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对称教学反思
1. 关于中心对称的理解
我认为 中心对称是讲2个图形的,中心对称是指一个图形绕着点转,如果点在图形内,则本身相当于旋转,如果点在图型外,则本身只是相对于点转,自己是不转的。
2. 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是指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中心对称,是针对两个图形而言,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成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分别在两个图形上。
3. 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中心对称是指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是针对两个图形而言,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呈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分别在两个图形上。
相关性质:
1、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其对应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中心对称教学反思扩展阅读:
一、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区别是: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
这个点是对称中心,两个图形关于点的对称也叫作中心对称。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其中一个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另一个图形上;反之,另一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对称点,又都在这个图形上。
而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这个图形本身上。
如果将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对称的部分看成是两个图形,那么它们又是关于中心对称。
二、作图步骤
1、连接原图形上所有的特殊点和对称中心。
2、将以上所连线段延长找对称点,使得特殊点与对称中心的距离和对称点与对称中心的距离相等。
3、将对称点按原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起来,即可得出关于中心对称的图形。
4. 关于中心对称的问题
平行且相等。注意到AD与BE连线均过点O!
四边形ABDE中,对角线AD与BE相互平分,那么这个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如下:在三角形ABO与三角形DEO中有OA=OD,OB=OE,角AOB=角BOE,所以有三角形ABO全等于三角形DEO,所以有AB=DE,角ABE=角BED,所以有AB平行于DE,因为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有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
5. 中心对称的意义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区别是: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全等图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关于一点对称,这个点是对称中心,两个图形关于点的对称也叫做中心对称.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其中一个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另一个图形上,反之,另一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对称点,又都在这个图形上;而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这个图形本身上.如果将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对称的部分看成是两个图形,那么它们又是关于中心对称.
也就是说:
① 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图形。
②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
正(2N)边形(N为大于0的正整数),矩形,菱形,圆
一节数学公开课的课后反思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每次上完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这既是一种学习,也是在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上周,我上了一节公开课《中心对称图形》,现在就这节课我谈两个“做法”、两个“问题”:
两个做法:
(一)处处留心皆学问
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充分体现了“中心对称图形”这个重点,围绕它我进行了全方位的筛选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我平时积累的结果,其中有生活中的、小学算术中的、物理内容的、扑克牌上的、游戏里的、打油诗里的等等材料,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多少联系的东西,最后都能很自然地为所统领,很自然地归属于“中心对称图形”这个中心。数学是一门讲究理论、讲究层次和条理的学科,对于没有真正感悟到数学之美的初中生来说,是容易枯燥的;当老师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时,孩子们才会容易产生共鸣,进而对数学发生兴趣。因此,平时我特别注意收集跟数学有关的生活素材,以便于在教学中能简明、有趣地说明一些难懂或易错的数学知识。
(二)总结学生的新颖解法并充分利用它
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新颖的解法,数学问题往往是多个角度来考虑,特别是在几何证明题中,一道题往往有多种证明方法,因此在几何教学中,我注意例题的精选,精选出的例题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充分去挖掘学生思想中蕴含的这部分的知识,然后让学生之间交流;上课时,对于每个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评价,尽可能的多鼓励,这样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有时候,刚在三班上完课,又到四班上在讲同样问题,就可以给学生说这个问题是刚刚在三班某个同学回答出来的,这样会暗示四班学生三班学生能回答的问题我们四班同样能回答的,人都有不服输的心里,这样会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同时对三班的同学也会起激励作用,课下会有四班同学给三班学生说到这个事情的,因为好事情传播的速度是很快的。三班的这位同学听说在四班的课堂上老师用到了他回答问题的方法,他至少会高兴一天的,今天这样明天也这样,经常这样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保持比较高的热情,这样对学生有利对自己也有利啊。
当一个学生的解题方法,通过我的加工拓展变成一种解题思路,每一次使用时,我就专门提出“这次我们应用某某同学的方法来解它”,对这个同学来说是莫大的心理鼓舞。
7. 中心对称,来看看
先找两对对称点,相连直线交于一点,在看其他对称点相连直线是否都交于这一点,若是则中心对称
8. 数学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假设A为(X,Y),b为X轴,a为Y轴,则A`为(-X,Y),则A``为(X,-Y)。所以A`与A``为中心对称。也可从图中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