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的老师
① 求李苦禅拜师原文。
原文如下:
李苦禅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写意花鸟画大师。他的艺术成长过程,曾经有过一段漫长而坎坷的道路.
他原名叫李英杰,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大人在地里干活,他自个儿玩耍,时常捉些小昆虫来玩。后来,他就用笔画这些小昆虫。七岁的时候,他画的画已经令人啧啧称奇了。但他知道自己离画家的水平还相差很远,他渴望能得到老师的指点,于是借了路费,带着铺盖卷儿,到北平去求师学画。
李英杰初到北平,人生地不熟,他首先要挣钱吃饭。一位同乡帮他找了一份晚上拉洋车的活。晚上客人少,拉一个通宵也挣不了几个子儿。他常常是一天熬一锅杂和面粥,凉后一划为三,每顿只吃一份。这样过日子苦是苦,但白天能画画,他己觉得很高兴了。
李英杰决定拜徐悲鸿为师。徐悲鸿当时既是画家又是教授,要一边创作,一边授课,十分忙碌。一天傍晚,李英杰打听到徐悲鸿将从天津返回北平,便决定登门拜师。晚饭后,李英杰特地换上一套整洁的衣衫,顶着凛冽的寒风,前往徐悲鸿寓所前恭候。
一会儿,天色黑了,飘下了朵朵雪花,纷纷扬扬落在他的头上、身上。他的背后就是门洞,只要退后几步,就可以躲避风雪,但他认为这样做是对老师的不尊敬,执意站在露天苦等。
李英杰在雪地里,一直站了四个小时,徐悲鸿还没回来。他估计徐悲鸿下火车后可能去了别的地方,决定再等下去。又过了半个多小时,来了一个年轻学生,见黑暗中站着一个“雪人”,不禁大惊。
李英杰说明情由,那个学生告诉他,徐教授下火车后去美术专科学校了,因下雪不准备回家,让他顺道来跟家人关照一声。李英杰这才踉踉跄跄地离去,因在严寒中站立时间过长,脚都冻僵了。
几天后,在别人的帮助下,李英杰终于见到了徐悲鸿。当徐悲鸿知道李英杰在北京举目无亲,靠拉洋车维持生活学画时,非常感动。从此,李英杰成了徐悲鸿的入室弟子。他在徐悲鸿的教导下,画技迅速长进。后来,经徐悲鸿介绍,李英杰又拜齐白石为师。
他一边拉洋车,一边刻苦学画。为了画翠鸟,夏日炎炎,他钻进荷塘,守候观察; 为了画鱼鹰,他买了一只养在家里,每天一有空就观察它的神态。他还经常步行去野外画野草和野花。有志者,事竟成。李英杰不满三十岁就成了颇有名气的画家。
李英杰的一位同乡非常喜爱他的花鸟画,就写了“苦禅”二字赠送给他,并深有感触地说“你是苦画画的,又画的是禅宗画,取得这样的成就不容易,就叫苦禅吧!”李英杰觉得这个名字是那个艰苦年代的纪念,决定从此改名“李苦禅”。
(1)李苦禅的老师扩展阅读
李苦禅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有特色。有豪放,气势磅礴,形象鲜明的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李苦禅用自己审美观点和表现手法,创造出许多艺术形象。
李苦禅画花鸟,有一定写实的成分,不是对自然物象客观的描摹,是凝练后创造。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自然含蓄中蕴含阳刚之气。李苦禅的画幅越大越能自由挥洒。李苦禅晚年的作品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大”是李苦禅绘画显著的特点。如:巨幅《盛夏图》(荷花图),是用四幅丈二匹宣纸接成而画,面积达到22.04平方米。花如盆,叶如盖,梗如臂,盛开的荷花,山石,水鸟,组成了庞大的画面。
又如《墨竹图》:是用三张丈二匹宣纸拼接起来的巨幅。李苦禅作画喜欢用重墨,善用泼墨、焦墨,水墨晕章,用大笔画小幅作品。李苦禅谈笔墨时说“墨要厚才耐看。色也要当墨用,不论红还是绿都能达到墨分五色才厚”。
如作品《劲节图》用笔凝重,别具一格。中国传统大写意画传统画法的布景层次较少,主要是一至二个层次。(右图册)李苦禅把山水画法的平远,高远之法,运用到花鸟画上,能达三四个层次。李苦禅利用了墨色的浓淡干湿、色彩的冷暖、黑白的相间来增加画面层次感,把观赏者的视线和感觉层层推向远方。
如《盛夏图》,第一层是近岸,用浅赭石着色。第二层是用线和浓墨画茨菰、水草,第三层用淡墨画荷叶用红色画荷花。第四层是画面的画眼巨石和水鸟,第五层是举世后面的荷花,这样一层一层慢慢递进。李苦禅的画境界平淡天真。
如《绿雨清竹之乡》,描绘的是,在雨后的芭蕉叶下,几只四下张望的鸬鹚停住在浑厚朴拙的巨石上,神态各异,正在享受雨后的清新空气。鸬鹚头颈用朱色没骨画出,圆睁的双目使水鸟显得精神奕奕。四周景物围绕主题描绘,点明了鸬鹚的生存环境。笔墨自然,无矫揉造作,色彩单纯,造型简洁。
又如《茨菇鹭鸶》,画中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写的是一只鹭鸶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李苦禅用粗朴、厚实的墨色画出芋叶、鹭鸶,用线条勾勒叶筋、水草。表现了江南的自然野趣。《荷塘翠鸟》图,一只翠鸟飞过微风轻拂的荷叶,露珠点点而落,在莲塘残叶之间,充满生机。[18]
李苦禅绘画选材独特, 经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为题材作画。如《教子学飞翔》图,画了依附在老鹰背上、跃跃欲飞的鹰雏。方形眼眶,斧形的利嘴,强调鹰与雏的相对。
斜三角的整体造型,向上飞去的整体动态。李苦禅画鹰多为“静态”的鹰,多为蹲视姿态。如《松鹰图》,数只雄鹰立于山颠,蓄势待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苦禅
② 李苦禅松鹰图的画家简介
李苦禅(1898—1983),原名英,号励公。山东省高唐人。1919年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并在中文系旁听。1922年转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25年毕业,任教于北京师范学校和保定第二师范。1933-1934年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6年任北平艺专教授。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国画系教授。曾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李苦禅传世作品有《盛荷》、《群鹰图》、《秋节风味》等。
③ 李苦禅老师是谁 李苦禅擅长画什么
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贫苦农家,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之熏陶,走上了艺术征途。
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
李苦禅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有特色。有豪放,气势磅礴,形象鲜明的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李苦禅用自己审美观点和表现手法,创造出许多艺术形象。李苦禅画花鸟,有一定写实的成分,不是对自然物象客观的描摹,是凝练后创造。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自然含蓄中蕴含阳刚之气。李苦禅的画幅越大越能自由挥洒。李苦禅晚年的作品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大”是李苦禅绘画显著的特点。李苦禅的画境界平淡天真。
李苦禅绘画选材独特, 经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为题材作画。
④ 李苦禅的画和范曾比较谁更高一筹或者是觉得不在一个级别,谁境界更高
演艺圈中,有的演员互相争论、撕扯、撕咬的场面并不少见。但是实际上,除了演艺圈,文艺圈中这样的场面也是会出现的。甚至还会出现像德云社中,郭德纲与曹云金撕破师徒脸皮的情况也很是常见。当然这样的情况,有的时候并不会像郭德纲与曹云金一样摆在社交平台上争论,有的时候台下采访的时候,就会有意无意的透露出来。李苦禅与范曾师徒二人,有的时候也会给人这样的感觉。除此之外,两个人也是经常被拿来作比较。
01 李苦禅以及他的画出身贫寒的李苦禅,因为从小就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熏陶,慢慢的走上了艺术的道路。为了能够让自己在艺术的征途上走的越远、越宽广,李苦禅在1923年拜齐白石为老师。在拜师学艺的这段时间里,李苦禅慢慢打磨自己的绘画技术。果不其然,靠着自己的天分,以及后天的努力,李苦禅成为了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并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以及中国话研究员究院院务委员。
要是说李苦禅的画,最能够体现他作品的大概是他笔下的鹰。他将鹰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这样的绘画水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八大山人和徐渭。毕竟这两个人在中国写意花鸟史上有着难以逾越的高度。但是,李苦禅也可以说是后来者居上,他不仅将八大山人和徐渭的神韵、风骨继承下来,甚至在此基础上还融入了自己的特色,不得不令人夸赞李苦禅的艺术造诣之高。
⑤ 李苦禅拜师。
.文章主要通过(晚上拉洋车挣钱学画 )和( 雪中苦苦等待老师)来表现李苦禅拜师的曲折经历。其中,( 雪中苦苦等待老师)写得详细,(晚上拉洋车挣钱学画 )写的简略。
⑥ 李苦禅是谁
李苦禅 1899生于山东高唐。中国画大写意花鸟画大师,美术教育家。1920年拜齐白石为师。先后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笔墨雄阔、气势磅礴、自成风貌。性情直率,喜怒皆形于色,浩然正气。
⑦ 李苦禅简介
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原名英杰,改名英,字超三、励公,山东高唐人,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
出身贫寒,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之熏陶,走上了艺术征途。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水禽图》。1978年出版《李苦禅画辑》。
(7)李苦禅的老师扩展阅读:
李苦禅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有特色。有豪放,有轻柔,各具特色,形象鲜明的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李苦禅用自己审美观点和表现手法,创造出许多艺术形象。
李苦禅画花鸟,有一定写实的成分,不是对自然物象客观的描摹,是凝练后创造,实中有虚,虚中有实。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自然含蓄中蕴含阳刚之气。李苦禅的画幅越大越能自由挥洒。李苦禅晚年的作品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⑧ 李苦禅的资料
作者详情
李苦禅
现代(1898—1983.6)山东省高唐县人。原名李英、字励公。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幼年在农村受民间画师的启蒙,1919年到北京大学画学研究会学西画,受教于徐悲鸿先生。1922年在国立艺专西画系学习,1926至1937年曾任河北师范教师,国立杭州艺专教授,北京华大艺术专科教授。1933年拜师齐白石先生。1937.7至1945年曾被日寇逮捕入狱。1946年后任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逝世后他的家属将其全部作品和收藏捐献给故乡,在山东济南市设立“李苦禅纪念馆”。代表作品有《山岳钟英》、《鱼鹰》、《鸟语花香》、《松鹰》、《朝晖》、《红梅怒放》等。出版有《李苦禅画集》、《李苦禅画辑》等。李苦禅( 1899年01月11日—1983年06月11日)原名李英、李英杰,字励公。山东省高唐县人。1899年1月11日(戊戌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农家庭。早年在北大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从徐悲鸿先生学习西画。曾投入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学习油画,是年接受同学赠名“苦禅”。 19 2 3年拜师齐白石,成为齐门第一名弟子。白石老人赠其手书云“苦禅(第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尚不倒戈,真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认为“英(苦样)也过我,英也无敌,若老死不事大名,是无鬼神矣”。193O年应林风眠校长之聘,赴杭州艺专任国画教授,他深入生活中去速写,以写意思想与笔墨整理成习作与创作,他将西方雕刻、绘画方法、精神融入国画教学。并率先将京戏作为“传统美学与文化艺术之综合”引进美术教学之中,亲自粉墨登台,现身说法,诚如当年《晨报》所评:“年来北方艺坛上创造派的先锋,异帜独标,要算这位大名鼎鼎的李苦禅先生。” 19 3 7年北京沦陷日寇之后,他毅然去取,参加了地下抗战工作,实践7他一生力倡的“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所谓人格——爱国第一”之誓言。 19 4 6年,徐悲鸿聘其为北平艺专教授。1950年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国画教授等职。历经风云变幻而真志米混,终成中国写意画之一代宗师。济南建有“李苦禅纪念馆”。出版有《李苦禅画集》(山东人民出版社,曹禺作序)
李苦禅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一生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60余年。他的作品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的技法,并融中西技法于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发展出了自己独到的特色。李苦禅先生笔下的花鸟世界,浑厚、平实而妙得天趣。他经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花、八哥、鸬鹚以及雄鹰等等作为题材作画。他用自己独到的审美观点与丰富的表现手法,创造出许多形神兼备、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他笔下的花鸟,既有一定写实的成分,但又不是对自然物象纯客观的描摹,而是高度凝练之后的再创造。在看似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在自然含蓄中蕴含着阳刚之气,他的运笔线条如行云流水,苍劲朴拙,笔法凝练简约,却意趣盎然。笔墨纵逸豪放、雄健磅礴。他驾驭笔墨的能力,驾驭写意技巧的能力是惊人的。对于他来说,画幅越大就越能自由挥洒。他的作品尤其到了晚年,愈加返朴归真,雄健苍劲,笔墨挥洒中已经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⑨ 李苦禅的人物经历
1899年,1月11日(农历戊戌年十一月三十日),诞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苦农家,取名英杰,字超三。
1916年,入山东聊城省立二中,从国画家孙占群习画,首先学画荷花。同年作中国画《猫》《鸡》和《鹤》。
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靠夜间拉人力车维持生计。同学林一尽眼见李苦禅的困苦,赠李苦禅“苦禅”二字。“苦”取自佛门四谛之第一字,“禅”乃李苦禅擅长之大写意画。李苦禅欣然接受。
1923年秋,拜齐白石为师。
1924年,成立“九友画会”。
1925年,毕业于国立艺专。应聘为北京师范学校与保定第二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师。
1928年,与王森然结拜为兄弟,生活渐稳定,在绘画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秋,与凌嵋琳结婚。
1930年春,应林风眠之聘,赴杭州艺专任国画教授。
1931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任教。
1932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任教(现中国美术学院)。
1933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任教。
1934年,作中国画《墨鸡》和《鱼鹰》等。
1935年,参加“一二·九”爱国游行示威运动。
1936年,家庭遭变,与凌嵋琳离异,改字为励公。作《清供图》赠王森然。
1936年,以教学与卖画为生。1月,在北平炳林印书馆印刷出版了《李苦禅画集》,
1937年,北平沦陷。伪“新民会”企图拉拢李苦禅等社会名流为他们做事,被李苦禅断然拒绝。此后,李苦禅辞去日伪公立学校教职,短期在私立美术学校教中国画。当时,李苦禅靠卖画为生,并参与中共领导的地下抗战活动。
1939年,5月14日,以“勾结八路军”为罪名,与学生魏隐儒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遭刑讯28天,受到严刑拷打。出狱后拒绝伪职,继续参加爱国活动。
1942年,4月2日至4日,与魏隐儒赴山东,在济南青年会举办联合画展。11月,与李慧文结婚。婚后,与魏隐儒、关友声赴青岛举办书画联展。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艺术专科私立学校在济南复校,李苦禅任教务主任。
1946年,被徐悲鸿院长聘为北平国立艺专国画教授,并被推选为首届“中国美术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同年,为庆祝抗战胜利一周年,参加了在北平中山公园中山堂举办的中国百名书画家书画大展。当时与蒋雨浓、王青芳、白铎斋并称为 “京中四怪”。
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前夕,与何思源(北平市市长)、徐悲鸿等北平文化界名流合力斡旋,呼吁和平解放北平,以保护古都文化遗迹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950年,受到中共政权不公正待遇,被剥夺了讲课的权利,遂上书毛泽东主席。毛泽东致信徐悲鸿,嘱咐解决此事,并派秘书田家英登门代为看望李苦禅。春,与齐白石、徐悲鸿、许麟庐在“和平画店”聚会,作《扁豆图》。秋,为许鳞庐母亲寿辰作《双鸡图》。
1951年,在民族美术研究所任研究员。因自愿报名土改工作,被派往四川江油参加土改工作队,在一农民家里发现一失踪已久的战国青铜重器,向上级打报告,有关部门立即将之运回北京。土改后回京凭记忆作山水画《剑门关一瞥》赠张守常。
1956年夏,应邀去北京大学美术社讲学。
1961年,应邀赴青岛、济南、烟台、蚌埠、合肥等地举办画展和学术讲座。
196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受到不公正批判。
1966年,“文革”开始,因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而遭残酷批斗和查抄,被关入“牛棚”,受尽折磨,但不屈服。
1969年。“造反派”逼李苦禅承认在抗战时期曾有失节行为,李苦禅写保证书以反击“造反派”的污蔑。
1970年,被强令下放到河北省磁县“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1971年,因病回北京,被指令在中央美院传达室看门,不久即退休居家。
1972年,经周恩来总理指示,李苦禅和一批画家为宾馆和驻外使馆作陈列画。1974年,被“四人帮”打成“黑画家”,遭大会批斗四次。
1975年,作《白菜江蟹图》,以白菜自喻,以江蟹讽喻“四人帮”。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恢复名誉和教授职务。1977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尽义务为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中国画研究院之筹备机构)作画二百余幅。1979年,为人民大会堂作巨幅《松鹰》和巨幅《盛夏图》(与儿子李燕合作)。
1980年,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作巨幅《墨竹图》、墨竹《劲节图》。应邀任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中国花鸟画》、《苦禅画鹰》和《苦禅写意》三部科教影片的拍摄。12月6日,应邀赴香港举办“李苦禅、李燕父子书画展”,并在港讲学。1981年,被选为中国画研究院委员。完成巨幅国画《盛夏图》。参加教学片《苦禅写意》的拍摄。到漓江写生作画。
1982年,赴深圳,珠海、广州、苏州等地参观。在深圳特区为《特区文学》写观感,并题字“人杰地灵,振兴有望”。在蛇口留下“振兴中华,由南启北”的题词。
1983年,6月5日,与李燕合作《哺幼图》,李苦禅画竹、石并题字。6月8日,应邀为日本长崎孔庙书写仪门对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6月11日凌晨,因心脏病突发逝世。
⑩ 李苦禅拜师阅读答案
1.“踉”“跄”这两个字,可以用(部首)
了解它们的字义,“踉跄”这个字的大致意思是(走路不稳)
2.文章主要通过(晚上拉洋车挣钱学画 )和( 雪中苦苦等待老师)来表现
拜师的曲折经历。其中,( 雪中苦苦等待老师)写得详细,(晚上拉洋车挣钱学画 )写的简略。
3.联系课文《
》,你觉得从这些艺术家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
学艺要不怕艰辛,要有勇气和毅力
(选我吧,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