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甜甜的泥土教学反思

甜甜的泥土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 2022-02-14 03:30:27

『壹』 《甜甜的泥土》中四个“没有”使其有什么表达效果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润城中学张晋芝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甜甜的泥土》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小小说,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一个离异母亲对孩子的深爱,文笔细腻,文字优美,特别是结尾新奇,意蕴丰富,值得玩味。
【设计理念】
从课文整体感知入手,品味文学作品语言,体会母子深情,让学生学会说话是重点,探究结尾新奇是难点。三大板块层层推进。
课堂教学设计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主动、自由的说话,积极讨论,体会情感。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充盈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达到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
2.妙用对比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跳读等多种方式,品味语句,赏析语言,感悟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离异母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体会文章中蕴含的爱无处不在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达到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
课文结尾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吉祥三宝》,感受家的温馨。
2.师讲述唐山大地震中有关母爱的故事,生谈感受。
师:是的,中华民族历来就认为“坤为地,为母”,“万物生于地,人生于母亲”,厚德载物,地生万物。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拥有母爱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母爱,对有的人来说就是那么的唾手可得,对有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遥而无望。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黄飞的小小说《甜甜的泥土》,体会那离异母亲对儿子牵扯不断的爱。
二、课文导读
1.小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本文以()为线索展开情节,向我们展示了()母亲去()为()送()的故事,表达了()。
2.学习课文,必须把自己融入其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真正挖掘人物形象,体会文章内涵,你现在是谁呢?现在请自述自己,让别人了解你!
三、感知母爱
(一)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轻声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离异母亲爱孩子的语句,品味这份爱。
按句式表述:“读,我体会到。”
示范:读“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我体会到母亲由期望到焦急再到失望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交流你们的阅读感受,老师愿意聆听你们的声音!
生交流读后体会。
(二)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过渡:让我们的小亮一直沐浴在母爱的怀抱里,该有多好啊,可现实是残酷的,爱他的妈妈偏偏离开了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离开妈妈的小亮像根“草”的生活。
离异的妈妈是爱小亮的,可她却不能陪伴在小亮的身边,失去妈妈的日子小亮就像根“草”一样。
快速阅读课文,课文中哪些语句能很好的阐述这句话?
(三)妙用对比手法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你能找出来吗?
四、品百味人生
过渡:看人间万象,品人生百味。生活这列列车有时并不按照我们预设的轨道在运行,在上面环节我们随着小亮一起感受了母爱,像块宝又像根草的小亮,可以说小亮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的。请同学们走进课文,仿照示例,一起来品味多味的人生。
关键词:“小亮”“妈妈”“传达室老头”“老师”“泥土”“奶糖”“天气”
示例:小亮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的,因为虽然离异的妈妈关心他,可她毕竟不在小亮的身边。
师:请同学们交流你们的阅读感受,老师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品味这多味的人生。
生交流
五、探究“甜甜的泥土”的味道
过渡:同学们品出了多味的人生,既然人生是多味的,酸甜苦辣都有,但作者在题目和结尾处为何只偏偏突出了“甜”这一种味道?刚才我们在品味人生中品出奶糖也是甜的,可最后一段说:“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六、深情诵读沐浴母爱
过渡: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拥有母爱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文中的王小亮渴望得到母亲的疼爱,连做梦都想,但现实中更多的人,在母爱的呵护下,却麻木的感受不到母爱,觉得自己的母亲唠叨、烦,甚至开始讨厌自己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地伤害自己的母亲。让我们伴着舒缓的音乐,再一次感受母爱,沐浴母爱。请聆听我们的同龄人对父母的深深忏悔。
听了这篇文章,你有话要对父母说吗?
七、教师寄语
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珍惜我们拥有的母爱,让我们也力所能及地回报给母亲以我们的爱,最后让我们更加珍惜母爱,祝愿天下的母亲——平安!幸福!祝愿天下的孩子——幸福、安康!
八、倾听歌曲,结束全文
【板书设计】
《甜甜的泥土》教学反思
润城中学张晋芝
我所教学的《甜甜的泥土》一文,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离异母亲为孩子送奶糖的故事,从而告诉人们人间的至爱亲情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我觉得三种构思是比较成功的。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好文本。①初读课文,找出线索。②再读课文,感知母爱。③三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分析人物形象。在不同层次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心理。
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层次地探究文本。这是对话的关键。这篇小说虽构思新颖,情节汲引人,看起来很浅显,结尾部分却很有深意,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是无法品尝出蕴涵在泥土中的“甜”味以及令人辛酸的母爱的。怎样教学才能实现耗时少,效果好?我设计了四个环节:①经历一段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母爱的伟大,获得感性的认识。②体验一种滋味。让学生走进课文,找出小亮有母亲关爱的幸福和失去母亲的不幸,体验生活的滋味,从而让学生倍加珍惜所拥有的家庭生活。③感受一片温情。文中的其他人物给予了小亮阳光雨露般的温暖,让他感受到人间爱无处不在,从而将主题由母爱升华到人间爱。④收获一点启示。领悟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就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珍惜所拥有的爱。
三、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跳出课文读课文,用自己母亲的事例去感染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敞开心扉讲述自己和母亲之间的真情故事,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我认为这是自己从教以来,设计较为精彩,课堂效果也较为成功的一课。但在执教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妥之处。比如,课堂容量过大,出现超时现象;教师对学生学情掌握不到位,导致问题设计难易程度不当,课堂出现冷场……以上诸多问题都需我这位年轻教师引起足够重视,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贰』 甜甜的泥土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熟悉文本,能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本文妙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情是永远不老的话题,一个失去母爱滋润的孩子会有怎样令人心酸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泥土》,去倾听王小亮的心声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侧耳聆听,细细感悟。
思考片刻后,根据要求交流感悟。
例:我从甜甜的泥土中品尝到了苦涩的滋味,你看那王小亮过早地失去了母亲的疼爱,年仅八岁就要承担繁重的家务,这滋味真是太苦涩了。)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会复述。
(一)自由读文,思考,交流。
(本文是以一包奶糖为线索结构全篇。送糖——吃糖——埋糖——化糖)
(二)小组合作,先相互复述,评判,后全班交流。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文中“她”到底是谁?通过哪些语句可判断出来?我们可以从哪些语句看出她对王小亮的“至爱亲情”?
(2)王小亮得到奶糖后,“惊喜极了”。他知道这包奶糖是谁送给他吃的吗?说说你的理由。王小亮特别珍惜这包糖,却不留着自己慢慢吃,还分给同学和老师,为什么?
(4)本文描述的是一个苦涩的故事,却用“甜甜的泥土”为题,你如何理解?
四、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例如学校传达室老头对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体现了他的通情达理,对王小亮的怜爱。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再找出几处对比,并说说这些对比的作用。
五、学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如果有,请提出来。
六、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甜甜的泥土》这篇小说,小说描写了王小亮过去的妈妈送来了他最爱吃的奶糖,以及王小亮把糖分给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但是由于害怕现在妈妈不得不将糖埋藏在回家的路上,以至融化到泥土中。正当他为糖化感到伤心时,他想到了母亲、老师、同学以及好心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甜到了心里。
甜甜的泥土(展示课)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感悟母爱,启发学生融进爱的世界。
2、通过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达到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
1、重点:感受母爱亲情,启发学生融进爱的世界 。
2、难点:通过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达到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聆听母爱。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整座城市夷为平地,24万人丧生,成为有史以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最大的灾害。在那次的大地震中,很多人都埋在了废墟里,其中有一对母子也被埋在了废墟里,母爱的半个身子被混泥土板卡住动弹不得,十多天了,没有吃,没有喝,可营救人员发现他们时,母亲刚刚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可那个只有八个月大的孩子却还活着,口里还含着母亲的食指。救护人员抱起孩子,发现母亲的食指只有半截。原来啊,他的妈妈在危急之时一直用乳汁延缓着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干了,她拼力咬断了自己的手指用鲜血让孩子存活下来。
听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起了一首歌。你们知道是哪一首歌吗?(《世上只有妈妈好》)看来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师生同唱)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母爱,对许多人来说唾手可得,对有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遥而无望。今天我们就走进《甜甜的泥土》,看看它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母爱。
二、读课文,感知母爱。
(一)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过渡:刚刚歌词中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失去妈妈的日子,小亮就像根“草”一样。
快速阅读课文,课文中哪些语句能很好的阐述小亮像根草一样的生活呢?
(二)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过渡:“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虽然现在的小亮确实像草一般,但是爱他的妈妈却一直深爱着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轻声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离异母亲爱孩子的语句,品味这份爱。
按句式表述:“读 ,我体会到 。”
示范:读“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我体会到母亲要见到自己儿子的急切心情以及没有见到儿子的失望和难过。
三、议人物,品味母爱
过渡:在上面环节我们随着“像根草又像块宝”的小亮一起感受了母爱,虽然爱她的母亲离开了他,小亮非常的不幸,但是小亮也是幸福的,因为在妈妈的心中始终装着小亮,妈妈一直都是深爱着他的。可以说小亮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请同学们走进课文,仿照示例,一起来议议文中的一些人物和事物。
关键词: “小亮” “妈妈”“传达室老头”“泥土”“奶糖”
示例:小亮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因为虽然离异的妈妈不在小亮的身边,可她却爱着他。
(师:请同学们交流你们的阅读感受,老师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品味这多味的人生。
生交流:
妈妈是负责任的,又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她给小亮吃糖,却不能天天照顾小亮的生活。
传达室老头是铁面无私的,又是善解人意的,他刚开始拒绝她是坚守自己的岗位,他帮助她传奶糖是同情、理解他们的遭遇。
泥土是涩的,又是甜的,因为它融入了奶糖的味道。
老师的内心是甜的,又是酸涩的(苦的),她分享了小亮的快乐,她对小亮的身世是充满同情的。
仅作参考,课堂是充满变数的。)
四、品奶糖,体会母爱
过渡:不管现实是多么的残酷,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围绕在小亮周围的更多的是幸福、是甜蜜。其实人生是多味的,酸甜苦辣都有,但作者在题目和结尾处为何只偏偏突出了“甜”这一种味道?奶糖是甜的,作者应该说甜甜的奶糖,为何说甜甜的泥土呢?
(甜甜的泥土的蕴涵:母亲的胸怀应该像大地那样宽广,那样慈爱,那样公正,她会给每一个孩子以温暖和热爱,使他们幸福成长。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的大地,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A、我们常常把大地比做母亲,因为它宽广、深厚,作者让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就是要告诉大家,人间的致爱亲情犹如宽广的大地,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B、从外因来看,小亮的遭遇虽然是不幸的,但是来自于老师、同学的关心以及妈妈的爱滋润了小亮的心田,驱散了这些不幸,使他心中充满了阳光。
从内因来看,小亮的心理之所以充满了阳光,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着乐观的精神,和一颗感受爱的心。)

五、就实际,抒写母爱
过渡: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拥有母爱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小亮渴望得到母亲的疼爱,连做梦都想,但现实中的我们,在母爱的呵护下,却麻木的感受不到母爱,觉得自己的母亲唠叨、烦,甚至开始讨厌自己的母亲,一次又一次地伤害自己的母亲。同学们在这首《烛光中的妈妈》中好好反思你的自己吧!此时此刻你又哪些话要对你的妈妈说呢?
六、教师寄语
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珍惜我们拥有的母爱,让我们也力所能及地回报给母亲我们的爱,最后让我们更加珍惜母爱,祝愿天下的母亲——平安!幸福! 祝愿天下的孩子——幸福、安康

『叁』 感恩土壤妈妈教学反思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4

『肆』 青团手工彩泥教学反思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03

『伍』 大班特色手工泡泡泥的课后反思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一般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等几...大班儿童的纸工课题主要是折纸和剪贴。折纸的课题,...设计和实施方案活动,对幼儿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反思...

『陆』 幼儿园大班科学泥土里有什么活动反思

今天上的科学课《土壤里有什么》,我先带领幼儿来到后面的操场上,那边有一块泥土地,我们今天就要在这块土地上活动,幼儿亲自参加挖土活动感到非常兴奋,现在社会的孩子,他们平时远离自然,现通过挖土活动获得的有关土壤的信息,真实可靠,幼儿深信不疑。在挖土过程中,幼儿不怕脏,用眼看、手捻、鼻闻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观察,真切地体会到泥土的芳香,对土壤里存在的物质也感到很好奇。 在回教室的时候,我让幼儿把挖到的东西装到早就准备好的容器里,把它们带到了教室里来给幼儿观看。在回到教室后,我让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说说自己在挖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什么,并要求他用完整的话来进行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对那些讲述不完整的话进行纠正。 我把幼儿挖掘到的东西选了几样有代表性的,给幼儿逐一进行介绍,如:蚯蚓、蚂蚁、西瓜虫等,让他们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让他们知道泥土有很多的养分,是许多动植物生存的基础,。还告诉它们蚯蚓在快下雨的时候它们会游到外面来。幼儿对本次活动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但在室外观察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部分幼儿不知道如何观察,觉得土壤里没有什么,需要耐心指导幼儿观察。 2.对幼儿思想教育,把实验时翻动的土进行复原,不得伤害其他的生物

『柒』 幼儿园语言课两个泥娃娃教学反思

活动准备:1)泥娃娃图片2)记录纸、水彩笔、湿抹布
活动过程:一、介绍材料:
1、今天盘子里有多了什么玩具?
2、我们教室里收集了许多泥娃娃,这些泥娃娃是中国无锡特有的民间艺术品,外国式没有的。无锡大阿福有一张中国娃娃的脸,脸上带着迷人的微笑,因此,受到许多外国人的喜爱,他们还特意到中国来买泥娃娃。你们也很喜欢泥娃娃,每天都和“泥娃娃”一起玩。今天我们再去和泥娃娃玩玩,帮泥娃娃分家家。
二、泥娃娃分家:
1、怎么来帮他们分家家呢?
先看看这些泥娃娃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把相同的泥娃娃放在一起分成两个家。
试试帮泥娃娃分好后的家取个名字,记录下来。
三、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1、引导幼儿根据泥娃娃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看看你娃娃有什么不一样?)
2、鼓励幼儿将分好的泥娃娃的家取名字(这些泥娃娃的家叫什么名字?),尝试记录结
果(能不能用个记号记录下来,让其他小朋友一看就知道)。
三、评价:
1、看看记录表,这些泥娃娃一共分了几次家?
2、这些记录表,能看懂吗?
3、泥娃娃还想多玩几次分家家的游戏,你们还有不同的办法吗?有个小朋友用“是”
和“不是”的方法帮泥娃娃分家家,你们刚才找到了很多办法,能不能也用这个办法试一试呢?

『捌』 一年级语文识字2金木水火土教学反思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木桩可插进土里;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溶解金属。

『玖』 小学科学五年级土壤中有什么教学小结反思

教材分析

《土壤中有什么》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是属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内容。覆盖于地球表面的土壤,对于学生来说司空见惯,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土壤的作用,但是他们可能没有考虑过土壤是怎样形成的。本课的教学活动承接《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阅读过的科普读物、接触过的实验器材不多,但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学习,只是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

教学目标

1、了解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成土壤。
2、掌握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4、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引入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三、土壤和生命
四、课外拓展活动

1、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又是怎样变成土壤的呢?
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吧!
把土倒在纸上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我们观察到了什么?
2、观察干燥的土壤。
把干燥的土壤捻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一样吗?我们能描述它们的大小吗?
图片出示:放大后的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
3、观察土壤的沉积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把一些土倒入水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的顺序?
4、延伸、小结。
土壤里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吗?
现在我们能解释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了吗?
1、讨论。
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
怎么解释这一观点?说说自己的理由,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讲解。
3、说说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阅读《我们的土壤妈妈》。

2、学生猜测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1、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腐殖质、盐分
学生阅读学习。
小结。

板书设计

土壤中有什么

腐殖质、盐分

教学反思

科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科学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包括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也包括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注意挖掘科学的人文内涵,渗透道德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知道珍爱并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土壤中有什么》一课教学中,我对德育融入科学教育的做法进行了实践,效果良好。

热点内容
人们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5 21:26:05 浏览:209
2017高考数学文 发布:2025-05-15 15:11:48 浏览:817
怎么喝水 发布:2025-05-15 14:52:53 浏览:829
雅本化学公司 发布:2025-05-15 13:44:02 浏览:940
师生问候英文 发布:2025-05-15 12:33:11 浏览:332
教师三年个人发展规划 发布:2025-05-15 08:59:20 浏览:116
校长师德师风情况总结 发布:2025-05-15 07:26:18 浏览:72
科高教育 发布:2025-05-15 04:51:38 浏览:764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试卷 发布:2025-05-15 03:39:22 浏览:833
叶开语文 发布:2025-05-15 03:38:08 浏览:879