这样那作为家长的也没什么好办的了 面对低素质的小学老师 只能忍气吞声 还要恭恭敬敬 毕竟孩子是第一位嘛。也许家长去校长那告状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家长有了面子 孩子将来可是要体家长挨刀了 一个老师想整学生那办法可就多了去了。
所以我劝你最好还是 跟老师来电软的 送点礼物 请吃饭什么的 都可以啊 这也花不了多少钱 主要不是为了孩子嘛。不过走后面的事千万不要让孩子知道 那样孩子有了优越感可是要坏事的。

㈡ 师德规范要求我怎么

新的师德规范核心理念是怎样关注人,是为了每个学生的思想发展,这是当前新师德规范下教师们学习最多的理念;教育为学生服务,已成为每个学校的口号;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已基本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可同时,“不会做教师了!”也成为许多教师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学生厌学、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指挥棒的格格不入……人们对教育的诸多问责,对教师角色越来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确实使我们困惑:“新师德规范下,该怎样当老师?”每每看到家长、学生对教师压制学生个性甚至伤害学生等教育失范行为批评以致控诉、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委屈和在家长要应试与学生要素质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时,“该如何当好一名教师”的问题日夜萦绕于怀。 按照新师德规范要求和时代课改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笔者认为新师德规范要求下的中小学教师应从下列几方面去做。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育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由此引发社会对“好老师”的评价标准,便是看所教学生知识掌握的好坏,家长还看教师平时作业布置多少、对学习抓得是否紧……这便是各民办学校及高收费学校“紧抓教学质量”(实际上单指知识学习)的原因。因为只有学生考试成绩好了,家长才会选择这所学校,学校才会保住生源。而且,家、校还有这样“高瞻远瞩”的理由:如果小学放松了学习,学生如何面对中考、高考?如果考不到好学校,学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机会;就是将来步入社会,还是要参加各种考试考核才能赢得竞争呀!目前,教学评估的功利主义色彩也十分浓厚:各类检查评比、竞赛课公开课、教育科研课题、各种大小活动……在浓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惊人;许多老师也一边学习着新师德规范理论,一边仍以应试为目标,大作业量、占课拖堂、对学生拔高要求、方法简单粗暴……用极浓厚的功利心实施着“虐待性”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及怎样做一名社会有用的人,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师德规范要求及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其次,走出误区,找准教师的“真位置”。 当今,我们虽然高谈着人文关怀、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但由于几千年师道尊严的影响,每位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学生时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过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思维时不时对新理念进行着干扰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觉地穿新鞋走老路,为自己错误的定位,常表现为:

一、神圣化。 教师潜意识里仍固守着在学生及家长面前绝对权威的地位,容不得学生、家长说“不”字。否则,轻则恼怒,重则“给小鞋穿”,这种现象当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鼓励学生及家长表述自己的意见,善待“顶嘴”、“狡辩”、“顶撞”,可以促进师生交往,这不仅是尊重问题,而且是促进师生交往良性循环的大问题。一个伟人说:“争论是两个心思的捷径。”允许平等地位上的争论,不仅教育,工作、人际交往都应走这条捷径。

二、家长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在许多教师心中异化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和你的父母一样,我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听我的。于是乎,不管自己的出发点学生以为然否、方式方法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实上是否真能达到为学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师命是从。这种自以为是的家长式专制作风,既使学生成长痛苦,严重损坏师生感情,也常常会好心办坏事,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老师在为自己鸣冤叫屈时,哪曾想到,这种专制作风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儿童个性的摧残、天性的扼杀!

三、工匠式。教师是一门职业,但教育应是一门事业,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学、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师仅把它当作一份工作,上级怎么说,我便怎么做,忙于跟风赶潮,疲于应付各项检查评比,工作年年做,却少有钻研和反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那么,新时期,教师的“真位置”又该是怎样的? 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少年科大的学生家长说:“春天正是花儿开放的时候,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培养孩子也要顺其自然;每种树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长条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师应该这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能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施教,重在育人,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用心观察和体会教育过程中的乐趣,淡化结果,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学生同欢乐共发展;能用足够的耐心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并巧妙地引导;能把学生当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即使他们有错误,也能建立在唤醒学生自觉性的基础上慎用惩罚,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人格;能放手锻炼学生,把学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隐藏在幕后,甘为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气改进教育方法,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总之,请相信阿莫纳什维利的话:只有把自己当作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最后,全心全意地关怀儿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人道的教师。 同时,教师应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关于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教的论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而在新师德规范要求下,新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人格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新师德规范要求下教师怎样做才能具备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个“真人”。虽然工作、生活的压力使许多教师的生活轨迹几乎成了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但路上匆匆而过,你是否已无心顾及周围的人和事?在学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无暇真正关心学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务、孩子和白天剩余的工作,你是否已无力关心身边邻居……在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视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师要求学生讲自己“给”比“拿”愉快的故事时,学生要他讲,他搜肠刮肚后大吃一惊,因为他居然找不到这样的故事!——教师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一个社会中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应是一名血肉丰满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变成了工作的机器人!否则,这样的“机器人”教出的学生就算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强,创造力却会慢慢枯竭,成为“智能机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智慧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博览群书,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种常做常新的事业,教育无止境,教师生涯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前行的充满新奇的旅途。反思将让师生的生命变得五彩缤纷,反思将让我们的教育变成一支抑扬顿挫的交响曲。一个善于反思的人,永远拥有前进的动能;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永远拥有不竭的力量;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断超越再超越,一个善于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学地施教,深受学生敬仰。

说到底,做新师德规范要求下的教师,就要积极地更新知识、观念和能力,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去创造性地工作。让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使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快乐地成长!

㈢ 拖堂与加课的区别

拖堂是属于已经是下课时间,但是继续讲课!加课是明面上直接告诉你会加一节课

㈣ 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学校的不同教师承担相同或不同的课程,甚至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教同样课程,也可以说在教学的小环境有所不同,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这不能成为否定学生对所授课程及其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科学性的借口。其实,任课教师在同一所学校对学生实施教学工作,可以说其教学的大环境基木相同,对于那此教学质量过低而得不到所教学生的认可或接受的原因,主要应该归因于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不良表现所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的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有的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极深,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思想认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缺乏足够了解,平时忽视学习,未能及时更新观念。比如有的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懂尊重老师,甚至向学校要求选好的学生和班级授课他们往往把教学质量问题归咎于他人,要么认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不善或招生政策失误;没能像以前那样招来“听话”的基础素质较高的学生,认为当今的学生很“另类”,唯我独尊,个性太强,自由散漫,素质不齐,只好在哀叹声或埋怨声中被动地进行教学活动,把向学生授课当成一种巨大的心理负担,用一张刻板的面孔或干巴巴的语言“例行公事”,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学效果。

(二)有的教师教学责任心不强。有的教师没有真正把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苦心经营,而是把教学工作当作临时谋生的手段。这些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精力投人很少,教学态度不端正,还时而钻学校管理的漏洞,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学习情况不关心,人在课堂,心想别处.没有尽到责任,教学质量差,引起学生的不满。

(三)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恰当,既对传统教学方法不掌握,更谈不上对现代职业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没有根据职校生的素质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等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在上课时照本宜科,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加上自身职业技能不过硬,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略对职校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使职校生既学不好基本理论知识,也学不到职业技能感到上课没劲,学习积极性低落。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质量自然低下,从而引起学生的不满。

(四)有的教师教学能力不强。有的教师教学实施能力薄弱,虽然阴差阳错地拿到了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但并没有真正具备相当的教学能力。比如课程相关知识匾乏、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和教学组织能力太弱等,无法有效承担课程教学任务。这些教师在给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教学效果差,也激发学生的不满情绪。

(五)有的教师教学经验不多。教师教学经验缺乏,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内容不丰富,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管理不规范,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学效果不能得到保证。尽管如此,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并兼任班主任工作。因此,他们往往陷人“什么都抓,什么都抓不到”的困境,天天忙于应付教学质量低下,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或接受,同样引发学生的不满

二、对策与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学校应着眼大局稳定,进行科学管理,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形成学校督导与教师自育的合力,帮助后进教师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指明整改方向,制定‘赶超’,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观念要更渐。由于职业教育教学有其特点和规律,教师须加强学习与思考,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主动适应社会、经济、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才观、以德育为先的育人观、以技能为重点的素质观,才能在教学工作中体现时代性、突出职业性、把握规律性、增强实效性。

(二)师德水平要提高。当前我们处在国际人才大竞争、世界经济大开放、高新技术大发展、知识经济大崛起以及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对教师素质和师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些任课教师对教学工作不负责任。教学态度较差,以及歧视贬低职校生等不道德言行,学校必须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师德宣传与教育,加强制度建设与考核管理,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促进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

(三)学生情况摸清。当今职校生的情况更趋向复杂化和多样化,他们对教育教学服务的方方面面都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学校必须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积极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身心健康等各方面状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倾听学生的呼声,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就业成才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四)教学方法要得当。学校必须对新课程任课教师采取“跟班学习——试岗合格——正式任教”的管理模式,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再提高”制度,鼓励教师努力学习,积极主动参加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把与时俱进与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备课不忘备“学生”,课程设计要合理,教学内容要适度,教学方法符合实际,使教学之间和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真正“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师生关系要密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当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采取主动。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必须处处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议权。在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基础上,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师生之间就会增进了解,累积友谊,进而建立互尊、互谅、互助、互信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实施教学工作中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使得教学活动得心应手,达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㈤ 拖堂和占课属于哪一方面

拖堂和占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拖堂是指本来上的是自己的课,下课时间到了,而没有下课继续还在上课,这叫拖堂。而占课,这指的是这节不是自己的课占用别人的课来讲自己的课,这叫占课。

㈥ 因为老师拖堂,我与老师争论,老师动手打我,我没有伤害他,把他按在门上。检查怎么写

写的时候语气别冲,态度诚恳一些,向老师好好道歉就行了。

㈦ 因为老师拖堂而导致学生晚上独自回家途中遇害,老师是否应该负法律责任(只要是意外都算哦)

不负责任。
老师拖堂和学生遇害之间没有法律上的因果联系。
要负责任,应该去找导致学生遇害的侵权人。

热点内容
学生和老师的关系 发布:2025-09-11 09:35:01 浏览:124
师德师风政治学习心得 发布:2025-09-11 09:06:43 浏览:485
阶梯数学4 发布:2025-09-11 07:08:42 浏览:884
氧分子的化学符号 发布:2025-09-11 07:06:35 浏览:28
化学课程论 发布:2025-09-11 04:13:35 浏览:883
新疆特岗化学 发布:2025-09-11 04:05:34 浏览:421
高一数学测试题 发布:2025-09-11 01:15:41 浏览:828
师生失身情 发布:2025-09-10 23:13:58 浏览:215
班主任教育部 发布:2025-09-10 23:08:18 浏览:165
118全年历史 发布:2025-09-10 21:15:03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