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师生师德 » 道德经智慧与师道师德心得

道德经智慧与师道师德心得

发布时间: 2021-03-17 17:53:02

Ⅰ 《加强师德修养,树立五种意识》的心得体会

师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灵魂,是教师所有修养中最重要的修养。我们知道,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其行为一般要受到两种约束,一种是法律,一种是道德。而师德师风是属于道德范畴,它往往是一种自律行为。我们常常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成为风范,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我们进行为期两天的师德师风集中学习,暨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百姓呼唤好老师,教育行政部门也制定师德标准来规范老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自己应该怎样做?我认为我们要大力弘扬“五种精神”,恪守“依法执教”的师德底线,做人民满意教师。

一、大力弘扬“五种精神”

一是要大力弘扬富有爱心的“园丁”精神。

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像父母一样,关爱学生,像园丁一样执着工作,向挚友一样真诚与共,像硕士一样引领世风,像文人一样自知自明。花草树木有千万种,性情品质各不相同,有易栽种的,有难扶直的,但在园丁的手中,他们都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作为教师,就要做到爱生如子,特别是要关爱那些“学困生”、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学生,切实做到“假如是我的孩子”,
“假如我是孩子”的博爱精神。

另外,要平等对待所有家长。对待学生家长,不论经济条件好坏,社会地位高低,以及学生成绩优劣的家长,我们要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要一视同仁,热情接待,要耐心、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个别家长的误解、偏见、甚至指责等,要保持冷却的头脑,耐心地进行沟通,消除误解,达成共识。

二是要大力弘扬以校为家的“主人翁”精神。

每位教师都是学校大家庭的一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经营好一所学校必须依靠大家奉献热情,贡献智慧,需要大家谋事出力。我们希望全体教师要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无规矩不以成方圆。没有组织纪律的队伍是一盘散沙,没有规范的群体是一群散兵游勇。团结就是力量,爱校乐群,工作才会开心,做多点说少点不会吃亏的,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除了观念明确,团结协作,自尊自重,还应专深广博,精心施教,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己,不断加强教学科研,塑造完美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明星偶像,那才是我们的个性,我们的追求。

三是要大力弘扬甘于奉献的“烛光”精神。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教师如烛,师德如光,足以光照人间”。蜡烛最让人感动的是什么?是她照亮了别人,奉献了自己。

胡锦涛总书记在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广大教师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奉献是教师的职业特征,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清贫。近些年,我们的待遇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和有些行业比较,和经济待遇较好的地区比较,我们还有差距,这是现实。发扬甘于奉献的精神,是职业赋与我们的要求,也是客观现实的需要。我相信,随着政府对教育的重视,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将会迎来美好的春天。

四是要大力弘扬勇于进取的“爬坡”精神。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竞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命题。有句话说得好“事业犹如逆水舟,不进则退”。这句话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原地踏步走,也是后退。我们的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增强发展的主动性;我们的工作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牢固树立勇于进取的意识。爬坡要遇到困难,要遇到磨难,也有摔倒、跌倒的危险,这就需要我们把困难当作机遇,把磨难当作挑战,把摔倒、跌倒作为经验财富。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更怕不去想。那些庸庸禄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撞钟和尚,最终将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五是要大力弘扬开拓创新的“冲浪”精神。

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作为教师,面对每一个学生、面对每一个课堂、面对每一个细小的教学环节,都要有一种站在浪尖,高瞻远瞩的“冲浪”精神,不断刷新自我的认知水平、实践经验和理论修养,不断形成自己科学的教育风格;不断在教育科研上出成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出成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创新精神,立足实际,开阔视野,工作出新招,教学有特色,在课堂教学改革上闯出一条我们自己的路。

二、恪守“依法执教”的师德底线。

教师不是神,是人。是人,就免不了会犯错误。但家长把我们看作神,那我们就要努力的对得起这份责任。每个人都要常常想想:怎样做,才能不犯错误,使自己的工作更优秀呢?
“依法执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师德底线。霍校长会组织老师们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这些法规是我们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位教师行为最起码的准则,是红线,是雷池,决不能逾越半步。

师德修养贵在自觉,修养是教师自己对自己的教育,也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自我教育过程,除了不断学习,不断磨练,更需不断自省和长期的身体力行。冰冻三尺,非
一日之寒。忘我地修行,习惯必成自然。加强师德修养,做一个思想完美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应该是我们的毕生追求,也是我们为人师表的必由之路。我们举行师德师风培训,就是要弘扬优良的师德师风,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力行师德规范,进一步提高我校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希望广大教师常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德修身,以德立威,内铸师魂,外塑师表,在教育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学习张丽莉临危不惧、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境界,学习她大爱无疆、舍己救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学习她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优秀工作作风,践行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在各自岗位上争创一流,成为一名最“美”的教师。

Ⅱ 老子道德经心得

老子道德经中,包含了许多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举止和思想 观念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思所想,所做所行,或多或少都在践行着辩 证的观点。比如,当我们取得成功,获得荣誉时,内心就告诫自己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当我们遭遇打击,面临失败时,我们会鼓励自己坚定信念,勇敢坚持下去。当我们“祸兮福 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普通人都耳熟能详,出口成诵的名言警句。经过几千年的时光淘 洗和历史沉淀,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关于福祸的论述和引申,前人已经论述备至了。 人的一生顺顺利利, 风风光光, 没有任何坎坷和波折, 可以说是失败的人生, 是单调的人生, 因为他体会不到涅槃重生的力量,没有经历阵痛,没有饱受折磨,根本无法体会和珍惜爱与 真诚。经历了各种磨难和打击,尝遍了世态炎凉,当老来时,细细品味走过的漫漫路途,豁 然发现原来这一生的奋斗历程尽是幸福。福与祸,功与过,生与死,少与多,正与邪,乐与 忧„„都是相辅相成,相依相伴的。就像每个人都离不开空气、阳光和水一样。

老子中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十八大的召开,是每个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表面上看起来,与我们很遥远,有些 不切实际。那些天花乱坠的口号和理念都是故作高深的文字游戏。其实不然。每个人的发展 和进步都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虽然我们还只是学生,没有投身社会实践,没有亲身经 历社会现实的摸爬滚打,但并不代表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并不代表我们 就不能参与社会理想和信念的落实和奉献。可爱的中国,幸福的中国,美丽的中国,是每个 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和践行的。 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 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 范。这在老子道德经的论述中,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构想。 “自然”和“无为”是老子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平等共生的 有专家指出, “自然”这一概念是老子首创的,但他所说的自然并无近现代大自然或自 然界的涵义。从古文字学看,自然是自己如此、从来如此、通常如此、势当如此和自己成就 自己,以及与“人为”相对立的自然而然、自然天成、事物的天然本性等意思。先秦并没有 自然界或大自然的概念,与之相当者是天地或天地万物。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是一部思想深奥、内涵丰富的哲学著作,贯穿历史数千年,流传至今,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老子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人,他深邃的"道"穷微极妙,教则浩荡而宏博,理则广大而深玄,曾倾倒无数中外鸿儒大家。孔子见老子后赞叹道:"老子其犹龙邪!"庄子钦服曰:"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晚年后,也曾说:"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实在比西方好。"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圣人先哲都对老子及其学说发出由衷的赞誉。 老子的道是宇宙的本根,万事万物都有起点。世间万物皆有道产生,本根决定了万物的根源,还决定他的发展,按照一定的法则去运行,绝不紊乱,如昼夜的交替不依照人的意志为转移。老子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辩证法的实质:对辩证法来说,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除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外,其他理论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近似的接近真理,人们对于各个发展阶段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宇宙的进化表现为一事物不断地走向自己的否定,不断地转化为他事物。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但这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在否定的否定中达到新阶段。 在自然科学中,现代物理学对物质的微观和对宇宙宏观的研究,发现中国道家哲学的自然本体论和宇宙创生论比其它任何哲学都可能更接近于在上述领域中揭示出来的科学真理。进而,一些西方科学家对融人文价值观念和对自然的深刻洞察为一体的道家哲学推崇备致。 道产生了德,老子被称为“道德家”,道看不清楚,其中有象。深远有精,使万物得以运转,称为依据。道浑然天成,独立,独一无二。道是永恒的,永远不止息。 人走的路是道,做事情的方法是道,人的思想和理念也是道。道可道,非常道。 我们对于老子及其撰述的《道德经》,应认真研究,深入分析,摈弃其神秘的外壳,汲取其辩证法的合理因素,使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热点内容
南科生物 发布:2025-07-09 04:15:57 浏览:993
蹲踞式跳远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09 03:09:33 浏览:84
高中历史岳麓 发布:2025-07-09 02:45:51 浏览:353
新开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01:27:47 浏览:276
物理实验教师 发布:2025-07-09 00:46:01 浏览:21
怎么删除朋友圈 发布:2025-07-09 00:19:21 浏览:154
包钢股份历史 发布:2025-07-08 22:01:23 浏览:878
囚禁教师电影 发布:2025-07-08 20:48:26 浏览:962
化学键复习 发布:2025-07-08 20:42:29 浏览:831
北京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08 19:38:24 浏览: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